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诗源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11029368
- 页数:407 页
绪论 1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务及分科 1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水平 1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
(一)大体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3
(二)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3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6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发展简史 7
四、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及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10
(一)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10
(二)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11
(三)稳态 12
第一章 细胞的结构与生理 13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 13
一、细胞膜 13
(一)脂质双分子层 14
(二)细胞膜的蛋白 14
(三)细胞膜的糖类 15
二、细胞质 15
(一)细胞器 15
(二)基质 17
三、细胞核 17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 18
一、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18
(一)单纯扩散 18
(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18
(三)出胞和入胞 21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21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2
(二)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3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4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4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 24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24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25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 25
(一)细胞的动作电位 25
(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6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27
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28
(一)兴奋与兴奋性 28
(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28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29
一、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29
(一)神经-肌肉接头 29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29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29
(一)肌原纤维 29
(二)肌管系统 30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31
(一)肌微丝的分子组成 31
(二)肌肉收缩的过程 31
四、兴奋-收缩耦联 31
小结 32
复习思考题 33
第二章 基本组织 34
第一节 上皮组织 34
一、被覆上皮 34
(一)单层扁平(鳞状)上皮 35
(二)单层立方上皮 35
(三)单层柱状上皮 35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35
(五)复层扁平上皮 36
(六)复层柱状上皮 36
(七)变移上皮 36
二、腺上皮和腺 37
三、上皮细胞表面的特殊结构 38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38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38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39
第二节 结缔组织 39
一、疏松结缔组织 40
(一)细胞 40
(二)纤维 42
(三)基质 42
二、致密结缔组织 42
三、脂肪组织 43
四、网状结缔组织 43
五、软骨组织 43
(一)软骨细胞 44
(二)软骨基质 44
六、骨组织 45
(一)骨基质 45
(二)骨组织的细胞 46
第三节 肌肉组织 47
一、骨骼肌 47
(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47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48
二、心肌 48
三、平滑肌 49
第四节 神经组织 49
一、神经元 49
(一)神经元的结构 49
(二)神经元的分类 50
二、神经纤维 51
(一)有髓神经纤维 51
(二)无髓神经纤维 51
三、神经末梢 52
(一)感觉神经末梢 52
(二)运动神经末梢 53
四、突触 54
五、神经胶质细胞 55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55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56
小结 56
复习思考题 57
第三章 运动系统 58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 58
一、骨 58
(一)骨的形态分类 58
(二)骨的构造 59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60
二、骨连结 60
(一)直接连结 60
(二)间接连结 61
三、人体骨骼的组成 62
(一)躯干骨及其连结 62
(二)颅骨及其连结 64
(三)四肢骨及其连结 70
三、劳动和直立姿势对颅骨、脊柱、胸廓及上、下肢骨的影响 74
(一)对颅骨的影响 74
(二)对脊柱的影响 74
(三)对胸廓的影响 74
(四)对上、下肢的影响 74
第二节 骨骼肌 75
一、骨骼肌的形态构造及作用 75
(一)肌的形状与构造 75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76
二、肌的辅助装置 77
三、全身骨骼肌的配布概况 77
(一)头肌 77
(二)颈肌 78
(三)躯干肌 78
(四)四肢肌 80
小结 82
复习思考题 82
第四章 神经系统 83
第一节 概述 83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83
二、神经系统的分部 84
(一)中枢神经系统 84
(二)周围神经系统 85
三、常用术语 85
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86
一、递质和受体 86
(一)神经递质 86
(二)受体 88
(三)神经系统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 89
(四)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的机制 91
二、突触与突触传递 92
(一)经典突触的结构 92
(二)突触的类型 92
(三)神经冲动的传递 93
三、神经反射活动的特征 96
(一)反射与反射弧 96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98
(三)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99
(四)中枢抑制 100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 102
一、脊髓 102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102
(二)内部结构 103
二、脊神经 105
(一)脊神经的成分及分支 105
(二)脊神经丛及主要分支神经 106
三、脑 109
(一)脑干 1
(二)小脑 116
(三)间脑 118
(四)大脑 121
四、脑神经 125
(一)脑神经的成分 127
(二)脑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127
五、脑脊膜、脑室、脑脊液和血脑屏障 128
(一)脑脊膜 128
(二)脑室和脑脊液 128
