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临床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登瑞,张玲,高官聚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6942721
- 页数:386 页
第一章 哮喘病病因 1
第一节 宿主因素 2
一、哮喘特应性与遗传的关系 2
二、气道高反应性 4
三、性别与哮喘 4
四、种族与哮喘 4
第二节 导致个体易患哮喘的环境因素 4
一、过敏原 4
二、烟草烟雾 7
三、日常生活中的刺激性或有害气体 7
四、职业性因素 7
五、呼吸道感染 14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 15
一、气候因素 16
二、运动和过度通气 16
三、地理因素 16
四、过度的情感变化和精神因素 16
五、分泌因素 16
六、其他可以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的因素 16
第二章 哮喘病免疫 18
第一节 免疫细胞 18
一、T淋巴细胞 18
二、B淋巴细胞 19
三、肥大细胞 19
四、嗜碱粒细胞 20
五、嗜酸粒细胞 20
六、自然杀伤细胞 20
七、树突状细胞 21
八、气道上皮细胞 22
九、肺泡巨噬细胞 23
第二节 细胞因子 24
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类细胞因子 24
二、其他类细胞因子 27
第三节 生物介质 28
一、组胺 28
二、PAF 29
三、LT 29
四、PG 29
五、黏附分子 29
六、NO 29
第三章 哮喘发病机制 32
第一节 气道炎症的发生 32
一、炎症介质 32
二、细胞因子(cytokine,CK) 35
三、炎症细胞 36
第二节 免疫学发病机制 39
一、Ⅰ型过敏反应 39
二、Th1/Th2平衡 40
第三节 神经机制 41
第四节 细胞凋亡机制 42
一、巨噬细胞的凋亡 42
二、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 42
第五节 气道重塑机制 42
一、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 43
二、结构细胞增生活化 43
第六节 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 44
一、炎症因素 44
二、神经因素 44
三、气道平滑肌因素 44
四、炎症介质及体液因素 45
第四章 哮喘病检测方法 46
第一节 X线影像 46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 46
一、血液学检查 46
二、细胞学检查 46
三、血气分析 46
四、免疫学检查 47
第三节 肺功能测定 47
一、传统肺功能的测定 47
二、脉冲振荡肺功能 52
三、潮气呼吸肺功能 54
四、支气管舒张试验 55
第四节 气道高反应测定 56
一、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56
二、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前的准备 58
三、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测定方法 59
四、其他支气管激发试验 61
五、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流程 64
六、测定指标及结果判断 65
七、激发试验报告 65
八、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 66
九、安全性 66
第五节 免疫学诊断与检测 66
一、变应原检测 66
二、气道炎症的测定 70
三、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的测定 72
第五章 临床表现 74
第一节 病史采集及重要性 74
一、呼吸道途径 74
二、消化道途径 75
三、疾病感染途径 75
四、药物途径 75
五、运动途径 75
六、空气污染途径 75
七、营养不均衡途径 76
八、心理因素途径 76
九、免疫遗传易感途径 76
第二节 临床分型 76
一、根据诱发哮喘的病因分类 76
二、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类 76
三、根据哮喘控制水平分类 76
四、中医哮喘的分类 77
五、几种特殊类型的哮喘 77
第三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1
一、症状 81
二、体征 82
三、重症哮喘的表现 83
第四节 常见合并症 84
一、急性并发症 84
二、慢性并发症 84
三、常见并发症 84
第六章 诊断与鉴别诊断 86
第一节 诊断 86
一、主要程序 86
二、诊断标准 88
三、临床分期 88
四、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88
第二节 鉴别诊断 91
第七章 哮喘病治疗 96
第一节 药物治疗 96
一、定义及分类 96
二、给药途径 97
三、控制药物 97
四、缓解药物 111
五、新型平喘药的研究发展方向 117
六、治疗 118
第二节 吸入疗法 119
一、概述 119
二、吸入疗法治疗哮喘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119
三、吸入疗法的药代动力学 120
四、吸入疗法的优点 120
五、常用吸入装置及其优、缺点 121
六、治疗哮喘的常用吸入药物 124
第三节 免疫治疗 125
一、概述 125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 125
