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先进的教育策略  作者应邀赴全国各地作的139场教育学术报告的精华
先进的教育策略  作者应邀赴全国各地作的139场教育学术报告的精华

先进的教育策略 作者应邀赴全国各地作的139场教育学术报告的精华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先华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1429142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教育最应该讲策略,只有讲策略的教育,才是成熟、成功的教育。本书针对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缺陷,作者提出了一些重于实效、先进的,讲策略的教育办法,供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先进的教育策略 作者应邀赴全国各地作的139场教育学术报告的精华》目录

第一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走向生活,拓展空间 1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内涵: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1

一、狭义的课程资源 1

二、广义的课程资源 2

三、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设置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

四、学校是教育资源库,是教育资源密度最大的环境 4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开发课程资源的“五条基本途径” 4

一、把学生生活给教育的信息、要求和机遇作为课程资源 4

二、把社会生活给教育的信息、要求和机遇作为课程资源 8

三、把教育实践给教育的信息、要求和机遇作为课程资源 11

四、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的教育价值 14

五、通过对学校文化的调查、建设,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14

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选择策略:选择课程资源的“四项基本原则” 16

一、选择课程资源应遵循需要性原则 17

二、选择课程资源应遵循教育性原则 17

三、选择课程资源应遵循适应性原则 17

四、选择课程资源应遵循优先性原则 17

附:案例分析:有痕迹的书,该发给谁 18

第四节 课程资源的加工策略:强化课程资源的“四个基本属性” 21

一、整体性:经过加工,课程资源才能形成有机整体 21

二、明晰性:经过加工,课程资源才能凸显其教育意义 21

三、丰富性:经过加工,课程资源才能浮现其教育意义 22

四、适应性:经过加工,课程资源才能适应教育情境 23

第五节 课程资源的利用策略:利用课程资源的“三个出发点” 24

一、从课程资源潜在价值出发,发掘其有利、可用的价值 24

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建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意义 25

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出发,建立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亲和关系 26

附:正视错误,善待错误,欣赏错误,利用错误,开发资源:“好色”风波 26

第二章 教材内容的处理策略:教师处理教材内容的艺术 31

第一节 教材观:教材是范例,是话题 31

一、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31

二、“教材是范例”的指导意义 32

三、“教材是话题”的指导意义 34

四、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对教材的再创造过程 35

第二节 教材内容审美化:最好的教育是在美的陶冶、感动中的教育 38

一、美育既是一个教育目标,又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有效途径 38

二、美对人的教育的特征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39

三、知识以一种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呈现出来,才能成为美的、艺术的 40

第三节 教材内容现实生活化:书本世界只有走进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实现价值 43

一、书本世界需要学生去充实、丰富、发展,使之具体化、现实化,并建构意义 43

二、书本世界实现价值的条件是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 45

三、从现实生活世界走进书本世界,再从书本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世界 46

第四节 教材内容兴趣化:学习在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48

一、学海无涯,“苦”能作舟吗 48

二、学海无涯,“乐”作舟 49

三、只有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情绪的兴奋、探究的冲动和认知的欲望 49

第五节 教材内容活动化: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50

一、把文本内容化为活动内容,注入生气和灵气 50

二、开展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51

三、在活动中体验学习 52

第三章 学习方式的选择策略:自主、体验、探究、综合、合作 55

第一节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自主学习 55

一、自主学习是自发、自觉、自控、独立、创造性的学习 55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干什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和帮助 57

第二节 体验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学习 59

一、体验学习是真正的、深刻的、有意义的学习 59

二、体验学习是最好的学习 63

三、学生体验学习,教师干什么:使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做合一” 64

附:《父亲的爱》:教育,不仅在于教师讲出了多少,而且在于学生悟出了多少 68

第三节 关注知识生成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探究学习 70

一、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含义 70

二、接受学习的特点 71

三、探究学习的特点 72

四、研究性学习 76

五、教育文化重建:以接受学习为主导走向以探究学习为主导 77

附:从一篇满分作文《善良回家》中探究作文的人文素养 79

第四节 构建广泛的联系:综合学习 85

一、学习就是联系:在联系中解读知识、内化知识、体验经验、探究批判、建构意义、开发意义、创造发明 85

二、创新需要综合学习:构建广泛的学科联系,才能打开创新的眼界和思路,获得启发和灵感 89

三、学生综合学习,教师怎么办:更新知识结构,倡导合作教学 93

第五节 参与互动,经验共享:合作学习 94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教育文化的重建——从竞争走向合作 94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合作 96

