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用心电图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聪敏,汤建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88138
- 页数:946 页
第1章 心脏解剖及心电产生原理 1
第一节 心脏的解剖与生理 1
一、心脏在胸腔的位置 1
二、心房和心室 2
三、心脏壁及心肌的构成 2
四、心脏瓣膜 3
五、心脏血流及肺循环和体循环 3
六、冠状动脉 4
第二节 心脏传导系统 4
一、窦房结 5
二、结间束 5
三、房室结 6
四、室内房室束及分支 6
五、浦肯野纤维 8
第三节 心电产生原理 8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8
二、心肌的除极与复极 10
三、心肌纤维的电活动类型 11
四、心肌细胞的类型和特性 13
五、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3
第2章 心电图描记和正常值 16
第一节 心电图机附件名称 16
第二节 心电图导联 17
一、导联的组成 17
二、标准12导联 18
三、F导联 20
四、头胸导联 21
五、腹臂导联 21
六、导联电极安放位置和注意事项 21
第三节 心电轴 22
一、目测法 23
二、标测法 23
三、查表法 24
四、平均电轴的范围 24
五、无人区心电轴 24
第四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25
一、P波 25
二、心房复极波Ta波 27
三、P-R间期 28
四、P-R段 28
五、P-J时间 29
六、QRS波 29
七、J波 33
八、J-T间期 33
九、ST段 33
十、T波 34
十一、U波 35
十二、Q-T间期 36
第3章 ST-T改变 38
第一节 ST段改变 38
一、ST段抬高 38
二、ST段压低 39
第二节 T波改变 42
一、原发性T波改变 43
二、继发性T波改变 44
三、功能性T波异常 44
四、电张调整性T波 44
第三节 T波双峰 44
一、右胸导联出现双峰T波 44
二、左胸导联出现双峰T波 45
三、其他疾病和原因引起的双峰T波 45
四、药物源性双峰T波 45
第四节 ST-T的正常变异 46
一、T波的正常变异 46
二、体位对ST-T的影响 47
第五节 巨大倒置T波 47
第六节 高耸T波 49
一、高耸T波的原因 49
二、高耸T波的鉴别 51
第七节 女性T波改变 51
一、常见的生理原因 52
二、女性T波异常的原因 52
三、女性T波异常的临床意义 52
第4章 房室肥大 53
第一节 心房肥大 53
一、右心房肥大 53
二、左心房肥大 57
三、双侧心房肥大 59
第二节 心室肥大 61
一、左心室肥大 61
二、右心室肥大 66
三、双侧心室肥大 70
第5章 心肌缺血 73
第一节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73
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的病理基础 73
二、心肌缺血的原因 73
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74
第二节 心肌缺血与心电图 75
一、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 75
二、慢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 75
三、ST段改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82
四、动态观察ST-T变化的必要性 83
五、加描导联的重要性 83
六、不可轻视aVR导联ST段变化 83
第三节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电图表现 83
一、心肌再灌注的标志 83
二、心肌再灌注损伤 84
三、心肌再灌注的病理生理改变 87
四、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类型 87
五、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87
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后 88
第6章 心肌梗死 89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89
二、心肌梗死出现异常Q波的原因 92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期 92
四、心肌梗死定位与导联的关系 93
五、心肌梗死超急性期ST-T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 107
六、急性心肌梗死ST-T及Q波演变的临床意义 108
七、心肌梗死延展 109
八、心肌再梗死 109
九、梗死扩张 110
十、陈旧性心肌梗死 110
十一、从心电图上判断心肌梗死的罪犯冠脉 110
十二、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 111
十三、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心电图变化 112
十四、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113
十五、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律失常 113
十六、关于室性早搏诊断心肌梗死 115
十七、心肌梗死ST段持续性抬高—心室壁瘤 116
十八、心脏破裂 117
十九、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 118
二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 118
二十一、非梗死性Q波与临床 119
二十二、与Q波有关的综合征 127
二十三、心房梗死 127
第7章 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129
第一节 正常窦性心律 129
一、窦性P波 129
二、与P波时间、振幅等相关的复合指标 130
三、正常窦性节律的频率 130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130
一、窦性心动过速 131
二、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132
三、慢性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132
四、窦性心动过缓 134
五、窦性心律不齐 137
六、窦性早搏 138
七、窦性暂停 139
八、窦性回声 139
九、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141
第8章 早搏 141
第一节 有关早搏的基本概念 141
一、联律间期 141
二、代偿间期 142
三、代偿间歇 142
第二节 房性早搏 143
一、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与诊断 143
二、房性早搏常见类型 143
三、房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143
