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  2010版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  2010版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 2010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松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11363074
  • 页数:11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新发布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修订。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 2010版》目录

一、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

第二章 精气学说 3

第三章 阴阳学说 4

第四章 五行学说 8

第五章 五脏 12

第六章 六腑 18

第一节 六腑的生理功能 18

第二节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20

第七章 奇恒之腑 21

第八章 精、气、血、津液、神 22

第九章 经络 29

第十章 病因 33

第十一章 发病 39

第十二章 病机 40

第十三章 防治原则 52

二、中医诊断学 57

第一章 绪论 57

第二章 问诊 59

第三章 望诊 69

第一节 全身望诊 69

第二节 局部望诊 74

第三节 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79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80

第四章 望舌 81

第五章 闻诊 85

第六章 脉诊 88

第七章 按诊 92

第八章 八纲 94

第九章 病性辨证 97

第十章 脏腑辨证 102

第十一章 六经辨证 112

第十二章 卫气营血辨证 115

第十三章 三焦辨证 115

三、中药学 117

第一章 药性理论 117

第二章 中药的配伍 119

第三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120

第四章 中药的计量与用法 121

第五章 解表药 123

第六章 清热药 129

第七章 泻下药 138

第八章 祛风湿药 140

第九章 化湿药 143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145

第十一章 温里药 149

第十二章 理气药 151

第十三章 消食药 154

第十四章 驱虫药 155

第十五章 止血药 157

第十六章 活血祛瘀药 160

第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65

第十八章 安神药 171

第十九章 平肝熄风药 174

第二十章 开窍药 178

第二十一章 补虚药 180

第二十二章 收涩药 191

第二十三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194

第二十四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195

四、方剂学 197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197

第二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98

第三章 剂型 199

第四章 解表剂 199

第五章 泻下剂 204

第六章 和解剂 207

第七章 清热剂 210

第八章 祛暑剂 218

第九章 温里剂 219

第十章 补益剂 222

第十一章 固涩剂 230

第十二章 安神剂 232

第十三章 开窍剂 234

第十四章 理气剂 235

第十五章 理血剂 238

第十六章 治风剂 243

第十七章 治燥剂 247

第十八章 祛湿剂 249

第十九章 祛痰剂 254

第二十章 消食剂 256

第二十一章 驱虫剂 258

第二十二章 涌吐剂 258

五、针灸学 259

第一章 经络总论 259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259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260

第二章 腧穴总论 261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261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262

第三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263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265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 265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 266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 267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穴 268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穴 269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 269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 270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穴 272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 273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 273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穴 274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 276

第十三节 督脉、穴 276

第十四节 任脉、穴 277

第十五节 常用奇穴 278

第四章 刺灸法各论 279

第一节 毫针刺法 279

第二节 常用灸法 282

第三节 其他针法 283

第五章 治疗总论 285

第一节 针灸处方 285

第二节 特定穴 286

第六章 治疗各论 290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 290

第二节 内科病证 293

第三节 妇儿科病证 297

第四节 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证 299

六、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302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302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302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304

第三节 肺炎 307

第四节 肺结核 313

第五节 原发性支气管癌 317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19

第七节 慢性呼吸衰竭 323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326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 326

第二节 心律失常 331

第三节 心脏骤停 337

第四节 原发性高血压 339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44

第六节 心绞痛 345

第七节 心肌梗死 350

第八节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55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359

第一节 慢性胃炎 359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362

第三节 胃癌 367

第四节 肝硬化 370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374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 377

第七节 上消化道出血 380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383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383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387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390

第四节 尿路感染 395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398

第五章 血液系统及造血系统疾病 403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403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406

第三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409

第四节 白血病 411

第五节 急性白血病 412

第六节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15

第七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17

第六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420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20

第二节 糖尿病 424

第三节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428

第七章 风湿性疾病 434

第一节 风湿热 434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438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441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 444

第一节 癫痫 444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 448

第九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459

第一节 急性中毒总论 459

第二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463

第三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465

第十章 内科常见危重症 468

第一节 休克 468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473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476

第四节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480

七、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485

第一章 绪论 485

第二章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486

第三章 无菌术 494

第四章 麻醉 497

第五章 体液与营养代谢 502

第六章 输血 510

第七章 休克 512

第八章 围手术期处理 515

第九章 重症救治与监测 519

第十章 疼痛与治疗 525

第十一章 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 529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 530

