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黄兰魁中医临证五十年学治集
黄兰魁中医临证五十年学治集

黄兰魁中医临证五十年学治集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兰魁编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42423863
  • 页数:6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内经探微、伤寒学记、疑难问究,记录了个人五十余载学习经典、运用经典、探索疑难杂症的中医临床实践过程。本书稿的内容,力求在学习诸如内经、伤寒、金匮等经典的基础上,吸取前辈医学家的经验,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
《黄兰魁中医临证五十年学治集》目录
标签:编著 中医

上篇·内经探微 3

第一章 中医溯源 3

第一节 中医文化初探 3

一、中医经典的魅力 4

二、中医的整体观念 7

三、中医讲究形神合一 9

四、中医重视取“证” 12

五、中医是时相医学 15

第二节 辨证论治 18

一、辨证论治浅析 18

二、辨证论治的特点 20

三、辨证论治是中医精髓 21

四、辨证论治重在病机分析 24

五、辨证论治临床应用举例 26

第三节 “治未病”思想 28

一、“治未病”体现忧患意识 28

二、保养生命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 29

三、“治未病”展现了医学发展趋势 30

四、“治未病”体现“上工”层面 30

第二章 内经思寤 33

第一节 《内经》病机十九条 33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34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4

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35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35

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36

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36

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36

八、诸热?瘛,皆属于火 37

九、诸禁鼓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37

十、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37

十一、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38

十二、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38

十三、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38

十四、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38

十五、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39

十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39

十七、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39

十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40

十九、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40

第二节 内经“气”刍议 42

一、关于“气”的学说 42

二、《内经》中“气”之源 43

三、从《内经》看“气”的概念 43

四、“气”的中医学内涵 46

第三节 《内经》论“汗” 49

一、汗出于谷,化之于气 49

二、汗出腠疏,邪易袭入 50

三、辨汗以察邪正胜衰 52

四、汗出祛邪,以调阴阳 52

第四节 “脾统血”之浅见 53

一、脾与血的关系 53

二、脾与血证的关系 54

三、归脾汤调理气血 55

第五节 阴阳辨证关系 56

一、论阴阳主导问题 56

二、论阴阳体用关系 57

三、论阴阳的开合机制 58

第三章 内经精要浅释 61

第一节 病因学说 61

一、病因学说简述 61

二、六淫 62

三、疫病 67

四、痰饮 67

五、瘀血 69

六、外伤、虫、器伤害 70

七、寄生虫 70

第二节 脏像学说 70

一、脏腑的概念 71

二、精、气、血与津液 73

三、脏腑关系 75

四、脏腑辨证 79

第三节 八纲辩证 85

一、表里 87

二、寒热 88

三、虚实 89

四、阴阳 90

第四章 运气学说附翼 92

第一节 运气学说概论 92

一、“五运”、“六气” 92

二、运气的运用 96

第二节 十二支化气 100

第三节 六气的主要内容 102

一、主气 102

二、客气 104

三、客主加临 104

第四节 运气学说与辨证论治 105

一、运气说应用 106

二、运气学说小结 108

第五节 《素问·藏气法时论》示范 109

一、肝与胆 110

二、心与小肠 111

三、脾与胃 112

四、肺与大肠 113

五、肾与膀胱 114

第五章 健康与养生 117

第一节 健康浅谈 117

一、健康释义 117

二、疾病是死亡和贫穷之源 119

三、免疫系统重在平时维护 120

四、食品与健康 121

五、睡眠于健康大有裨益 128

六、掌握自己寿命的“金钥匙” 130

七、别忘体内的“好医生” 131

第二节 营养与疾病 132

一、营养来自食物 132

二、健康与疾病 133

三、肝异常引发疾病多种多样 135

四、慢性病与癌症病的关系 138

五、过敏性疾病 141

六、骨关节疾病 142

七、常见睡眠疾病 144

第三节 养生刍议 146

一、养生概述 146

二、无我境界养生 150

三、五脏养生 151

四、闭目补神养生 152

五、气功养生 153

六、五行相克治心病 158

七、实用养生几则 159

八、养生诗词赏析 161

第六章 感悟中医 166

概述 166

第一节 正确认识中医 167

一、中医目前的状况 169

二、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 170

三、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 171

四、理论的运用 173

第二节 中医学说之管窥 174

一、中医学理论之特质 174

