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杨兆民针灸临床经验集粹
杨兆民针灸临床经验集粹

杨兆民针灸临床经验集粹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兆民,周静珍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7103534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杨兆民先生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针灸界有一定影响,本书重点介绍了杨兆民先生在针灸临床方面的感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在针灸临床中重视的问题,对广大针灸医师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杨兆民针灸临床经验集粹》目录

第一章 针灸临证核心论对 2

第一节 辨证·辨病 2

一、辨证 2

二、辨病 2

三、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3

四、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的临证经验 3

第二节 整体·局部 6

一、局部治疗 7

二、整体治疗 7

三、局部与整体同治 8

四、临证举例 9

第三节 经穴·脏腑 11

一、经穴 11

二、脏腑 12

三、经穴与脏腑的关系 12

四、经穴与脏腑相关性临证体会 13

第四节 体表·内脏 17

一、体表 17

二、内脏 17

三、体表与内脏的关系 18

四、经络是联系体表与内脏的系统 19

五、体表与内脏相关临证应用 20

第五节 病性·病势 26

一、病性不同,症状有别 26

二、病势不同,变化有异 27

三、病性所属,施术所异 29

四、病势所见,施治所别 31

五、判断病性、掌握病势临证方法 33

第六节 治则·治法 36

一、治则 36

二、治法 37

三、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37

四、针灸临证治则 38

五、针灸临床治法 44

六、临证治痹体会 46

第七节 作用·机制 48

一、针灸治病的作用 48

二、针灸治病的机制 50

第八节 治病·治神 51

一、治神 52

二、治病 53

三、治病与治神的临证体会 54

第九节 治标·治本 56

一、治病求本 56

二、急则治标 57

三、缓则治本 57

四、标本同治 58

五、临证应用 58

第十节 同治·异治 63

一、“同病异治” 63

二、“异病同治” 64

三、明确异同 64

四、临证应用 65

五、同病异治临证举例 69

六、异病同治临证举例 70

第十一节 内治·外治 72

一、内外环境与机体本身 72

二、内治法与外治法 73

三、针灸临证应用 75

四、内治与外治临床举例 78

第十二节 针灸·方药 80

一、针药同源,针药治同 81

二、针药并举,优势互补 83

三、针药性能,彼此呼应 84

四、针药并用,病案举例 87

第十三节 知常·达变 90

一、知常达变的认识观 90

二、临证贵在知常达变 93

三、知常达变,以“治未病” 96

四、知常达变,重在实践 98

第十四节 时机·时间 99

一、冬病夏治,借天时驱寒气、防未病 101

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针灸治疗宜早不宜迟 101

三、面瘫不同时机治法各异 102

四、面肌痉挛及早治疗效果好 103

五、带状疱疹是针灸具有特效的病症 103

六、痛经最佳治疗时机 104

第十五节 调阴·和阳 104

一、证型诊断,先别阴阳 105

二、调阴和阳,确定治则 105

三、调阴和阳,取穴之法 106

四、调阴和阳,补泻施术 106

五、调阴和阳,刺法之别 107

第十六节 行气·活血 108

一、气 108

二、血 110

三、气与血的关系 112

四、调理气血,“治气”为本 113

五、气血失调临床治例 115

第十七节 通经·活络 118

一、经脉与络脉的相互关系 118

二、经络在临床的作用 120

三、通经活络是针灸治病的基础 122

四、通经活络具有针灸治病的主导作用 123

五、通经脉、调气血是针刺手法的根本 125

六、通经脉、调气血是通经活络的主要手段 126

第十八节 单方·复方 128

一、单方 129

二、复方 136

三、针灸单方与复方的配穴原则 137

第十九节 疼痛·治痛 138

一、疼痛的感觉及症状 138

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139

三、痛证的病因辨证 140

四、痛证的临床治则 142

五、痛证的临床治法 143

