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  上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  上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 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士懋,田淑霄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224918
  • 页数:824 页
图书介绍:李士懋田淑霄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本书为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的上卷,主要论述仲景脉学。第一部分为溯本求源,包括《平脉辨证仲景脉学》及《伤寒论冠名法求索》《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主要谈仲景是如何创立并应用辨证论治体系的。第二部分为脉学研究,主要为《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 上》目录
标签:全集 医学

平脉辨证仲景脉学 3

第一章 溯本求源,平脉辨证 3

前言 3

第一节 何谓辨证论治 4

一、何谓辨 4

二、何谓证 9

三、何谓论治 11

第二节 对辨证论治一些提法的商榷 15

一、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反思 15

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5

三、以理论推断代替具体的辨证 28

四、关于体质学说 28

五、关于五运六气及三宜学说 28

六、关于偏方、秘方、祖传方、经验方 29

七、关于辨证论治的套路 29

八、关于方证相应 30

九、关于抓主症 31

十、据舌以辨证 31

十一、据切腹辨证 32

十二、其他辨证方法 33

第三节 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 33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33

二、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 34

三、胸有全局 46

四、首分虚实 48

五、动态地辨证论治 51

六、崇尚经方 52

第二章 仲景脉学求索 56

前言 56

第一节 《辨脉法》求索 57

第二节 《平脉法》求索 70

第三节 仲景脉学求索 80

一、浮脉 80

二、沉脉 100

三、迟脉 109

四、数脉 111

五、滑脉 114

六、涩脉 114

七、实脉 116

八、虚脉 117

九、短脉 117

十、洪脉 118

十一、大脉 119

十二、微脉 119

十三、紧脉 127

十四、缓脉 129

十五、脉静 130

十六、脉自和 130

十七、芤脉 131

十八、弦脉 131

十九、弱脉 135

二十、细脉 137

二十一、伏脉 138

二十二、动脉 139

二十三、促脉 139

二十四、结脉 140

二十五、代脉 140

二十六、急脉 140

二十七、脉阴阳俱停 140

二十八、脉不至 141

二十九、小脉 142

三十、负脉 142

三十一、脉暴出 142

三十二、平脉 142

三十三、蛇脉 144

三十四、少阳脉卑 144

伤寒论冠名法求索 149

序 149

引言 150

第一章 太阳病上篇冠名法求索 151

第二章 太阳病中篇冠名法求索 167

第三章 太阳病下篇冠名法求索 206

第四章 阳明病冠名法求索 234

第五章 少阳病冠名法求索 269

第六章 太阴病冠名法求索 273

第七章 少阴病冠名法求索 277

第八章 厥阴篇冠名法求索 294

第九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13

第十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18

跋 321

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 325

前言 325

第一章 经方 326

第一节 桂枝汤及其衍生方 329

一、桂枝汤 330

二、桂枝汤衍生方 343

三、桂枝汤及其衍生方小结 363

第二节 麻黄汤及其衍生方 365

一、汗法应用范围 365

二、汗法应用指征 366

三、麻黄汤 366

四、麻黄汤衍生方 368

三、麻黄汤及其衍生方小结 380

第三节 白虎汤及其衍生方 380

一、白虎汤 381

二、白虎汤衍生方 382

三、白虎汤及其衍生方小结 383

第四节 承气汤及其衍生方 384

一、大承气汤 385

二、大承气汤衍生方 388

三、承气汤及其衍生方小结 393

第五节 逐瘀诸方 394

一、瘀血的概念 394

二、瘀血形成原因 394

三、瘀血的临床表现 394

四、瘀血诊断要点 394

五、瘀血的治疗 395

六、逐瘀诸方 395

七、逐瘀诸方小结 398

