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报告  2013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报告  2013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报告 2013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40424034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根据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审定的《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报告》编写方案,本报告主要展现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反映工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工程教育的方针政策。报告应具有权威性、研究性和资料性的特点。这本报告由综述、专题研究、文献和数据、大事记等版块组成。报告的读者人群包括政府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工程教育研究人员,高等学校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工科学生,企业和科研机构负责人,以及关心工程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本报告还可用于国际间交流。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报告 2013》目录

第一部分 专题报告 3

遵循国际通行准则,打造卓越——2013年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综述 3

1 2013年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概况 3

2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新的阶段 4

2.1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起源和发展 5

2.2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特点 10

3“卓越计划”稳步推进 12

3.1 “卓越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12

3.2 “卓越计划”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深远影响 15

院校工程教育工程性与创新性问题研究 18

1院校工程教育工程性与创新性的理论 18

1.1 工程教育的基本特点:工程性 18

1.2 工程教育的重要特点:创新性 21

1.3 工程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23

2院校工程教育诸环节中的工程性与创新性现状 23

2.1 培养目标的工程性与创新性 24

2.2 课程体系的工程性与创新性 29

2.3 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工程性与创新性 33

2.4 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工程性与创新性 37

3院校工程教育工程性与创新性的保障条件现状 41

3.1 硬件保障 41

3.2 制度保障 42

3.3 师资队伍建设 45

4院校工程教育工程性与创新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59

4.1 理念与战略 59

4.2 教师发展 60

4.3 学生培养 61

4.4 课程设计 62

4.5 外部环境 64

我国继续工程教育发展报告 68

1引言 68

2我国继续工程教育发展的历程 70

2.1 继续工程教育起步阶段(1979—1994年) 71

2.2 继续工程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2年) 72

2.3 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新阶段(2003年至今) 72

3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现状 74

3.1 企业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 74

3.2 高校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 80

3.3 行业协会、学会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 86

3.4 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 92

4我国继续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93

4.1 立法和执法薄弱 93

4.2 经费投入不足 94

4.3 发展不平衡 94

4.4 质量亟待提高 94

4.5 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的倾斜力度不够 95

4.6 政府、企业、高校和协会的合作协同程度不高 95

5继续工程教育模式分析 96

5.1 继续工程教育的独特属性 96

5.2 现阶段继续工程教育发展的推动模式 98

6政策建议 100

6.1 加快立法进程 100

6.2 加大政策扶持 101

6.3 明确职责权利 102

6.4 保障经费投入 102

6.5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103

6.6 发挥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人才培养作用 103

6.7 调动各类施教机构的能动性 104

6.8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104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105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06

1.1 CDIO工程教育的内涵 106

1.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 109

2 CDIO的产生与合作组织 111

2.1 CDIO产生的背景 111

2.2 CDIO产生的过程 111

2.3 CDIO国际合作组织 112

3 CDIO在中国高校的推广 113

3.1 初次响应 113

3.2 试点推广 115

3.3 分类推进 117

4 CDIO试点高校的改革举措 118

4.1 构建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专业培养体系 118

4.2 加强以模拟真实产品设计过程为背景环境的工程实践环境建设 136

5 CDIO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139

5.1 CDIO工程教育模式兴起的原因分析 139

5.2 CDI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2

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综述 147

1工程实践中心概况 147

2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148

2.1 组织机构 148

2.2 运行管理机制 150

2.3 质量保障体系 151

3明确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标准 153

3.1 进一步明确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153

3.2 校企联合制定工程人才培养标准 155

4开设工程特色课程 159

4.1 企业参与课程建设 159

4.2 课程突出行业企业的特色 160

4.3 加强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 161

4.4 课程国际化特征突现 162

5创设真实的工程环境 163

5.1 积极主动落实实习实训任务 163

5.2 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164

5.3 不断丰富实习实训内容 164

5.4 吸收学生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 165

5.5 完善实习实训的组织形式和制度 166

6建设一支懂工程、会教学的教师队伍 167

6.1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167

6.2 提高选聘教师的标准 168

6.3 帮助高校教师积累实际工程经验 169

6.4 促进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交流 170

7小结 171

第二部分 重要文献 175

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 17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175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通知 178

第三部分 数据资料 18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2013年)学科专业名单 183

本科专业(433个) 183

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126个) 198

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名单 203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学门类研究生、本科专业数 224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科类高职(专科)专业数 225

工学门类博士研究生数 226

工学门类硕士研究生数 227

在职人员攻读工学门类博士学位人数 228

在职人员攻读工学门类硕士学位人数 229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 230

普通高等教育工科本科学生数 231

普通高等教育工科专科学生数 232

普通高等学校工科分大类本科学生数 233

成人工科本科学生数 234

成人工科专科学生数 235

网络工科本科学生数 236

网络工科专科学生数 237

普通高等学校工科专任教师数 238

第四部分 工程教育大事记 241

2013年工程教育大事记 2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