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张楚廷教育文集  第5卷  校长学卷
张楚廷教育文集  第5卷  校长学卷

张楚廷教育文集 第5卷 校长学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楚廷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5551777
  • 页数:731 页
图书介绍:本卷是从理论上探讨有关校长的学问,诸如校长任职条件,校长的作用,校长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校长的素养,校长与政府的关系,校长的选用与任期等问题。
《张楚廷教育文集 第5卷 校长学卷》目录

校长学概论前言 3

致谢 5

第一编 绪论第一章 一份“校长调查” 9

第一节 “校长”一词 9

第二节 校长学业 10

第三节 校长年龄与任期 12

第四节 中国校长的苦与乐 19

第二章 校长概述 25

第一节 校长的职责 25

第二节 校长的作用 29

第三节 校长的地位与权威 31

第四节 校长的任职条件 35

第五节 校长与教育家 39

第六节 校长研究述评 41

第二编 校长观念第三章 校长的教师观 47

第一节 教师在校长心目中的地位 47

第二节 教师的实际地位 48

第三节 谁感谢谁 50

第四节 教师的挑选 51

第五节 来去自由政策的意义 52

第六节 教师队伍的结构 53

第七节 与教师的相处 58

第八节 教师的作用 66

第四章 校长的学生观 68

第一节 学生的地位 68

第二节 两种“中心论” 70

第三节 热爱学生 72

第四节 尊重学生 73

第五节 信赖学生 75

第六节 学生的主体作用 77

第七节 名师高徒之说 79

第八节 主隐文化 80

第九节 学生的“型” 83

第十节 “强将手下无弱兵” 87

第五章 校长的干部观 89

第一节 三大要素与干部 89

第二节 前后位置剖析 92

第三节 核心层 96

第四节 了解·理解·谅解 99

第五节 需要训话吗 101

第六节 谅解与原则 103

第七节 人要少些,路要宽些 109

第六章 校长的教育观 113

第一节 校长需要有自己的教育观吗 113

第二节 校长怎样形成自己的教育观 115

第三节 教育本质论 118

第四节 教育目的论 125

第五节 教育价值论 133

第六节 教育过程论 138

第七节 教育管理论 151

第三编 校长素质第七章 校长的知识结构 157

第一节 专业知识 157

第二节 哲学知识 160

第三节 教育科学知识 162

第四节 心理科学知识 163

第五节 管理科学知识 167

第六节 知识面问题 169

第七节 知识更新问题 171

第八节 大、中学校长对知识的看法与比较 174

第八章 校长的人格结构 178

第一节 条件与人格 178

第二节 关于道德标准 180

第三节 关于心理素质 182

第四节 校长的见解 185

第五节 民主作风与人格 189

第九章 校长的能力结构 191

第一节 对校长能力结构的不同看法 191

第二节 校长决策能力 193

第三节 校长实施能力 195

第四节 校长交往能力 199

第五节 校长组织能力 201

第六节 校长认知能力 205

第七节 校长们看重哪些能力 206

第八节 能力结构分析 208

第十章 校长作风、风度 213

第一节 平等待人 214

第二节 诚以待人 215

第三节 宽以待人 217

第四节 脚踏实地 219

第五节 果断敏捷 220

第六节 刻意创新 221

第七节 百折不回 223

第八节 校长作风与校风 224

第四编 校长管理第十一章 目标管理 229

第一节 目标管理的含义 229

第二节 校长的目标管理 231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233

第四节 目标的确定 238

第五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42

第六节 校长威望与目标管理 245

第十二章 民主管理 247

第一节 校长的民主作风与民主管理 247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民主管理 249