(三)脑的血液供应和血脑屏障 129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 130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30
(一)感觉传导路径 130
(二)感觉投射系统 132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133
(四)痛觉及其传导通路 134
二、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36
(一)脊髓的调节功能 136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39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40
(四)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41
(五)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42
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44
(一)自主神经系统 144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48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49
(四)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49
(五)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51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151
(一)脑电活动 151
(二)觉醒与睡眠 153
(三)条件反射学说 155
(四)学习与记忆 157
(五)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及优势半球 159
小结 160
复习思考题 161
第五章 感觉器官 163
第一节 概述 163
一、感受器的类型 163
二、发生 163
(一)眼的发生 164
(二)耳与前庭器官的发生 165
(三)嗅觉器官的发生 165
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65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65
(二)感受器的阈值 166
(三)换能作用 166
(四)感觉编码 166
(五)感受器的适应 167
第二节 视觉器官 168
一、眼的构造 168
(一)眼球壁 168
(二)眼球的内容物 170
二、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 171
(一)眼的成像 171
(二)眼折光力调节 172
(三)眼折光异常 172
三、眼的感光功能 173
(一)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 173
(二)光感受器电位 174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74
(四)视锥细胞的换能机制和颜色视觉 175
(五)视敏度和视野 177
(六)暗适应和明适应 177
四、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178
五、视觉传导通路 179
六、视觉信息处理 180
(一)神经节细胞 180
(二)外膝体 180
(三)视皮层 180
七、双眼视觉 181
第三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 181
一、耳的结构 182
(一)外耳 182
(二)中耳 182
(三)内耳 183
二、听觉生理 184
(一)听力与听阈 184
(二)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184
(三)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功能 185
(四)声源定位 187
三、听觉传导通路 187
四、前庭器官及其生理 187
(一)前庭器官 187
(二)前庭器官生理 188
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 190
一、嗅觉感受器 190
二、味觉感受器 191
三、皮肤感受器 192
小结 193
复习思考题 193
第六章 血液 194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94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194
(一)血液的组成 194
(二)血量 195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196
(一)血液的物理特性 196
(二)血浆渗透压 196
(三)血浆pH值 196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197
一、红细胞 197
(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197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97
(三)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198
二、白细胞 199
(一)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机能 199
(二)白细胞的生成、调节与破坏 200
三、血小板 200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200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主要功能 201
(三)血小板生成的调节和破坏 201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201
一、血液凝固 202
(一)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02
(二)抗凝系统 204
二、纤维蛋白溶解 205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205
(二)纤维蛋白降解 206
(三)抑制物及其作用 206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206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206
二、红细胞血型 206
(一)ABO血型系统 207
(二)Rh血型系统 207
三、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 209
四、输血的意义和原则 209
小结 211
复习思考题 212
第七章 血液循环 213
第一节 概述 213
一、系统发生 213
二、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13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213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213
三、体循环与肺循环 214
(一)体循环 214
(二)肺循环 214
第二节 心脏 215
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15
(一)心脏的位置 215
(二)心脏的形态 215
二、心脏的结构 216
(一)心脏的基本构造 216
(二)心壁的组织结构 218
(三)心的传导系统 219
三、心脏的生物电和生理特性 220
(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220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223
(三)心电图 226
四、心脏的泵血功能 228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228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229
(三)心音和心音图 231
(四)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231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233
第三节 血管 234
一、血管分布与特点 234
(一)全身血管的分布概况 234
(二)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38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239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239
(二)血流阻力 240
(三)血压 240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240
(一)动脉血压 240
(二)动脉脉搏 242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242
(一)静脉血压 242
(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243
五、微循环 244
(一)微循环的组成 244
