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配煤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工艺控制及煤质评定标准实务全书  第2册
现代配煤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工艺控制及煤质评定标准实务全书  第2册

现代配煤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工艺控制及煤质评定标准实务全书 第2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达,于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7900108874
  • 页数:718 页
图书介绍:
《现代配煤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工艺控制及煤质评定标准实务全书 第2册》目录

目录 1

第一篇 配煤的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煤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3

第一节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3

第二节 中国煤的工业分类 7

第三节 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 11

第四节 煤中矿物质 17

第二章 煤的润湿 20

第一节 润湿的基本概念 20

第二节 煤的润湿性与煤质 27

第一节 煤的浮选脱硫的研究现状 31

第三章 煤的浮选脱硫 31

第二节 浮选脱硫的试验研究 37

第三节 煤表面的电化学改性与浮选 41

第四章 型煤与型煤添加剂 45

第一节 型煤的种类及特性 46

第二节 固相粘结与成型机理 47

第三节 型煤粘结剂 50

第四节 型煤固硫剂 57

第五节 型煤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61

第五章 煤的自燃与阻燃剂 63

第一节 煤的氧化与自燃机理 63

第二节 阻燃机理及阻燃剂 69

第一节 表面张力的测定 72

第六章 界面化学中的测试方法 72

第二节 接触角的测定 88

第二篇 煤质的检测试验方法与产品分级、计价方法 97

第一章 煤场煤样采取与缩制方法 99

第一节 煤场煤样的采取 100

第二节 煤场煤样的缩制 102

第三节 煤场煤样的储存 106

第二章 煤的工业分析检测技术 108

第一节 煤中水分测定 108

第二节 煤中灰分测定 114

第三节 煤中挥发分测定 122

第四节 工业分析指标的热重法测定 128

第五节 工业分析指标的在线检测 134

第三章 煤中全硫的测定 140

第一节 艾士卡法 141

第二节 库仑滴定法 144

第三节 高温燃烧中和法 149

第四节 高温燃烧红外光谱法 156

第四章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158

第一节 发热量的基本概念 158

第二节 氧弹热量计 161

第三节 量热温度计及其校正 166

第四节 冷却校正值及其计算 171

第五节 热容量的标定 175

第六节 煤的发热量测定及计算 181

第七节 绝热式热量计的使用 189

第八节 自动热量计的使用 193

第九节 自动热量计的完善化 197

第十节 热量计综合性能检验 200

第十一节 电厂标准煤耗的计算 206

第五章 元素分析检测技术 210

第一节 煤中碳与氢的测定(三节炉法) 210

第二节 煤中碳与氢的测定(其他方法) 220

第三节 煤中氮的测定 225

第四节 煤中碳、氢、氮联合测定 230

第一节 煤质分析换基 235

第六章 煤质分析换基和煤炭发热量换位方法 235

第二节 煤炭发热量的各种“位”和基准的换算 240

第七章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煤的元素成分方法 247

第一节 煤中碳(Cdaf)含量的计算 247

第二节 煤中氢(Hdaf)含量的计算 252

第三节 煤中氮(Ndaf)含量的计算 258

第四节 煤中氧(Odaf)含量的计算 264

第五节 煤中元素成分的互相计算 267

第六节 煤中元素成分表示方法 270

第八章 快速计算煤炭低位发热量的新创公式及其使用方法 275

第一节 创立煤炭低位发热量快速计算新公式的意义 275

第二节 国内外的经验公式简介及对其直观评价 276

第三节 新公式的创立 281

第四节 新创公式计算精度检验 283

第五节 新创公式的适应范围和使用方法 287

第九章 煤质快速检测方法 290

第一节 煤质快速检测方法的由来 290

第二节 煤质快速检测方法的试验经过 291

第三节 煤质快速检测方法 292

第十章 煤灰熔融性测定与计算方法 296

第一节 煤灰熔融性国标测定方法 296

第二节 煤灰熔融性其它测定方法 305

第三节 利用煤灰成分直接计算煤灰熔融性特征温度 306

第十一章 煤炭产品的分级和计价方法 310

第一节 煤炭产品的分级 310

第二节 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方法 314

第三节 煤炭按灰分计价方法 324

第四节 最新提价规定与计价方法 333

第三篇 煤的发热量及其计算 337

第一章 煤炭发热量的定义及其测定的意义 339

第一节 煤炭发热量的定义及其表示方式 339

第二节 煤炭发热量测定的意义 340

第二章 煤的发热量与其它煤质指标间的关系 342

第一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可燃基挥发份的关系 342

第二节 煤的发热量和固定碳的关系 346

第三节 煤的发热量和灰分的关系 346

第四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水分的关系 349

第五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的关系 350

第六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元素组份碳含量Cr)的关系 351

第七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元素组份氢含量Hr)的关系 352

第八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和元素组份氧含量Or)的关系 354

第九节 煤的可燃基高位发热量与若干计算常数的关系 355

第十节 风化煤的发热量Q?值)与其它煤质指标之间的关系 359

第三章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各种煤的高位发热量 363

第一节 高特Goutal)公式对计算我国煤发热量的适应性 363

第二节 其它公式对计算我国煤发热量的适应性 372

第三节 适用于计算我国各种煤高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的推导 374

第四节 用查表法计算我国各种烟煤的洗精煤高位发热量 388

第五节 由公式算出的各种煤的高位发热量换算为低位发热量 390

第六节 适合于计算我国高灰分煤Ag>40%)高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394

第一节 推导低位发热量经验公式的理论依据 402

第四章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直接计算煤的低位发热量 402

第二节 计算无烟煤低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403

第三节 计算烟煤低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404

第四节 计算褐煤低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405

第五节 利用水分、灰分含量计算已知矿区煤的低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 407

第六节 利用统检煤样验证计算Q?公式的适应性 409

第五章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煤的发热量 410

第一节 以前沿用的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煤高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对我国煤的适应性的探讨 411