第十三章 损伤 540

第十四章 肿瘤 555

第十五章 急腹症 565

第十六章 甲状腺疾病 572

第十七章 乳腺疾病 576

第十八章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580

第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 583

第二十章 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584

第二十一章 腹外疝 586

第二十二章 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589

第二十三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590

第二十四章 肛门直肠疾病 599

第二十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 603

八、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608

第一章 妇产科学发展概要 608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609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611

第四章 妊娠生理 614

第一节 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 614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 615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616

第四节 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618

第五章 妊娠期监护及保健 618

第六章 正常分娩 620

第七章 正常产褥 622

第八章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623

第九章 诊断概要 625

第十章 治法概要 630

第十一章 妊娠病 633

第一节 妊娠剧吐 633

第二节 流产 634

第三节 异位妊娠 637

第四节 早产 639

第五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641

第六节 胎儿生长受限 642

第七节 羊水量异常 644

第八节 前置胎盘 644

第九节 胎盘早剥 645

第十节 母儿血型不合 646

第十二章 高危妊娠 647

第十三章 妊娠合并疾病 648

第一节 心脏病 648

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649

第三节 糖尿病 650

第四节 慢性肾炎 651

第五节 急性肾盂肾炎 652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652

第七节 肝内胆汁淤积症 653

第十四章 产时病 654

第十五章 产时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658

第十六章 常见产时并发症 659

第十七章 产后病 662

第一节 晚期产后出血 662

第二节 产褥感染 663

第三节 产褥中暑 664

第四节 产褥期抑郁症 665

第五节 产后缺乳 666

第十八章 常见产后并发症 667

第一节 产后关节痛 667

第二节 产后排尿异常 668

第十九章 外阴色素减退及外阴瘙痒 669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671

第一节 外阴及前庭大腺炎 671

第二节 阴道炎 672

第三节 宫颈炎 674

第四节 盆腔炎 675

第五节 生殖器官结核 677

第二十一章 月经病 678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678

第二节 闭经 683

第三节 痛经 685

第四节 代偿性月经 686

第五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687

第六节 经前期综合征 688

第七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690

第二十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691

第一节 宫颈癌 691

第二节 子宫肌瘤 693

第三节 卵巢肿瘤 694

第二十三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695

第一节 葡萄胎 695

第二节 侵袭性葡萄胎 696

第三节 绒毛膜癌 697

第二十四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 699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699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701

第二十五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与发育异常 702

第一节 阴道脱垂 702

第二节 子宫脱垂 703

第二十六章 不孕症 704

第二十七章 盆腔瘀血综合征 707

第二十八章 计划生育 708

第一节 避孕 708

第二节 人工流产 709

第三节 中期引产 711

第二十九章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712

第一节 宫颈黏液检查 712

第二节 生殖道细胞学检查 712

第三节 基础体温测定 713

第四节 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 713

第五节 女性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 713

第六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 715

第七节 常用穿刺检查 715

第八节 妇科内镜检查 716

第三十章 妇产科常用手术 717

九、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718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718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 718

第二节 小儿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 721

第三节 小儿喂养与保健 722

第四节 小儿诊法概要 724

第五节 儿科辨证的意义 727

第六节 儿科治疗概要 728

第七节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729

第二章 新生儿疾病 731

第一节 新生儿黄疸 731

第二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732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733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733

第二节 急性支气管炎 734

第三节 肺炎 735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 738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 738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740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 742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743

第一节 鹅口疮 743

第二节 疱疹性口炎 744

第三节 小儿腹泻 744

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 748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748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750