三、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130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应用 131
一、机械通气指征 131
二、通气模式 131
三、通气类型&1 32
四、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的使用 133
五、综合治疗 133
六、撤机方法 133
第五节 急性期治疗 133
一、治疗目的 133
二、治疗措施 133
三、治疗方案 135
四、哮喘急性发作的预防 141
第六节 哮喘缓解期的治疗 141
第七节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143
一、病因 143
二、治疗原则 143
三、注意事项 143
四、临床应用 144
五、存在的问题 144
第八节 心理疗法 145
一、概述 145
二、哮喘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 145
三、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 145
四、心理因素对哮喘的影响 146
五、心理和精神障碍的诊断 147
六、心理障碍的处理 147
附:哮喘药物一览表——控制药物 148
第八章 哮喘病护理 153
第一节 哮喘患者的教育 153
一、哮喘患者教育的重要性 153
二、教会患者自我评价病情 154
三、有关哮喘病的预防知识 154
四、有关哮喘病的治疗知识 154
五、有关哮喘病患者心理教育 156
第二节 病室的安排 157
一、病室内的设置 157
二、病室内必备物品 157
三、病室内的人员安排 157
第三节 协助医生观察病情 158
一、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 158
二、加强夜间巡视观察 158
三、及时给药 158
四、注意并发症 158
第四节 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158
第五节 饮食护理 159
第六节 心理护理 159
一、心理因素与哮喘 159
二、心理方面的护理 159
第九章 哮喘病预后和预防 161
第一节 哮喘的预后 161
一、影响哮喘预后的因素 161
二、医疗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166
三、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防治水平的影响 167
四、哮喘病预后的估计和评价方法 167
第二节 哮喘病的预防 168
一、哮喘病的一级预防 169
二、哮喘病的二级预防 170
三、哮喘病的三级预防 171
第十章 儿童支气管哮喘 176
第一节 哮喘的定义和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 176
第二节 哮喘的发病机制 176
一、炎症发展的机制 176
二、气道高反应性发生的机制 177
三、气道狭窄的机制 177
第三节 儿童哮喘的实验室诊断 177
一、血液学检查 177
二、细胞学检查 177
三、免疫学检查 178
四、过敏原检测 178
第四节 儿童肺功能测定 180
一、肺容量参数的测定及其意义 180
二、通气功能与流速的测定及其意义 180
三、阻塞性与限制性通气障碍的肺功能改变 181
四、支气管舒张试验 181
五、支气管激发试验 182
第五节 儿童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84
一、临床表现 184
二、临床诊断 184
三、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184
四、诊断标准 185
五、新增儿童哮喘诊断 185
六、哮喘的分期与病情重度评估 186
七、鉴别诊断 187
第六节 儿童哮喘的治疗 190
一、平喘药物 190
二、控制药物 191
三、缓解药物 196
四、治疗 198
五、预后 203
第十一章 老年性哮喘 204
第一节 概述 204
第二节 病理生理 204
一、呼吸储备能力降低 204
二、弥散功能下降和通气与血流比失调 204
三、气道重构 205
第三节 临床特点 205
一、症状不典型 205
二、病情重 205
三、肺功能减退显著 205
四、内源性哮喘多见 206
五、并发症多 206
六、伴发病多 206
第四节 老年哮喘的鉴别诊断 206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6
二、心源性哮喘 206
三、支气管肺癌和异物 206
第五节 老年哮喘的治疗原则 206
一、吸氧 206
二、药物治疗 207
三、避免或慎用药物 207
四、加强护理 207
五、重症哮喘的治疗 207
六、老年哮喘的中医治疗 208
第十二章 咳嗽变异型哮喘 209
第一节 定义 209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 209
一、感染因素 210
二、遗传因素 210
三、环境与理化因素 210
四、各种过敏原和理化因素可成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触发因素 210
第三节 病理 210
第四节 临床表现 211
一、症状 211
二、体征 211
三、胸部X线检查 211
四、肺功能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 211
第五节 诊断 212
一、诊断标准 212
二、鉴别诊断 212
第六节 治疗 213
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214
二、支气管扩张剂 214
三、肥大细胞稳定剂 214
