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益生乳酸细菌  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
益生乳酸细菌  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

益生乳酸细菌 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兴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30205642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益生菌资源丰富,目前得到了普遍性的关注,与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益生菌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相关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相关的科学研究中。本书系统的介绍了益生菌相关的生物技术和应用,主要包括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和各类实验技术,从事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研究的科研、教学和技术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益生乳酸细菌 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目录

第一章 乳酸细菌基因组学 3

第一节 乳酸细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3

基因组学定义 3

乳酸细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3

第二节 乳杆菌的基因组 5

嗜酸乳杆菌的基因组学 5

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学 6

约氏乳杆菌的基因组学 8

第三节 乳酸乳球菌的基因组学 9

基因组结构 9

信息加工 10

能量代谢和转运蛋白 10

细胞壁代谢 10

第四节 嗜热链球菌的基因组学 11

基因组结构 11

失活的嗜热链球菌基因 11

嗜热链球菌中无毒力基因 11

嗜热链球菌中基因的横向转移 11

第五节 双歧杆菌的基因组学 12

第六节 乳酸细菌功能基因组学 13

乳酸细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与遗传工具 13

乳酸细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16

缩写词 22

主要参考文献 23

第二章 乳酸细菌的基因工程 25

第一节 乳酸细菌分子克隆载体 25

乳酸细菌质粒型克隆载体 25

乳酸细菌质粒型表达载体 29

乳酸细菌整合型载体 40

第二节 乳酸细菌分子克隆的受体和转化 44

受体的选择 44

转化 49

主要参考文献 52

第三章 乳酸细菌细胞表面工程及应用 56

第一节 细菌细胞表面的S-层 56

S-层的结构 56

S-层的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56

S-层的功能及应用 58

第二节 乳杆菌细胞表面的S-层 59

乳杆菌S-层的特点 59

乳杆菌S-层的基因 60

层与细胞的吸附 61

第三节 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 61

噬菌体展示技术 62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 63

细菌表面异源分子的锚定 65

第四节 乳杆菌细胞表面S-层的应用 66

异源蛋白生产 66

活菌疫苗 67

展示异源抗原表位 68

主要参考文献 68

第四章 食品用乳酸细菌的代谢和遗传修饰 71

第一节 乳酸细菌产生的香味物质 71

双乙酰(丁二酮) 71

乙醛 73

酯 75

氨基酸代谢产物 78

第二节 乳酸细菌与干酪生产 80

乳酸细菌的肽酶 80

食品级重组体的肽酶活性 82

第三节 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控 83

叶酸 83

共轭亚油酸 85

主要参考文献 87

第五章 乳酸细菌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89

第一节 乳酸细菌对酸的应激反应 89

保持pH体内稳态的机制 90

乳酸细菌在酸适应中诱导和阻抑的基因和蛋白质 91

酸应激反应中的全局应激调节系统 96

第二节 乳酸细菌对高温的应激反应 96

乳酸细菌在热适应中诱导和阻抑的基因和蛋白质 97

乳酸细菌热激蛋白的调节作用 98

乳酸细菌热激反应的全局调节作用 99

第三节 乳酸细菌对低温的应激反应 99

乳酸细菌对低温的适应性反应和冷诱导蛋白 100

乳酸细菌的冷激蛋白 100

乳酸细菌的耐冷性和交互保护作用 101

第四节 乳酸细菌的抗氧化应激反应 102

细胞内还原环境 103

防止活性氧品种的形成 103

清除活性氧组分 104

氧化伤害的修复 104

参与防御氧化胁迫的基因和诱导的蛋白质 104

第五节 乳酸细菌对渗透胁迫的抗性 105

渗透胁迫和可混溶溶质 105

甘氨酸甜菜碱吸收系统 106

乳酸细菌在渗透胁迫中诱导和阻抑的基因和蛋白质 107

第六节 乳酸细菌对胆汁的耐性 108

