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监督研究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监督研究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监督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谦元主编;谢蒲定,王勇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448929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我国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行为和选举秩序以及监督体系。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监督研究》目录

第一章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与选举监督 1

第一节 直接选举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1

一 选举和选举制度 1

二 选举制度和民主政治 4

三 县乡直接选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

第二节 选举监督是选举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9

一 选举监督及其途径 9

二 选举监督的意义 13

三 选举监督与中国的县、乡直接选举 15

第三节 影响选举监督的因素分析 15

一 政治文化因素 16

二 经济和社会因素 19

三 政治体制和法制因素 23

第二章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面临的新情况与监督机制缺陷 25

第一节 直接选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5

一 城乡人口流动,人、房、户分离带来的新问题 26

二 乡、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对直接选举产生的影响 28

三 干部、选民和代表对选举产生怕、烦、厌倦情绪 30

四 选举中的违法违纪案件频繁发生,危害程度加大 32

第二节 直接选举监督机制的缺陷 34

一 监督主体不清、责权不明,监督主体与选举主持者不分 34

二 选举环节法律法规内容过于原则,使监督浮在表层 37

三 竞争机制尚未纳入选举过程 46

四 新闻舆论监督乏力 48

五 司法监督及救济机制不健全 49

第三章 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选民登记监督 51

第一节 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选民登记的法律规定与选举实践 51

一 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 51

二 选区划分 55

三 选民登记 58

第二节 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中的监督问题 62

一 法律缺乏科学标准,代表名额分配欠公平 62

二 选区规模过大或过小,选区之间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差悬殊 67

三 人户分离,流动人口使选民登记容易出现错登、漏登、重登 69

第三节 完善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选民登记监督的基本路径 74

一 代表名额分配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与时俱进 74

二 明确选区划分规定,选区划分宜小不宜大 77

三 采取应对措施,创新选民登记方法 82

第四章 代表结构、代表素质监督 90

第一节 县乡人大代表结构、代表素质现状与选举监督 90

一 乡(镇)人大代表结构、代表素质现状 91

二 县、乡人大代表结构、代表素质凸显的监督问题 95

第二节 代表结构的优化与监督 100

一 优化代表结构与坚持人大代表的广泛性 100

二 优化代表群体结构,科学合理地设计代表结构比例 102

第三节 代表素质的提高与监督 104

一 人大代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104

二 高素质代表产生于民主科学的选举 108

三 减少代表数量,实现人大代表从兼职向专职转变 111

四 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素质教育和培养机制 112

第五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确定监督 115

第一节 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的法律规定与实践 115

一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115

二 酝酿、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 119

第二节 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阶段存在的监督问题 122

一 代表入选条件缺少素质要求 122

二 选民提名候选人的权利难以真正落实 123

三 介绍代表候选人流于形式和存在倾向 126

四 简化协商和确定候选人程序、暗箱操作 128

第三节 健全代表候选人提名确定机制 130

一 对代表入选条件提出适当要求 131

二 完善候选人提名机制 132

三 规范代表候选人介绍办法 135

四 严格代表候选人酝酿协商程序 139

第六章 投票选举监督 142

第一节 投票程序监督 142

一 投票的一般法律程序 142

二 投票程序中的监督主体 145

三 投票程序监督的几个重点环节 146

第二节 投票方式监督 151

一 监督难点之一:委托投票 151

二 监督难点之二:流动票箱 155

第三节 选票设计、统计、结果公布、资格审查监督 157

一 选票设计及其监督 157

二 选票统计及其监督 160

三 选举结果的公布 162

四 代表资格审查 165

第四节 预选、参选率与投票监督的相关分析 165

一 “预选”能否成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一道主要程序 165

二 参选率:投票监督的两难选择 166

三 “强制投票制”的宪政意涵 168

第七章 代表的监督与罢免 172

第一节 监督权和罢免权是选民选举权的延伸和保障 172

一 代表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和罢免,是马克思主义民主选举理论的重要内容 173

二 代表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和罢免是人大代表的性质、权利和义务所决定的 175

第二节 代表履职实践与监督罢免 180

一 代表履职实践及其问题 181

二 监督罢免机制的探索 186

第三节 监督罢免代表的制度设计与创新 190

一 加强选民民主选举权利保障机制建设 190

二 规范代表联系选民和代表述职制度 192

三 建立和完善代表罢免及辞职去职制度 196

四 逐步实行代表专职化,使人大代表真正职务化 199

第四节 代表出缺补选监督 200

一 代表出缺补选的意义及补选中的问题 200

二 进一步加强代表出缺补选的监督 202

第八章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监督体系建设 205

第一节 健全选举法律监督体系 205

一 关于立法模式的选择 206

二 设立专门的选举监督机构是完善选举监督立法的关键所在 206

三 保障选民的监督权利,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在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舆论监督地位 209

四 进一步完善对代表的监督与罢免办法 211

五 恢复选举法院(或法庭)的设置,完善选举诉讼制度 212

第二节 将竞争机制纳入选举过程 216

一 竞选制与非竞选制的比较 216

二 关于竞选的程序及相关制度设计 223

三 实行地区选举和界别选举混合制 227

第三节 创新选举的激励监督机制 230

一 选举与选民激励监督机制 230

二 专职代表制是消除代表选举和代表履职监督弱化的制度平台 231

三 竞选制和专职代表制相辅相成 237

四 选举经费和代表履职经费的“公共财政化” 239

第四节 选举监督体系建设的宪政向度 240

一 有关监督的三个概念的辨析 240

二 选举监督:民主的悖论 242

三 关键是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平衡配置 245

四 人大监督和监督人大:人民监督国家的“两只眼睛” 248

第九章 村民选举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监督 250

第一节 村民自治与村民选举 250

一 村民自治的定位 250

二 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252

三 村民自治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58

第二节 村民选举中的问题及成因 260

一 村民选举中“程序异化”现象较为普遍 261

二 村民选举中为争取制度化参与的权利而进行的非制度参与 263

三 村民参与选举的动力越来越弱和对选举权的“不尊重” 267

四 乡镇政权机关利用手中的政治资源非法撤换、罢免村委会成员 268

五 宗法家族势力非法破坏村民选举 271

六 “民工潮”对村民选举所带来的影响 272

七 贿选现象时有发生 274

第三节 村民选举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监督的互动 274

一 利益关系:理解基层民主问题的一把钥匙 275

二 村民选举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的共性 277

三 构建村民选举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监督的互动机制 279

第十章 西方国家议员选举及监督 282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理论与原则 282

一 选举制度的理论渊源 282

二 选举原则 286

第二节 英国、美国选举中的监督 288

一 英国首先制定了监督选举的法律 288

二 美国对选举的监督 288

第三节 法国、德国选举中的监督 295

一 法国对选举的监督 295

二 德国对选举的监督 297

第四节 日本选举中的监督 301

一 选举国民代表坚持的原则 301

二 对选举活动的规定与限制 301

三 对选举争讼的法律规定 302

第五节 新加坡选举中的监督 304

一 实行一院制的会议制度 304

二 议会选举具有特色 305

三 议会选举中的监督 305

附录:674份问卷调查分析 307

后记 3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