第三节 教育目标与民主管理 251

第四节 学校民主管理的特点 252

第五节 学校决策过程民主化 255

第六节 学校监督系统完备化 261

第七节 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化 265

第十三章 法规管理 269

第一节 人治与法治 269

第二节 法规管理与思想教育 271

第三节 法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 276

第四节 学校法规建设的基本原则 278

第五节 立法、执法、护法、守法 283

第十四章 教学管理 286

第一节 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管理 286

第二节 按照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管理 292

第三节 教学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 318

第四节 教学管理与三大管理 321

第十五章 其他校务管理 324

第一节 图书馆管理 324

第二节 师资管理 327

第三节 学生管理 334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37

第五节 后勤管理 344

第六节 科研管理 348

第十六章 管理散论 353

第一节 学会不管 353

第二节 切忌画蛇添足 356

第三节 少说些“不行” 358

第四节 两面≠全面 360

第五节 从哪里出发 361

第六节 “没有先例” 363

第五编 校长角色第十七章 一校之长 367

第一节 校长与教师 367

第二节 校长与学生 369

第三节 校长与职工 370

第四节 校长与教代会 372

第十八章 一班之长 374

第一节 主见与盲从之间 374

第二节 可与否之间 376

第三节 功与过之间 377

第四节 校长与党委之间 378

第五节 结构效应 380

第十九章 社会一员 384

第一节 校长与环境 384

第二节 校长与政府 387

第三节 校长与社会 391

第四节 校长与校长 393

第五节 校长的培训 395

大学教学学前言 399

第一章 大学教学学概论 401

第一节 教学学与教学论 401

第二节 大学教学学与一般教学论 403

第三节 大学教学学研究的意义 405

第二章 教学在大学的地位 408

第一节 学校中心在哪里 408

第二节 中心的偏离发生过 410

第三节 教学与德育 412

第四节 教学与教育方针 413

第五节 回到最基本 415

第三章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417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417

第二节 科研对教学的作用 419

第三节 教学对科研的作用 421

第四节 作用发生的条件 423

第四章 大学学生 428

第一节 教学的本源 428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 430

第三节 大学生元学习的意义 440

第四节 高等教育特性与大学生 442

第五章 大学教师 444

第一节 大学的使命 444

第二节 大学教师的使命 446

第三节 大学教师的来源 448

第四节 大学教师的选聘条件 451

第五节 大学教师的组织 456

第六章 大学课程 458

第一节 课程含义 458

第二节 课程与现实生活 460

第三节 课程与教育理念 464

第四节 课程与思维发展 465

第五节 课程与价值观念 471

第六节 与课程有关的几个概念的必要说明 475

第七章 大学专业 482

第一节 专业与学科 482

第二节 专业与课程 484

第三节 专业的宽窄 487

第四节 大学与专业 490

第五节 专业的建设 494

第六节 专业、职业、学科与课程 507

第七节 再论课程 511

第八章 大学隐性教学 516

第一节 隐性教学的特性 516

第二节 隐性教学的若干问题 521

第三节 体验课程与体验教学 525

第四节 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 527

第五节 隐性教学的展开 532

第六节 教务部门关心什么 537

第九章 大学教学过程 541

第一节 教学的结构分析 541

第二节 认识论问题 545

第三节 反作用原理 551

第四节 对于学生而言的过程 554

第五节 对于教师而言的过程 557

第六节 教学规律分析(一) 559

第七节 教学规律分析(二) 568

第十章 大学教学目的 576

第一节 与教学目的相关的要素 577

第二节 从大学功能看目的 579

第三节 基于社会发展的目的 581

第四节 基于个体发展的目的 583

第五节 关于学习目的 590

第六节 个性发展、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 594

第七节 素质教育与教学目的 602

第八节 专业性与教学目的 606

第九节 目标分类问题 608

第十节 关于对口、适应与超越 613

第十一章 大学教学原则 617

第一节 大学教学原则与其他 617

第二节 教学原则的制订 620

第三节 教学原则种种 625

第四节 教学原则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631

第五节 知识综合构成(原则一) 643

第六节 讲述思路为主(原则二) 647

第七节 增强学生参与(原则三) 649

第八节 结合研究学习(原则四) 653

第九节 指导自由选择(原则五) 656

第十节 心理协调发展(原则六) 658

第十一节 本章结束语 663

第十二章 大学教学细则与方法 666

第一节 关于抽象 667

第二节 关于应用 671

第三节 关于“学问” 674

第四节 关于思维 678

第五节 关于浅出 683

第六节 关于过程 685

第七节 关于权威 689

第八节 关于方法 692

第九节 关于技术 696

第十三章 大学教学评价 699

第一节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699

第二节 评价机制问题 707

第三节 评价体系问题 709

第十四章 教学改革 719

第一节 改革什么 720

第二节 教学思想改革 721

第三节 教学方法改革 722

第四节 专业改革,课程改革 723

第五节 教学改革与其他 725

第六节 教务处 726

后记 73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