乳酸细菌和胆汁盐水解酶 108

乳酸细菌对胆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108

抗多种药物的排出系统 109

第七节 乳酸细菌的饥饿反应和全面应激状态 110

稳定期和营养饥饿反应 110

全面应激反应和通用应激蛋白 111

严紧型反应和全局调节子 111

第八节 乳酸细菌应激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 112

适应性反应和乳酸细菌的应激抗性 112

基因工程技术和抗应激菌株的选育 114

主要参考文献 117

第六章 益生乳酸细菌作为抗原和药物分子的载体 121

第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与益生乳酸细菌 121

黏膜免疫的重要性 121

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 121

Toll样受体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122

益生乳酸细菌的免疫调节作用 124

第二节 益生乳酸细菌的黏膜免疫疫苗 129

黏膜免疫疫苗的设计 129

黏膜疫苗的运载释放系统 129

黏膜免疫佐剂 131

黏膜免疫的接种途径 132

乳酸细菌作为TTFC的疫苗载体 133

第三节 益生乳酸细菌作为抗原的载体 135

防感染疫苗 137

防敏疫苗 137

计生疫苗 138

防宫颈癌疫苗 138

防艾滋病疫苗 139

防寄生虫疫苗 139

防动物感染疫苗 139

DNA疫苗 140

第四节 益生乳酸细菌作为药物分子的载体 140

细胞因子与免疫反应和抗炎反应的关系 140

局部定位给药治疗的新途径 142

第五节 研制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疫苗 143

生物防范外源基因和遗传修饰菌在环境中释放 143

把抗原基因锚定在细胞表面 145

乳酸乳球菌外壳—蛋白锚定系统 147

主要参考文献 150

第七章 乳酸细菌的胞外多糖 152

第一节 乳酸细菌的胞外多糖 152

乳酸细菌EPS的结构与特性 152

乳酸细菌EPS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54

第二节 乳酸细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和遗传调控 154

概述 154

乳酸细菌EPS的生物合成及基因调控 158

第三节 乳酸细菌胞外多糖的功能及应用 160

乳酸细菌EPS的功能 160

乳酸细菌EPS的应用 161

第四节 乳酸细菌胞外多糖的生产 163

影响乳酸细菌EPS合成的因素 163

提高乳酸细菌EPS产量的方法 164

主要参考文献 165

第八章 乳酸细菌的乳酸发酵 168

第一节 概述 168

第二节 乳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170

第三节 发酵法生产乳酸的微生物 171

产乳酸的乳酸菌 171

乳酸细菌的一般特性及产乳酸的代表菌株 173

乳酸发酵菌种的选择和改良 176

第四节 乳酸发酵的工艺条件 181

乳酸发酵所用的主要原料及培养条件 181

乳酸发酵的工艺过程 184

第五节 降低乳酸发酵生产成本的若干措施 19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193

工业下脚料及废料的再开发利用 195

解除产物(乳酸)抑制的工艺方法 198

第六节 乳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99

乳酸、乳酸盐及乳酸酯的应用 199

聚乳酸的应用 201

第七节 结语 205

缩写词 207

主要参考文献 208

第九章 乳酸细菌产生的细菌素和类细菌素 214

第一节 细菌素是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成员 214

肽和生物活性肽 214

细菌素 215

乳酸细菌产生的细菌素 215

第二节 第一类细菌素 220

羊毛硫细菌素 220

乳链菌肽 224

第三节 第二类细菌素 225

小分子、热稳定的 226

a类细菌素 226

片球菌素PA-1 230

第四节 第一类细菌素的遗传结构与基因调控 233

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座位 233

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遗传分析 235

细菌素的生物合成 239

第五节 第二类细菌素的遗传结构和基因调控 241

a类细菌素的合成及分泌基因 241

片球菌素的生物合成 243

第六节 细菌素的作用机理 245

细菌素的结构 245

膜插入 248

孔洞形成模型 250

展望 252

第七节 第二类细菌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52

YGNGV序列的作用 253

N端疏水/两亲性β折叠结构的作用 253

中央疏水/两亲性α螺旋的作用 253

C端疏水/两亲性α螺旋的作用 255

二硫键的作用 255

带正电荷氨基酸的作用 256

第八节 细菌素的应用 256

乳链菌肽的应用 257

其他细菌素的应用 261

结语 262

第九节 细菌素的前景展望 262

天然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 262

细菌素的发展趋势 264

缩写词 267

主要参考文献 267

第十章 乳酸细菌的发酵工程 272