(二)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 245
(三)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 245
六、组织液生成 245
(一)组织液生成的机制 245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246
第四节 淋巴管系 246
一、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247
(一)淋巴毛细管 247
(二)淋巴管 247
(三)淋巴干 247
(四)淋巴导管 247
二、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 248
(一)淋巴细胞 248
(二)淋巴组织 249
(三)淋巴器官 249
三、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251
四、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251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52
一、神经调节 252
(一)心脏的神经支配 252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 253
(三)心血管中枢 253
(四)心血管反射 254
二、体液调节 256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 256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 256
第六节 器官循环 257
一、冠脉循环 257
(一)冠脉循环血流的特点 257
(二)冠脉循环的调节 257
二、脑循环 258
(一)脑血流量的特点 258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258
(三)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258
小结 259
复习思考题 260
第八章 呼吸系统 262
第一节 概述 262
一、系统发生 262
二、组成与功能 262
三、呼吸过程 263
第二节 呼吸器官 263
一、呼吸道 263
(一)鼻 263
(二)咽 264
(三)喉 264
(四)气管和支气管 266
二、肺 268
(一)肺的形态位置 268
(二)肺的组织结构 268
三、胸膜与胸膜腔 271
(一)胸膜 271
(二)胸膜腔 271
第三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272
一、呼吸运动 272
(一)呼吸肌及其活动 272
(二)呼吸运动的形式 272
二、肺内压与胸内压 272
(一)肺内压及其意义 272
(二)胸内压及其影响因素 272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273
(一)肺容量 273
(二)肺通气量 275
四、肺通气的阻力 275
(一)弹性阻力 275
(二)非弹性阻力 275
第四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276
一、呼吸气体交换的原理 276
(一)气体的扩散 276
(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276
二、肺换气 277
(一)肺换气的过程 277
(二)影响肺通气量的因素 277
三、组织换气 278
第五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78
一、O2和CO2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278
二、O2的运输 278
(一)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与O2结合的特征 278
(二)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279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280
(一)碳酸氢盐途径 280
(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途径 281
第六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282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282
(一)呼吸中枢 282
(二)呼吸节律的形成 283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283
(一)化学感受性反射 283
(二)肺牵张反射 284
(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285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285
小结 285
复习思考题 287
第九章 消化系统 288
第一节 概述 288
一、系统发生 288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88
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289
四、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89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289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290
五、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290
第二节 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 291
一、消化管 291
(一)口腔 291
(二)咽 293
(三)食管 293
(四)胃 293
(五)小肠 295
(六)大肠 297
二、消化腺 298
(一)唾液腺 298
(二)肝 299
(三)胰 301
三、腹膜 302
(一)腹膜及腹膜腔 302
(二)腹膜的形成物 302
第三节 消化 303
一、口腔内消化 303
(一)唾液的性质与成分 303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303
(三)咀嚼与吞咽 303
二、胃内消化 304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304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305
(三)胃的运动 306
三、小肠内消化 306
(一)胰液的分泌与调节 307
(二)胆汁的分泌与调节 308
(三)小肠液的分泌与调节 308
(四)小肠的运动 309
四、大肠内消化 309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细菌的活动 309
(二)大肠的运动及排便 310
第四节 吸收 311
一、吸收部位 311
二、吸收的途径与机制 311
(一)吸收途径 311
(二)吸收机制 312
三、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312
(一)水的吸收 312
(二)糖的吸收 313
(三)蛋白质的吸收 313
(四)脂肪的吸收 313
(五)电解质的吸收 313
(六)维生素的吸收 314
第五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315
一、神经调节 315
(一)外来神经 315
(二)内在神经丛 315
二、体液调节 316
小结 317
复习思考题 318
第十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319
第一节 能量代谢 319
一、食物的能量转化 319
(一)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319
(二)三磷酸腺苷与能量代谢 319
(三)能量平衡异常是导致肥胖和消瘦的原因之一 320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320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23
四、基础代谢 323
(一)基础代谢 323
(二)基础代谢率的单位及测算 323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324
一、体温 324
二、产热与散热 326
(一)机体的产热 326
(二)机体的散热 326
(三)体温调节 328
小结 330
复习思考题 330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 331
第一节 肾的构造 332
一、肾的形态位置 332
二、肾的大体解剖 332
(一)肾被膜 332
(二)肾实质 332
三、肾的组织结构 333
(一)肾单位 333
(二)集合小管 336
(三)肾小球旁器 336
(四)肾的结缔组织 337
四、肾的血液循环 337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338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38
(一)有效滤过压 338