四、房性早搏伴发的心电现象 147
五、房性早搏诱发的心律失常 150
六、房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150
第三节 室性早搏 151
一、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与诊断 152
二、室性早搏常见类型 152
三、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155
四、室性早搏的Lown分级及其意义和局限性 160
五、室性早搏后心电图改变及心电现象 162
六、室性早搏联律间期的变异 166
七、室性早搏诱发的心律失常 167
八、室性早搏与常见心血管疾病 167
九、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 167
第四节 房室交接性早搏 168
一、房室交接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 168
二、房室交接性早搏诊断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169
三、房室交接性早搏QRS波变形的原因 170
四、房室交接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170
第五节 窦房交接性早搏 170
一、窦房交接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 170
二、鉴别诊断 170
第六节 房室旁道性早搏 171
一、房室旁道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 171
二、房室旁道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171
第七节 窦性早搏 171
第9章 房室交接性心律失常 172
第一节 房室交接性心律 172
一、房室交接区的自律性分类 172
二、交接性起搏点的传导性 172
三、交接性P-波的极性 172
四、正向逆行P-波 173
第二节 加速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173
一、发生机制 173
二、心电图表现 175
三、临床意义 175
四、鉴别诊断 175
第三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75
第四节 双重性房室交接性心律 176
一、心电图表现 176
二、临床意义 177
第10章 房室结双径路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 178
一、P-R间期长短的突变 178
二、反复搏动 179
三、1:2房室传导与1:2室房传导 184
四、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85
五、房室结快慢径路交替前传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87
第11章 房性心律失常 188
第一节 房性节律 188
一、房性P’波的特征 188
二、房性P’波的频率 188
三、房性融合波 189
四、P’-R间期 189
五、房性心搏引起的QRS波 189
第二节 房性节律的分类 189
一、左房节律 189
二、右房节律 190
三、冠状窦结性节律 191
四、冠状窦性节律 191
第三节 房性心动过速 192
一、发生机制 192
二、类型 193
三、治疗 196
第四节 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 196
一、发生机制 196
二、心电图表现 196
三、临床意义 197
四、治疗 198
第五节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 198
一、心电图表现 198
二、异位P’波的特征 199
三、发生机制 199
四、临床意义 199
第12章 室性心动过速 200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概述 200
一、心电图特征 200
二、室速分类 200
三、室速的病因 201
四、室速的发生机制 201
五、室速的临床表现 201
六、室速的鉴别诊断 201
第二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2
一、右室特发性室速 202
二、左室特发性室速 205
第二节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207
一、发生机制 207
二、心电图表现 207
三、临床意义 207
四、治疗 207
第四节 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 208
一、发生机制 208
二、心电图表现 208
三、临床意义 210
第五节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210
一、发生机制 210
二、心电图表现 210
三、发病原因 211
四、临床表现 211
五、治疗 211
第六节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211
一、发生机制 211
二、心电图表现 211
三、临床表现 211
四、鉴别诊断 211
五、治疗 212
第七节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213
一、发生机制 213
二、心电图表现 213
三、临床意义 213
四、治疗 213
第八节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13
一、发生机制 213
二、心电图诊断 214
三、临床意义 214
第九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15
一、伴Q-T间期延长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215
二、短联律间期尖端扭转型室速综合征 216
第十节 心室电风暴 217
一、心室电风暴的命名 217
二、病因 217
三、促发因素 217
四、心电图特征 218
五、发生机制 218
六、临床表现 218
七、治疗及临床意义 218
第13章 宽QRS波心动过速 219
一、分类 219
二、诊断和鉴别要点 219
三、鉴别流程图 222
四、常见宽QRS波鉴别诊断表 223
五、宽QRS波心动过速图例 224
第14章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 247
第一节 概述 247
一、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247
二、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247
三、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247
四、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247
第二节 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 248
一、发生机制 248
二、心电图特征 248
三、临床意义 248
第三节 无休止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248
一、发生机制 249