四、红霉素加氨茶碱 214
五、硫酸镁注射液 214
六、低分子肝素钙全身雾化吸入 214
第七节 预后 215
第十三章 危重型哮喘 216
第一节 定义 216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 216
一、病理 216
二、病理生理变化 216
第三节 严重程度判断 217
一、病史 217
二、体检 217
三、实验室检查 218
四、鉴别诊断 218
第四节 治疗 219
一、氧疗 219
二、药物治疗 219
三、机械通气治疗 221
四、随访及预后 224
第十四章 难治性哮喘 225
第一节 定义 225
第二节 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类型和特征 226
一、急性重症哮喘 226
二、脆性哮喘(Brittle asthma) 226
三、慢性难治性哮喘 226
四、致死性哮喘 226
第三节 急性重症哮喘 22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26
二、临床表现 227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228
四、治疗 228
第四节 不稳定性哮喘 229
一、脆性哮喘 230
二、夜间哮喘 231
第五节 慢性持续性哮喘 232
一、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哮喘 232
二、皮质激素抵抗性哮喘将在相关章节详述 234
第十五章 职业性哮喘 235
第一节 定义 235
第二节 流行病学 235
第三节 病因 236
一、高分子量物质 236
二、低分子量物质 236
第四节 发病机制 237
一、免疫机制 237
二、非免疫学机制 238
三、其他机制 238
第五节 临床表现 238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 239
一、生理学试验 239
二、免疫学检查 240
三、病理学检查 241
第七节 诊断 241
一、确立支气管哮喘 241
二、确定职业性因素 241
第八节 治疗 242
第九节 预防 242
第十六章 运动性哮喘 244
第一节 定义 24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244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45
一、病因 245
二、发病机制 245
第四节 临床表现 247
一、症状 247
二、体征 248
第五节 诊断 248
一、运动激发试验 248
二、运动试验的一般禁忌症 248
三、运动试验前的准备 248
四、试验方法 248
五、脉冲振荡法 249
六、二氧化碳过度通气试验(EVH) 250
第六节 鉴别诊断 250
一、EIA反应与运动性咳嗽相区别 250
二、须排除由其他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息 250
第七节 预防与治疗 250
一、非药物治疗 250
二、药物治疗 251
第十七章 脆性哮喘 256
第一节 脆性哮喘概念 256
第二节 流行病学 257
第三节 危险因素 258
一、遗传因素 258
二、变态反应 258
三、社会心理因素 258
四、月经因素 259
五、免疫球蛋白相对缺乏 259
六、食物过敏 259
七、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260
八、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260
九、感应能力差 260
第四节 可能的发病机制 260
一、气道急性狭窄 261
二、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 261
第五节 治疗 261
一、教育和管理方案 262
二、避免接触过敏原 262
三、β2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262
四、肾上腺素 263
五、糖皮质激素 263
六、其他药物的应用 263
第十八章 妊娠期哮喘 266
第一节 妊娠期呼吸系统生理改变 266
一、妊娠期呼吸系统解剖学改变 266
二、妊娠期肺功能改变 266
第二节 妊娠与哮喘的相互作用 267
一、妊娠对哮喘的影响 267
二、哮喘对妊娠的影响 268
第三节 妊娠期哮喘的治疗 268
一、评估和监测哮喘 268
二、避免或控制使哮喘加重的因素 269
三、妊娠期哮喘的阶梯治疗方法 269
第四节 药物治疗 271
一、概述 271
二、妊娠期哮喘常用药物 272
第十九章 月经性哮喘 276
第一节 定义及概况 276
第二节 发病机制 276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77
一、发病时间的规律性 277
二、病情程度 277
三、肺功能的变化 277
四、其他 277
第四节 治疗 277
一、黄体酮替代治疗 277
二、丹那唑(17-乙炔睾酮) 277
三、胸腺素 278
四、非类固醇类抗炎剂 278
五、手术治疗 278
第五节 预防和减少月经性哮喘发作 278
一、加强锻炼 278
二、保持心态平衡 278
三、药物预防 278
第二十章 激素抵抗性哮喘 279
第一节 概念及临床特征 279
第二节 激素抵抗性哮喘的发生机制 280
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 280
二、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281
三、激素抵抗性哮瑞的细胞学异常 281
四、GR及其与激素抵抗的关系 282
第三节 激素抵抗性哮喘的诊断策略 283
第四节 激素抵抗性哮喘的治疗策略 284
一、确诊 284
二、依从性 284
