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软件需求工程
软件需求工程

软件需求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国兴,周勇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302169585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
《软件需求工程》目录

第一部分 软件需求的基本概念第1章 需求问题 3

1.1 软件开发的目标 3

1.2 项目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3

1.3 需求在项目中的作用 4

1.4 需求错误的代价 5

1.5 高质量的需求过程带来的好处 7

1.6 若干需求定义 7

1.7 好的需求应具有的特性 8

1.7.1 歧义因素 8

1.7.2 完整性因素 9

1.7.3 一致性因素 9

1.7.4 可检验性因素 10

1.7.5 确定性因素 10

1.7.6 可跟踪性因素 11

1.7.7 正确性因素 11

1.7.8 可行性因素 11

1.7.9 必要性因素 11

第2章 需求的层次 12

2.1 业务需求 13

2.2 用户需求 13

2.3 功能需求 13

2.4 非功能需求 14

2.4.1 可靠性 15

2.4.2 可用性 15

2.4.3 有效性 16

2.4.4 可维护性 16

2.4.5 可移植性 17

2.4.6 约束 17

2.5 需求路线图 17

练习一 19

第二部分 需求工程与需求工程过程第3章 软件需求与产品生命周期 23

3.1 瀑布模型 24

3.2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 27

3.3 螺旋模型 28

3.4 RUP 30

3.4.1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二维开发模型 30

3.4.2 RUP的核心概念 31

3.4.3 RUP中的各个阶段和里程碑 32

3.4.4 RUP的核心工作流 33

3.4.5 RUP的裁剪 34

3.4.6 RUP的迭代开发模式 34

3.4.7 RUP的6大经验 36

3.4.8 RUP的十大要素 37

3.4.9 RUP总结 39

3.5 迭代式模型 40

3.5.1 迭代 40

3.5.2 迭代方法在需求管理中的优势 40

3.5.3 迭代模型与瀑布模型的差别 41

3.5.4 迭代方法常见的问题 42

3.5.5 应用迭代方法给分析人员带来的新思维 44

3.6 敏捷方法 45

3.6.1 敏捷方法遵循的原则 46

3.6.2 敏捷开发与需求 47

3.6.3 敏捷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不适用条件 49

3.7 形式化方法 50

3.7.1 形式化方法的优缺点 50

3.7.2 形式化方法的10条戒律 52

3.8 关于选择生命周期模型的总结 53

第4章 需求工程 55

4.1 什么是需求工程 55

4.2 需求工程的内容 56

4.3 需求工程过程 57

4.3.1 Pressman的需求工程过程 57

4.3.2 Boehm的需求工程过程 58

4.4 需求工程的涉众人员 59

4.5 需求工程的方法 59

4.6 面向对象的需求工程方法 60

4.7 面向对象的需求工作流 61

4.7.1 问题分析 62

4.7.2 理解涉众需要 62

4.7.3 定义系统 62

4.7.4 管理项目规模 62

4.7.5 改进系统定义 63

4.8 需求过程的改进 63

4.8.1 需求与其他项目过程的联系 63

4.8.2 软件需求对其他涉众的影响 65

4.8.3 需求过程改进的基础 67

4.8.4 过程改进周期 67

4.8.5 需求过程改进路线图 73

练习二 73

第三部分 需求获取与需求分析第5章 需求获取的方法 77

5.1 需求的获取方法 78

5.1.1 面向目标的方法 78

5.1.2 基于场景(scenario)的方法 78

5.1.3 面向方面(aspect)的方法 79

5.1.4 面向视点(viewpoint)的方法 79

5.1.5 基于知识的方法 79

5.2 需求描述语言 80

5.3 案例分析 80

第6章 寻找客户的需求 81

6.1 在问题定义上达成共识 81

6.2 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82

6.2.1 鱼骨图 82

6.2.2 帕累托图 84

6.3 确定涉众和用户 84

6.4 确定系统的界限 85

6.5 确定解决方案的约束条件 85

第7章 理解用户的需要 87

7.1 用户访谈 87

7.1.1 准备访谈 90

7.1.2 计划和安排访谈日程 90

7.1.3 访谈开始和结束 91

7.1.4 引导访谈 91

7.1.5 调查问卷 93

7.2 专题讨论会 94

7.3 情节串联板 95

第8章 定义系统 97

8.1 项目的范围问题 97

8.1.1 项目的可用资源 98

8.1.2 项目开发时间 98

8.1.3 系统功能、时间与资源 98

8.2 客户要求的总比实际的要多 99

8.3 确立系统基线 100

8.3.1 设定优先级 101

8.3.2 评估工作量 101

8.3.3 加入风险因素 102

8.3.4 缩小项目范围,确定基线 102

8.4 建立项目前景文档 103

第9章 管理客户 105

9.1 让客户确认项目范围 105

9.2 遇到变更要与客户沟通 106

第10章 需求建模 108

10.1 什么是需求分析模型 108

10.2 需求分析阶段模型的作用 109

第11章 结构化分析建模 110

11.1 数据模型 111

11.1.1 数据对象 111

11.1.2 属性 111

11.1.3 关系 112

11.1.4 实体-关系图 112

11.2 功能模型——数据流图 113

11.3 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 115

11.4 数据字典 115

11.5 其他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概述 116

11.5.1 数据结构化系统开发 116

11.5.2 Jackson系统开发 117

11.5.3 SADT 117

11.6 结构化分析小结 117

第12章 面向对象的建模 119

12.1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119

12.2 可视化的建模工具——Rose 120

12.3 UML对用例驱动需求工程的支持 120

第13章 业务建模 121

13.1 业务建模是什么 121

13.2 为什么要业务建模 122

13.3 需求和业务建模 123

13.4 业务建模时期的主要任务 123

13.5 业务建模中的用例——业务用例 124

13.5.1 业务角色和业务主角 125

13.5.2 业务对象 125

