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张仲景全书
张仲景全书

张仲景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4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世恩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744926
  • 页数:17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辑聚古今中外《伤寒杂病论》不同传本及原文类释,并收录《伤寒杂病论》方药研究以及历代伤寒学家简介,条分缕折,归类阐释,是当今研究仲景《伤寒病论》的集大成之作。
《张仲景全书》目录
标签:编著 全书

上编 1

第一部 医圣张仲景像集 1

第二部 医圣张仲景传记 35

历代名医评赞 38

史料摘录 43

名家考证及张仲景传记 45

张仲景传&(明·李濂) 45

张仲景传&(清·陆九芝) 46

医圣张仲景传&(黄竹斋) 48

张仲景事状考&(章太炎) 52

张仲景官居长沙太守的考证&(廖国玉) 54

张仲景长沙太守考&(李浩澎) 61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故里涅阳考&(廖国玉) 67

研究《伤寒论》流派&(任应秋) 70

张仲景之伟大贡献&(秦伯未) 80

第三部 古今中外《伤寒杂病论》传本辑 81

晋《金匮玉函经》 83

金匮玉函经卷第一 84

证治总例 84

金匮玉函经卷第二 87

辨痉湿暍第一 87

辨脉第二 88

辨太阳病形证治第三 91

金匮玉函经卷第三 96

辨太阳病形证治下第四 96

辨阳明病形证治第五 99

辨少阳病形证治第六 103

金匮玉函经卷第四 103

辨太阴病形证治第七 103

辨少阴病形证治第八 103

辨厥阴病形证治第九 105

辨厥利呕哕病形证治第十 105

辨霍乱病形证治第十 107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形证治第十二 107

金匮玉函经卷第五 108

辨不可发汗病形证治第十三 108

辨可发汗病形证病证第十四 109

辨不可吐病形证治第十五 111

辨可吐病形证治第十六 111

辨不可下病形证治第十七 111

辨可下病形证治第十八 114

金匮玉函经卷第六 116

辨发汗吐下后病形证治第十九 116

辨可温病形证治第二十 120

辨不可火病形证治第二十一 121

辨可火病形证治第二十二 122

辨不可灸病形证第二十三 122

辨可灸病形证治第二十四 122

辨不可刺病形证治第二十五 122

辨可刺病形证治第二十六 123

辨不可水病形证治第二十七 123

辨可水病形证治第二十八 124

论热病阴阳交并生死证二十九 124

金匮玉函经卷第七 125

方药炮制 125

金匮玉函经卷第八 130

附遗 137

晋《脉经》 138

卷五 139

张仲景论脉第一 139

卷七 139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139

病可发汗证第二 141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142

病不可吐证第四 144

病可吐证第五 144

病不可下证第六 144

病可下证第七 146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148

病可温证第九 151

病不可灸证第十 151

病可灸证第十一 152

病不可刺证第十二 152

病可刺证第十三 152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 153

病可水证第十五 154

病不可火证第十六 154

病可火证第十七 155

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第十八 155

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十九 157

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 157

热病十逆死日证第二十一 157

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二十二 158

热病至脉死日证第二十三 158

热病损脉死日证第二十四 158

卷八 159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 159

平痉湿暍脉证第二 159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160

平霍乱转筋脉证第四 160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161

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 161

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第七 162

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162

平黄疸寒热疟脉证第九 164

平胸痹心痛短气奔豚脉证第十 165

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165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166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167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 168

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痰饮脉证第十五 169

平痈肿肠痈金疮浸淫脉证第十六 171

卷九 172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172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172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175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 175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 176

平咽中如有炙脔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 177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 177

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 178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178

