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古植物学  附孢粉分析
古植物学  附孢粉分析

古植物学 附孢粉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4
  • ISBN:K15165·2633(地质257)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
《古植物学 附孢粉分析》目录

古植物学 1

第一章 绪论 1

古植物学的内容 1

学习古植物学的目的 1

古植物学发展简史 2

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与解剖 3

细胞 3

组织 5

根及其功能 9

茎及其功能 9

叶及其功能 12

植物的繁殖 18

植物与环境 22

第三章 低等植物和苔藓植物 24

低等植物 24

细菌类 24

蓝绿藻类 25

硅藻类 26

鞭毛藻类 26

绿藻类 26

管藻类 28

轮藻类 28

苔藓植物 30

苔类 31

藓类 31

第四章 裸蕨植物门 31

第五章 节蕨植物门 34

一般特征 34

分类 35

亨尼亚类 35

假波木类 36

楔叶类 36

芦木类 37

手状穗类 42

木贼类 42

节蕨植物的起源和变化 44

节蕨植物各类重要化石描述 44

第六章 石松植物门Lepidophyta 52

一般特征 52

分类 52

鳞木类 53

刺蕨科 53

鳞木科 54

疤木科 58

沟木科 58

封印木科 59

其他鳞木类植物 59

卷柏类 61

石松类 61

水韮类 61

鳞木类各科重要化石描述 62

第七章 真蕨植物门 67

一般特征 67

叶的形态 67

孢子囊构造和孢子囊群排列方式 69

分类 70

初生蕨亚纲 70

原始蕨目 70

芽木目 71

轭形蕨目 71

真蕨亚纲 72

古蕨目 72

古蕨亚目 72

观音座莲亚目 72

奴杰纳蕨目 75

薄囊蕨目 76

膜蕨科 76

桫椤科 76

蕨科 77

马通科 77

双翼蕨科 79

薇科 82

海金沙科 83

里白科 83

苹科 83

槐叶苹科 85

真蕨植物各科重要化石描述 85

第八章 裸子植物门 99

种子蕨纲 99

一般特征 99

分类 100

凤尾松蕨类 101

髓木类 101

舌羊齿类 101

开东类 101

重要中生代种子蕨化石描述 104

可能属于真蕨或种子蕨的化石植物 104

古蕨类 105

楔羊齿类 106

细羊齿类 107

真羊齿类 107

脉羊齿类 108

齿羊齿类 108

美羊齿类 108

带羊齿类 109

大羽羊齿类 109

织羊齿类 109

舌羊齿类 111

其他形态属蕨类植物 112

可能属于真蕨或种子蕨的化石描述 113

苛达树纲 128

银杏纲 130

特征 130

属于银杏纲的化石 131

可能属于银杏纲的植物化石 132

银杏纲重要化石描述 133

苏铁纲 本内苏铁纲 141

特征 141

属于苏铁纲、本内苏铁纲的形态属 143

苏铁类常见各形态属种的鉴定方法和重要化石描述 147

松柏纲 156

特征 156

分类 156

Lebachiaceae科(或瓦家松科W a1chiaceae) 156

南洋杉科 157

杉科 157

柏科 158

松科 158

粗榧科 159

罗汉松科 160

紫杉科 160

苏铁杉类 161

松柏纲常见的枝叶“形态属” 161

松柏纲化石描述 163

第九章 被子植物门 167

被子植物一般特征及鉴定方法 167

被子植物的分类 167

单子叶植物纲 168

双子叶植物纲 168

第十章 地层古植物学中的植物种及植物群 174

第十一章 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178

第十二章 泥盆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180

世界各地陆相地层发育概况 180

植物界 181

中国泥盆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185

第十三章 石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194

世界各地陆相地层发育概况 194

植物界 197

中国石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01

第十四章 二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10

世界各地陆相地层发育概况 210

植物界 212

中国二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18

第十五章 三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28

世界各地陆相地屋发育概况 228

植物界 229

中国三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34

第十六章 侏罗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42

世界各地陆相地屋发育概况 242

植物界 242

中国侏罗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44

第十七章 白垩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51

世界各地陆相地屋发育概况 251

植物界 252

侏罗纪-早白垩世欧亚大陆上植物地理分区 253

中国白垩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56

第十八章 新生代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261

世界各地第三纪陆相地层发育概况 261

植物界 262

中国第三纪陆相地层及植物 263

第四纪植物 264

孢子花粉分析 265

第十九章 绪论 265

孢子花粉分析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65

孢子花粉分析方法的特点 265

孢子花粉分析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267

第二十章 孢子花粉的形态及分类 267

孢子花粉的一般形态 267

母细胞中孢子花粉排列的类型 267

极性 268

对称性 269

形状、轮廓与大小 269

萌发孔 269

孢子壁与花粉壁的构造 270

高等植物孢子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化石代表 271

高等孢子植物孢子的形态特征及化石代表 271

裸子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 275

被子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 280

孢子花粉的分类 287

第二十一章 孢子花粉的离析及资料的整理 289

孢子花粉样品的野外采样 289

样品的实验室处理 291

孢子花粉的统计 292

分析时孢子花粉的计算和原始资料的整理 293

孢子花粉图式的建立 296

第二十二章 孢子花粉分析的成果解释及各地史时期的孢子花粉组合特点 297

孢子花粉分析法的应用及解释 297

各地史时期孢子花粉组合的特征 303

种属索引 31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