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课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九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07208063
- 页数:442 页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改革背景 2
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 3
二、江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定省情 5
三、江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积淀与现实选择 6
第二节 概念建构 8
一、关于课程体系的基本认识 8
二、关于江苏特色的基本认识 16
三、关于“课程体系”与“江苏特色”关系的认识 19
第三节 总体目标 20
一、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 20
二、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特色追求的目标 24
第四节 二作思路 29
一、态度坚决 29
二、系统思维 30
三、科学规划 31
四、高效组织 33
五、社会保障 34
第二章 推进策略的形成与创新 37
第一节 常规形态的推进策略 37
一、准备阶段的推进策略 38
二、启动阶段的推进策略 41
三、实验深入阶段的推进策略 44
第二节 难点问题的有效突破 48
一、认真梳理分析,力求有的放矢 49
二、构建突破难点的观念基础 54
三、探索突破难点的工作思路 58
第三节 推进策略的江苏特色 62
一、加强课程能力建设 62
二、坚持均衡发展 65
三、以教科研作为重要支撑 67
四、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69
五、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71
第三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73
第一节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74
一、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重新解读 74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误区 75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逐步深入 77
第二节 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开发 78
一、江苏教材建设的传统优势 78
二、江苏新课程教材建设概况及特点 81
第三节 地方课程资源建设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85
一、地方课程资源建设 85
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88
第四节 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 96
一、江苏“校校通”工程建设概况 96
二、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共享 98
第四章 学习方式的变革 103
第一节 学习方式的理性认识 104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研究成果 111
一、学习方式的本体研究 111
二、新课程标志性学习方式的研究 123
三、学习方式现实性问题的研究 128
第三节 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探索 138
一、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 138
二、运用现代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改善学习方式 143
三、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 148
第五章 课堂教学的重建 151
第一节 重建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思路 152
一、基本认识 152
二、重建思路 157
第二节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63
一、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培训 164
二、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168
三、学校课堂教学整体改革的探索 177
四、学科教学模式的建构 185
第三节 重建课堂教学的成果、问题及对策 191
一、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 191
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96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200
第六章 课程综合化的实施 205
第一节 对课程综合化的基本理解 206
一、课程综合化的产生与设计逻辑 206
二、课程综合化的主要模式 209
三、关于课程综合化的争论 211
第二节 综合课程的实施 213
一、科学课程的实施 213
二、艺术课程的实施 218
三、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实施 220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24
一、课程实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25
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28
第四节 学科课程的综合化实施 231
一、有联系地教学 232
二、组织综合学习活动 238
第七章 改革评价制度 241
第一节 对课程评价改革的理性认识 242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42
二、准确定位评价改革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 244
三、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 245
四、全面落实新课程评价的组织支持 246
五、持续完善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 247
第二节 学业评价改革的实践 250
一、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 250
二、采用多种方式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252
第三节 教师评价改革的实践 258
一、区域性整体推进教师发展潜力的评价改革实践 258
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260
三、学生评教活动的尝试和探索 265
第四节 学校评价改革的实践 268
一、学校主动发展的评估 269
二、关于校本课程的评价 271
三、关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 275
第五节 中考与高考制度改革的实践 280
一、江苏各地市中考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280
二、江苏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283
第八章 课程管理创新 287
第一节 新课程的管理要求 288
一、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288
二、倡导广泛的公众参与 289
三、强调科学决策 291
四、重在制度化配套服务 292
第二节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创新 293
一、政策层面的变革和保障 294
二、实践层面的探索和创新 298
第三节 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探索 304
一、完善可选择课程的管理模式 304
二、重考申请制 306
三、教师备课改革 307
第四节 教师参与课程管理 309
一、成立学校课程管理机构 309
二、教师“管理”自己的课程 310
三、以教师专业发展支撑课程管理 311
第九章 教师专业发展 315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316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6
二、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320
三、新课程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 325
第二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328
一、科学制定政策和制度 328
二、创新培养、培训体系 331
三、构建了良好的机制 332
四、采取有效的途径、策略 334
第三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340
一、政府强力支持 340
二、区域整体推进 342
三、坚持以校为本 347
四、教师自主发展 352
第十章 走向校本发展 357
第一节校本发展的理性认识 358
一、校本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358
二、校本发展的实质是学校本位 362
三、校本发展倡导学校自主发展 364
四、校本发展指向学校特色发展 367
第二节 校本发展的推进策略 370
一、行政推动 371
二、科研引领 377
三、校本规划 380
第三节 校本发展的实践探索 384
一、推进三年发展规划,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384
二、学校管理变革:永远的行进旅程 388
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393
四、从“培训中心”到“学习中心” 398
第十一章 课程文化建设 403
第一节 课程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404
一、主要原因 404
二、基本要求 407
第二节 课程文化建设的阶段、经验和策略 409
一、主要阶段 410
二、基本经验 411
三、主要策略 414
第三节 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 417
一、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417
二、课程文化的转型 420
三、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25
第四节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战略 427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27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共性趋势 430
后记 43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细节故事》刘建庆主编 2019
- 《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 幼儿园语言教育资源》周兢编 2015
- 《学校课程发展丛书 品牌培育与学校课程》林青荻,刘佳责任编辑;(中国)段立群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刘建周主编 2018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