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马鸿斌疑难杂症医案·医论医话
马鸿斌疑难杂症医案·医论医话

马鸿斌疑难杂症医案·医论医话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鸿斌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7749572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中医的临床医案医话是医家临床实践的客观记录 ,是总结和传授临床经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颇具参考价值。本书讲述了马鸿斌在临床诊病的几十年中,不断研读古书的心得体会,诊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经验方法,对民间验方、效方的研究和验证,以及对各种医学问题的考证、讨论等等。
《马鸿斌疑难杂症医案·医论医话》目录

第一部分 医案 1

一、呼吸系统疾病 1

(一)气虚感冒案 1

(二)感冒误用寒凉案 3

(三)感冒纠误案 5

二、泌尿系统疾病 8

(一)急性肾炎案 8

(二)IgA肾病案 13

(三)慢性肾炎案 18

(四)肾病综合征合并甲流案 26

(五)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案 31

(六)狼疮性肾炎 50

(七)苯丙酮尿症合并肾病综合征 54

(八)急性肾衰、心衰合并甲流案 57

(九)泌尿系感染案 63

(十)慢性肾盂肾炎案 68

(十一)慢性肾盂肾炎伴湿疹案 73

(十二)淋证案 77

(十三)乙肝相关性肾炎案 79

(十四)输尿管结石并肾盂积水案 84

(十五)肾结石案 87

(十六)腰痛案 90

(十七)肾切除术后腹痛案 92

(十八)糖尿病肾病案 94

(十九)紫癜肾案 101

(二十)高血压肾病案 110

(二十一)慢性肾衰竭案 112

(二十二)慢性肾衰合冠心病案 128

(二十三)慢性肾衰并高热案 132

(二十四)阳痿案 135

(二十五)早泄案 137

(二十六)顽固性血尿案 140

(二十七)血精案 144

(二十八)尿浊案 146

(二十九)前列腺增生案 148

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151

(一)心悸案 151

(二)高血压案 158

(三)眩晕案 160

(四)心律失常案 162

(五)肺心病心衰案 164

(六)血管神经性头痛案 166

四、消化系统疾病 171

(一)萎缩性胃炎案 171

(二)肝硬化腹水案 174

五、冲气病变 180

奔豚气案 180

六、妇科疾病 186

(一)卵巢囊肿案 186

(二)产后发热案 188

(三)恶露不绝案 191

(四)子宫腺肌症案 193

(五)月经过多案 196

(六)月经不调案 198

七、肢体关节疾病 201

(一)颈椎病 201

(二)强直性脊柱炎案 203

(三)痹证案 207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案 214

(五)痛风案 217

(六)大腿内侧发热案 219

八、睡眠障碍 222

(一)不寐案 222

(二)发作性嗜睡案 227

九、汗出异常 230

(一)上半身出汗案 230

(二)汗出过多案 232

十、头面五官疾病 235

(一)耳鸣案 235

(二)面肌痉挛案 237

(三)颈部肿块案 239

(四)甲状腺囊肿案 241

(五)暴瘖案 244

十一、其他系统疾病 247

(一)持续发热案 247

(二)水肿案 249

(三)湿疹案 252

(四)前列腺癌案 254

(五)腋下囊肿案 258

第二部分 医论医话 261

一、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初探 261

(一)养生的原则 261

(二)养生的具体方法 262

1.顺应四时 262

2.清静无为 263

3.饮食有节 263

4.固护阳气 264

5.预防为主 265

二、“神不使”浅议 266

(一)患者“精神不进,志意不治” 266

1.病情危重而“神不能使” 266

2.不信任医生 266

(1)信巫不信医 266

(2)信假不信真 267

(3)讳疾忌医 267

(4)标本不得 267

(二)医者“神不使” 268

1.医技低微 268

2.见利忘义 268

3.明哲保身 268

三、《黄帝内经》治法则浅谈 270

1.治未病原则 270

2.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70

3.标本先后 271

4.治病求本 271

5.因势利导 271

6.平调阴阳 271

7.正治反治 271

8.适事为度 272

四、读《黄帝内经》体会点滴 273

(一)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273

(二)阳气者若天与日 274

(三)天不足西北 地不满东南 276

(四)少火生气 277

(五)去菀陈莝 279

(六)“瘖”之病机 280

(七)病为本,工为标 281

1.病人为本,医生为工 281

2.疾病为本,药物为标 282

(八)百病皆生于气 282

(九)治痿者独取阳明 284

五、从《伤寒论自序》浅谈中医药发展 286

(一)合理选才 286

(二)继承古人经验精华 287

(三)不断创新是发展的关键 288

六、抵当汤后“不下更服”浅析 290

七、麻黄运用浅议 293

