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 中医学基础 供药剂士专业用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K14111·76
- 页数:110 页
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
绪论 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一)整体观念 2
(二)辨证论治 3
三、《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4
四、为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而奋斗 5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6
(一)阴阳对立 6
第一节 阴阳学说 6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6
(二)阴阳互根 7
(三)阴阳消长 7
(四)阴阳转化 7
(五)确定治疗原则 8
(四)作为诊断的总纲 8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8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8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8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8
(六)归纳药物的性能 9
第二节 五行学说 9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9
(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9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 10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1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 11
(二)说明脏腑的病理变化 11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12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2
小结 12
第二章 脏腑 13
(一)心 14
第一节 五脏六腑 14
一、五脏 14
〔附〕心包 15
(二)肝 15
(三)脾 16
(四)肺 17
(五)肾 18
〔附〕命门 20
二、六腑 20
(一)胆 20
(二)胃 20
(三)小肠 20
〔附〕女子胞 21
(一)脏与脏 21
三、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五)膀胱 21
(四)大肠 21
(六)三焦 21
(二)脏与腑 23
(三)腑与腑 24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25
一、精 25
二、气 25
四、津液 26
三、血 26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27
小结 28
第三章 经络 29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29
一、经络的概念 29
二、经络的组成 29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和分布概况 30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30
第二节 十二经脉 30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概况 31
二、十二经脉的表里与络属关系 31
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和走向规律 31
(一)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31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32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32
(一)手太阴肺经 32
(二)手阳明大肠经 32
(三)足阳明胃经 33
(四)足太阴脾经 33
(五)手少阴心经 34
(六)手太阳小肠经 34
(七)足太阳膀胱经 35
(八)足少阴肾经 35
(十)手少阳三焦经 36
(九)手厥阴心包经 36
(十一)足少阳胆经 37
(十二)足厥阴肝经 3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38
一、奇经八脉的命名和分布概况 38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 39
(一)任脉 39
一、生理方面 40
第四节 经络的功能与临床运用 40
(二)督脉 40
二、病理方面 41
三、诊断方面 41
四、治疗方面 41
小结 42
第四章 病因 43
第一节 六淫 43
一、风 44
第一节 望诊 45
二、寒 45
三、暑 45
四、湿 46
五、燥 47
六、火 47
第二节 疫疠 48
第三节 七情 49
第四节 饮食、劳倦 49
一、饮食 50
二、劳倦 50
第五节 外伤与虫兽伤害 50
第六节 痰饮、瘀血 51
一、痰饮 51
二、瘀血 51
小结 52
一、望神 54
二、望面色 54
第五章 四诊 54
三、望形体 55
四、望姿态 55
五、望五官 56
六、望舌 56
七、望斑疹 59
第二节 闻诊 59
一、听声音 59
第三节 问诊 60
二、嗅气味 60
一、问寒热 61
二、问汗 62
三、问饮食口味 62
四、问头身、胸腹 63
五、问二便 64
六、问睡眠 64
一、脉诊 65
第四节 切诊 65
(一)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65
八、问小儿 65
七、问妇女经、带、胎产 65
(二)正常脉象 66
(三)病脉与主病 66
(四)相兼脉与主病 68
二、按诊 69
(一)皮肤按诊 69
(二)腹部按诊 69
小结 69
第六章 辨证 7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70
一、表里 70
二、寒热 71
三、虚实 71
四、阴阳 73
第二节 脏腑辨证 75
一、心、小肠病辨证 75
(一)心病常见证型 75
虚证 75
1.心气虚、心阳虚 75
2.心血虚、心阴虚 76
实证 76
1.心火上炎 76
2.心血瘀阻 76
3.痰火扰心 76
4.痰迷心窍 77
1.肝气郁结 78
实证 78
1.肝血不足 78
2.肝阴不足 78
(一)肝病常见证型 78
二、肝、胆病辨证 78
(二)小肠病常见证型 78
虚证 78
2.肝火上炎 79
3.肝风内动 79
4.肝胆湿热(肝经湿热) 80
5.寒滞肝脉 80
(二)胆病常见证型 80
胆郁痰扰 80
三、脾、胃病辨证 80
3.脾气下陷 82
1.湿邪困脾 82
实证 82
4.脾不统血 82
1.脾气虚弱 82
虚证 82
(一)脾病常见证型 82
2.脾胃虚寒 82
2.胃火炽盛 83
3.食滞胃脘 83
四、肺、大肠病辨证 83
1.胃阴不足 83
(二)胃病常见证型 83
2.脾蕴湿热 83
(一)肺病常见证型 85
虚证 85
1.肺气虚 85
2.肺阴虚 85
实证 85
1.风寒束肺 85
2.风热犯肺 85
3.痰热壅肺 85
虚证 86
2.大肠热结 86
2.气虚滑脱 86
1.大肠津亏 86
1.大肠湿热 86
实证 86
(二)大肠病常见证型 86
4.痰浊阻肺 86
五、肾、膀胱病辨证 88
(一)肾病常见证型 88
1.肾阳虚 88
2.肾阴虚 88
3.肾不纳气 88
4.肾精不足 88
5.肾气不固 89
(二)膀胱病常见证型 90
膀胱湿热 90
第三节 六经辨证 90
(二)阳明腑证(热结肠道) 91
(一)阳明经证(热炽阳明) 91
二、阳明病 91
(一)表虚证(中风) 91
一、太阳病 91
(二)表实证(伤寒) 91
三、少阳病 92
四、太阴病 92
五、少阴病 92
六、厥阴病 93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93
(一)热壅于肺 94
(二)热郁胸膈 94
二、气分证 94
一、卫分证 94
(三)热炽阳明 95
(四)热结肠道 95
(五)湿热蕴结三焦 95
三、营分证 95
(一)热伤营阴 95
(三)伤阴动风 96
(二)气血两燔 96
四、血分证 96
(二)热入心包 96
(一)血热妄行 96
第五节 三焦辨证 98
小结 98
(一)未病先防 100
二、治本与治标 100
(二)既病防变 100
一、治未病 100
第一节 治疗法则 100
第七章 治则 100
(一)治病求本 101
(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01
(三)标本兼治 101
三、扶正与祛邪 101
(一)扶正 101
(二)祛邪 101
(三)扶正祛邪兼用 101
(二)反治 102
四、正治与反治 102
(一)正治 102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03
(一)因时制宜 103
(二)因地制宜 103
(三)因人制宜 103
第二节 八法的运用 103
一、汗法 103
二、吐法 104
三、下法 104
四、和法 105
五、温法 106
六、清法 106
七、消法 107
八、补法 108
九、八法的配合运用 109
小结 10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二十世纪广东包装设计史》王娟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