隋《诸病源候论》 179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之七 180

伤寒病诸候上 180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之八 185

伤寒病诸候下 185

唐《备急千金要方》 190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一 191

序例 191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 192

妇人方上 192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 193

少小婴孺方 193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 193

诸风 193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194

伤寒方上 194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 200

伤寒方下 200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一 204

肝脏 204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 204

胆腑 204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三 205

心脏 205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 206

脾脏 206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七 207

肺腑 207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 208

大肠腑 208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九 210

肾脏 210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211

膀胱腑 211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 212

消渴 淋闭 尿血 水肿 212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212

疔肿痈疽 212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三 213

痔漏 213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六 213

食治 213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八 213

平脉 213

唐《千金翼方》 215

太阳病用桂枝汤法第一 216

五十七证 方五首 216

太阳病用麻黄汤法第二 218

一十六证 方四首 218

太阳病用青龙汤法第三 219

四证 方二首 219

太阳病用柴胡汤法第四 220

一十五证 方七首 220

太阳病用承气汤法第五 222

第五九证 方四首 222

太阳病用陷胸汤法第六 223

三十一证 方一十六首 223

太阳病杂疗法第七 225

二十证 方一十三首 225

阳明病状第八 227

七十五证 方一十一首 227

少阳病状第九 231

千金翼方卷第十 伤寒下 232

太阴病状第一 八证 方二首 232

少阴病状第二 四十五证 方一十六首 232

厥阴病状第三 五十六证 方七首 235

伤寒宜忌第四 238

发汗吐下后病状第五 三十证 方一十五首 242

霍乱病状第六 一十证 方三首 244

阴易病已后劳复第七 七证 一方四首 附方六首 245

唐《外台秘要方》 247

外台秘要方卷第一 248

外台秘要方卷第二 255

外台秘要方卷第三 262

外台秘要方卷第四 263

外台秘要方卷第五 265

外台秘要方卷第七 267

外台秘要方卷第八 269

外台秘要方卷第九 271

外台秘要方卷第十 272

外台秘要方卷第十一 274

外台秘要方卷第十二 274

外台秘要方卷第十四 275

外台秘要方卷第十五 276

外台秘要方卷第十八 276

外台秘要方卷第十九 277

外台秘要方卷第二十 277

外台秘要方卷第二十三 278

外台秘要方卷第二十五 278

外台秘要方卷第二十七 279

外台秘要方卷第二十八 279

外台秘要方卷第三十一 279

宋《太平圣惠方》 280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 281

伤寒叙论 281

辨伤寒脉候 282

伤寒受病日数次第病证 283

辨太阳病形证 284

辨阳明病形证 285

辨少阳病形证 287

辨太阴病形证 287

辨少阴病形证 287

辨厥阴病形证 288

辨伤寒热病两感证候 289

辨伤寒热病不可治形候 289

辨可发汗形证 290

辨不可发汗形证 290

辨可吐形证 291

辨不可吐形证 291

辨可下形证 291

辨不可下形证 292

辨可灸形证 292

辨不可灸形证 292

辨可火形证 293

辨可水形证 293

辨不可水形证 293

辨可温形证 293

伤寒三阴三阳应用汤散诸方 294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 299

治伤寒一日候诸方 299

治伤寒二日候诸方 302

治伤寒三日候诸方 304

治伤寒四日候诸方 306

治伤寒五日候诸方 308

治伤寒六日候诸方 311

治伤寒七日候诸方 313

治伤寒八日候诸方 314

治伤寒九日以上候诸方 314

治伤寒发汗通用经效诸方 316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 318

治伤寒中风诸方 318

治伤寒阴阳刚柔痉病诸方 320

治伤寒汗后热不除诸方 323

治伤寒烦躁诸方 325

治伤寒烦渴诸方 326

治伤寒谵语诸方 329

治伤寒发斑疮诸方 330

治伤寒发豌豆疮诸方 332

治伤寒鼻衄诸方 333

治伤寒热毒攻眼诸方 335

治伤寒咽喉痛诸方 337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一 338

治阳毒伤寒诸方 338

治阴毒伤寒诸方 340

治伤寒头痛诸方 344

治伤寒食毒诸方 345

治伤寒心狂热诸方 347

治伤寒潮热不退诸方 348

治伤寒心悸诸方 350

治伤寒烦喘诸方 351

治伤寒上气诸方 352

治伤寒干呕诸方 354

治伤寒后呕哕诸方 355

治伤寒口疮诸方 356

治伤寒吐血诸方 358

治伤寒舌肿诸方 359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二 360

治伤寒咳嗽诸方 360

治伤寒余热不退诸方 363

治伤寒胸膈痰滞诸方 365

治伤寒霍乱诸方 366

治伤寒心腹痞满诸方 367

治伤寒心腹胀痛诸方 369

治伤寒厥逆诸方 371

治伤寒后不得睡诸方 372

治伤寒虚汗不止诸方 373

治伤寒毒气攻手足诸方 375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三 376

治两感伤寒诸方 376

治伤寒结胸诸方 378

治伤寒百合病诸方 380

治伤寒狐惑诸方 382

治坏伤寒诸方 385

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诸方 386

治伤寒后宿食不消诸方 388

治伤寒下痢诸方 390

治伤寒下脓血痢诸方 392

治伤寒大便不通诸方 395

治伤寒小便不通诸方 396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四 398

治伤寒后虚羸诸方 398

治伤寒后心虚惊悸诸方 400

治伤寒后夹劳诸方 402

治伤寒后虚羸盗汗诸方 404

治伤寒后虚损梦泻诸方 405

治伤寒后发疟诸方 407

治伤寒后肺痿劳嗽诸方 408

治伤寒后脚气诸方 410

治伤寒后腰脚疼痛诸方 412

治伤寒发豌豆疮灭瘢痕诸方 414

治伤寒后劳复诸方 415

治伤寒阴阳易诸方 417

宋《伤寒论》 420

卷第一 421

辨脉法 421

平脉法 423

卷第二 426

伤寒例 426

辨痉湿暍脉证 429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429

卷第三 43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432

卷第四 44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440

卷第五 445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445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450

