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站基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
站基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

站基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海洋局极地专项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2794385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成果之一。站基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一方面依托我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对考察站周边区域的陆地、大气、海湾、潮间带、湖泊等环境深入开展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本底调查和评价,查明极地站基生物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摸清典型污染物残留现状,为研究极地生物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极地生物资源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跟踪研究多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队和昆仑站内陆队队员出发前、在各站考察期间及返回国内等多个标志性时间节点的生理和心理动态变化,经过数据的分析,对队员生理心理的影响进行评估,为我国南北极考察队员的选拔、管理和医疗保障提供理论支持。本书可为海洋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站基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目录

第1章 总论 1

第2章 考察的意义和目标 3

2.1 考察背景和意义 3

2.2 我国极地站基生物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简要历史回顾 6

2.2.1 站基生物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简要历史 6

2.2.2 南极医学简要历史 7

2.3 考察区域概况 8

2.3.1 南极长城站 8

2.3.2 南极中山站 9

2.3.3 南极昆仑站 9

2.3.4 北极黄河站 9

2.4 考察目标 10

2.4.1 科学目标 10

2.4.2 在专项中的作用 10

2.4.3 与其他专题的关系 11

第3章 考察的主要任务 12

3.1 考察区域和站位 12

3.1.1 南极长城站考察 12

3.1.2 南极中山站考察 13

3.1.3 北极黄河站考察 13

3.1.4 南极特殊环境对考察队员生理和心理影响评估 13

3.2 考察内容 14

3.2.1 南极长城站站基生物生态环境考察 14

3.2.2 南极中山站站基环境考察 15

3.2.3 北极黄河站站基生物生态环境考察 15

3.2.4 南极特殊环境对考察队员生理和心理影响评估 16

3.3 考察设备 17

3.4 考察人员及分工 19

3.5 考察完成工作量 20

3.5.1 站基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工作量 20

3.5.2 南极特殊环境对考察队员生理和心理影响评估工作量 22

第4章 考察的主要数据与样品 24

4.1 数据(样品)获取的方式 24

4.1.1 站基近岸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考察 24

4.1.2 站基邻近海域水环境要素调查 25

4.1.3 站基附近潮间带生物调查 26

4.1.4 站基土壤微生物考察 27

4.1.5 站基湖泊生物调查 27

4.1.6 站基陆域水与土壤环境基线调查 28

4.1.7 站基大气化学环境调查 30

4.1.8 站基有机污染物分布状况调查 31

4.1.9 站基生态环境演变调查与评估 32

4.1.10 南极特殊环境对考察队员生理和心理影响评估 34

4.2 获取的主要数据或样品 38

4.2.1 南极长城站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 38

4.2.2 南极中山站环境本底考察 45

4.2.3 北极黄河站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 46

4.2.4 南极特殊环境对考察队员生理和心理影响评估 50

4.3 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 52

4.4 数据总体评价情况 53

第5章 主要分析与研究成果 55

5.1 南极长城站站基生物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55

5.1.1 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分析 55

5.1.2 环境现状分析 93

5.1.3 生态环境演变分析 149

5.2 南极中山站站基环境特征分析 156

5.2.1 环境现状分析 156

5.2.2 生态环境演变分析 186

5.3 北极黄河站站基生物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189

5.3.1 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分析 189

5.3.2 环境现状分析 194

5.3.3 生态环境演变分析 233

5.4 南极特殊环境对考察队员生理和心理影响评估 241

5.4.1 南极冰穹A低氧复合高寒环境对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队员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评估 241

5.4.2 南极冰穹A低氧复合高寒环境对第29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队员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评估 243

5.4.3 南极光-黑暗周期对第29次中山站越冬队员睡眠和昼夜节律及其心理的影响评估 247

5.5 主要成果(亮点)总结 249

第6章 考察的主要经验与建议 258

6.1 考察取得的重要成果 258

6.2 对专项的作用 259

6.3 考察的主要成功经验 259

6.4 考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59

6.5 对未来科学考察的建议 260

附录 261

附录1 考察区域及站位图 261

附录2 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263

附录3 承担单位及主要人员一览表 266

附录4 考察工作量一览表 271

附录5 考察数据一览表 274

附录6 考察要素图件一览表 283

附件7 论文一览表 284

附录8 样品、档案等一览表 2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