二、中医学是一元论的哲学思维 176

三、中医学是复杂思维 176

四、中医学路向的问题 176

五、中医药是独具魅力的“人学” 177

第三节 中医之路 179

一、中医济世之道 179

二、争做“四真中医” 181

第四节 治病之难 185

一、治病有五难 185

二、现代医学之局限 187

中篇·伤寒学记 197

第一章 《伤寒》精义 197

第一节 《伤寒论》学术思想管窥 197

一、《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和价值 197

二、《伤寒论》证候的确定原则 203

三、阴阳的调节规律 207

第二节 《伤寒论》六经辩治探究 210

一、《伤寒论》六经证治概说 210

二、六经病的传变因素 216

三、《伤寒论》病机简述 217

四、六经病的病机治法 223

第三节 太阳篇辨释 228

一、太阳本义 228

二、太阳经义 228

三、太阳府义 229

四、太阳运气义 229

五、太阳病提纲 231

六、太阳病时相 233

七、太阳病欲解时 234

八、太阳病要义 235

九、巳午未时相要义 235

十、太阳治方要义 236

第四节 阳明本义 237

一、阳明与脑的关系 238

二、阳明运气涵义 238

三、燥热与寒湿 239

四、阳明以通为用 240

五、阳明论治 242

六、阳明病时相 243

七、阳明病要义 244

八、阳明治方要义 245

第五节 少阳解义 247

一、少阳腑义 247

二、少阳证时相 249

三、少阳方要义 251

第六节 太阴病纲要 254

一、概述 254

二、太阴运气义 257

三、太阴病提纲 258

四、太阴病候特征 259

五、太阴病时相 260

六、太阳治方要义 261

第七节 少阴纲要 262

一、坎水之形式 262

二、离火之义与火之身用 263

三、少阴经义与少阴脏义 265

四、少阴运义气 268

五、少阴病提纲 269

六、少阴病时相 272

第八节 厥阴释义 274

一、概述 274

二、厥阴运气义 275

三、厥阴病提纲 277

四、六经辨渴 277

五、对糖尿病的管窥 278

六、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 279

七、厥阴证立方原则 280

第二章 《伤寒》辨析 284

第一节 《伤寒论》口渴证辨思 284

一、太阳病口渴证 284

二、阳明病口渴 285

三、少阳病口渴 286

四、少阴病口渴 286

第二节 《伤寒论》厥逆证浅识 287

一、概述 287

二、厥逆主的临床辨治 288

三、厥证的死候 291

四、假证辨析 291

第三节 《伤寒论》附子之应用 293

一、伤寒经方附子之运用 293

二、附子类方主证及姜附之伍用 300

三、附子效用举例 302

第四节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探究 305

一、概述 305

二、临床应用 307

第五节 啜粥经方之涵义 311

第六节 仲景验方的临床应用举例 312

一、仲景学说对眼科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312

二、仲景治小便不利的法则 313

第三章 《金匮》痰饮证治管见 315

第一节 痰饮重在饮,饮与水同类 315

一、痰由饮成,饮由水成 315

二、行水蠲饮是治疗痰饮的根本 316

第二节 痰饮与相关脏腑的主证 317

一、形成痰饮的相关脏腑 317

二、痰、饮及水三者的联系 318

三、四饮以痰为主 319

四、饮病的症状 319

第三节 温药和之治痰饮 320

一、“和之”的含义 320

二、温药及其方剂 321

第四章 《温病学》浅谈 322

第一节 《温疫论》学术思想管窥 322

一、发汗 322

二、发癍 324

三、数下伤阴 325

四、药烦 325

五、虚烦似狂 326

六、夺气不语 326

七、老少异治论 327

八、妄投破气药论 327

九、妄投寒凉药论 328

十、服寒剂反热论 330

十一、四损不可正治 331

十二、论“食复”与“劳复” 332

第二节 发热辨证论治 333

一、外感发热 333

二、内伤发热 339

三、气、血、阴、阳虚发热 340

四、瘀血、血瘀发热 341

五、阴阳不能顺接发烧 342

六、少阳枢机不利高热 342

第三节 浅谈叶氏治温四法 343

一、“在卫汗之可也” 343

二、“到气才可清气” 344

三、“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345

四、“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46

第四节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347

一、“救阴不在血”之含义 348

二、养阴保津的临证运用 349

第五章 临证集萃 352

第一节 经方验案 352

一、活用经方验案八则 352

二、经方治验案三例 358

三、治验三则 362

四、温阳法治验举例 364

第二节 常用方剂实例 368

一、藿香正气散应用举隅 368

二、四逆散的应用 370

三、桂枝汤临证应用 371

四、乌头桂枝汤 372

五、干姜人参半夏汤 373

六、阳和汤临床应用 375

七、补中益气汤应用举隅 377

八、半夏泻心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散之运用 380

九、苓桂术甘汤方药运用 381

十、审证求病机,活用真武汤 383

第三节 分类辩证实例 387

一、发热 387

二、心衰 388

三、肠梗阻 389

四、浅谈儿科用药 390

五、中医辨治肾病蛋白尿思路 392

六、中医药治疗内伤咳嗽验谈 395

七、耳聋治验一则 400

八、辨治盗汗例举 402

九、痹症辨证论治 404

十、温补脾肾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10

十一、胆汁反流性胃炎治验 413

下篇·疑难问究 417

第一章 癌症病诊治探究 417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肿瘤探讨 418

一、用整体观念看待肿瘤,治疗肿瘤 419

二、中医治疗肿瘤维系人体的精气神 421

三、散寒回阳法应用治疗肿瘤 424

四、攻下法祛除邪气治疗肿瘤 428

五、下痰法治疗肿瘤 429

六、健脾法治疗肿瘤 429

七、调节升降气机治疗癌症 431

第二节 肿瘤的病因探究 432

一、环境因素 433

二、内部因素 433

三、营养因素 436

第三节 常规治癌手段的弊端 437

一、手术治疗 438

二、放疗 439

三、化疗 439

四、激素疗法 440

五、免疫增强剂 441

六、破坏包围圈 441

七、自然医学治癌误区 442

第四节 癌性发热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443