第六节 逐饮诸方 399

一、水湿痰饮的异同 399

二、逐饮之指征 399

三、逐饮诸方 399

四、逐饮诸方小结 404

第七节 清热泻火诸方 404

一、火与热的概念 404

二、火热的分类 405

三、火热的临床特点 405

四、火热的治则 406

五、栀子豉汤 406

六、栀子豉汤衍生方 407

七、大黄黄连泻心汤 409

八、大黄黄连泻心汤衍生方 410

九、清热泻火诸方小结 412

第八节 小柴胡汤及其衍生方 413

一、小柴胡汤 413

二、小柴胡汤衍生方 434

三、小柴胡汤及其衍生方小结 437

第九节 温阳类诸方 438

一、四逆汤 438

二、四逆汤衍生方 441

三、真武汤 445

四、真武汤衍生方 446

五、麻黄细辛附子汤 447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衍生方 449

七、理中汤 451

八、理中汤衍生方 451

九、吴茱萸汤 455

十、乌头剂诸方 456

十一、温阳类诸方小结 457

第十节 寒热并用诸方 458

一、乌梅丸 458

二、我对乌梅丸的应用 461

三、半夏泻心汤 462

四、半夏泻心汤衍生方 463

第二章 时方 466

一、升降散(《寒温条辨》) 466

二、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473

三、升阳散火汤(《内外伤辨惑论》) 478

四、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479

五、连苏饮(《湿热病篇》) 480

六、薛生白四号方(《湿热病篇》) 481

七、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483

八、理阴煎(《景岳全书》) 485

九、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487

十、可保立苏汤(《医林改错》) 488

十一、达原饮(《温疫论》) 489

十二、寒痉汤(自拟方) 490

第三章 医案百例 492

平脉辨证脉学心得 571

自序 571

脉学心悟 573

前言 573

上篇 573

一、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形成过程 573

二、对脉诊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 576

下篇 585

一、浮脉 585

二、沉脉 586

三、迟脉 588

四、数脉 590

五、滑脉 590

六、涩脉 591

七、虚脉 593

八、实脉 594

九、长脉 595

十、短脉 596

十一、洪脉 597

十二、微脉 598

十三、紧脉 599

十四、缓脉 601

十五、芤脉 602

十六、弦脉 603

十七、革脉 605

十八、牢脉 606

十九、濡脉 606

二十、弱脉 607

二十一、散脉 607

二十二、细脉 608

二十三、伏脉 608

二十四、动脉 609

二十五、促脉 610

二十六、结脉 610

二十七、代脉 611

濒湖脉学解索 613

序 613

《濒湖脉学》原序 613

一、浮脉 614

二、沉脉 618

三、迟脉 622

四、数脉 625

五、滑脉 628

六、涩脉 630

七、虚脉 633

八、实脉 635

九、长脉 637

十、短脉 639

十一、洪脉 640

十二、微脉 643

十三、紧脉 645

十四、缓脉 647

十五、芤脉 649

十六、弦脉 651

十七、革脉 655

十八、牢脉 656

十九、濡脉 657

二十、弱脉 659

二十一、散脉 661

二十二、细脉 662

二十三、伏脉 664

二十四、动脉 666

二十五、促脉 667

二十六、结脉 668

二十七、代脉 669

附:《四言举要》解索 672

“溯本求源 平脉辨证”脉案 687

一、以脉诊为中心辨证论治案例举隅 687

二、恒动观案例举隅 695

三、胸有全局案例举隅 706

四、舌证不符的医案举隅 715

五、对跟师学习人员病历的批改 721

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 736

序 736

前言 738

第一章 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的范围 739

一、以脉象论阴阳 739

二、以脉位分阴阳 739

三、本书所论阴阳脉诊 739

第二章 阴阳脉诊的起源与发展 741

一、《黄帝内经》中的阴阳脉诊 741

二、《难经》中的阴阳脉诊 741

三、《伤寒杂病论》中的阴阳脉诊 742

四、《脉经》中的阴阳脉诊 743

五、《濒湖脉学》中的阴阳脉诊 744

六、《景岳全书》中的阴阳脉诊 745

七、《诊家正眼》中的阴阳脉诊 745

第三章 阴阳脉诊类型及其意义 746

一、阴致阳失和 746

二、阳致阴失和 756

三、阴阳互不影响选析 758

第四章 阴阳脉诊病例 762

一、阴致阳失和 762

二、阳致阴失和 813

三、阴阳互不影响 820

主要参考书目 82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