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宋前戏剧形成史
宋前戏剧形成史

宋前戏剧形成史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占鹏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6085521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细致地描述了宋金以前中国古代戏剧的发生、演变与形成,对各个时期出现的戏剧现象及与戏剧成型相关的诸色伎艺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概括了戏剧在起源、发展、成熟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宋前戏剧形成史》目录
标签:戏剧 形成

引论 1

中国戏剧的时空构成 1

戏剧与戏曲概念的最早出现及辨析 3

戏剧的原始形态 4

戏剧出现的物质基础 7

宗教对戏剧产生与形成的影响 9

戏剧与人民大众 10

文人在戏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2

统治者的自私心理与戏剧形成的关系 14

戏剧与文学的关系 16

宋前戏剧的研究现状 18

第一章 远古时期 20

人类的出现与歌舞的产生 20

远古时期的歌 21

远古时期的舞 23

歌舞的的结合及对戏剧形成的促进 25

劳动生产类的歌舞 28

水旱类的歌舞 33

战争类的歌舞 36

宗教类的歌舞 37

远古歌舞的特征及与戏剧形成的关系 41

第二章 夏商时期 44

奴隶制的建立与歌舞演出的阶级化 44

《易经》《尚书》记载的有关奴隶表演歌舞的资料 45

歌舞的被垄断与被神秘化 46

巫的地位的升迁 47

统治者的奢侈欲望与歌舞表演的畸形发展 48

巫术的兴盛对歌舞发展的促进 50

少数民族歌舞因素的融入及乐器的出现与乐律理论的萌芽 51

夏商时期歌舞中的戏剧因素 51

第三章 西周时期 53

歌舞的娱人化 53

《大武》的结构、内容、功能 54

《小舞》的内容、形式、特征及与巫祭仪式的关系 58

少数民族乐舞的进入 59

乐律理论的明确与规范化 60

乐舞观念的等级化 61

对前代歌舞的整理与改编 62

乐舞中的戏剧表演 63

西周时期乐舞的主要特征及与戏剧形成的关系 64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 65

社会形势的巨变引起伎艺演出的繁荣 65

《诗经》中与表演有关的诗歌 66

《九歌》的戏剧特征 67

《成相篇》与早期说唱伎艺 70

优的出现及其职业的专门化 71

优施与《言无邮》 72

《贱人贵马》 73

《持廉至死》 74

《易哉为君》 75

《桀纣并世》 76

俳优表演的主要特征及与戏剧演出的关系 76

歌唱的专门化及专业歌者的出现 78

歌唱理论及乐器弹奏技艺的发展 80

乐舞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趋势 81

俗乐地位的升迁 82

百家学派的乐舞观 82

出土文物中的乐舞雕绘 85

春秋战国时期乐舞的主要特点及与戏剧形成的关系 86

第五章 秦汉时期 90

“大一统”思想对乐舞艺术的影响 90

统治者的享乐心理与伎艺演出 91

百戏的表演规模、种类及主要特征 92

西域百戏伎艺的传入与发掘出土的汉代百戏雕绘 94

百戏的演出场所 97

角抵戏的含义及出现时间 97

《蚩尤戏》 98

《东海黄公》 99

相和歌中的戏剧因素 101

大曲的结构对戏剧形式的影响 103

巾舞的形制及《公莫舞》的内容、主题和戏剧特征 104

《灵?舞》的内容、主题、结构特征及其他歌舞类型 111

优伶的滑稽表演与时世的讽喻风气 114

职业化的女歌舞演员 121

董仲舒、司马迁的乐舞观 123

秦汉时期戏剧的特点 126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131

四分五裂的社会局面给戏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131

三国时代的散乐百戏集演 132

两晋的百戏表演 135

南北朝的百戏演出 137

以清商乐为调式的歌舞表演 142

统治者的享乐欲望与歌舞表演的发展 144

《辽东妖妇》 145

《上云歌》 146

《代面》 146

《踏摇娘》的内容与表演形式 147

《拨头》的主题与装扮 149

《代面》《踏摇娘》《拨头》的戏剧特征 150

优伶讽喻活动及其主题转移 152

乐舞理论的发展 159

音乐理论家对乐舞的各种观点 160

魏晋南北朝时期戏剧的主要特征 166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上) 170

隋朝的散乐百戏概况 170

唐代的十部伎与立、坐部伎 173

散乐百戏的进一步发展 175

散乐百戏的中外交流 178

民间百戏的繁荣与壮大 179

燕乐的内容与功能 180

大曲的体制 181

法曲的意义及与戏剧的关系 182

燕乐中的大曲曲目与各类人才及鼓吹乐 184

教坊与梨园 185

文献所记载的剧曲名目 187

《踏谣娘》 189

《西凉伎》 194

《茶酒论》 197

《苏莫遮》 201

《凤归云》 205

《舍利弗》 206

《义阳主》 208

《神白马》 210

《旱税》 211

《弄孔子》 212

《樊哙排君难》 213

唐代歌舞戏的主要特征 214

第八章 隋唐五代时期(下) 217

唐代参军戏的内容与实质 217

最著名的参军戏《三教论衡》 220

参军戏的角色与表演 221

参军戏与现代曲艺的关系(223)傀儡戏的发展(225)猴戏 231

唐代优语资料中的科白类戏剧 233

俗讲、说因缘、变文 237

诗话、词文、俗赋、话本、传奇小说 241

极其丰富的优语资料 244

唐代优语的主要特征 255

唐代戏剧的角色 258

唐戏的演员 262

唐戏的剧场 263

唐戏的服饰装扮与道具 265

唐代的戏剧文献 266

五代十国时期的戏剧 270

隋唐五代时期戏剧的主要特征 273

第九章 宋金时期(上) 277

宋初宫廷乐舞演出概况 277

宋代军乐的组织与功能 279

平民文化阶层的形成 279

汴京、杭州、成都的戏剧伎艺表演 280

伎艺演出的商业化、独立化 283

瓦舍勾栏的规模、构成及其出现的意义 284

瓦舍勾栏出现的时间 286

民间临时作场邀棚与唤官身 287

百戏散乐的发展 288

宋大曲的结构特征 292

法曲与曲破 295

队舞与转踏 296

傀儡戏与皮影戏 298

说话与鼓子词 299

赚词与诸宫调 303

宋杂剧的出现及演出情况 305

官本杂剧段数的名目及能考证出的剧目 309

《坐后土》 322

《目连救母》 325

宋诗对民间戏剧的描写 325

宋杂剧的角色、演员、装扮与道具 326

第十章 宋金时期(下) 330

南戏出现的时间及概念的演变 330

温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南戏形成的促进 331

《赵贞女蔡二郎》等五种南戏剧本 332

《张协状元》的内容、主题及在戏剧形成史上的地位 336

南戏的宫调曲牌、语言风格、角色演唱、舞台形式 342

金代的建立及其百戏散乐存佚概况 349

院本名目及其分类 351

金院本与宋杂剧的比较 358

《长寿仙献香寿》与《王勃》 363

《土地堂》与《闹五更》 368

能考证出的院本名目 369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出现的戏剧意义 381

《刘知远诸宫调》的来龙去脉 384

宋金时期戏剧的主要特征 386

结束语 391

对宋前戏剧应正确认识、重新评价 391

宋前戏剧与中国古典戏剧 392

宋前戏剧与中国古人的文化娱乐 393

宋前戏剧研究展望 395

主要参考书目 3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