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荣涛主持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
  • 页数:137 页
图书介绍:
《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目录

第一部分 实证研究:对我国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低度化”的剖析 1

一、发展的主线:结构调整与优化 1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1

1.产业结构的涵义 1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

3.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2

4.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 4

5.发展的奇迹与新经济的机遇:日本的例子 5

(二)新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 5

1.新经济的涵义 6

2.巨大的冲击:新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6

(三)增长回落、物价下降、消费低迷: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低度化”的表现 8

1.对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 8

2.产业结构失调是造成我国当前市场相对过剩的深层原因 8

二、结构失衡:“同构化”与“低度化”的理论分析 9

(一)事与愿违:产业结构“同构化”分析 9

1.“同构化”的概念和内涵 9

2.对“同构化”的认识 10

(二)亦步亦趋:产业结构“低度化”分析 10

1.“低度化”的概念和内涵 10

2.“低度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三)相伴相生:产业结构中“同构化”和“低度化”的关系 12

三、结构失衡:“同构化”与“低度化”的实证分析 12

(一)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实证分析 12

1.对“同构化”实证分析的说明 12

2.利用各地区投入产出表进行“同构系数”分析 15

3.利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进行分析 21

4.利用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进行分析 24

5.根据区位商分析的产业结构“同构化” 26

(二)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证分析 28

1.各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 28

2.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低 29

3.我国处于“产业链”前端的产业所占比重大 31

4.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 32

(三)扭曲的印迹:“同构化”和“低度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32

1.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率低下 32

2.加剧产业发展失衡,导致产业政策失效 32

3.促使地区经济内向发展,竞争机制弱化 34

4.技术进步受阻 34

四、深层剖析:“同构化”与“低度化”的形成机制和原因 34

(一)关于各地区结构“同构化”的形成机制 34

(二)关于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原因 35

(三)我们的观点:影响各地区产业结构及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是地区利益 36

第二部分 博弈分析:结构调整、利益障碍与政府行为 39

一、地方政府:实现地区利益的主体 39

(一)冲破模糊的边界:地区利益曲折的历程 39

(二)地方政府是地区利益的代表和实现主体 41

二、分析的前提:有关地方政府行为的假定 42

(一)地方政府也是经济人 42

1.经济人利己性假定 42

2.经济人理性假定 42

3.经济人自主适应性假定 42

(二)地方政府行为一致性假定 43

(三)地方政府在时间上的假定 43

三、历史与现实: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 43

(一)地方政府的权限及意义 43

(二)地方政府权限和职能的演变 44

1.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权限和职能 44

2.制度变迁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45

3.几点结论 47

四、靠近现实:地方政府行为与博弈论 47

(一)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是一种博弈行为 47

(二)博弈论简介 47

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48

2.博弈的分类 49

3.博弈的表达方式 51

4.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纳什均衡 52

5.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53

6.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53

五、引人深思的对局: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间的博弈 54

(一)理论分析:基于博弈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考 54

1.传统体制下政府间的博弈分析 54

2.体制转轨中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分析 56

(二)实证分析:对同构化、产业政策、协调模式的解释 59

1.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博弈模型(Ⅰ) 59

2.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博弈模型(Ⅱ) 60

3.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模型(Ⅲ) 62

(三)理论与实证的扩展:博弈行为的公共选择理论说明 67

六、新的角度: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 69

(一)“公用地困境”与地区利益障碍 69

(二)地区利益障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70

1.地区利益的合理性 70

2.地区利益的双重作用 71

3.地区利益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 72

4.地区利益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 75

(三)小结 76

七、可能性的综合: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的消除 76

(一)对消除地区利益障碍的认识 76

(二)产权改革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 77

(三)市场原则下的政府间关系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 78

(四)合作博弈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 79

(五)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 80

(六)法制化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 80

(七)新经济革命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 81

第三部分 比较选择: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 83

一、不同产业协调模式的比较 83

(一)产业协调模式的涵义 83

(二)产业协调模式的分类 84

1.资本主义的产业协调模式 84

2.社会主义的产业协调模式 85

(三)不同产业协调模式比较和实证分析 86

1.资本主义国家三种产业协调模式的比较与实证分析 86

2.社会主义产业协调模式的实证分析 88

(四)不同产业协调模式的启示 89

二、现实的选择: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 90

(一)“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的涵义 90

(二)“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的主要特征 92

三、“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的作用 93

第四部分 理论探索:协调地区利益矛盾的基本对策 95

一、现实的偏离:传统体制下地区利益矛盾协调手段的失效 95

(一)偏离之一:传统体制下中央协调手段的失效现象 95

1.中央政府投资手段在协调地区利益时的失效现象 95

2.中央政府政策偏向在协调地区利益时的失效现象 97

3.中央政府财政、税收手段在协调地区利益时的失效现象 98

(二)偏离之二:地区间协调手段的失效现象 98

1.争项目、争投资、争政策 98

2.地区分割与地区封锁 98

二、可行的出路:解决“同构化”和“低度化”的两个机制 98

(一)两个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100

1.“利益分享机制”的涵义与特点 100

2.“利益补偿机制”的涵义与特点 104

(二)新机制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105

(三)新机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105

1.“利益分享机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105

2.“利益补偿机制”与产业结构调整 108

3.新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低度化”问题 114

三、放眼未来:新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17

(一)新机制在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7

(二)新机制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20

第五部分 路径设计: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性建议 122

一、一种合力:对经济政策进行系统调整 122

(一)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调整:建立“产业——地区双座标定位的政策规制” 122

(二)财税政策调整:规范财税优惠,减少歧视待遇,改革税收制度 124

(三)金融政策调整:加大对中西部支持力度 126

(四)人才政策调整: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 126

二、一次深化: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 127

(一)以中央政府为主,配合金融支持,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 127

(二)以地方财政为主,配合金融支持,对区域性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进行重点投资 128

(三)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运用商业性投融资渠道,为盈利性工业和农业项目提供资金 130

(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或项目融资等方式丰富我国的投融资渠道 131

三、一个选择:积极培育多种市场投资主体 131

四、一项改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33

(一)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的选择 133

(二)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133

(三)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134

主要参考文献 1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