三、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怎么办:正确对待和处理合作学习 99

第四章 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策略:课堂教学机制的建立 102

第一节 “刺激-反应”教学模式的建构 102

一、学习的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 102

二、怎样的刺激才能引起反应 104

三、怎样才能做出积极的反应 107

第二节 拒绝死气沉沉: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110

一、教学是交往活动,生动,就是学生在动 110

二、课堂不应死气沉沉,应该充满活力 112

三、教室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应生机勃勃,充满灵气 114

第三节 拒绝只当观众:“参与”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 116

一、观众注定是靠边站的人 117

二、观众多是麻木不仁的人 117

三、生活中不能没有观众,但你不能一辈子只当观众 118

四、“参与”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 118

第四节 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问、敢问、善问 119

一、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没有问题 120

二、问题是前进的一面旗帜,有问题的学生一定是有收获的学生 121

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122

四、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 123

五、正确对待和处理教学提问:不怕问,不抢答 126

第五章 把学生搞“糊涂”的策略:“糊涂—清楚”教学模式的建构 130

第一节 教学的艺术:教师先把学生搞“糊涂”,学生再把学生搞清楚 130

一、教师先把学生搞“糊涂” 131

二、学生再把学生搞清楚 134

三、教师怎么把学生搞“糊涂”:通过藏因露果、藏头露尾把学生搞“糊涂” 136

第二节 通过遮蔽把学生搞“糊涂”:真理走进教学,必须穿着衣服 138

一、遮蔽是一切艺术的原则 138

二、教学要上升为艺术,就必须遮蔽知识,让学生探究发现知识 140

三、倡导“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教学 142

第三节 通过冲突把学生搞“糊涂”:没有冲突(问题),就没有教学 144

一、文学上,没有冲突,就没有文学作品 144

二、教学上,没有冲突,就没有教学 145

三、冲突是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暂时的障碍 147

第四节 通过情境把学生搞“糊涂”: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干什么 149

一、创设教学情境是把学生搞“糊涂”,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149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内容:创设问题的情境、愉悦的情境、应用的情境 153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走进生活、运用电教、开展活动 157

第五节 通过立象把学生搞“糊涂”:坚持直观性、形象性原则 159

一、“妙不可言,言外有意,言不尽意”对“一个‘讲’字了得”的冲击 159

二、教师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 163

三、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教师要给知识创造一个符号(象) 164

第六节 知识隐蔽在哪里: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66

一、问题解决式教学 167

二、案例式教学 168

三、项目式教学 170

四、课题式教学 172

第六章 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教学艺术的空灵之美 174

第一节 空: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174

一、空故纳万境 174

二、静故了群动 178

第二节 灵:世界因人而美丽,教育因学生的灵气而精彩 180

一、世界因人而美丽 180

二、教育因学生的灵气而精彩 182

第三节 空灵:教师能空,学生则灵 183

一、空灵,空灵,能空,则灵 183

二、空灵:学生自主和探究的殿堂 186

三、教师留教学空白的几种方法 187

第四节 教师无为(空),学生则有为(灵) 189

一、顺应规律,无冲突之为:隐蔽教育意图(空),用情境去潜移默化(灵) 190

二、无为之为有为,无所不为,大有作为:教师无为,学生就大有作为 192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必然有所为,有所不为 193

第七章 师生关系的建立策略:要搞好教学,先搞好关系 196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师与生相通、教与学互动 196

一、师与生相通:师生心灵沟通——教育的前提 197

二、教与学互动:学生要学和会学——教育的成功 198

第二节 良好情感关系的建立策略:师与生相通——教育成功的生命线 201

一、宁要“民主”,不要“专制” 201

二、宁可放弃“老师”,不可放弃“朋友” 202

三、宁要“助手”,不要“对手” 203

四、宁做“凡人”,不做“超人” 204

五、宁要“赞美”,不要“批评” 206

六、宁要帮助一个人,不要改变一个人 210

七、宁要相信学生,不要怀疑学生 212

第三节 称呼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教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214

一、称呼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改变人的感受 215

二、教师可以利用称呼改善师生关系,改进工作态度,增加亲和力 216

三、教师称呼学生的艺术方法 217

四、教师称呼学生的策略 219

五、教师增加亲和力的方法 219

第四节 正确教学关系的建立策略:教与学互动——由训话、独白走向对话 221

一、上课是什么?上课是对话 221

二、由训话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民主 222

三、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建构 225

四、既然“上课是对话”,大家就应尊重别人说话 228

附:既然上课是对话,就应小班上课 229

第五节 如何看待对话式教学的效率问题 233

一、教师讲完了教学内容,并不意味完成了教学任务;教的进度必须由学的进度来实现和体现,学的进度才是教的真实、有效的进度 233

二、对话式教学具有开放性,我们要关注非预定结果:对话式教学没有完成计划的任务,并不意味教学没有成功和收获 234

三、对话式教学具有生成性,我们要关注学生丰富的体验:学习具有渗透性,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了变化 235

第六节 用比喻重建师生关系内涵,明确教师该干什么 237

一、火把与打火机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点燃,而不是自己燃烧 237

二、园丁与花卉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提供条件,而不是代替生长 238

三、桶与碗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引起口渴,而不是倒水 239

四、磨刀石与刀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使学生精彩,而不是自己精彩 239

后记 2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