第二节 适合于计算我国各种煤高位发热量的经验公式的推导 416

第三节 利用元素分析结果计算我国煤弹筒发热量经验公式的推导 431

第四篇 选煤技术与产品质量控制 435

第一节 原煤的选矸 437

第一章 原煤的选前准备 437

第二节 块煤的破碎 445

第三节 煤炭的筛分 449

第二章 选煤厂的计量 460

第一节 原煤和产品(或产物)数量检查 460

第二节 选煤厂计量器具 464

第三节 煤泥水参数的测定 474

第三章 选煤方法 483

第一节 跳汰选煤 483

第二节 重介质选煤 503

第三节 其它选煤方法 514

第四节 选煤流程的分析 521

第一节 日常生产检查 529

第四章 选煤厂生产检查 529

第二节 月综合 533

第三节 不定期检查项目 536

第四节 商品煤数量和质量的检查 536

第五节 选煤厂的日报表、月报表 536

第五章 煤泥的分选与回收 542

第一节 煤泥的分级 543

第二节 煤泥的浮选 554

第三节 煤泥水的澄清和煤泥的浓缩 568

第四节 常用的煤泥水流程 574

第五节 洗水闭路循环 576

第六节 絮凝剂的运用和室外沉淀池 579

第六章 选煤产品的脱水及干燥 582

第一节 块精煤的脱水 583

第二节 末精煤的脱水 587

第三节 浮选精煤的脱水 590

第四节 浮选尾煤、中煤和矸石的脱水 598

第五节 选煤产品的热力干燥 603

第七章 选煤厂煤炭的质量和数量检查 609

第八章 选煤经济与产品结构 618

第一节 煤炭产品价格的确定 618

第二节 选煤盈利性的计算 621

第三节 动力煤洗选的经济界限 623

第四节 入洗粒级的经济界限 628

第五节 最佳产品方案 629

第六节 炼焦煤与动力煤产品的综合安排 631

第七节 筛选是洗选的重要补充 633

第五篇 电力用煤的煤质质量控制 635

第一章 煤炭特性与电力生产的关系 637

第一节 火电厂燃煤 637

第二节 燃煤特性与电力生产 643

第三节 制粉系统和炉内受热面的磨损 670

第四节 煤灰在炉内的沉积 673

第五节 高温腐蚀和低温腐蚀 674

第二章 电厂入厂煤质验收 686

第一节 煤质验收项目 686

第二节 煤质评定方法 689

第三节 煤质评定中的注意问题 691

第三章 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监督 693

第一节 建立完整有效的煤质监督机制 693

第二节 入厂煤质监督 694

第三节 入炉煤质监督 695

第四节 煤质检质试验室的要求 696

第四章 贮存于煤场中的煤质变化 698

第一节 试验煤堆 699

第二节 试验内容与方法 700

第三节 观测试验结果 700

第四节 煤质变化规律性分析 703

第一节 基准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705

第五章 煤的基准及其应用 705

第二节 不同基准之间的关系 706

第三节 基准的换算 707

第四节 基准的应用 710

第六章 煤质检测的基本要求与一般规定 713

第一节 煤质检测的基本要求 713

第二节 煤质检测的一般规定 715

第七章 煤质检测的质量控制 719

第一节 误差的类型与特点 719

第二节 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方法 722

第三节 检测精密度 726

第四节 检测准确度 734

第五节 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738

第六节 数理统计的应用 746

第七节 检测数据处理方法 752

第八节 标准煤样及其应用 759

第六篇 动力煤的筛分、洗选技术、工艺控制及经济效益评估 765

第一章 概述 767

第一节 煤中的杂质 767

第二节 动力用煤为什么要洗选 769

第三节 辽宁洗选动力煤的概况 773

第二章各 类用户对煤质的要求 776

第一节 煤的燃烧 776

第二节 各类用户对煤质的要求 778

第一节 筛分的基本原理 786

第三章 动力煤的筛分技术与工艺控制 786

第二节 常用筛分设备 794

第四章 动力煤的洗选技术与工艺控制 837

第一节 各种选煤方法在我国的利用情况 837

第二节 动力煤洗选的发展现状 838

第三节 动力煤洗选的特点和要求 838

第四节 动力煤的选煤工艺 839