六、治痛临床举例 143

第二十节 巨针·微针 145

一、巨针、微针 145

二、“巨针”临证应用 146

三、“微针”临证应用 147

第二十一节 穴类·类穴 152

一、穴类 153

二、类穴 156

第二十二节 穴名·穴性 159

一、穴名 159

二、穴性 161

三、穴名与穴性临床应用举隅 162

第二十三节 刺法·灸法 170

一、刺法的治疗作用 171

二、灸法的治疗作用 172

三、临证应用 174

第二十四节 针刺·手法 176

一、双手配合进针法 177

二、进针手法四要素 179

三、针下感应要得气 181

四、针刺入穴定方向 182

五、刺有大小分补泻 182

六、针刺术式分剂量 183

七、针刺量变起质变 184

八、医患互动显针效 184

第二十五节 针感·得气 185

一、针感 185

二、得气 185

三、气至病所 186

四、气至有效 186

五、得气因素 187

六、临证体会 187

第二十六节 补法·泻法 189

一、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189

二、针刺补泻的作用 191

三、针刺补泻的大小 192

四、针刺补泻的轻重及先后 192

五、导气法 193

六、灸法的补与泻 193

七、补法与泻法的临证体会 194

第二十七节 留针·出针 195

一、留针法 196

二、留针的临证应用 197

三、留针的久暂 198

四、出针法 199

五、出针的临证应用 199

六、出针的快慢 200

七、留针与出针对医者的要求 200

八、留针与出针对患者的要求 201

第二十八节 病程·疗程 201

第二十九节 疗效·无效 203

一、辨证论治是疗效的决定因素 203

二、“治神”是疗效的关键 204

三、进针手法是疗效的基础 204

四、针刺得气的目的是提高疗效 205

五、针灸方法与疗效紧密相关 205

六、选穴立方与疗效相呼应 205

七、疗效欠佳或无效的其他原因分析 206

第三十节 负责·务实 207

一、对患者的病情负责,真诚又耐心 207

二、对患者心理负责,治病又治人 208

三、对针治医术负责,治病又治神 209

四、对针治适应证负责,详辨又务实 210

五、对禁刺病候负责,务实又谨慎 210

六、对患者疗程负责,求实达疗效 211

第二章 针灸临证心法集要 214

第一节 辨证论治心法 214

一、创用“五辨”、“八法”辨证论治的经验 214

二、临证要谨记经穴—脏腑相关性的理念 218

三、痛证的辨证论治经验 220

四、诊余谈“耳诊”体会 225

第二节 针刺艾灸心法 227

一、从临床经验谈《灵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深刻意义 227

二、指力量化、术式动感是针刺手法产生效应的关键 231

三、艾灸疗法作用三要素 239

四、艾灸法治病的经验 242

五、耳针刺法经验 244

附:孙氏隔粉灸学术经验简介 250

第三节 处方选穴心法 252

一、针灸处方配穴经验 252

二、特定穴的临诊应用 262

第四节 诊治时机心法 264

一、把握时机、提高疗效谈经验 264

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的诊治经验 268

三、颈椎病的诊治经验 273

四、带状疱疹的诊治经验 278

第三章 针灸临证验案 282

第一节 神经、精神科病症 282

一、儿童夜游症 282

二、重症幻觉症 284

三、百合病 285

四、痫证 285

五、头痛 286

六、不寐 287

七、面风 288

八、面痛 290

九、面瘫 291

十、陈旧性面瘫、面风、面痛后遗综合征 299

十一、痄腮、面瘫合并症 300

第二节 脑血管病症 301

一、中风后遗症 301

二、卒中证 307

三、老年颤证 308

四、脱髓鞘 309

五、动眼神经麻痹 311

第三节 五官科病症 315

一、急性感染性角膜溃疡 315

二、眼睑下垂 316

三、慢性鼻炎 319

四、慢性鼻炎、咽炎、耳鸣综合征 322

五、耳鸣、耳聋 323

第四节 皮肤科病症 324

第五节 呼吸系病症 328

一、哮喘 328

二、咳喘 329

第六节 消化系病症 330

一、胃下垂 330

二、呃逆 332

三、胃脘痛 333

四、胁痛 334

五、慢性泄泻 335

第七节 男科病症 337

一、淋证 337

二、男性不育症 343

第八节 妇科病症 345

一、经前期“类恶阻”证 345

二、痛经 347

三、闭经 348

四、乳痈 352

五、少腹痛 353

第九节 痹症 354

一、淋巴结核手术后全身关节疼痛 355

二、肩凝症 356

三、肩肌筋膜炎 357

四、右上臂疼痛 358

五、梨状肌综合征 359

六、下肢寒痹 360

七、下肢疼痛 361

八、腰背寒气重凝 3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