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跨文化交际 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
跨文化交际 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

跨文化交际 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451172
  • 页数:2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电子时代的跨文化交往方式作了全面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 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跨文化交际:漫长而无所不在的历史现象 1

1.1 古代 2

1.2 近代与现代 5

1.3 当代 7

2.跨文化交际学:新兴而热门的学科历程 10

2.1 前范式研究阶段 11

2.2 范式的出现 12

2.3 标准的学科 13

2.4 反常现象的出现与旧范式的消解 18

3.跨文化交际学与语用学、国情语言学的关系 18

4.全书各章节简介 20

5.小结 21

第二章 E-时代的跨文化交往原则 23

1.E-时代的跨文化特征 24

1.1 物理与信息空间的零距离性与心理空间上的距离性 25

1.2 民族中心论与自卑崇洋心理的交互作用 26

1.3 跨文化交际双方交流内容的不平衡性 27

2.E-时代的跨文化交往特色 27

3.E-时代跨文化交际的最高境界 31

4.关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思考 35

4.1 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人生价值观中的积极内容 36

4.2 加强多元文化的(主要是中西文化的)对比教育,提高国民的跨文化意识 38

4.3 加强平等交流意识 39

第三章 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概述(一) 42

1.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43

1.1 文化层面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43

1.2 个人层面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47

2.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 51

2.1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特点 52

2.2 会话准则 54

3.Hofstede的文化价值尺度 56

3.1 避免不确定性 56

3.2 权力分配的距离 57

3.3 男性—女性 58

4.Kluckhohn与Strodtbeck的价值观取向 61

4.1 人性取向 61

4.2 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 62

4.3 时间取向 63

4.4 活动取向 64

4.5 关系取向 64

5.Parsons的模式变量 65

5.1 情感与情感中立 65

5.2 普遍性与特殊性 66

5.3 整体性与局部性 66

5.4 归属性与成就感 67

5.5 工具性取向与表达性取向 67

6.结构紧密度 68

7.小结 69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概述(二) 75

1.不同视角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三大超理论 76

1.1 涵盖规律理论 76

1.2 系统性的超理论 77

1.3 人类行为超理论 77

2.三大超理论的各自代表性理论 78

3.跨文化交际的诸理论 81

3.1 面子—协商理论(FNT) 82

3.2 会话规则理论(CCT) 84

3.3 预期违反理论(EVT) 86

3.4 跨文化适应理论 87

3.5 文化趋同理论 87

3.6 焦虑/不确定性处理理论(AUM) 88

3.7 有效集体决定理论 94

3.8 交际适应理论(CAT) 95

3.9 文化共存理论 98

3.10 身份管理理论(IMT) 99

3.11 身份协商理论(INT) 101

3.12 文化身份理论 102

3.13 关系网与圈外交际能力 103

3.14 文化内——跨文化关系网理论 104

3.15 关系网与濡化理论 105

3.16 交际濡化理论 106

3.17 同化、变异与异化状态 110

4.小结 111

第五章 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模式 119

1.该模式的缘起——Maslow的人类需要等级说、天人合一观与盖娅学说 119

2.模式的指导性原则 122

2.1 与人为善—处柔—无智 122

2.2 诚敬—仁爱 126

2.3 谦和 129

3.该模式的主要内容 133

3.1 第一层即最里层:模式内核 133

3.2 第二层:心理学的构成三分模式,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行为过程 133

3.2.1 认知过程:文化意识、知识和认知复杂性 133

3.2.2 情感过程:自我观念、身份灵活性与生活体验 136

3.2.3 行为过程:技能、随机应变性与和谐 138

3.3 第三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因素 139

3.3.1 文化因素 139

3.3.2 社会文化因素 140

3.3.3 心理文化因素 140

3.3.4 环境因素 141

3.4 第四层即外围层:E-时代的跨文化交际诸背景 141

3.4.1 E-时代的跨文化交际背景 141

3.4.2 宇宙间交往的日益频繁 142

3.4.3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147

4.小结 150

第六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 154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形成 155

2.跨文化交交际能力的类型 158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 159

3.1 动机 160

预测的需要 161

避免浓重的焦虑感的需要 161

维持自我观念的需要 162

避免接近的趋势 163

3.2 知识 163

关于如何收集信息的知识 164

群体差异的知识 166

个人相似性的知识 167

多种解读的知识 168

3.3 技能 170

留意的能力 170

容忍模糊的能力 172

处理焦虑感的能力 173

移情能力 174

适应行为的能力 175

做出准确预测与解释的能力 176

4.小结 178

第七章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因素 182

1.社会文化身份 183

1.1 文化身份(亦称文化定型) 183

1.2 民族身份 184

1.3 性别交际 185

1.4 年龄身份 186

1.5 社会阶层身份 187

1.6 角色关系 188

1.7 宗教问题 189

2.心理因素 190

2.1 刻板印象(亦称文化定型) 190

2.2 民族中心主义 194

3.环境因素 199

3.1 自然环境 199

3.2 心理环境 203

4.小结 207

第八章 理想的跨文化人格的塑造 215

1.心理概貌 216

2.功能的健全 218

3.心理健康 220

4.跨文化身份 222

5.跨文化人格的形成 225

6.小结 228

表3-1 水平文化与垂直文化 46

图3-1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对交际的影响 47

图4-1 焦虑/不确定性处理理论的图式表述 92

图4-2 跨文化适应焦虑/不确定性处理理论图式 93

图4-3 交际适应性理论图解 97

图4-4 身份协商理论图 101

图4-5 影响跨文化适应的诸因素:结构模式 107

图5-1 Abraham Maslow的人类需要等级图 120

图5-2 E-时代的跨文化交际结构模式 132

图5-3 天球 143

图5-4 虫洞 144

图5-5 地球名片 145

图5-6 首次登上月球的人类 146

图6 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图 1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