二、心电图特征 249
三、临床意义 249
第四节 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 250
一、分型及分类 250
二、心电图特征 250
三、诱发因素 250
四、临床意义 250
第15章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251
第一节 心房扑动 251
一、心房扑动的分型 251
二、发生机制 251
三、心电图表现 251
四、鉴别诊断 252
五、病程及病因 253
六、临床表现 254
七、治疗 254
第二节 心房颤动 257
一、分类 257
二、发生机制 257
三、心电图特征 259
四、鉴别诊断 265
五、病因 266
六、临床表现 266
七、并发症和预后 266
八、治疗 266
第三节 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 268
一、临床特点 268
二、心电图特点 268
第16章 逸搏与逸搏心律 269
一、逸搏和逸搏心律的特点 269
二、窦性逸搏与窦性逸搏心律 269
三、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心律 270
四、房室交接性逸搏与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 271
五、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 274
六、过缓的逸搏心律 275
第17章 游走节律 277
一、室上性游走节律发生机制 277
二、窦房结内游走节律 277
三、窦房结至心房内游走节律 278
四、心房内游走节律 279
五、窦房结至房室结游走节律 279
六、房室结内游走节律 279
七、室上性游走节律的鉴别诊断 279
八、心室内游走节律 279
九、游走节律的临床意义 279
第18章 房室传导阻滞 280
第一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类 280
一、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280
二、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280
三、继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280
第二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型 281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81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287
三、伪房室传导阻滞 293
四、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93
五、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296
六、室房传导阻滞 298
第三节 希氏束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00
一、发生机制 300
二、心电图特征 300
三、鉴别诊断 300
四、临床意义 301
第四节 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301
一、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 301
二、生理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301
三、生理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302
四、生理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02
第五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与诊断 302
一、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302
二、体位改变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 303
三、按压颈动脉判断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 303
四、阿托品试验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 303
第19章 心房内阻滞与窦房阻滞 304
第一节 心房内阻滞 304
一、心房内的传导组织 304
二、房间束阻滞 304
三、结间束阻滞 305
四、弥漫性完全性心房肌阻滞(窦-室传导) 307
五、特殊房内阻滞 307
六、房内阻滞的发生机制 309
第二节 窦房阻滞 309
一、窦房阻滞的分类 309
二、鉴别诊断 311
三、发生机制 311
四、临床意义 311
第三节 心房分离 312
一、历史回顾 312
二、发生机制 312
三、心电图表现 312
四、心房分离的分型 312
五、国内学者对心房分离的分型 313
六、鉴别诊断 314
七、临床意义 314
第20章 心室内阻滞 315
第一节 左束支阻滞 315
一、左束支阻滞心电图改变 316
二、左束支阻滞心电图诊断标准 317
三、左束支阻滞的分度 317
四、左束支阻滞的特殊类型 318
五、左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321
六、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 321
七、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 321
八、左束支阻滞与预激综合征的鉴别 322
第二节 右束支阻滞 322
一、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323
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323
三、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325
四、右束支阻滞的分度 325
五、右束支阻滞的特殊类型 327
六、右束支阻滞的鉴别诊断 329
七、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329
第三节 左束支的分支阻滞 331
一、左前分支阻滞 331
二、左后分支阻滞 333
三、左中隔分支阻滞 334
第四节 复合性束支阻滞 335
一、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335
二、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335
三、三分支阻滞 335
四、双侧束支阻滞 337
第五节 束支阻滞的病因 339
一、单纯性束支阻滞的病因 339
二、病理性束支阻滞的病因 339
第六节 非特异性室内阻滞 340
一、非特异性室内阻滞概述 340
二、室内局灶阻滞 340
三、QRS波终末传导延迟 340
第七节 生理性室内阻滞 340
一、心电图表现 340
二、发生机制 341
三、临床意义 341
四、鉴别诊断 341
第21章 预激综合征 342
第一节 经典预激综合征 342
一、历史的回顾 342
二、预激综合征的组织学和生理学基础 342
