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研究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研究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秀芳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5025365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以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六十余年来国内外形势的演变和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把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大致划分为“52体系”“61体系”“过渡体系”“85体系”和“跨世纪体系”,并按照每一课程体系的设置背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的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分别进行剖析,全方位展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的历史图景,并揭示各课程体系的突出特点。在此基础上,本书还抽象出该课程体系演进的内在逻辑、基本经验和不足,尝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下一步建设和改革探路。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价值 3

三、研究综述 4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五、主要研究内容 12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15

第二章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历史渊源 18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德化主义教育 18

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化传统 18

二、近代国民党统治下的三民主义教育 2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2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 27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30

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课程化的滥觞 32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35

第三章 苏联化的“52体系” 37

第一节 “52体系”产生的背景 37

一、教育方针的革故鼎新 38

二、思想改造运动 40

第二节 “52体系”的形成 45

第三节 “52体系”的课程设置 48

一、课程门类 48

二、课程比例 51

第四节 “52体系”的课程内容 56

一、编译讲授提纲 56

二、编译教学大纲和教材 57

第五节 “52体系”的课程实施与评价 58

一、课程实施 58

二、课程考核的“唯一标准” 65

小结 66

第四章 初步中国化的“61体系” 67

第一节 “61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形成 67

一、政治思想上“不断革命” 68

二、“61体系”的形成 78

第二节 “61体系”的课程理念及其设置 81

一、日益“左”倾的课程理念 81

二、“中国化”改造的课程设置 86

第三节 “61体系”的课程内容 89

一、自主编选教材 89

二、课程要为政治斗争服务 94

第四节 “61体系”的课程实施及其评价 95

一、课程实施 95

二、考试的取消 99

小结 101

第五章 拨乱反正的“过渡体系” 102

第一节 “过渡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形成 102

一、“文革”后教育界的思想变动 102

二、“过渡体系”的形成 108

第二节 “过渡体系”的课程设置 112

一、课程门类与组织机构 112

二、课程比例 114

第三节 “过渡体系”的课程内容 115

一、“有教学大纲、无统编教材” 115

二、着重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119

第四节 “过渡体系”的课程实施及其评价 120

一、课程实施 120

二、考试考查制度的恢复与补考的实行 122

小结 124

第六章 初具“两课”形态的“85体系” 127

第一节 “85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形成 128

一、改革开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28

二、“85体系”的形成和调整 133

第二节 “85体系”的课程设置 136

一、课程科目与门类 137

二、课程比例 139

第三节 “85体系”的课程内容 141

一、教学大纲 141

二、教材建设 146

第四节 “85体系”的课程实施与评价 148

一、课程实施 148

二、考试制度改革与德育考评办法 156

小结 157

第七章 走向成熟的“跨世纪体系” 159

第一节 “跨世纪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形成 159

一、国内外环境的世纪变动 160

二、“跨世纪体系”的形成 168

第二节 “跨世纪体系”的课程设置 172

一、课程门类与科目 172

二、课程比例 176

第三节 “跨世纪体系”的课程内容 178

一、课程基本内容 178

二、教学基本要求 181

三、课程管理与教材 186

第四节 “跨世纪体系”的课程实施 188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188

二、强化实践环节 191

三、教师队伍建设 191

小结 196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进逻辑与得失 198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的内在逻辑 198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因 198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稳定性因素 208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210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深度参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 210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211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自身更具时代性和科学性 212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214

一、执政党的重视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214

二、传播国家知识、体现时代精神和国家发展需要是须臾不可偏离的天职 216

三、坚持稳定与创新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存和发展之道 217

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永葆生机的法宝 217

五、确定合理的课程比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和谐相处之道 218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进中的几个问题 221

一、课程理念:政治性和科学性调谐困难 221

二、课程内容:重复性问题挥之不去 224

三、课程管理:集权和分权的天平难以平衡 225

四、课程实施:教师责任与权益的不对称性突出 227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路径 229

第一节 秉承“以人为本”的课程管理理念 229

一、“以人为本”首要的是“以学生为本” 230

二、“以人为本”也需要切实为广大教师服务 233

三、“以人为本”还要落实到教材的管理上 234

第二节 减少和规避高校与中学课程内容的重复 235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重复性的两种类型 235

二、加强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培养目标的衔接 236

三、加强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衔接 238

第三节 探索课程实施方法创新 239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概论 239

二、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 240

三、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 243

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44

第四节 积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益经验 245

一、执政党应牢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导权 245

二、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努力做到理论创新先行 247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应努力实现多样化 249

四、应着眼于民族性和世界性,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253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256

参考文献 259

后记 27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