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广东通史  古代  下
广东通史  古代  下

广东通史 古代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志钦,蒋祖缘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6135611
  • 页数:12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主要是关于明代至清代鸦片战争前广东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历史。
《广东通史 古代 下》目录

序言 1

广东通史绪论 9

第一章 明初广东地方机构建置和惩贪奖廉的吏治 37

第一节 明军入粤与政权机构的设置 38

一、朱元璋建立明朝与明军南下广东 39

二、从广东行中书省到布政使司的变革 42

三、府县的沿革 46

第二节 内地与沿海卫所 49

一、卫所与抗倭 50

二、巡检司 59

三、军屯 61

第三节 户口田地与赋役 67

一、黄册与户口 67

二、鱼鳞图册与田地 71

三、赋役负担 74

第四节 备荒、恤孤与尊老年 81

一、预备仓 81

二、养济院 85

三、尊老年 87

第五节 严厉整饬吏治 89

一、整饬吏治 89

二、广东的廉吏及其政绩 93

第六节 以抚为主的少数民族政策 95

一、“以峒管黎” 96

二、抚黎流官 98

三、土官土舍的设置 99

四、瑶甲、畲长 103

第二章 明前期广东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107

第一节 重农政策与农业的发展 108

一、奖励垦荒 108

二、提倡种植经济作物 111

三、农田水利建设 113

四、“禁阉人子为火者” 116

第二节 官营为主的手工业 117

一、阳山冶铁厂 117

二、盐场 119

三、宝泉局与军器局 122

四、民间手工业 125

第三节 城市建设与驿递 128

一、省城与府城建设 129

二、县城建设 135

三、驿传 136

第四节 “重农抑商”政策下的商业经济 150

第五节 贡舶贸易的兴盛 155

一、贡舶贸易的确立与臻于鼎盛 155

二、贡舶贸易的回落 158

第六节 贡舶贸易的管理制度 159

一、设置市舶提举与市舶太监 159

二、确立勘合制度 163

三、规定贡期与限定贡道 164

四、“厚往薄来”的贡赐关系 167

五、贡使私货抽分与优价收购 170

第七节 海禁政策与商舶贸易的艰难发展 174

一、海禁政策的内容 174

二、商舶贸易艰难发展 177

第八节 文化教育与医药学的初兴 179

一、府州县学初具规模 180

二、重视教师职业,不许其转入仕途 182

三、乡试与会试 184

四、社学的创建 186

五、民间诗社 188

六、医学与惠民药局 190

第三章 明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封建统治的加强 193

第一节 正统年间黄萧养起义 194

一、起义的深刻社会根源 194

二、起义经过 196

第二节 黎、瑶诸族的反抗斗争 201

一、符南蛇起义与“撼动海外”的“黎乱” 202

二、罗旁山瑶民起义 205

三、海瑞等人的“治黎策” 207

第三节 嘉靖间的“山寇”与“海盗” 210

一、众多的“山寇” 211

二、张琏起义 217

三、“海盗” 225

四、州县的增设 235

第四节 督抚的设置与兵制的演变 242

一、广东巡抚 242

二、两广总督 244

三、开府梧州与迁府肇庆 247

四、督抚的作用 249

五、镇守广东总兵官 251

六、募编民壮、打手、杀手 253

七、设置沿海水寨 256

八、增设军器局与引进西洋火器 258

第四章 明中期海外贸易转型与“广中事例”的诞生 264

第一节 贡舶贸易的衰落 265

一、正统以后贡舶贸易日趋式微 265

二、市舶管理权尽归地方 268

第二节 商舶贸易确立主导地位 270

一、商舶贸易的公开化与“广中事例”的确立 270

二、走私贸易 276

第三节 葡萄牙人赁居澳门 283

一、中葡初次接触 284

二、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役 286

三、葡萄牙人重返粤海 290

四、葡萄牙人赁居澳门 294

五、葡人“自治”与广东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 299