(二)滤过系数 339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39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339
(二)肾小管对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339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341
(一)H+的分泌与H+-Na+交换 341
(二)K+的分泌与K+-Na+交换 342
(三)NH3的分泌 342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343
一、尿液的稀释 343
二、尿液的浓缩 343
三、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的作用 345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346
一、肾内自身调节 346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346
(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346
(二)血管升压素 346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47
(四)心房钠尿肽 348
第五节 尿的排放 349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 349
(一)输尿管 349
(二)膀胱 349
(三)尿道 349
二、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349
三、排尿反射 350
小结 351
复习思考题 352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 353
第一节 概述 353
一、系统发生 353
二、组成和功能 353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 354
一、睾丸 354
(一)睾九的结构与生精作用 354
(二)睾九的内分泌功能 356
(三)睾丸功能的调节 357
二、附睾 359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359
四、男性尿道 359
五、附属腺体 360
六、阴囊及阴茎 360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361
一、卵巢 361
(一)卵巢的结构与生卵作用 361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363
(三)卵巢功能的调节 365
二、输卵管 366
三、子宫 367
(一)子宫的形态、位置及结构 367
(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369
四、阴道 370
五、外生殖器 370
六、乳房 371
第四节 妊娠和分娩 371
一、妊娠 371
二、分娩 373
第五节 性生理学 373
一、性成熟的表现 374
(一)青春期体格形态的变化 374
(二)性器官的发育 374
(三)第二性征的出现 374
(四)性成熟的调节 374
(五)青春期性发育的异常 375
二、性兴奋与性行为 375
(一)男性的性兴奋与性行为 375
(二)女性的性兴奋与性行为 376
三、性行为的调节 376
(一)性行为的神经调节 376
(二)性行为的激素调节 377
小结 377
复习思考题 378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379
第一节 概述 379
一、内分泌 379
二、激素及其种类 379
(一)含氮激素 379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379
三、激素的一般特征 380
(一)激素的作用 380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381
(三)激素作用的途径 381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 382
(一)含氮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382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调控学说 383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383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形态结构 383
(一)垂体的形态结构 383
(二)下丘脑的形态结构 384
二、下丘脑调节肽 384
三、腺垂体激素 385
(一)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关系 385
(二)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385
(三)腺垂体分泌的调节 386
四、神经垂体激素 387
(一)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 387
(二)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387
第三节 甲状腺 388
一、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88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388
(二)甲状腺的组织学结构 388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389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389
(二)甲状腺激素的储存、释放与运输 390
(三)甲状腺激素的降解 391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391
(一)对代谢的调节 391
(二)促进生长与发育 391
(三)其他作用 392
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392
(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392
(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392
五、降钙素 393
(一)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393
(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 393
第四节 甲状旁腺 393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393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 393
(二)甲状旁腺的微细结构 393
二、甲状旁腺激素 393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94
(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394
第五节 肾上腺 394
一、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94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395
(一)糖皮质激素 395
(二)盐皮质激素 397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 397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397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398
第六节 胰岛 398
一、胰岛的位置和结构 398
二、胰岛素 398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399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399
三、胰高血糖素 399
(一)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399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399
第七节 其他内分泌腺和激素 400
一、松果体 400
(一)松果体的形态、位置与结构 400
(二)松果体的功能 401
二、胸腺 401
(一)胸腺的形态结构 401
(二)胸腺激素 401
小结 402
复习思考题 403
主要参考文献 404
- 《BBC人体如何工作》(英)爱丽丝.罗伯茨 2019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系统解剖学速记》阿虎医考研究组编 2019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吴鹏,郭茜茜,朱琨编著 2018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柏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描摹本 第2册 头手足结构》杨建飞主编 2019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