1.辨证准确,配伍得当 293

2.煎煮得法,服用有度 294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95

4.浮萍代替麻黄 295

八、从《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的运用论异病同治 296

(一)《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所治病证 296

1.脚气 296

2.虚劳腰痛 297

3.痰饮 297

4.消渴 297

5.妇人转胞 298

(二)《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配伍特点 298

(三)后世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300

(四)个人对“异病同治”的思考 300

九、《金匮》方活用举隅 303

1.当归芍药散愈肾切除术后腹痛 303

2.温经汤疗慢性肾炎血尿 304

3.猪苓散治慢性肾衰呕吐 305

十、论《伤寒论》重“脾胃”思想及其临床意义 307

(一)《伤寒论》重脾胃思想简述 307

1.中焦受病 调理脾胃 307

(1)中气不足,理中为要 307

(2)寒热错杂,升脾降胃 308

2.他脏虚损,建中当先 308

3.急下攻邪,顾护脾胃 309

4.组方配伍,注重脾胃 311

(1)祛邪方中,不忘扶正 311

(2)安中养脾,必配大枣 311

(3)虑苦寒伤中,粳米莫少 312

(4)津枯而便秘,白蜜可用 313

5.规范煎服,保养脾胃 313

(1)无形热结,不可煎煮 313

(2)有形热结,不可多服 314

(3)养胃和中,白饮和服 314

6.微微发汗,勿伤脾胃 314

7.节制饮食,勿损胃气 315

(二)《伤寒论》重脾胃思想对后世影响 315

1.《伤寒论》重脾胃思想对古代医家影响 315

2.《伤寒论》重脾胃思想对现代医家影响 320

(三)老师重视脾胃思想浅述 325

1.刘宝厚老师经验 325

(1)祛风利湿法 325

(2)清热利湿法 325

(3)益气健脾法 326

(4)益气补肾法 326

2.王道坤老师经验 327

(1)调理脾胃治萎缩性胃炎 327

(2)健脾补肾疗糖尿病 327

(3)健脾清热愈皮肤病 328

(4)脾肾双运乙型肝炎 328

3.张士卿老师经验 328

(1)小儿咳嗽,肺胃兼顾 328

(2)诸多疾病,升脾降胃 329

(四)个人对《伤寒论》重脾胃思想的实践与思考 329

1.对《伤寒论》重脾胃思想的实践 329

(1)肾病综合征水肿,健脾为先 330

(2)肝病腹水健脾为要 335

2.对《伤寒论》重脾胃思想的思考 336

结语 338

十一、张锡纯妙用三棱、莪术临证举隅 340

(一)劳瘵 340

(二)妇科诸证 341

(三)瘰疬 341

(四)胁下焮痛 342

十二、张锡纯妇科用药述要 343

(一)月经久闭,鸡内金必用 343

(二)血崩重症 龙、牡见功 343

(三)虚寒不育,紫石英为佳 344

(四)久孕滑胎 菟丝子最妙 344

十三、张锡纯运用萸肉经验浅探 345

(一)救脱 345

(二)通络止痛 345

(三)收敛止血 346

(四)平息内风 346

十四、张锡纯运用单味药经验 348

(一)鸡内金 348

1.消癥化积 348

2.女子血枯 348

(二)茵陈 349

十五、中医药研究之误区浅议 351

1.侧重于某一个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其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忽视其在不同复方中的作用的研究 351

2.抛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完全以西医的观点来指导用药 352

3.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 353

4.急功近利,虚假成果泛滥 353

十六、“奔豚”效方浅谈 356

十七、肝病调摄浅议 358

1.饮食调养 358

2.节制房事 360

3.气功导引 360

十八、带状疱疹效方浅述 362

十九、程氏萆薢分清饮刍议 365

二十、发热效方举隅 367

二十一、《寿世保元·头痛门》头痛验方 369

二十二、银翘散组成之我见 372

二十三、龙胆泻肝丸随想(一) 374

二十四、龙胆泻肝丸随想(二) 376

二十五、陈士铎杂病治肾法举隅 378

1.小便不通,补肾中火 378

2.虚寒吐利,温肾中阳 378

3.痰湿内蕴,补命门火 379

4.石淋之证,滋肾中水 380

5.乳蛾重症,引火归元 381

二十六、李可老中医经验点滴 383

1.高血压不避麻黄 383

2.痤疮不惧桂附 384

3.胸水慎用攻逐 384

4.实热不避寒凉 385

二十七、张景岳水肿辨治经验浅述 387

1.水肿多虚,治从肺脾肾 387

2.水肿亦实,慎用辛香燥 388

3.攻逐之法,中病即可止 388

附录 390

一、古今重量换算 390

(一)古称以黍、铢、两、斤计量而无分名 390

(二)市制(十六进制)重量与法定计量的换算 391

(三)其他与重量有关的名词及非法定计量 391

二、古今容量换算 391

(一)古代容量与市制的换算 391

(二)市制容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 392

(三)其他与容量有关的非法定计量 3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