第五章 明中后期农业的迅猛发展 303

第一节 农业的迅猛发展 304

一、农田水利建设 305

二、垦沙垦荒与土壤改造 310

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与推广 315

四、粮食产量显著增长和沿江滨海地区粮食商品化 319

五、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与自然灾害 324

六、社仓、义仓的建立 326

第二节 农业商品性生产和专业区域 332

一、农业商品生产迅猛发展的原因 332

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334

三、专业区域的出现 339

四、栽培技术 342

五、商品经济的活力 344

第三节 农村林牧副渔业新景象 347

一、淡水养殖与江海捕捞 347

二、家畜鸣禽的饲养 349

三、竹木林的开发利用 352

第四节 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变化 353

一、黎族人口增长与“生黎”、“熟黎” 354

二、黎族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56

三、瑶族的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 359

四、輋族从游猎走向定居 362

五、壮族编排里甲与“宜善巡检司”的设置 364

第五节 赋役制度的调整与推行一条鞭法 367

一、赋役折银 367

二、万历初推行一条鞭法 375

第六章 民营手工业高度发展和佛山冶铁业资本主义萌芽 386

第一节 矿业与冶铁 387

一、惠潮各地的矿冶业 387

二、佛山的冶铁业 394

第二节 陶瓷生产 401

一、众多的陶瓷产地 402

二、陶都石湾 407

第三节 制盐业 414

一、盐场与食盐生产 415

二、盐课折色与减免“无征” 416

三、粤盐行销区域 421

第四节 丝织业与棉麻织业 422

一、广州、佛山、潮州等地的丝织业 422

二、各地的棉、麻、葛等纺织业 426

第五节 制糖与酿酒 429

一、阳春等地的榨糖 430

二、各地的酿酒 433

第六节 广船的制造 436

一、海船 436

二、内河船 439

三、战船 440

第七节 造纸与印刷 444

一、造纸 444

二、印刷 446

第八节 食品加工与成药生产 448

一、食品加工 449

二、成药生产 451

第九节 葵扇和其他手工艺品 453

一、新会葵扇 453

二、手工艺品 454

第七章 明中后期的城乡建设与商业繁荣 461

第一节 水陆交通建设 461

一、河道的整治与开凿 462

二、津渡 469

三、桥梁 471

四、道路建设 483

五、通向省外的主要商路 486

第二节 省府县城的扩建与新建 490

一、省城与府城建设 491

二、县城的改建、扩建与新建 505

第三节 以广州为中心的城乡市场网络 514

一、东南大都会——广州 514

二、佛山的崛起 519

三、府县市场与新兴市镇 521

四、乡村墟市大量涌现 525

第四节 各地商人的活动 530

一、外省商人在广东的活动 530

二、广东商人在内地的活动 535

第八章 明后期广州、澳门对外贸易的繁荣 538

第一节 西班牙、荷兰、英国殖民者竞相东来 539

一、西班牙人窥探粤海 539

二、荷兰人觊觎澳门 543

三、英国人强闯虎门 545

第二节 广州“交易会”及其税制改革 547

一、广州“交易会” 548

二、税制改革 552

第三节 澳门贸易 556

一、澳门对印度、欧洲的贸易 556

二、澳门对日本的贸易 558

三、澳门对菲律宾、墨西哥的贸易 560

四、澳门对东南亚的贸易 564

第四节 广东加强对澳门的管治 565

一、官方对澳门问题再起争议 566

二、广东管治澳门的措施 570

三、葡萄牙人的自治机构 575

第五节 私商贸易与粤人侨居海外 578

一、私商贸易及其经营方式 579

二、私商在海外的活动 583

三、粤人侨居海外 594

四、华侨对侨居国的贡献 598

第六节 陈璘率广兵抗倭援朝 601

第九章 明后期广东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 605

第一节 农村阶级与阶层 606

一、地主阶级 606

二、农民阶级 619

三、疍民 625

第二节 贪贿盛行,赋税猛增 626

一、矿监税使的掠夺激起民变 627