第七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752

第一节 化脓性脑膜炎 752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 753

第三节 癫痫 755

第八章 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757

第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 758

第一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758

第二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60

第十章 变态反应与结缔组织病 761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 761

第二节 风湿热 764

第三节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767

第四节 过敏性紫癜 769

第五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771

第十一章 营养性疾病 773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773

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775

第十二章 感染性疾病 777

第一节 麻疹 777

第二节 风疹 779

第三节 幼儿急疹 780

第四节 水痘 780

第五节 猩红热 781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782

第七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784

第八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785

第十三章 寄生虫病 787

第一节 蛔虫病 787

第二节 蛲虫病 788

第十四章 小儿危重症的处理 788

第一节 心脏呼吸骤停 788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789

第十五章 中医相关病证 792

第一节 咳嗽 792

第二节 腹痛 794

第三节 积滞 794

第四节 厌食 795

第五节 急惊风 796

十、药理学 799

第一章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799

第二章 拟胆碱药 802

第三章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 802

第四章 抗胆碱药 803

第五章 拟肾上腺素药 805

第六章 抗肾上腺素药 808

第七章 镇静催眠药 809

第八章 抗癫痫药 811

第九章 抗精神失常药 813

第十章 抗帕金森病药 814

第十一章 镇痛药 815

第十二章 解热镇痛药 817

第十三章 抗组胺药 818

第十四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819

第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820

第十六章 抗心律失常药 822

第十七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824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 826

第十九章 血液系统药 828

第二十章 消化系统药 830

第二十一章 呼吸系统药 831

第二十二章 糖皮质激素 833

第二十三章 抗甲状腺药 835

第二十四章 降血糖药 836

第二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837

第二十六章 抗生素 839

第二十七章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843

第二十八章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843

第二十九章 抗结核病药 844

十一、诊断学基础 845

第一章 症状学 845

第一节 发热 845

第二节 胸痛 847

第三节 腹痛 848

第四节 咳嗽、咳痰 850

第五节 咯血 851

第六节 呼吸困难 853

第七节 恶心与呕吐 854

第八节 呕血与黑便 856

第九节 黄疸 857

第十节 抽搐 859

第十一节 意识障碍 860

第二章 问诊 861

第三章 检体诊断 864

第一节 基本检查法 864

第二节 全身状态检查 866

第三节 皮肤检查 870

第四节 淋巴结检查 872

第五节 头部检查 874

第六节 颈部检查 878

第七节 胸壁及胸廓检查 879

第八节 肺和胸膜检查 882

第九节 心脏、血管检查 887

第十节 腹部检查 900

第十一节 肛门和直肠检查 910

第十二节 脊柱与四肢 911

第十三节 神经系统检查 913

第四章 实验室检查 917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查 917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 919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919

第四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920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 923

第六节 常用生化检查 924

第七节 酶学检查 928

第八节 免疫学检查 928

第九节 尿液检查 932

第十节 粪便检查 936

第十一节 痰液检查 938

第十二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939

第十三节 脑脊液检查 940

第五章 心电图诊断 942

第六章 影像诊断 950

第一节 超声诊断 950

第二节 放射诊断 950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诊断 963

第七章 病历与诊断内容 964

十二、传染病学 966

第一章 传染病学总论 966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966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968

第三节 传染病的特征 969

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 970

第五节 防治 972

第二章 传染病学分论 973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973

第二节 流行性出血热 983

第三节 艾滋病 989

第四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996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000

第六节 伤寒 1006

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 1012

第八节 霍乱 1018

第九节 消毒与隔离 1021

十三、医学伦理学 1026

第一章 绪论 1026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027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1030

第四章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 1033

第五章 医患关系道德 1038

第六章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 1041

第七章 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 1046

第八章 医学道德评价、教育和修养 1048

第九章 生命伦理学 1049

十四、卫生法规 1053

第一章 卫生法 1053

第一节 卫生法概述 1053

第二节 我国卫生法律体系 1056

第二章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1056

第一节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1057

第二节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1058

第三节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 1059

第三章 执业医师法 1060

第一节 执业医师的概念和职责 1061

第二节 执业医师资格取得与注册 1061

第三节 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 1063

第四节 医师的考核与培训 1064

第五节 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1065

第四章 药品管理法 1066

第一节 药品管理法的概念 1067

第二节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假药、劣药 1067

第三节 特殊管理的药品 1069

第四节 《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有关规定 1076

第五节 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1080

第五章 传染病防治法 1084

第一节 传染病概念、分类及防治管理 1085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 1087

第三节 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 1090

第四节 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091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093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总则的内容 1094

第二节 预防与应急准备 1094

第三节 报告与信息发布 1095

第四节 应急处理 1096

第五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1098

第七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1099

第一节 医疗事故的概念及特征 1100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分级 1100

第三节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1101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1102

第五节 医疗事故的处理 1104

第八章 中医药条例 1106

第一节 《中医药条例》总则的内容 1106

第二节 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 1108

第三节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109

第四节 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 1109

第九章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1110

第一节 制定医德规范的目的 1110

第二节 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 11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