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何林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8039095
  • 页数:7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文艺思潮演变为线索,对1917~1937年中国文艺思想领域的文学现象作提纲挈领式的梳理。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目录

序 3

第一编 “五四”前后的文学革命运动绪论 由“五四”到“五卅”的文艺思潮之社会背景 19

第一章 概论——从一九一七年到“五卅”的中国文艺思想界 26

一 文学革命的经过 26

二 林纾的反对 30

三 “五四”推动了白话文的发展 31

四 “学衡派”的反对 31

五 整理国故问题 34

六 “甲寅派”的反对 39

七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对立 42

第二章 文学革命运动底“思想和形式”的主张 49

一 “历史的观念”和进化论的思想 50

二 反“文以载道”和反对封建的思想 55

三 主张“写实文学”和朦胧的社会思想 59

四 反文言文的不彻底 65

五 白话文不与口语接近 69

第三章 与反对者的论争 73

一 林纾 73

二 学衡派 80

三 甲寅派 92

第四章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112

一 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同时存在的社会基础 112

二 写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 122

三 浪漫主义的创造社 136

四 对立的统一与“革命文学”思想的萌芽 148

第二编 “大革命时代”前后的革命文学问题绪论 由“五卅”到“九·一八”的文艺思潮之社会背景 163

第一章 概论——从“五卅”前后到“九·一八”的中国文艺思想界 170

第二章 创造社的革命文学主张 199

一 创造社的进步 199

二 为什么要提倡革命文学? 201

三 对于革命文学的作者、内容及作者世界观的主张 205

四 革命文学的创作方法 213

五 文学的阶级性 217

六 文学的宣传作用 222

七 唯物的文学论 225

八 结语 230

第三章 鲁迅的态度和茅盾的意见 231

一 鲁迅的态度 232

二 茅盾的意见 252

第四章 “语丝派”其他作者的意见 265

一 所谓“语丝派” 265

二 侍桁的意见 268

三 甘人的意见 282

四 郁达夫的意见 285

五 冰禅的意见 287

第五章 “新月派”及其他反对者的论调 297

一 与“新月派”斗争的历史任务 297

二 “新月”的态度 299

三 梁实秋的论调 309

四 安那其主义者的空谈 323

第六章 进步的文艺理论及文学团体的建立 325

一 认识了共同的敌人 325

二 科学的文艺论的输入与“左联”的成立 336

三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昙花一现 340

第三编 从“九·一八”到“八·一三”的文艺思潮绪论 由“九·一八”到“八·一三”文艺思潮之社会背景 349

第一章 概论——从“九·一八”到“八·一三”的中国文艺思想界 361

引言 361

一 文艺的阶级性的再研讨 362

二 文艺的武器作用的再研讨 366

三 艺术的价值问题 369

四 大众文艺用什么话写? 372

五 由反对“文言复兴”到建设“大众语” 376

六 由“大众语”的标准问题到“拉丁化”运动 379

七 新的政治形势与文艺运动的新动向 384

八 一九三六年文艺论争的收获 393

第二章 文艺创作自由问题 398

一 问题的开端 398

二 论辩的主体 409

三 “左联”的结论 430

第三章 大众文艺问题及语文改革运动 463

一 序说 463

二 新的文学革命 468

三 文言——白话——大众话 482

四 普通话——土话——拉丁化 509

第四章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之争与鲁迅逝世前后文艺界的大团结 531

一 文艺界“联合战线”与“国防文学”运动 531

二 机械论者的反对与克服 566

三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提出与“国防文学”论者的反对 607

四 并非“第三种人”的“创作自由”问题——“宗派主义”和“机械论”的再检讨 686

五 鲁迅逝世前后文艺界的大团结 7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