三、预激旁道的传导功能 343
四、经典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343
五、预激综合征的分型 344
六、经典预激综合征δ波的变化 344
七、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345
八、预激综合征的旁道定位 345
第二节 间歇性与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355
一、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355
二、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355
三、隐匿性预激和间歇性预激的临床意义 355
第三节 预激综合征与心律失常 357
一、预激综合征与心动过速 357
二、预激综合征与心房颤动 357
三、预激综合征与心房扑动 361
四、预激综合征与心室颤动 361
五、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364
六、预激旁道出现房室阻滞 364
七、预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365
八、预激综合征的治疗 365
第四节 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慢综合征 366
一、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366
二、预激综合征伴发快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366
三、快慢综合征与慢快综合征的区别 366
四、快慢综合征的临床与治疗 367
第五节 Mahaim综合征 367
一、Mahaim纤维的解剖特征 367
二、Mahaim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368
三、Mahaim综合征伴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368
四、不同部位Mahaim纤维的心电图特征 368
五、Mahaim综合征鉴别诊断 368
第六节 LGL综合征 370
一、LGL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370
二、LGL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 370
三、LGL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370
四、诊断LGL综合征的注意事项 371
五、LGL综合征产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371
六、LGL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373
七、LGL综合征的治疗 373
第22章 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 374
一、发生率和流行病学 374
二、发生机制 374
三、离子机制 375
四、心电图表现 375
五、早复极心电图的新标准 375
六、鉴别诊断 377
七、临床表现 377
八、早复极综合征与心室颤动 377
九、早复极综合征的高危患者 378
十、治疗 379
十一、临床意义 379
第23章 恶性心律失常 380
第一节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380
一、心室扑动 380
二、心室颤动 380
第二节 心室分离 382
一、心室分离的类型 382
二、鉴别诊断 382
三、临床意义 382
第24章 并行心律 383
一、概述 383
二、定义 384
三、发生机制 384
四、诊断标准 385
五、心电图表现 388
六、临床意义 390
第25章 心电停搏 397
一、心电停搏的分类与分型 397
二、窦性停搏 397
三、房性停搏 397
四、交接性停搏 399
五、室性停搏 399
六、全心停搏 399
第26章 干扰与分离 401
第一节 概述与定义 401
一、概述 401
二、定义 403
第二节 机制与分类 404
一、发生机制 404
二、分类 405
第三节 干扰的心电图特征 407
一、如何解读和分析干扰现象 407
二、“干扰”的具体心电图表现 407
第四节 不同部位的干扰性分离 408
一、干扰性房室分离 409
二、干扰性窦房联接区分离 410
三、干扰性房室交接区内分离 412
四、干扰性室内分离 412
五、干扰性房内分离 412
第五节 混合性分离 414
第六节 临床意义 415
第27章 夺获 416
一、心室夺获 416
二、心房夺获 418
三、隐匿性夺获 420
四、逸搏夺获心律 420
五、起搏夺获 420
第28章 急性肺栓塞 422
一、急性肺栓塞心电图 422
二、肺栓塞心电图鉴别诊断 423
三、肺栓塞心电图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25
四、急性肺栓塞的病因 426
五、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 426
六、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426
七、复发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 426
八、肺栓塞的临床症状 426
九、肺栓塞的预后 432
第29章 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心电图 433
第一节 房间隔缺损与心电图 433
一、房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433
二、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表现 433
三、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表现 433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与心电图 436
一、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436
二、室间隔缺损心电图表现 436
三、心电图特征 436
第三节 二尖瓣狭窄与心电图 438
一、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电图改变 438
二、二尖瓣狭窄的心电图表现 438
三、二尖瓣狭窄的鉴别诊断 439
第四节 动脉导管未闭与心电图 440
一、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440
二、动脉导管未闭心电图表现 440
第五节 左心室假腱索与心电图 441
一、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 441
二、可能与左心室假腱索有关的室性早搏 441
第六节 右心室双出口与心电图 442
一、病理生理变化 442
二、心电图表现 442
第七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心电图 443
一、病理生理变化 443
二、心电图表现 443
第八节 心内膜垫缺损与心电图 444
一、病理生理变化 444
二、心电图表现 444