三、避免环境中的过敏因素 285
四、控制夜间哮喘发作 285
五、对吸入激素治疗方案的调整 285
六、全身激素用药方案的评价和调整 285
七、替代性治疗 285
第五节 预后 287
第二十一章 食物过敏性哮喘 289
第一节 流行病学 289
第二节 食物的抗原性 290
第三节 发生机制 291
第四节 诱发哮喘的食物种类 292
一、奶及奶制品 292
二、禽蛋类 292
三、海产品及水产品 292
四、花生、芝麻、棉籽等油料作物 293
五、豆类 293
六、某些粮食 293
七、坚果类 293
八、水果类 293
九、某些肉类及其肉制品 293
十、某些蔬菜 293
十一、具有特殊气味的食物 293
十二、其他食物 293
十三、食品添加剂 294
第五节 影响食物变应原的因素 294
一、食物的新鲜度 294
二、环境污染的影响 294
三、加工烹饪的影响 294
四、消化的影响 295
第六节 诊断 295
一、诊断步骤 295
二、食物变应原皮肤试验 296
三、食物激发试验 296
四、食物日志(food diary) 297
五、其他诊断手段 297
第七节 预防和治疗 297
一、预防和替代疗法 297
二、食物免疫耐受治疗 298
三、药物治疗 298
第二十二章 胃食管返流病与哮喘 299
第一节 发病机制 299
一、胃食管返流导致哮喘的机制 299
二、哮喘导致胃食管返流的机制 300
第二节 临床表现 301
第三节 诊断 302
一、辅助检查 302
二、诊断依据 303
第四节 治疗 303
一、注意饮食及纠正体位 303
二、药物治疗 303
三、手术治疗 304
第五节 预后 305
第二十三章 尘螨过敏与哮喘病 306
第一节 螨病原生物学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 306
一、尘螨的病原生物学特点 306
二、流行病学特征 307
第二节 尘螨致哮喘发病机制 308
一、免疫应答机制 308
二、Th1/Th2比例失衡学说 309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诊断 309
一、螨变应原皮肤试验 309
二、支气管或鼻腔激发试验 310
三、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检测 310
四、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 310
五、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测定 310
第四节 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 311
一、特异性变态反应疫苗治疗(SAV)机理 311
二、SAV适应证和禁忌证 312
三、SAV应用方法 312
第五节 预防措施 313
一、尘螨变应原回避措施 313
二、杀螨剂的应用 314
第二十四章 真菌过敏与哮喘 315
第一节 真菌的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 315
一、真菌的分类 315
二、真菌的变应原性 315
三、流行病学特征 316
第二节 发病机理 316
一、非感染性真菌病 316
二、感染性真菌病 317
三、支气管哮喘继发真菌感染 317
第三节 临床表现 318
一、真菌变应性哮喘的临床症状 318
二、其他真菌性变应性呼吸道疾病 318
三、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319
第四节 真菌变应性哮喘的诊断 319
一、病史采集 319
二、过敏原的检查 319
三、胸部X线检查 320
四、肺功能检查 320
五、非特异性气道激发试验 321
第五节 真菌变应性哮喘的治疗及预防 321
一、治疗 321
二、预防 323
第二十五章 花粉过敏与哮喘 325
第一节 概念 325
第二节 我国致敏花粉的主要种类 325
第三节 与致敏花粉相关的基础研究 327
一、花粉的致敏作用 327
二、致敏花粉的特点 327
三、致敏花粉的抗原性和免疫学 328
第四节 花粉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症状 328
一、花粉过敏性哮喘的前驱症状 329
二、花粉过敏性哮喘的特征 329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 330
一、体内特异性试验 330
二、体外特异性试验 331
第六节 花粉过敏性哮喘的诊断 331
一、哮喘临床诊断的确立 331
二、特异性诊断 332
第七节 花粉变应性哮喘的特异性治疗 332
一、避免接触花粉 332
二、脱敏疗法 332
第八节 花粉过敏性哮喘的抗炎治疗 333
一、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333
二、抗组胺药物 333
三、糖皮质激素 334
四、对症治疗 334
第二十六章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 335
第一节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 335
一、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病的流行病学 335
二、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病的机制 336
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联系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336
第二节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36
一、症状 336
二、体征 337
三、实验室检查 338