第五节 几种常见的动力煤选煤流程 840

第五章 褐煤的洗选 846

第一节 褐煤的特性 846

第二节 褐煤洗选加工原则 847

第三节 褐煤洗选加工的实例 848

第一节 煤中硫的形态分布 857

第六章 高硫煤的洗选脱硫 857

第二节 煤的脱硫方法 858

第三节 煤炭洗选脱硫技术 858

第四节 脱硫的选煤工艺流程 861

第七章 无烟煤的分选 865

第一节 无烟煤的特点 865

第二节 无烟煤的洗选原则 866

第三节 无烟煤洗选实例 866

第八章 动力煤选煤厂的低质燃料和矸石的利用 869

第一节 沸腾煤的生产 870

第二节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871

第一节 概述 877

第九章 洗选动力煤的经济效果 877

第二节 选后煤的功能效应 879

第三节 动力煤洗选经济效果的计算 881

第四节 煤矿洗选动力煤的经济效益 884

第七篇 动力配煤生产配方优化及煤质管理 889

第一章 我国动力煤质量与分配使用情况 891

第一节 动力用商品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 891

第二节 动力用商品煤的硫分 908

第三节 动力用商品煤的发热量 916

第四节 动力用商品煤的灰熔融性 926

第五节 动力用商品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 933

第六节 主要动力煤矿区的煤质特征 938

第一节 国外动力配煤技术的现状 946

第二章 动力配煤发展现状与前景 946

第二节 国内煤炭系统动力配煤发展概况 957

第三节 国内燃料流通系统动力配煤发展概况 962

第四节 国内电力系统动力配煤发展概况 963

第五节 动力配煤综合效益评述 966

第三章 动力配煤的基本原理 970

第一节 线性可加性定义、性质及可加性的数学验证方法 970

第二节 动力配煤的主要指标 973

第三节 煤质指标的可加性 978

第四节 动力配煤的燃烧特性 995

第四章 动力配煤的优化 1000

第一节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间的关系及其可加性 1000

第二节 动力配煤方案的优化 1011

第三节 集成优化动力配煤(IOBSC)技术 1038

第四节 低灰熔融性煤的配煤技术 1046

第五节 中、高硫煤的配煤技术 1048

第六节 动力配煤优化方案软件系统设计 1052

第七节 利用神经网络、模糊数学求解优化配方 1061

第八节 配煤主要质量指标理论值的正确计算 1072

第五章 动力配煤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1077

第一节 建设配煤场应遵循的原则和建场条件 1077

第二节 动力配煤的工艺流程 1078

第三节 动力配煤的主要设备 1081

第四节 动力配煤的工程投资及经济评价 1084

第五节 国内主要动力配煤场的工艺技术 1089

第六章 动力配煤的固硫技术 1101

第一节 国内外燃煤脱(固)硫技术现状 1102

第二节 固硫剂及其助剂的研制开发 1104

第三节 固硫技术的基本原理 1106

第四节 影响动力配煤固硫效果的几种因素 1113

第五节 几种固硫剂的基本配方及其固硫率 1117

第七章 动力配煤标准化和系列化与质量管理 1126

第一节 动力配煤标准化和系列化的意义 1126

第二节 我国生产动力配煤主要城市的配煤标准综述 1127

第三节 动力配煤标准化系列化探讨 1132

第四节 动力配煤质量管理 1133

第八章 煤质在线检测技术 1138

第一节 灰分的核检测技术 1139

第二节 水分的微波检测技术 1164

第九章 动力煤优质化范例分析 1174

第一节 电厂燃用洗选煤代替原煤双方受益 1174

第二节 动力煤选煤厂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1175

第三节 白杨河电厂燃用水煤浆替代重油 1176

第八篇 电力燃料管理 1181

第一章 电力燃料管理概述 1183

第一节 电力燃料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1183

第二节 燃料采制化在电力燃料管理中的作用 1185

第三节 动力用煤与发电用煤 1185

第一节 煤炭订货 1188