一、病因及发热机制 443

二、中医辨证论治 444

三、其他治疗 445

第五节 癌症防治须知 446

一、怎样预测自己是否得癌症 446

二、癌症病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447

三、食物保健大分类 447

四、癌症患者治疗须知 450

五、癌症治疗中的预后不良 451

六、肿瘤病人的养生调理经验 452

第六节 肝癌 454

一、健脾理气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探析 454

二、健脾法治疗肝癌一例 456

三、中医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13例 458

第七节 胃癌的中医治疗 460

一、健脾法治疗晚期胃癌探讨举例 460

二、下痰法治疗胃癌 462

第二章 糖尿病诊治探究 463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464

一、历代医家著述 464

二、糖尿病病因 466

第二节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468

一、养阴清热法 468

二、补气扶正法 470

三、燥湿祛痰法 471

四、补肾固精法 472

五、疏肝理气法 472

六、健脾益气法 473

七、活血化瘀法 474

八、泻下润燥法 476

九、以酸胜甘法 477

十、温肾法 477

第三节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479

一、胸痹心胸痛(心血管病、冠心病) 480

二、中风(脑血管意久) 480

三、糖尿病肾病 481

四、眩晕 483

五、脱骨疽(下肢血管病) 484

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85

七、阳痿 487

八、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 487

九、糖尿病并发胆囊炎 488

十、糖尿病并发肺结核 488

十一、糖尿病患者中龋齿 489

十二、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 489

十三、糖尿病并发泄泻 490

十四、糖尿病性膀胱病变 490

第四节 糖尿病的辅助疗法 492

一、糖尿病人宜练气功 492

二、糖尿病的针灸疗法 494

三、糖尿病的按摩疗法 496

四、糖尿病的体育疗法 497

五、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与饮食疗法 499

六、饮食疗法的渊源 502

第五节 糖尿病足的诊疗探讨 503

一、病因病机的认识 503

二、中医辨证论治 503

第六节 糖尿病的阳虚本质探讨 507

一、糖尿病阳虚本质 507

二、附注:水谷的代谢 511

三、几点说明 512

第七节 消渴病治疗病案例举 513

第八节 糖尿病验方精选 519

一、名老中医糖尿病治验 519

二、古今验方精选 522

三、其他治疗糖尿病效方 523

第三章 高血压诊治探究 525

第一节 高血压概述 525

一、引发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 526

二、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事项 527

三、高血压的预防 529

第二节 浅探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 530

一、高血压与肝肾关联 531

二、水火既济与高血压 531

三、脾胃与血压 534

第三节 高血压的辨证施治 537

一、肝阳上亢型 538

二、气血亏虚型 539

三、肝肾阴虚型 540

四、痰湿阻中型 541

五、肝胃虚寒型 541

六、心肾阳虚型 542

七、枢机障碍型 544

第四节 心脑血管疾病 545

一、心脑血管疾病浅识 545

二、心绞痛 549

三、猝死 550

四、盗血综合征 550

五、耳纹与冠心病 551

六、中风 552

第五节 心脑血管病中医药治疗探讨 553

一、中医诊治心脏病之法 554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治实例 556

三、慢性心衰的中药治疗 559

四、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 559

五、温通胸阳解胸痹 561

第六节 心悸分类辩治 563

一、心阳虚类 563

二、心阴虚类 564

三、心之气血阴阳虚类 565

四、邪扰心动悸类 565

第七节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方剂 568

一、医圣张仲景方类 568

二、其他方类 572

第八节 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 573

第九节 心脏病拾零 575

一、护心主生脉,宁悸重桂枝 575

二、奇效良方之冠心病10方 578

三、防中风验方 579

四、养心定志汤 580

五、丹参绿茶饮治冠心病 581

六、中医治疗冠心病偏方三则 581

七、治疗冠心病食疗三方 582

八、心绞痛之中医验方汇集 583

第四章 临床偶得 585

第一节 中医“上病取下,下病取上”刍议 585

一、上壅者疏其下,阳浮则敛其阴 586

二、下滞者清其上,下脱者升其上 587

第二节 浅谈治病以养脾胃为先导 588

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588

二、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592

三、调理脾胃,治病求本 594

第三节 老年痴呆滞症辨治刍议 596

第四节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 598

一、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598

二、喉科治法 599

第五节 探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医治疗 603

一、病因病机 603

二、辨证分型 604

第六节 浅谈中药煎服法 605

一、中药煎服法妙用 605

二、中药气味配合的规律 608

三、中药煎服方法 609

四、中药特殊处理 610

后记 611

一、中医药的再认识 611

二、中医根在经典、贵在实践 613

三、疑难病症探索 61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