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医学免疫学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医学免疫学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医学免疫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新燕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782418
  • 页数:1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的“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的要求,切实满足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医学而轻人文社科的传统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科及护理与医学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设满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本书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医学免疫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1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2

三、免疫的类型及其特点 3

四、免疫应答异常及其所致疾病 4

五、免疫学应用 4

第二节 免疫器官 5

一、中枢免疫器官 5

二、外周免疫器官 7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10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6~17世纪) 10

二、传统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初) 10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 10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 11

第二章 抗原 14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14

一、抗原的概念 14

二、抗原的基本特性 15

三、抗原的特异性 15

四、抗原表位 15

五、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16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6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6

二、宿主的因素 18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1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18

一、根据诱导B细胞应答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 18

二、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18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9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20

一、超抗原 20

二、丝裂原 20

三、佐剂 20

第三章 抗体 22

第一节 抗体的结构 22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22

二、抗体的其他成分 24

三、抗体的水解片段 25

第二节 抗体的多样性及其类型 25

一、抗体的多样性 26

二、抗体的类型 26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特性 27

一、抗体的功能 27

二、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28

第四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 29

一、多克隆抗体 29

二、单克隆抗体 29

三、基因工程抗体 30

第四章 补体系统 32

第一节 补体系统概述 32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32

二、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 33

三、补体的代谢 33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控 34

一、经典途径 34

二、旁路途径 36

三、凝集素途径 36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37

五、补体激活的调控 38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39

一、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39

二、调理作用 39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 40

四、炎症介质作用 40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40

六、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的相互作用 41

第五章 细胞因子 42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42

一、理化性质 42

二、产生特点 43

三、生物学作用特点 43

第二节 细胞因子分类及生物学活性 45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 45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46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47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 47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的辅助诊断 48

三、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 48

第六章 膜型免疫分子 50

第一节 MHC分子 50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及遗传特点 51

二、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53

三、HLA与临床医学 55

第二节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57

一、CD分子 57

二、黏附分子 58

第七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62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62

一、屏障结构及其作用 62

二、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63

三、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64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68

一、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68

二、模式识别受体 69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70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71

二、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控 71

第八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74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74

一、树突状细胞 75

二、单核巨噬细胞 77

三、B淋巴细胞 79

第二节 抗原提呈及其机制 79

一、胞质溶胶途径(MHC Ⅰ类分子途径) 80

二、溶酶体途径(MHC Ⅱ类分子途径) 81

三、非经典抗原提呈途径——MHC分子交叉提呈抗原的途径 82

四、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82

第九章 T细胞及其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84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84

一、T细胞的分化发育 84

二、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86

三、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89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93

一、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93

二、T细胞的免疫效应 95

第十章 B细胞及其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98

第一节 B淋巴细胞 98

一、B细胞的分化发育 99

二、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99

三、B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102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03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103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105

三、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106

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107

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107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 10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09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物质 109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11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13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13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14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14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15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16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17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17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18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18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19

第五节 四型超敏反应比较 119

一、四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比较 119

二、四型超敏反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120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病 122

第一节 免疫耐受 122

一、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123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24

三、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124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概述 125

一、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125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26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126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 126

二、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异常 127

三、遗传因素 128

四、其他因素 128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 128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129

一、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 129

二、应用免疫抑制剂 129

三、应用细胞因子抗体及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 129

第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 131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32

一、T细胞与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 133

二、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133

三、吞噬细胞数量、功能先天性缺陷 134

四、补体缺陷 134

五、其他定义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 135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35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 135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36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138

第十四章 肿瘤免疫 140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40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141

二、肿瘤相关抗原 141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141

一、体液免疫效应机制 141

二、细胞免疫效应机制 142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143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 143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143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144

第十五章 移植免疫 147

第一节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机制 147

一、介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148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 148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149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150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150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51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防治原则 152

一、选择适合的供者 152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 152

三、免疫抑制疗法 153

四、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153

第十六章 免疫学检测及其应用 155

第一节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155

一、凝集反应 156

二、沉淀反应 156

三、免疫标记技术 157

第二节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 160

一、免疫细胞分离 160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161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 161

第三节 其他免疫学技术 162

一、补体的测定 162

二、HLA分型技术 162

第十七章 免疫学防治 164

第一节 免疫预防 164

一、人工免疫的概念和种类 164

二、用于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165

三、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167

四、计划免疫 167

第二节 免疫治疗 169

一、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69

二、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71

三、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71

四、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172

参考文献 1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