第九节 单心室与心电图 446
一、病理生理变化 446
二、心电图表现 446
第十节 法洛四联症与心电图 447
一、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447
二、心电图表现 447
第十一节 右位心与心电图 448
一、镜像右位心 448
二、右旋心 449
三、心脏右移 451
第十二节 左旋心与心电图 451
第30章 心肌疾病心电图 454
第一节 心肌炎 454
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454
二、急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 454
三、临床意义 455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 455
一、左心室肥大心电图改变 455
二、病理性Q波及ST-T改变 456
第三节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心电图 459
一、病理生理改变 459
二、临床表现 459
三、电生理特征 460
四、心电图表现 460
五、诊断标准 460
六、治疗选择 460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型左室心肌病心电图 461
一、心电图表现 461
二、临床特点 461
第五节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 461
一、心房肥大 462
二、ST-T改变 462
三、QRS波异常 462
四、病理性Q波 462
五、室内阻滞 463
六、心律失常 463
七、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新理念——三联征 463
第六节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 463
第七节 应激性心肌病心电图 463
一、心电图改变 463
二、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 464
三、病理生理机制 464
四、预后 464
第八节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464
一、定义 464
二、分类 465
三、病因 465
四、发病的条件 465
五、临床特点 465
六、临床诊断 465
七、鉴别诊断 465
八、心脏扩大的机制 465
九、治疗 465
第31章 心包疾病与心电图 466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 466
一、急性心包炎各期的心电图变化 466
二、急性心包炎心电图特征 467
三、鉴别诊断 467
第二节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467
第32章 Lev病与Lenegre病的心电图表现 469
第一节 Lev病 469
一、Lev病的病理学基础 469
二、Lev病的临床特点 469
三、Lev病的心电图表现 470
四、Lev病的诊断 470
第二节 Lenegre病 470
一、Lenegre病的病理改变 470
二、Lenegre病的发病机制 471
三、钠离子通道功能降低 471
四、Lenegre病的心电图表现 471
五、Lenegre病的临床特征 472
六、Lenegre病的鉴别诊断 472
第33章 小儿心电图 474
第一节 小儿心电图正常值 474
一、P波正常值 474
二、P-R间期 474
三、心电轴 474
四、QRS波时限 475
五、室壁激动时间(VAT) 475
六、Q波 475
七、R波 475
八、S波 475
九、ST段 475
十、T波 475
十一、Q-T及QTc间期 475
十二、U波 475
第二节 小儿心房肥大 477
一、小儿右心房肥大诊断标准 477
二、小儿左心房肥大诊断标准 478
三、小儿双侧心房肥大诊断标准 478
第三节 小儿心室肥大 478
一、小儿左心室肥大诊断标准 478
二、小儿右心室肥大诊断标准 478
三、小儿双侧心室肥大诊断标准 478
第四节 小儿心律失常 481
一、窦性心动过速 481
二、窦性心动过缓 481
三、窦性心律不齐 481
四、游走性心律 481
五、窦性暂停 481
六、室性早搏 481
七、预激综合征 481
八、束支阻滞 481
九、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82
十、室性心动过速 482
第34章 胎儿心电图 486
第一节 胎儿心脏发育与胎儿心电图 486
第二节 胎儿心电图描记和测量方法 486
一、胎儿心电图描记 486
二、分析和测量方法 487
第三节 胎儿心电图正常值 488
一、P波和T波 488
二、QRS波电压和时限 488
三、ST段 488
四、胎心率 488
第四节 胎儿心电图异常与临床意义 488
一、振幅及时限异常 488
二、胎儿心律失常 489
第五节 胎儿心电图机与腹臂导联 491
第35章 提高心房波振幅的新导联——腹臂导联 492
一、导联连接方法 492
二、提高心房波振幅机制 493
三、腹臂导联心电图举例 493
四、临床意义 496
第36章 心脏移植与心电图 497
一、心脏移植术的分类 497
二、心脏移植后几种特殊心电图表现 497
三、心脏移植后常见的心律失常 498
四、小结 500
第37章 电解质及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501
第一节 钾与心电图 501
一、低钾血症与心电图 501
二、高钾血症与心电图 505
第二节 钙与心电图 507
一、低钙血症与心电图 507
二、高钙血症与心电图 508
第三节 镁与心电图 509
一、低镁血症与心电图 509
二、高镁血症与心电图 509
第四节 窦-室传导节律 509
一、心电图表现 510
二、发生机制 511
三、临床表现 511
第五节 洋地黄制剂对心电图的影响 511
一、洋地黄效应 511
二、洋地黄中毒心电图改变 511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513
一、Ⅰ类药物 513
二、Ⅱ类药物 513
三、Ⅲ类药物 514
四、Ⅳ类药物 514
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514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判定 515
七、如何预防及减少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515
第38章 心电图的有关试验 516
第一节 多巴酚丁胺试验 516
一、试验方法 516
二、阳性标准 516
三、副作用 516
四、临床评价 516
第二节 阿托品试验 516
一、阿托品试验方法 516
二、阿托品试验阳性标准 517
三、对阿托品试验评价 517
四、禁忌证 517
第三节 潘生丁试验 517
一、潘生丁试验的机制 517
二、试验方法 517
三、阳性结果判定 517
四、适应证 517
五、禁忌证 518
六、临床评价 518
第四节 氯化钾试验 518
一、氯化钾试验的方法 518
二、氯化钾试验的价值 518
三、氯化钾试验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518
第五节 心得安试验 520
一、试验方法 520
二、结果判定 520
三、适应证 520
四、禁忌证 520
五、临床评价 520
第六节 洋地黄试验 521
第七节 异丙肾上腺素负荷试验 522
一、试验方法 522
二、阳性标准 522
