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绵阳市高新区志  1992-2011
绵阳市高新区志  1992-2011

绵阳市高新区志 1992-2011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龙湘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4406955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92年至筹建至2011年间的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重点记述了绵阳高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轨迹,具有资政、存史、教化、交流的功能,也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绵阳市高新区志 1992-2011》目录
标签:高新区 主编

序 1

凡例 1

大事记 1

第一篇 建制 34

第一章 建区沿革 34

第一节 建区决策 34

一、建区背景 34

二、建区决策 37

三、国家级高新区 38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9

一、1992年行政区划 39

二、1997年行政区划 39

三、1999年行政区划 40

四、2009年行政区划 40

第三节 自然环境 41

第二章 组织机构 42

第一节 高新区党工委 42

一、机 构 42

二、历任领导 43

第二节 高新区管委会 44

一、机构 44

二、历任领导 46

第三节 高新区人大、政协 48

第四节 高新区纪工委 48

第五节 高新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50

一、高新区人民法院 50

二、高新区人民检察院 51

第六节 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机构 52

一、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 52

二、党群工作部 53

三、监察局 54

四、督查室 54

五、政法综治办公室 54

六、公安分局 55

七、经济发展局 57

八、财政局 57

九、社会发展局 58

十、城建环保局 58

十一、投资服务局 59

十二、科技局 60

十三、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 60

十四、创业服务中心 62

十五、生物医药孵化器管理办公室 63

十六、绵阳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 64

十七、城乡统筹办公室 71

十八、项目推进办公室 71

十九、绵阳市房管局高新区房管分局 72

二十、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74

二十一、城市管理局 74

二十二、工商行政管理局 75

二十三、国税局 76

二十四、地税局 76

二十五、绵阳市国土资源局一分局 77

二十六、绵阳市规划局高新区规划所 79

第七节 乡镇机构 79

一、永兴镇 79

二、磨家镇 81

三、河边镇 82

四、普明街道 82

第八节 直属公司 84

一、绵阳高新投控有限责任公司 84

二、绵阳新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84

三、高新区市政有限责任公司 85

四、绵阳高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86

五、绵阳高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86

第二篇 经济综述 88

第一章 1990年代初期至“十五”期末 88

第一节 概况 88

一、发展阶段 88

二、经济规模 89

第二节 “十五”发展特点 89

一、经济总量 90

二、经济效益 90

三、经济结构 91

第三节 “十五”产业发展 94

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 95

第一节 概况 95

第二节 产业发展 97

一、电子信息产业 97

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98

三、新材料产业 99

第三章 2011年经济情况 101

第一节 概况 101

第二节 工业经济 101

第四章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102

第一节 概况 102

第二节 数字视听产业链 103

第三节 产品多元化 103

第四节 创新及品牌建设 104

第三篇 规划建设 105

第一章 总体规划 105

第一节 概况 105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7

一、指导思想 107

二、规划原则 107

三、规划目标 107

四、规划制订 108

第三节 建设总体规划 109

一、规划方案 109

二、规划管理 111

第四节 规划调整 111

一、绵阳高新区科学城工业园规划 112

二、修编启动区规划 113

三、高新区新区规划 114

第二章 建设管理 117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117

第二节 土地管理 121

一、土地政策 121

二、土地征用 123

第三节 建筑管理 123

第四节 环境保护 125

一、管理与执法 125

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126

三、灾后重建的环保工作 129

第四篇 创新体系 130

第一章 体制创新 130

第一节 1992~1995年 130

第二节 1996~1998年 132

第三节 1999~2006年 133

第四节 2007~2011年 134

第二章 技术创新 134

第一节 概况 134

第二节 公共平台建设 137

一、创业服务中心 137

二、生物医药孵化器 138

三、绵阳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42

四、绵阳科技城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143

五、绵阳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43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 146