第三节 过敏性鼻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339
一、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要点 339
二、WHO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依据和分类 339
三、我国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340
四、过敏性鼻炎的鉴别诊断 341
第四节 过敏性鼻炎的防治 343
一、阶梯式治疗方案 343
二、特异性防治 345
三、非特异性治疗 345
四、同时患有鼻炎和哮喘的治疗 349
第二十七章 哮喘病人生命质量评估及临床应用 350
第一节 概述 350
第二节 影响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350
一、年龄 350
二、性别 351
三、气道反应性 351
四、哮喘发作的程度和用药量 351
五、文化程度 351
六、社会经济状况 351
七、民族文化 351
八、哮喘教育 351
九、心理干预 351
第三节 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表的制定 352
一、对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QLQ)的要求 352
二、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的内容 352
三、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表的制定与检验 352
第四节 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表的使用 353
一、患者的选择 353
二、实施方式 353
三、评分方法 353
四、如何减少偏差 353
五、哮喘生命质量评估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53
第五节 我国哮喘患者生命质量与欧美患者的差异 354
一、活动受限项目存在的差异 354
二、对刺激原反应和刺激原回避的差异 354
三、语言表达的差异 354
四、心理功能状态差异 354
第六节 哮喘生命质量评估临床应用的价值 354
一、哮喘生命质量评估在新药试验中的应用 354
二、哮喘生命质量评估在非药物治疗方法中的应用 355
三、国内应用现状 355
第二十八章 哮喘病人的管理与教育 356
第一节 哮喘病人的教育管理 357
第二节 患者教育管理在哮喘病防治中的作用 357
一、患者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357
二、哮喘病患者教育管理的临床意义 358
第三节 教育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358
一、教育管理方式和对象 358
二、哮喘患者教育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359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360
第四节 哮喘病基本知识的教育内容 361
一、哮喘病的定义和炎症性质 361
二、让患者了解哮喘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361
三、让患者学会自我评价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 362
第五节 哮喘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内容 363
一、环境控制法预防措施 363
二、其他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365
三、药物性预防措施 365
第六节 哮喘病治疗知识的教育内容 366
一、首先让患者明确抗炎治疗是哮喘病的关键措施 366
二、让患者认识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366
三、让患者了解缓解期治疗的常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366
四、让患者充分掌握吸入技术和方法 366
五、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处理 367
六、让患者掌握预防和减轻药物副作用的知识 367
七、让患者掌握需去医院急诊的指征 368
第七节 哮喘病患者的心理教育管理内容 369
一、帮助患者树立起治疗哮喘的信心 369
二、解除患者对哮喘发作的恐惧和忧郁心理 369
三、帮助患者消除对抗哮喘药物的心理 370
四、克服哮喘患者的自卑感和依赖感 370
五、消除家庭因素对哮喘患者心理的影响 371
六、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371
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372
一、定义 372
二、诊断 372
三、常用药物简介 375
四、治疗 379
五、哮喘管理 384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生物化学 本科临床 英文版》张晓伟 2018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正畸临床拔牙矫治》(中国)段银钟 2019
- 《临床输血医学检验技术》郑文芝,袁忠海主编 2020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