三、适应证 522
四、禁忌证 522
五、注意事项 522
第八节 心电图运动试验 522
一、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522
二、运动试验负荷量 523
三、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 523
四、运动试验前准备 523
五、运动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524
六、运动试验后的注意事项 524
七、运动试验的种类和方法 524
八、运动试验判断标准 525
九、运动试验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526
十、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 527
十一、运动试验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527
十二、运动试验对心律失常出没的评价 527
十三、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的意义 528
十四、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意义 528
十五、运动试验血压反应 528
十六、运动试验对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意义 529
十七、心电图运动试验小结 529
十八、运动试验非冠心病出现的ST段压低原因 529
第39章 动态心电图 531
第一节 概述 531
一、动态心电图发展简史 531
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的优点 531
三、临床意义 531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的佩戴、回放分析和报告书写 536
一、动态心电图的佩戴 536
二、动态心电图的回放与分析 537
三、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 539
第三节 正常动态心电图 539
一、心搏总数及心率 539
二、心律失常 539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41
一、动态心电图表现 541
二、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543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 544
一、心肌缺血的AECG诊断标准 544
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544
三、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优势 545
四、动态心电图3导联和12导联诊断心肌缺血的比较 545
第六节 动态心电图其他功能分析 548
一、Q-T间期 548
二、心率变异性 548
三、Lorenz散点图 552
四、ICD和起搏器功能 555
五、睡眠窒息危险 556
六、窦性心率振荡的分析 556
七、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 556
八、T波电交替 560
九、心肌缺血总负荷 560
第七节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561
一、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561
二、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 562
三、心率变异性分析评价 562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 562
五、动态心电图检测中长间歇的鉴别 562
第40章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 566
第一节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及仪器设备 566
一、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范围 566
二、仪器设备 566
第二节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学 567
一、食管心电图与食管电极插入方法 567
二、检查方法 567
三、刺激方法 569
四、食管心脏电生理常用英文缩写及含义 570
第三节 窦房结功能检查 570
一、窦房结恢复时间的测定 570
二、窦房传导时间的测定 572
三、窦房不应期的测定 574
四、心脏固有心率(IHR)的测定 574
第四节 心脏不应期的测定 575
一、不应期的分类 575
二、不应期的影响因素 575
三、心脏各部位不应期的测定 575
四、临床意义 579
第五节 房室结双径路及多径路的检测 581
一、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581
二、食管心房调搏检测房室结双径路及多径路 581
第六节 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 585
一、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585
二、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590
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590
四、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609
第七节 经食管心室起搏 624
第八节 食管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 626
第41章 心脏起搏器与起搏心电图 632
第一节 起搏器概况 632
一、起搏器的发展阶段 632
二、心脏起搏器的分类方法 632
三、心脏起搏治疗的目的 632
第二节 起搏器名称代码、常见类型及英文缩写 633
一、起搏器名称代码 633
二、起搏器常见类型 633
三、起搏器常用英文缩写及含义 633
第三节 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 634
一、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证 634
二、临时性起搏器的适应证 635
三、各类起搏器置入的适应证 635
第四节 常见起搏器与起搏器心电图 636
一、AAI起搏器 636
二、VVI起搏器 638
三、DDD双腔起搏器 645
四、频率应答式起搏器(AAIR、VVIR、DD-DR) 657
五、三腔起搏器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657
六、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661
七、起搏器电池耗竭 662
八、与起搏器有关的其他名词 663
第五节 起搏器的特殊功能与心电图 664
一、频率平滑功能 664
二、自动模式转换功能 666
三、自动阈值管理功能 666
四、频率适应功能 671
五、自动睡眠反应或睡眠频率功能 671