第一节 乳酸细菌的高密度培养生产技术 272

高密度培养技术 272

高细胞密度培养的类型 273

乳酸细菌高密度培养的工艺流程 275

乳酸细菌高密度培养的生产技术 278

乳酸细菌高密度培养的前景与展望 280

第二节 乳酸细菌制剂的安全生产技术 280

乳酸细菌制剂生产的工艺流程 280

乳酸细菌制剂生产工艺要点 283

乳酸细菌制剂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285

乳酸细菌制剂生产的卫生标准及检测 286

第三节 双歧杆菌制剂的安全生产技术 286

双歧杆菌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287

双歧杆菌制剂的生产工艺要点 288

双歧杆菌制剂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289

双歧杆菌制剂生产中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 289

双歧杆菌制剂生产的卫生标准及检测 294

第四节 乳酸细菌在果酒和黄酒生产中的利与弊 294

果酒和黄酒的简要概述 295

乳酸细菌在果酒和黄酒生产中的利 295

乳酸细菌在酿酒生产中的弊 299

乳酸细菌在酿造酒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302

主要参考文献 302

第十一章 乳酸细菌噬菌体及其防治 305

第一节 乳酸细菌噬菌体的特性 305

噬菌体组成和形态 305

生活循环 306

乳酸乳球菌噬菌体 309

乳杆菌噬菌体 312

嗜热链球菌噬菌体 312

第二节 乳酸细菌中的保卫系统 313

阻止噬菌体吸附 313

阻止噬菌体DNA的注入 315

限制和修饰 315

流产感染 317

第三节 减少噬菌体出现的策略 319

噬菌体抗性决定子通过接合和转化转移 319

基因工程噬菌体抗性 320

第四节 噬菌体的反保卫机制 322

缩写词 323

主要参考文献 323

第十二章 研制高质量益生乳酸细菌制品 325

第一节 用遗传学方法提高菌株对环境胁迫的抗性 326

筛选自发突变株 326

筛选插入整合突变株 326

太空育种 326

分子克隆抗胁迫的基因 327

第二节 改进发酵工艺提高细胞菌株对环境胁迫的抗性 327

在非控制pH下培养的乳杆菌能提高胁迫的生存能力 327

生长稳定期低pH、低温和饥饿处理能提高双歧杆菌对冷和酸的耐受性 328

稳定期酸和热处理能提高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存能力 328

固定化混合菌株连续发酵能提高菌对胁迫耐受性 330

第三节 用保护剂预防环境对细胞造成损伤 331

防止水分对细胞的损伤 332

防止冷冻干燥对细胞的损伤 332

防止喷雾干燥和高温对细胞的损伤 334

防止酸(低pH)对细胞的损伤 334

防止氧对细胞的损伤 334

防止饥饿对细胞的损伤 335

防止渗透压对细胞的损伤 335

防止胆汁对细胞的损伤 335

防止压力对细胞的损伤 335

用流化床制备微胶囊防护细胞损伤 335

第四节 研制定向靶位给菌(药)的制剂 337

菌(药)剂型 337

鼻腔给菌(药) 340

结肠定位给菌(药) 341

阴道给菌(药) 343

多糖化合物在结肠给菌(药)系统中的应用 343

主要参考文献 345

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及效价测定方法(管碟法) 349

乳链菌肽(nisin)产生菌的筛选 352

产胞外多糖(EPS)乳酸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353

耐酸、耐胆盐乳酸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355

乳酸细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358

黏附性双歧杆菌菌株的筛选 361

乳酸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纯化 364

乳酸细菌噬菌体DNA的提取和纯化 367

乳酸细菌染色体DNA的提取和纯化 371

乳球菌质粒DNA的提取 374

16SrDNA序列同源性鉴定乳酸细菌 376

用PCR-ELISA反应鉴定乳酸细菌 378

用基因组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乳酸细菌 380

用全基因组DNA的脉冲场凝胶电泳鉴定乳酸细菌 382

乳酸乳球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电击转化的方法 384

链球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电击转化的方法 387

肠球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电击转化的方法 393

乳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电击转化的方法 396

乳链菌肽启动子的诱导表达 404

基因组洗牌分子育种法 406

附录 最新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种群变化 409

乳杆菌属的种群变化 409

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种和亚种 412

主要参考文献 4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