第二章 煤炭订货与采购 1188

第二节 市场采购 1189

第三节 比质比价 1190

第四节 合同 1192

第五节 煤炭送货办法 1194

第三章 煤炭计量与检质 1196

第一节 数量验收 1196

第二节 质量验收 1200

第三节 入炉煤的计量与检质 1200

第四章 煤种混配和掺烧 1203

第一节 配比的约束条件 1203

第二节 配比的计算方法 1205

第三节 配煤均匀度的测定 1206

第五章 动力煤的贮存和煤质管理 1208

第一节 我国动力煤贮存现状 1209

第二节 动力用煤贮存中的问题 1212

第三节 动力煤的贮存方式 1214

第四节 动力煤贮存的质量管理 1220

第六章 燃料统计与核算 1229

第一节 燃料统计的任务与指标 1229

第二节 燃料统计分析 1232

第三节 业务核算的任务和内容 1237

第四节 核算的方法 1238

第七章 煤炭价格计算和货款结算 1247

第一节 煤炭按灰分计价办法 1247

第二节 动力用煤按发热量计价方案 1248

第三节 随行就市的协议价 1250

第四节 货款结算 1251

第八章 动力煤优质化工程及综合评价 1254

第一节 动力煤优质化发展需求 1254

第二节 动力煤优质化工程不同加工途径 1257

第三节 动力煤优质化工程 1262

第九章 燃料经济活动分析 1270

第一节 数量保证程度分析 1270

第二节 质量保证程度分析 1274

第三节 质价相符程度分析 1277

第四节 标准煤单位变动因素分析 1279

第九篇 炼焦配煤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工艺控制及煤质管理 1285

第一章 炼焦配煤概述 1287

第一节 配合煤炼焦的意义 1287

第二节 单种煤的结焦特性 1289

第三节 对配煤的要求 1292

第四节 配合煤的选择和配合煤的指标 1292

第二章 对炼焦用煤质量的要求 1295

第一节 炼焦用煤概述 1295

第二节 结焦性与煤的分类 1298

第三节 炼焦用煤的技术分类 1301

第四节 煤的灰分及其在洗选与炼焦过程中的变化 1308

第五节 煤的硫分及其在洗选与炼焦过程中的变化 1309

第一节 煤岩 1316

第三章 煤质对炼焦的影响 1316

第二节 变质程度 1321

第三节 粘结性 1322

第四节 水分 1323

第五节 矿物质 1325

第六节 有害杂质 1326

第七节 物理—机械性质 1329

第八节 煤质工作对炼焦的指导作用 1334

第四章 配煤的选择 1344

第一节 配煤的意义 1344

第二节 世界上几个国家配煤概况 1345

第三节 单种煤的结焦特性 1348

第五节 配合煤的指标 1350

第四节 配煤原则 1350

第六节 焦炭质量 1352

第七节 配合煤的选择 1354

第八节 配煤的试验方法 1355

第五章 配煤炼焦试验 1358

第一节 配煤试验的目的及步骤 1358

第二节 配煤炼焦的试验设备 1359

第三节 200公斤焦炉试验可靠性的评定 1369

第四节 200公斤角炉的配煤试验操作 1372

第五节 焦炭质量指标的意义 1377

第六节 焦炭的转鼓试验 1380

第七节 关于煤的膨胀压力 1384

第八节 配煤炼焦工业试验 1389

第九节 我国一些炼焦煤的煤质及200公斤焦炉单独炼焦试验结果 1390

第六章 配煤的加工处理 1394

第一节 改进装炉煤的洗选程度 1395

第二节 粉碎加工 1397

第三节 捣固式团球与粉煤混合装炉 1409

第四节 干燥和预热 1412

第五节 铁焦 1416

第七章 改进炼焦配煤的技术措施 1419

第一节 多配用高挥发分煤、肥气煤和弱粘结性煤 1419

第二节 在配煤中掺入添加物炼焦 1428

第三节 煤料捣固炼焦 1441

第四节 煤料炉外干燥及预热炼焦 1445

第八章 备煤车间工艺和设备 1452

第一节 备煤车间工艺流程 1452

第二节 备煤车间的主要设备 1453

第三节 备煤车间管理的一些技术指标 1459

第九章 配煤工的职责和工作组织 1461

第一节 收煤坑配煤工的职责和工作 1461

第二节 配煤工段配煤工的职责和工作 1463

第三节 洗煤场配煤工的职责和工作 1466

第四节 配煤工的先进工作方法 1467

第十篇 配煤煤质分析检测相关技术标准 14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