六、AV间期滞后搜索功能 673
七、心室起搏管理功能 676
八、噪声反转功能 677
九、非竞争性心房起搏功能 679
十、心室安全起搏功能 679
十一、预防室性早搏诱发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特殊功能 679
十二、起搏器特殊功能的鉴别诊断 682
第六节 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 684
一、竞争性心律失常 684
二、起搏器诱发的心律失常 684
第七节 起搏器综合征 692
第八节 起搏器功能试验 693
一、起搏器磁铁试验 693
二、收音机听诊试验 693
第九节 起搏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693
一、常规分析方法 693
二、具体分析方法 694
第十节 起搏器心电图的正常变异 695
第42章 少见的心电波及征 697
一、Brugada波 697
二、Dow(舒张期振荡波) 699
三、Epsilon波 700
四、Lambda波 701
五、特发性J波 702
六、交感性肺型P波 703
七、喜马拉雅P波(巨型P波) 703
八、圆顶尖角型P’波 705
九、单心房激动P波 705
十、逆行P-波 706
十一、Pardee波 707
十二、等位性Q波 707
十三、隔性Q波 708
十四、位置性Q波 710
十五、特宽型QRS波 710
十六、碎裂QRS波 711
十七、室上嵴型QRS波 714
十八、R波递增不良 715
十九、钩形R波 716
二十、胚胎性r波(线性r波) 716
二十一、Niagara瀑布样T波 717
二十二、圆顶尖角型T波 720
二十三、Wolff波 720
二十四、U波 721
二十五、Cabrera征和Chapman征 724
二十六、室性早搏的丑征 724
二十七、双心室肥大的Katz-Wachtel征 725
二十八、浅S征 725
二十九、兔耳征 726
第43章 心电现象 728
第一节 文氏现象 728
一、历史回顾 728
二、文氏现象的发生机制 728
三、文氏现象的常见类型 728
四、心脏传导阻滞文氏现象的临床意义 740
第二节 蝉联现象 741
一、电生理机制 741
二、常见的几种蝉联现象 741
三、发生蝉联现象的基本条件和诱因 742
四、蝉联现象的心电图表现 742
五、蝉联现象的临床意义 744
第三节 窦性心律左心房逆传现象 744
一、心电图表现 744
二、发生机制 744
三、临床意义 744
第四节 钩拢现象 745
一、心电图表现 746
二、发生机制 746
第五节 裂隙现象 747
一、电生理机制 747
二、电生理特征及心电图表现 748
三、临床意义 749
第六节 钟氏现象 752
一、房内相性差异传导 752
二、房内非相性差异传导 752
三、发生机制 752
四、心电图诊断条件 752
五、鉴别诊断 752
六、临床意义 752
第七节 拖带现象 754
一、电生理特点及心电图表现 754
二、发生机制 754
三、确定拖带现象的体表心电图标准 754
四、临床意义 754
第八节 节律重整现象 755
一、心电图上常见的节律重整现象 755
二、心电图表现 756
三、发生条件 756
四、临床意义 756
第九节 韦金斯基现象、Peeling现象 756
一、韦金斯基现象的概念 757
二、发生条件 757
三、心电图表现 757
四、电生理机制 758
五、对韦金斯基现象或Peeling现象的再认识 758
六、韦金斯基现象或Peeling现象的临床意义 759
第十节 T波记忆现象与T波电张性调整 759
一、心电图表现 759
二、电生理机制 759
三、临床意义 759
第十一节 长-短周期现象 761
一、心电图表现 761
二、发生机制 761
三、临床意义 762
四、预防 762
第十二节 心脏电交替现象 762
一、P波电交替 762
二、P-R电交替 763
三、QRS波电交替 763
四、ST段电交替 764
五、T波电交替 765
六、U波电交替 767
七、Q-T间期电交替 767
八、全心电交替 767
第十三节 1:2房室传导现象 768
一、电生理及心电图常见的1:2房室传导现象 768
二、发生机制 768
三、临床意义 769
第十四节 折返现象 769
一、折返必备的3个条件 769
二、折返维持的条件 770
三、折返的诱发因素 770
四、折返的分类 770
五、折返常见部位和形式 771
六、其他折返形式和机制 771
七、心肌缺血时的折返 772
八、折返周期 772
九、折返的可激动间隙 772
十、折返的终止 773
十一、折返的临床意义 773
第十五节 超常传导现象 773
一、心电图表现 773
二、发生机制 774
三、临床意义 774
第十六节 伪超常期传导现象 775
一、主要表现形式 775
二、临床意义 776
第十七节 隐匿性传导 776
一、发生机制 777
二、心电图表现 777
三、常见的隐匿性传导 777
四、临床意义 778
第十八节 差异性传导 779
一、差异性传导的分类 779
二、发生机制 779
三、心电图表现 780
四、鉴别诊断 781
五、临床意义 781
第十九节 不应期 782
一、不应期的分类 782
二、易损期与超常期 782
三、不应期的影响因素 782
四、不应期与传导的关系 782
五、不应期与心律失常 783
第二十节 3相阻滞和4相阻滞 783
一、3相阻滞 783
二、4相阻滞 784
三、位相性阻滞的发生机制 784
第二十一节 传出阻滞 785
一、传出阻滞的分类 785
二、传出阻滞发生机制 786
第二十二节 窦性心率振荡 786
一、发生机制 787
二、检测方法 787
三、检测指标 787
四、基础心率对TO、TS的影响 788
五、窦性心率振荡检测的临床应用 788
第二十三节 心房麻痹 788
一、心房麻痹诊断标准 788
二、心电图和电生理特点 789
三、临床分型与病因 789
四、心房麻痹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789
第二十四节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 789
一、心肌顿抑 789
二、心肌冬眠 789
第二十五节 其他心电现象 790
一、阿斯曼现象 790
二、连缀现象 791
三、Q波T波分离现象 791
四、短-长-短周期现象 791
五、多层阻滞现象 792
六、等频现象 793
七、胸壁撞击现象 793
八、临界相传导现象 794
九、加热和冷却现象 794
十、并行心律的逆配对现象 794
十一、超速抑制现象 795
十二、手风琴样效应 796
十三、房颤样传导 796
十四、二联律法则 797
十五、Bix法则 798
十六、缺血心电图拇指法则 798
十七、右3左1法则 800
十八、Coumel定律 801
十九、Morris指数 801
二十、草堆原理 802
第44章 与心电图有关的综合征 804
第一节 与T波有关的综合征 804
一、Tv1>Tv6综合征 804
二、TⅢ>TⅠ综合征 804
三、两点半综合征 804
四、单纯性T波倒置综合征 806
五、孤立性T波倒置综合征 807
六、Wellens综合征 807
第二节 与Q波有关的综合征 809
一、户山-铃木综合征 809
二、冠状动脉发育不良综合征 810
三、肌营养不良综合征 810
四、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综合征 810
五、淀粉样变性综合征 811
六、Friedrich共济失调综合征 811
七、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812
第三节 与QRS波有关的综合征 812
一、SⅠSⅡSⅢ综合征 812
二、窄高QRS波综合征 813
三、恶病质心脏综合征 815
四、巨型R波心电图综合征 816