13.5.3 CRC建模 126

13.6 建立业务用例模型 130

13.7 业务建模的步骤 131

13.8 从业务模型到系统模型 134

13.9 何时使用业务建模 134

第14章 用例建模 135

14.1 什么是用例 135

14.2 用例的内容 137

14.3 用例方法的特点 138

14.4 建立用例模型 139

14.4.1 寻找参与者 139

14.4.2 确定用例 141

14.5 描述用例规约 142

14.5.1 基本流 143

14.5.2 备选流 144

14.5.3 用例场景 144

14.5.4 特殊需求 144

14.5.5 前置和后置条件 144

14.6 检查用例模型 145

14.7 系统需求 145

14.7.1 需求工件集 145

14.7.2 补充规约 146

14.7.3 词汇表 147

14.8 调整用例模型 147

14.8.1 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147

14.8.2 用例之间的关系 148

14.9 管理用例模型复杂度 151

14.9.1 用例包 152

14.9.2 用例的粒度 152

14.9.3 用例图 153

14.10 常见的用例建模的错误 155

14.11 使用用例的好处 156

第15章 原型开发 157

15.1 原型方法的选择 157

15.2 原型方法的工具 158

15.3 选择适当的原型方法 159

15.4 原型评价 161

15.5 原型法的最大风险 162

15.6 原型法成功的因素 162

练习三 163

第四部分 需求文档与需求质量验证第16章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167

16.1 需求规格说明书解决的项目问题 168

16.2 需求规格说明模板(IEEE/ANSI 830—1993) 168

16.3 需求文档的编写原则 169

16.4 高质量的SRS的一些特性 169

16.5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评审 170

第17章 需求验证 172

第18章 需求评审 175

18.1 评审概述 175

18.1.1 评审类型 176

18.1.2 计划 177

18.2 准备 177

18.3 评审过程 177

18.3.1 理解评审流程 178

18.3.2 理解评审员角色 178

18.3.3 指定协调员 178

18.3.4 使评审保持简短 179

18.3.5 确定问题,而不要解决问题 179

18.4 常见的几种需求评审的问题 179

18.5 如何做好需求评审 181

18.5.1 分层次评审 181

18.5.2 正式评审与非正式评审结合 182

18.5.3 分阶段评审 182

18.5.4 精心挑选评审员 182

18.5.5 对评审员进行培训 182

18.5.6 充分利用需求评审检查单 183

18.5.7 建立标准的评审流程 184

18.5.8 做好评审后的跟踪工作 185

18.5.9 充分准备评审 185

18.6 需求评审的困难 185

18.7 测试需求 186

练习四 187

第五部分 软件需求管理 191

第19章 需求管理所要完成的任务 191

19.1 需求共识 192

19.2 根据需求设计解决方案 192

19.3 系统优化 192

19.4 方案设计 193

19.5 必要的修改 193

19.6 任务划分 193

19.7 产品测试 193

19.8 重复开发 194

19.9 项目管理的辅助 194

第20章 需求管理模型 196

20.1 需求管理模型的特点 196

20.2 存在的各种关联 197

20.3 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 197

20.4 需求管理与能力成熟度模型 198

20.4.1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198

20.4.2 关键过程域与需求管理 199

20.5 需求管理步骤 201

20.6 需求管理中须注意的问题 201

第21章 管理变更 203

21.1 需求变更的因素(内部、外部) 205

21.1.1 对需求的理解存在分歧 205

21.1.2 系统实施时间过长 206

21.1.3 用户业务需求改变 206

21.1.4 系统正常升级 206

21.2 需求变更的代价 206

21.3 减少需求变更 207

21.4 需求变更的过程管理 208

21.4.1 认识到变更不可避免,为变更制订计划 209

21.4.2 确认需求基线 209

21.4.3 建立控制变更的唯一渠道 209

21.4.4 使用变更控制系统来捕获变更 210

21.4.5 分层次地管理变更 211

21.5 需求变更管理实践中的对策 212

21.5.1 优先排序,分批实现 212

21.5.2 相互协作,充分交流 213

21.5.3 合同约束,区别对待 213

21.5.4 选用适当的开发模型 214

21.5.5 用户参与需求评审 214

21.6 需求配置管理 214

21.7 基线管理 215

21.8 需求状态的变化 216

第22章 需求风险管理 218

22.1 与需求有关的风险 219

22.1.1 无足够用户参与 219

22.1.2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219

22.1.3 模棱两可的需求 220

22.1.4 不必要的特性 220

22.1.5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 220

22.1.6 忽略了用户分类 221

22.1.7 不准确的计划 221

22.2 评估需求风险 221

22.2.1 需求获取阶段 222

22.2.2 需求分析阶段 223

22.2.3 需求规格说明 223

22.2.4 需求验证 223

22.2.5 需求管理 224

22.3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的好助手 224

第23章 需求跟踪 226

23.1 需求跟踪动机 226

23.2 需求跟踪的定义 227

23.3 跟踪关系 227

23.4 需求跟踪链 228

23.5 通用的跟踪模型 229

23.5.1 在系统定义领域跟踪需求 229

23.5.2 在实现领域跟踪需求 231

23.5.3 在测试领域跟踪需求 232

23.5.4 需求跟踪能力工具 234

23.5.5 需求跟踪能力过程 234

23.5.6 需求跟踪能力可行性与必要性 235

第24章 需求管理工具 236

24.1 商业需求管理工具 237

24.2 使用需求管理工具的益处 239

24.3 实现需求管理自动化 239

24.4 几种需求管理工具介绍 241

练习五 242

附录A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样本 243

参考文献 2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