二、珠池中官和珠监采珠的朘削 632

三、田赋与盐课杂项的加派 634

四、贪污受贿之风日炽 636

第三节 天启、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 638

一、增城、从化、龙门诸县农民起义 638

二、惠潮地区钟灵秀、胡万起义 639

三、惠州林九我等起义 641

四、连山、连州等地瑶民起事 642

五、黎族农民起义 644

六、起义的高潮及其历史作用 645

第十章 明中后期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文蔚起 650

第一节 教育事业 650

一、府州县学增加、规模扩大 651

二、遍设社学 652

三、书院兴盛 657

四、资助贫困生员的学田 663

第二节 粤籍名流辈出 665

一、科名鼎盛 666

二、政要人物与军事家 668

三、陈献章与“白沙学派” 672

四、丘濬及其经济思想 675

第三节 文艺史志和书藏的初盛 677

一、诗社 677

二、书画 679

三、戏曲 682

四、歌舞 687

五、史学著作与地方志 690

六、藏书与刻书 695

第四节 佛教由衰而盛与天主教的传播 698

一、佛教由衰而盛 699

二、利玛窦等在广东传播天主教 703

第五节 镇海楼与岭南第一楼 706

第六节 社会习俗 709

一、汉族习俗 710

二、少数民族习俗 720

第十一章 清初广东政权的建立与社会经济的残破 727

第一节 南明在广东建立的政权和抗清义军的兴起 728

一、永历、绍武政权的分立 728

二、清军入粤与绍武覆灭、永历溃逃 730

三、广东抗清义军的兴起 732

四、永历政权迁回肇庆 734

五、两藩南征与广州屠城 736

第二节 农民军的抗清斗争 738

一、李定国进入广东抗清 739

二、广东抗清的最后据点 741

第三节 清初广东地方政权组织 743

一、行政职官的建置 744

二、绿营常备与八旗驻防 748

三、尚、耿两藩的残酷统治 750

第四节 海禁、迁界与复界 752

一、海禁与迁界 753

二、反迁界、反海禁起义 756

三、复界 759

第五节 户口管理和赋役征收 761

一、赋役征收与整顿 762

二、人丁编审和丁税定制 764

第六节 削藩 767

第七节 清初的广东文化 769

一、“岭南三家” 770

二、屈大均的史学著作与史学思想 777

三、廖燕的散文与文论 781

第十二章 康熙中后期广东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开海”贸易 784

第一节 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784

一、招民复业,奖励垦荒 785

二、减轻赋税 788

三、兴修水利 788

第二节 手工业及其管理制度的调整 792

一、采矿业 792

二、佛山铁冶业与石湾陶瓷业 795

三、丝织业 796

四、榨糖业 796

五、制盐业 797

第三节 恤商利市 800

一、恤商举措 800

二、市镇复盛 802

第四节 粤海关的创立与南海贸易 804

一、海禁时期的贡舶贸易 804

二、开海与设置粤海关 806

三、建立十三行 810

四、康熙中后期的广东对外贸易 814

第五节 首行“摊丁入地” 818

一、“摊丁入地”实施概况 819

二、“摊丁入地”的社会效果 822

第六节 南海诸岛的开发 824

第七节 康熙晚期的吏治腐败 828

第十三章 政局相对稳定与农业的扩展 832

第一节 雍正年间整顿吏治 833

一、清查钱粮 833

二、耗羡归公,养廉补俸 834

三、整顿官风 836

第二节 废除贱籍与裁撤卫所 844

一、疍民“除贱为良” 844

二、裁撤卫所 846

第三节 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848

一、黎峒纳入州县统治 849

二、“改土归流”,黎人入籍 852

三、粤北理瑶机构的设置 853

第四节 农业的扩展 855

一、雍乾年间粤民垦荒 855

二、乾隆年间粤中、粤东沿海垦沙 859

三、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861

四、农作制的改良和耕作法的进步 865

五、黎区农业的改进与黎汉贸易的扩展 870

第五节 商品性农业的扩展 873

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 874

二、商品性农业的经营特点 881

三、粮食不足自给 886