第四节 与P-R间期有关的综合征 816
一、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 816
二、短P-R间期(正常QRS波)综合征 816
第五节 与Q-T间期有关的综合征 818
一、长Q-T间期综合征 818
二、短Q-T间期综合征 821
三、继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 824
第六节 与ST段有关的综合征 825
Reynold综合征 825
第七节 与心律失常有关的综合征 825
一、RonT综合征 825
二、P-on-T综合征 825
三、R-on-P综合征 825
四、心动过速后综合征 826
五、快-慢综合征 826
六、慢-快综合征 828
七、Andersen-Tawil综合征 828
八、J波综合征 828
九、Brugada综合征 830
十、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835
十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35
第八节 与冠心病有关的综合征 839
一、心肌振荡综合征 839
二、心肌梗死前综合征 839
三、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839
四、肩-手综合征 839
五、心脏X综合征 840
六、心脏摇摆综合征 840
七、前胸壁综合征 841
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841
第九节 与脏器有关的综合征 844
一、脑-心综合征 844
二、肝-心综合征 844
三、胆-心综合征 844
四、胃-心综合征 845
五、胰-心综合征 845
六、MC Ginn-White综合征 845
第十节 与神经反射有关的综合征 845
一、颈-心综合征 845
二、颈动脉窦综合征 846
三、心神经官能综合征 846
四、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综合征 847
五、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847
六、更年期综合征 848
七、运动员心脏综合征 848
八、β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 849
第十一节 与形态学有关的综合征 850
一、悬垂心综合征 850
二、小心脏综合征 850
三、弯刀综合征 850
第十二节 与心血管畸形有关的综合征 850
一、艾森门格综合征 850
二、房间隔缺损-房室传导延长综合征 851
三、左冠状动脉起始异常综合征 851
四、埃勃斯坦综合征(三尖瓣下移综合征) 852
五、心脏肌桥综合征 853
第十三节 与起搏器有关的综合征 854
起搏器综合征(房室不同步收缩综合征) 854
第十四节 其他系统疾病累及心脏的综合征 854
一、库欣综合征 854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综合征 855
三、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综合征 855
四、心肌纤维化综合征 855
五、眼肌麻痹伴房室传导阻滞的Kearns-Sayre综合征 855
第十五节 心源性猝死综合征 856
一、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阿-斯综合征) 856
二、电-机械分离综合征 856
第十六节 与心包疾病有关的综合征 857
一、急性非特异性良性心包炎综合征 857
二、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857
三、左心室心尖球囊综合征 857
第45章 心电向量图 860
第一节 心电向量概念 860
一、心电向量的第一次与第二次投影 860
二、心电向量环的产生 860
三、心电向量图的导联系统 861
四、心电向量图的分析方法 861
五、心电向量图的生理变异 863
第二节 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 864
一、P环 864
二、QRS环 864
三、T环 865
四、QRS环与T环方位关系 865
五、ST向量 865
第三节 心房肥大心电向量图 866
一、左心房肥大心电向量图 866
二、右心房肥大心电向量图 866
三、双侧心房肥大心电向量图 866
第四节 心室肥大心电向量图 870
一、左心室肥大心电向量图 870
二、右心室肥大心电向量图 872
三、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向量图 874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肺气肿心电向量图 877
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向量图 877
二、肺气肿心电向量图 879
第六节 心肌梗死心电向量图 882
一、前间壁心肌梗死 882
二、局限前壁(心尖部)心肌梗死和前壁心肌梗死 882
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885
四、前侧壁心肌梗死 885
五、高侧壁心肌梗死 885
六、下壁心肌梗死 889
七、下侧壁心肌梗死 889
八、正后壁心肌梗死 889
九、侧后壁心肌梗死 895
第七节 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心电向量图 895
一、损伤性和缺血性ST向量改变 895
二、T向量改变 895
三、诊断心肌缺血心电向量图的参考标准 896
第八节 预激综合征心电向量图 897
一、预激综合征心电向量图变化 897
二、预激综合征向量诊断标准 897
三、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 897
四、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 898
第九节 束支阻滞心电向量图 900
一、右束支阻滞心电向量图 900
二、左束支阻滞心电向量图 905
三、左前分支阻滞心电向量图 908
四、左后分支阻滞心电向量图 908
五、左间隔支阻滞心电向量图 910
六、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心电向量图 912
第十节 心脏起搏心电向量图 912
一、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向量图 912
二、双腔起搏心电向量图 912
第46章 心电图解析欣赏 915
参考文献 934
附录 936
附录A 额面心电轴测定表 936
附录B 不同心率Q-T间期正常值范围 937
附录C 小格数、R-R间期与心率对照表 938
附录D 心动周期、心率与QT间期正常最高值对照表 939
附录E 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表 939
附录F 不同年龄组儿童P、QRS、T波的平均电轴 939
索引 940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生物化学 本科临床 英文版》张晓伟 2018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正畸临床拔牙矫治》(中国)段银钟 2019
- 《临床输血医学检验技术》郑文芝,袁忠海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