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
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

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詹石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6029100
  • 页数:583 页
图书介绍:在中国历史上,道教是对生命最为关注的传统宗教和文化团体。基于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理想目标,道教一方面认真汲取先秦诸子百家的养生文化,另一方面则积极探索生命奥秘。通过具体的实践,道教创造了多彩多姿的养生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
《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目录
标签:养生 智慧

总序&詹石窗 1

导论 1

一、从多重维度看养生智慧 2

二、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关系述略 6

三、道教与中国养生文化研究状况回顾 13

四、拓展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研究空间及其意义方法 17

第一章 上古神话与《周易》的养生智慧 25

第一节 上古神话中的养生智慧 25

第二节 《周易》的养生智慧 32

第二章 先秦道家的养生智慧 47

第一节 《道德经》的养生智慧 47

第二节 《庄子》的养生智慧 57

第三节 《文子》的养生智慧 67

第四节 《管子》的养生智慧 75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养生智慧 87

第一节 《论语》:先秦儒家养生的瑰宝 88

第二节 从《孟子》到《荀子》:先秦儒家养生理论的发展 96

第四章 先秦至汉代医家的养生智慧 108

第一节 方士医学的养生智慧 108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116

第三节 《神农本草经》的养生智慧 125

第五章 秦汉黄老学派的养生智慧 130

第一节 《吕氏春秋》的养生智慧 131

第二节 《淮南子》的养生智慧 135

第三节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养生智慧 142

第六章 道教养生智慧的形成 155

第一节 道教养生智慧形成的背景与组织标志 155

第二节 《太平经》与《参同契》的养生文献价值 161

第七章 从派别组织看道教养生智慧的发展 168

第一节 符箓派的养生智慧 169

第二节 丹鼎派的养生智慧 180

第八章 道教神仙体系的养生底蕴 196

第一节 道教养生智慧在神仙体系中的广泛累积 196

第二节 神仙形象对道教养生的隐喻 202

第三节 道教神仙体系中的养生本体论内涵 210

第九章 道教经书解说的养生智慧例释 217

第一节 从《想尔注》到理身理国宗 217

第二节 《阴符经》注疏的养生智慧 227

第十章 道教与儒佛养生智慧的互动 251

第一节 道教与佛教养生智慧的双向互动 251

第二节 道教与儒学养生智慧的双向互动 267

第十一章 道教气法与导引 283

第一节 道教气法养生 283

第二节 道教导引养生 302

第十二章 道教静功与房中术 312

第一节 道教静功养生 312

第二节 道教房中术 333

第十三章 道教服食与内丹术 343

第一节 道教的“仙药”、外丹与食疗 343

第二节 道教内丹养生 351

第十四章 道教符咒养生 362

第一节 符咒养生的内涵与医理基础 362

第二节 符箓的道学基础及其养生举要 367

第十五章 道教雷法养生 373

第一节 雷法养生的哲学基础 373

第二节 雷法指诀及步斗 382

第十六章 道教养生智慧与天文历法 405

第一节 天文历法与道教思维模式 405

第二节 天文历法在道教养生活动中的应用 416

第十七章 道教养生智慧与自然环境 428

第一节 道教养生对自然环境的选择 428

第二节 道教尊重自然生命的情感皈依 433

第三节 道教对自然生命境界的升华 439

第十八章 道教养生智慧与自然哲学 448

第一节 自然无为:道教养生的根本原则 448

第二节 天人关系:道教养生的核心问题 452

第十九章 道教养生智慧与生命意识 463

第一节 生命起源说与修道养寿 463

第二节 生命认知与养生技术的基本指向 469

第三节 生命自主精神与文化养生 479

第二十章 道教养生智慧与社会认知 484

第一节 养生诉求与社会理想 484

第二节 伦理养生与社会认知 487

第三节 养生范式与社会治理 493

余论:文化技术语境中的道教养生哲学 504

一、道教养生哲学何以可能? 504

二、道教养生哲学的主要范畴 507

三、道教养生哲学的文化技术底蕴 517

附录:从文学作品看道教养生智慧 523

一、散文:道教养生智慧的热门载体 523

二、仙传:道教养生智慧的故事张本 530

三、小说:道教养生智慧的形象表征 542

四、诗词:道教养生智慧的境界升华 554

五、戏曲:道教养生智慧的艺术空间 564

参考文献举要 575

后记 5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