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超分子光化学导论  基础与应用
超分子光化学导论  基础与应用

超分子光化学导论 基础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世康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158734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自1978年法国化学家Jean-Marie Lehn提出超分子化学以来,超分子的概念迅速地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与此同时超分子的概念也被引入到其他的科学研究领域,包括光化学,于是超分子光化学作为一门新的科学门类也就应运而生。本书作者在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有关专著,介绍了超分子光化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门类其重要的科学内涵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全书共分8章,分别是序论--超分子光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关领域;分子光化学和光物理基础;超分子的光化学和光物理问题;超分子激发态性质的调节和控制;共价联结的超分子光化学体系;具有荧光发射能力有机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问题;分子识别与荧光化学敏感器问题;有机及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超分子光化学导论 基础与应用》目录

第1章 序论——超分子光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关领域 1

1.0 引言 1

1.1 超分子光化学是光化学和光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桥梁 5

1.2 从超分子的基本定义来看超分子光化学 6

1.3 超分子化合物作为科学研究平台和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8

1.4 超分子光化学在学科上的多样性和它强烈的应用特点 11

1.5 电子转移在超分子体系中的重要性 13

1.6 金属配合物在超分子光化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4

1.7 界面超分子组装体系的光化学问题 16

1.8 在有组织和受限制体系中的光化学研究 18

1.9 结语 22

建议参考的文献 23

第2章 分子光化学和光物理基础 24

2.0 引言 24

2.1 势能面 25

2.2 激发态的生成 28

2.3 量子产率 31

2.4 激发态的衰变和态-态间的跃迁 31

2.4.1 辐射衰变 32

2.4.2 非辐射衰变和态-态间的跃迁 35

2.5 能量转移与光谱增感 37

2.5.1 辐射能量转移 37

2.5.2 非辐射能量转移 37

2.5.3 三重态能量转移和光谱敏化问题 39

2.6 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 41

2.7 激基缔合物(excimer)和激基复合物(exciplex) 44

2.8 光化学稳态反应动力学——荧光猝灭和Stern-Volmer公式 46

2.9 光化学瞬态反应动力学——闪光光解 47

2.9.1 闪光光解技术的基本设备及对所得信号的解析 48

2.9.2 闪光光解法测定光化学基元反应的速度常数 50

2.10 一些基本的光化学和光物理实验技术 52

2.10.1 发射光谱仪及发光光谱的测定 52

2.10.2 荧光去偏振技术 53

2.10.3 单光子记数技术测定荧光寿命 55

建议参考的文献 56

第3章 超分子的光化学和光物理问题 57

3.0 引言 57

3.1 超分子的激发态及其衰变过程 59

3.2 光诱导电子转移和有关理论 62

3.2.1 均相电子转移 62

3.2.2 异相的电子转移 73

3.2.3 光诱导的界面电子转移 77

3.3 光诱导的能量转移及有关理论 81

3.3.1 能量转移的距离依赖性 82

3.3.2 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间的区别 83

3.4 光诱导分子重排 84

3.4.1 光诱导质子转移 84

3.4.2 光异构化反应 87

3.5 结语 89

建议参考的文献 91

第4章 超分子激发态性质的调节和控制 92

4.0 引言 92

4.1 光谱水平上的扰动 99

4.2 新能级的引入 102

4.3 通过对核运动的抑制,来实现调节和控制 105

4.4 界面超分子组装体系性能调节的特点 108

4.5 结语 108

参考文献 109

第5章 共价联结超分子光化学体系概述 110

5.0 引言 110

5.1 共价联结的电子转移超分子体系 111

5.1.1 以卟啉类化合物为活性组分的体系 119

5.1.2 以金属配合物为活性组分的体系 122

5.2 共价联结的能量转移超分子体系 130

5.3 有关光致结构变化的超分子体系 132

5.4 结语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6章 具有荧光发射能力有机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问题 139

6.0 引言 139

6.1 基本概念 140

6.2 有机化合物光致发光过程的讨论 141

6.3 典型化合物——芪(stilbene)激发态的衰变问题 144

6.4 具有反式苯乙烯类结构的发光化合物 150

6.4.1 化合物分子内电荷转移和发光的关系 150

6.4.2 分子结构的受阻和桥键的引入 151

6.5 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问题 156

6.6 环境因素对有机化合物发光行为的影响 162

6.6.1 溶致变色效应 162

6.6.2 溶剂极性大小的标尺 165

6.7 有机化合物发光行为和溶剂极性的关系 170

6.8 发光化合物的分子构象和发光行为的关系 174

6.8.1 吡唑啉(pyrazolin)化合物 174

6.8.2 苯乙烯基吡嗪化合物结构受阻与其发光行为的研究 176

6.8.3 氧鎓盐化合物的发光问题 179

6.9 结语 181

参考文献 181

第7章 分子识别与荧光化学敏感器研究 185

7.0 引言 185

7.1 分子接受体的原理和设计 186

7.1.1 阳离子接受体 186

7.1.2 阴离子接受体 191

7.1.3 中性分子接受体 201

7.2 中继传递的机制和设计 206

7.2.1 光诱导的电子转移机制 207

7.2.2 光诱导的能量转移机制 212

7.2.3 因构型转变而引起发光变化的机制 215

7.2.4 其他的作用机制 217

7.3 信息输出用的报告器 221

7.3.1 稠环类芳香化合物 222

7.3.2 分子内共轭的电荷转移化合物 223

7.3.3 金属-中心激发态为发光光源的体系 226

7.4 敏感器的一些新进展 227

7.5 结语 230

参考文献 231

第8章 有机及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OLED及PLED) 235

8.0 引言 235

8.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原理 237

8.1.1 载流子的注入 238

8.1.2 电荷或载流子的传输 243

8.2 OLED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及对器件功能的影响 245

8.3 用于OLED的不同有机化合物材料 248

8.3.1 空穴传输材料 249

8.3.2 电子传输材料 251

8.3.3 OLED用的发光材料 252

8.4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260

8.5 三重态发光问题 264

8.6 结语 273

参考文献 2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