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用诗考论](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34/s6598743.jpg)
![三礼用诗考论](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34/s6598743.jpg)
三礼用诗考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秀臣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0461548
- 页数:374 页
第一章 “三礼”用诗与用诗时代 1
一 “三礼”作者与成书年代 2
(一)《周礼》 3
(二)《仪礼》 15
(三)《礼记》 24
二 “三礼”的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 26
(一)礼的实践与中国文学的早期形态 26
(二)礼典用诗与中国文学的理性精神 36
(三)礼的象征与早期文艺思想 39
(四)礼与乐论及诗论的产生 45
三 “三礼”用诗与“三礼”用《诗》 49
(一)“三礼”用诗:“礼”的诗化 51
(二)“三礼”用《诗》:“诗”的礼乐化 57
第二章 礼与诗、乐关系的历史演变 66
一 “神人以和”:礼、乐(诗)关系的历史渊源 67
(一)伐鼓救日与日神祭礼 67
(二)笙竽交和与祈雨祭礼 69
(三)歌舞祀神与图腾祭礼 71
(四)原始乐舞与生殖崇拜祭礼 75
二 “礼”藏于“乐”:礼与诗、乐关系的形态原型 78
(一)文字学意义上的礼乐关联 79
(二)“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乐的宗教祭祀功能和古礼的原型形态 80
(三)“绝地天通”:事神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84
(四)古礼观念的确立:从“乐”中分化出来的“礼节”和“仪节” 85
三 从“诗乐”到“乐诗”:“礼”与《诗》、“乐”关系的角色演变 89
(一)礼乐制度的确立——仪式乐歌的鼎盛期——《诗》从属于“乐” 92
(二)周王朝的衰落——“变风”、“变雅”入《诗》——对“诗乐”隶属于仪式的有力冲击 97
(三)春秋时代的“赋诗”、“引诗”——《诗》、“乐”关系的重大转变——“乐”从属于《诗》 99
四 古乐的消失与《诗》的儒学化 108
(一)以古乐消失为标志的文化转型 108
(二)孔子论《诗》与《诗》的儒学经典化 113
第三章 宗周“雅乐”与礼乐文明的诗学意义考察 118
一 夏、商文化与“雅乐”制度的滥觞 119
(一)“雅”义溯源 119
(二)夏代乐舞与“雅乐” 123
(三)殷商乐舞与河洛殷音乐文明 128
二 周代礼制的嬗变与雅乐内涵的变化 132
(一)礼乐制度的形成与宗周雅乐体系的确立 132
(二)周王室东迁与“雅”义的扩展 141
(三)雅乐的衰退与新声的崛起 145
三 “三礼”雅乐的艺术构成 150
(一)“五礼”与乐的谐配 151
(二)乐宫制度与大司乐机构 161
(三)乐器与乐队编制 167
四 雅乐的时间和空间意义 179
(一)夷夏东西:雅乐的地域流播和空间意义 179
(二)雅俗互转:雅乐的发展节奏和时间意义 184
第四章 周代礼典制度与《诗》的传播和接受 188
一 周初“制礼作乐”和礼典制度的实行 189
(一)礼以体政:礼典制度的政治历史线索 189
(二)礼以敬德:礼典实践的人文关怀 192
(三)“礼典”艺术:礼典形态的诗性与审美 196
二 从“诗”到《诗》:《诗》文本编辑与传承的文化环境 202
(一)献诗与《诗》的传承 203
(二)采诗与《诗》的传承 204
(三)宫廷礼仪与《诗》的传承 208
三 《诗》的礼典属性及其传播与接受机制的发生 211
(一)礼典歌诗举隅 211
(二)接受理论与用诗机制 219
四 礼典制度与周代传《诗》系统的演变 226
(一)帅瞽登歌——乐传其声——以“声”为用的瞽矇传诗系统 226
(二)国子之教——诗习其义——以“义”为用与《诗》传播系统中的“声”、“义”关联 233
(三)诗乐分途——“声”的隐退与“义”的扩展——经典化《诗》的传播 240
第五章 燕飨礼仪与春秋时代的赋诗风气 244
一 西周时代的燕飨礼仪与燕飨之歌 244
(一)先秦典籍和西周金文中的燕飨礼仪 245
(二)《诗经》中所反映的西周燕飨礼仪 250
二 “仪礼时代”与《仪礼》燕飨礼仪中的诗乐情况分析 253
(一)“仪礼时代”概念的界定 254
(二)《仪礼》燕飨礼仪中的诗乐资料 256
(三)燕飨礼仪与《诗》的礼典性 261
三 燕飨礼仪形式的变化与春秋时代的燕飨赋诗 267
(一)“礼终乃宴”:燕飨赋诗的礼学渊源与形成机制 267
(二)“诗可以观”:燕飨赋诗的适应范围与思想意义 275
(三)“文其言以达旨”:燕飨赋诗的修辞意义与士君子人格 284
第六章 “礼义”的发现与《孔子诗论》的理论来源 289
一 用诗与诗论:《孔子诗论》的理论背景 290
(一)诸子论诗:以功用为目的的文艺考察 290
(二)《孔子诗论》:用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94
二 礼与性情:《孔子诗论》的礼学和哲学依据 299
(一)从“礼仪”到“礼义”:《孔子诗论》的礼学渊源 299
(二)“礼生于情”:礼与性情关系辨正 306
三 “诗亡隐志”:《孔子诗论》的论诗标准及审美层次 310
(一)“情”与“志”:《孔子诗论》的情感要素 310
(二)“色”与“礼”:《孔子诗论》的礼义蕴涵 316
(三)“美”与“善”:《孔子诗论》的审美层次 319
四 诗论与乐论:《孔子诗论》的诗学意义 324
(一)以诗论乐:礼乐功能的恢复与儒家的诗学理想 325
(二)以情论诗:礼义背景下的“性情”诗学 328
(三)由点及面:儒家诗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30
附录 334
《周礼》用诗表 334
《仪礼》用诗表 336
《礼记》用诗表 340
参考文献 348
后记 367
补记 369
英文目录 372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八木一夫》(日)海上雅臣著 2018
- 《孤儿故事》(美)帕姆·杰诺芙著;王秀莉译 2019
- 《胶体与界面科学》张志庆,周亭,王秀凤,张国栋,王芳编著 2019
- 《材料固体力学·概要及应用实例》王秀锋编著 2019
- 《陈舜臣随笔集 史林有声》(日)陈舜臣著;吕东升译 2019
- 《陈舜臣随笔集 三灯书斋》(日)陈舜臣著;李芳,景诗博译 2019
- 《医药新营销 制药企业、医药商业企业营销模式转型》史立臣著 2017
- 《陈舜臣随笔集 仙药与鲸》(日)陈舜臣著;吴英杰译 2019
- 《中国马铃薯文化》张祚恬丛书主编;陈建保,郝伯为丛书主审;张祚恬,白文杰主编;康俊,郝伯为,刘海英副主编;王秀芳,戎海岩,张一帆,陈建保,李素英,苑智华,高文霞编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