一、项目申报立项 146

二、重点科技创新企业 160

第三章 管理创新 164

第一节 干部人事制度 164

一、高新区管委会机关 164

二、事业单位改革 168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 170

一、高新区管委会机关 170

二、高新区直属事业单位 172

第三节 机关行政后勤管理制度 173

一、接待管理 173

二、差旅费管理 173

三、接待车辆管理 174

第四节 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175

第五节 信息化工程 177

一、高新区网站与局域网 177

二、办公自动化(0A)系统 177

第五篇 招商引资 180

第一章 机制与政策 180

第一节 招商引资机制 180

第二节 招商引资政策 181

一、财政对工业的投入 181

二、工业项目用地保障 182

三、金融服务 182

四、政府综合支持 183

五、要素保障政策 185

第三节 服务 185

第二章 活动与成果 186

第一节 招商引资活动 186

一、招商引资方式 186

二、参加招商引资展(洽谈)会 187

第二节 招商引资成果 189

第六篇 高新技术产业 191

第一章 产业发展规划 191

第一节 初期规划 191

第二节 “十一五”发展规划 192

一、发展目标 193

二、产业发展重点 194

三、优化产业结构 195

第三节 “十二五”发展规划 199

一、电子信息产业 199

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200

三、新材料产业 201

第二章 主导产业 202

第一节 电子信息产业 203

第二节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206

第三节 新材料产业 208

第四节 医药食品加工产业 210

第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 214

第一节 认定、考核 214

一、认 定 214

二、高新技术企业考核 215

三、火炬计划项目 215

第二节 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16

第四章 高新技术扶持政策 222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 222

一、科技项目专项资金 222

二、企业技术创新和名牌创优 222

三、设立企业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223

第二节 高科技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223

第七篇 抗震救灾·灾后重建 224

第一章 灾情·抢险救灾 224

第一节 灾情 224

第二节 抢险救灾·赈灾救济 225

一、抗震救灾应急领导机制 225

二、灾民救助体系 226

三、救灾物资督查管理体系 227

四、板房管理及安全过冬 228

第二章 卫生防疫 229

第一节 医疗救治 229

一、组织机构 229

二、伤员救治 230

三、灾区伤员转院治疗 230

四、设置灾民安置点医疗机构 230

第二节 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 231

一、法定传染病监测与报告 231

二、消毒及杀虫灭菌工作 231

三、健康教育 232

四、心理干预 232

五、预防接种 232

六、食品卫生监督 233

第三章 灾后重建 233

第一节 产业重建 234

一、企业受灾情况 234

二、恢复生产 234

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234

第二节 基础设施重建 235

第三节 民生重建 236

一、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 236

二、特殊党费使用 237

三、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 237

第八篇 管理与服务 238

第一章 财税金融 238

第一节 财政 238

一、财政收入 238

二、财政支出 240

三、财政管理 246

四、非税收入管理 249

第二节 税收 250

一、地 税 250

二、国 税 251

三、税收优惠 254

第三节 金融 255

一、中国建设银行绵阳高新区支行 255

二、中国工商银行绵阳高新区支行 256

三、中国银行绵阳高新区支行 256

四、绵阳市商业银行高新区支行 256

五、中国农业银行绵阳高新区支行 256

六、绵阳市涪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257

第二章 工商管理 258

第一节 登记管理 258

一、内资企业登记 258

二、个体工商业户与私营企业登记 262

第二节 监管与执法 263

一、监督管理 263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 271

三、公平交易执法 273

第三章 统计 274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统计 274

第二节 火炬计划统计 276

第四章 社会管理 277

第一节 劳动社会保障 277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77

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278

三、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278

四、创业型城市创建 278

五、城乡统筹就业 278

六、优质服务窗口创建 279

七、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279

第二节 安全生产与监管 279

一、监察管理 279

二、劳动保护 281

三、事故查处 281

第三节 社区管理 282

一、社区建设 282

二、社区活动 283

三、社区管理 284

第九篇 社会事业 286

第一章 人 口 286

第一节 人口规模与构成 286

第二节 人口管理 287

一、计划生育 287

二、户籍管理 289

第二章 教育 290

第一节 教育管理 290

一、办学条件 290

二、教育改革 291

三、巩固“两基” 291

四、队伍建设与素质教育 292

五、教育经费 292

六、对口支援 292

第二节 学校教育 293

一、学前教育 293

二、初等、中等教育 293

三、高等教育 300

第三章 文化 302

第一节 文化建设 302

一、文化市场 302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02

三、市场管理 303

四、政策宣传 304

五、文化遗产保护 305

六、“扫黄打非” 305

第二节 文化活动 306

一、校园文化 306

二、社区文化 308

第四章 卫生 309

第一节 卫生管理 309

一、概况 309

二、管理机构 310

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310

四、管理体制 310

五、医疗市场管理 311

第二节 疾病控制 312

一、传染病防治 312

二、地方病防治 313

三、卫生监测 314

第三节 卫生执法监督 314

第四节 卫生体制改革 316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16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16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17

四、妇幼保健 317

第五节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318

第五章 民政 321

第一节 基层政权 321

一、基层组织 321

二、换届选举 321

三、民主管理 322

四、社区建设 32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23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23

二、城乡医疗教助 325

第三节 慈善福利 325

一、慈善事业 325

二、老年事业 326

第四节 优抚安置 326

一、抚恤优待 326

二、复退军人安置 327

第五节 社会事务 327

一、区划地名 327

二、婚姻登记 327

三、殡葬管理 328

第十篇 人物 329

历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简介 329

劳模名录 336

附录 338

编后记 3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