第十四章 广东手工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889

第一节 手工业布局 890

第二节 制糖业进一步发展 894

一、制糖业的兴旺 894

二、经营方式 896

三、行销市场的扩大 897

第三节 纺织业的繁荣 899

一、丝织业 899

二、棉纺织业 902

第四节 海盐的生产与运销 907

一、盐业生产 907

二、经营方式 913

三、粤盐行销 916

四、食盐走私 921

第五节 矿冶业 928

一、矿冶政策 928

二、铁矿 931

三、佛山的冶铁业 935

四、佛山铸炮 940

第六节 石湾陶业与广州彩瓷 942

一、石湾陶瓷业 942

二、陶业行会的发展 943

三、经营机制的演变 945

四、制作技术的新发展 946

五、广彩 948

第七节 造船业 949

一、广东官营造船业概况 949

二、广东民营造船业 953

三、造船技术 955

第八节 其他手工业的发展 961

第九节 手工业生产的特点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障碍 967

一、手工业生产的特点 968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障碍 970

第十五章 商业的发展与商人的活跃 975

第一节 畅顺的水陆交通 976

一、道路、津梁与码头的修治 976

二、重要的商路 979

第二节 城乡商业的繁荣 983

一、广州、佛山的商业 983

二、其他城镇的商业 989

三、墟市不断增加与扩大 991

四、“广货”及其他商品的流通 995

第三节 商人的活跃 998

一、广州帮与潮州帮商人 998

二、外省商人在广东的经营活动 1004

第十六章 广州独口对外通商 1007

第一节 开放南洋海禁与独口对外通商前的对外贸易 1007

一、广东商人的海外贸易 1008

二、西方国家来华贸易 1013

三、关税的调整与保商的设立 1016

第二节 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的确立 1020

一、独口对外通商的原因 1021

二、《防范外夷规条》与英国使团访华 1024

三、十三行的运作及其困境 1027

第三节 嘉道年间的中西贸易 1034

一、西方各国对华贸易的总形势 1035

二、行商经营危机及其对外商经济依赖加深 1038

三、行外贸易 1042

四、鸦片走私猖獗 1045

五、广东海商对南洋贸易由盛而衰 1050

六、《防范夷人章程》 1055

七、粤人移居南洋 1060

第十七章 广东的文化教育及其他事业 1064

第一节 学校与科举 1064

一、府州县学和社学 1065

二、书院 1070

三、各府科名的盛衰 1074

第二节 粤派经学的崛起 1078

一、朴学诸家大倡经学 1078

二、阮元与学海堂 1081

三、粤派经学的崛起 1084

第三节 文学艺术的续兴 1087

一、著名诗人 1087

二、粤剧等四大剧种 1090

三、著名画家 1094

第四节 地方志与乡土文献的编纂 1096

一、地方志的编纂 1096

二、《粤中见闻》与《羊城古钞》 1099

三、《广东海防汇览》与《粤海关志》 1101

四、地方文献的结集 1104

第五节 天文数学 1107

第六节 基督教新教的初传与教会学校、医院的创办 1111

一、基督教新教的初传 1112

二、教会学校、医院的创办 1115

三、“广东葡语”与“广东英语” 1118

第七节 社会习俗和时尚 1121

一、汉族习俗 1122

二、少数民族习俗 1140

第十八章 清代广东基层社会与土地所有制形态 1153

第一节 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和行政组织 1154

一、“聚族而居”的基层社会 1154

二、里甲与保甲的双轨乡治制 1158

三、宗族组织与基层行政相辅而行 1162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形态与租佃关系 1166

一、土地占有关系 1167

二、租佃关系与地租形态的演变 1173

三、赋税的繁苛与农民的困苦 1181

第三节 嘉道时期吏治腐败与广东社会矛盾激化 1189

一、吏治腐败 1189

二、粤海烽烟 1193

三、天地会起义 1197

四、海南黎民暴动 1201

征引书目 1204

后记 12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