卷第六 451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51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51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454

卷第七 457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457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458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459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460

卷第八 462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462

辨不可吐 463

辨可吐 464

卷第九 464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464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466

卷第十 468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468

宋《金匮要略方论》 473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474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475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477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479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480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481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483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485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486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487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490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491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494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495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498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499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500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504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505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506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507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508

杂疗方第二十三 511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513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516

日本国康平本《伤寒论》 520

伤寒例 521

辨太阳病 痉湿暍 523

辨太阳病 524

辨太阳病 526

辨太阳病 结胸 533

辨阳明病 537

辨少阳病 541

辨太阴病 541

辨少阴病 542

辨厥阴病 545

辨厥阴病 霍乱 547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548

白云阁本《伤寒杂病论》 549

卷一 550

平脉法上 550

卷二 554

平脉法下 554

卷三 558

伤寒例 558

杂病例 563

卷四 565

温病脉证并治 565

卷五 567

伤暑病脉证并治 567

卷六 57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575

卷七 57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578

卷八 58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586

卷九 592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592

卷十 599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599

卷十一 601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601

卷十二 611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611

辨痉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613

卷十三 614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614

辨疟病脉证并治 616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617

卷十四 619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619

卷十五 626

辨瘀血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626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628

卷十六 630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630

敦煌本《伤寒杂病论》残卷 635

敦煌《伤寒论》残卷甲本 636

敦煌《伤寒论》残卷乙本 638

敦煌《伤寒论》残卷丙本 639

下编 641

第四部 原文类释 641

证治总例第一 643

伤寒例第二 647

杂病例第三 662

张仲景论脉第四 670

辨脉法第五 671

平脉法第六 691

辨痉湿暍第七 73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八 74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九 77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十 856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908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951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955

辨少阴病脉证治并治第十四 960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017

温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1059

伤暑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1067

热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1072

湿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1075

伤燥脉证并治第二十 1083

伤风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1085

寒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092

辨厥利呕哕病形证治第二十三 1095

辨霍乱病形证治第二十四 1142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形证治第二十五 1150

辨不可发汗病形证治第二十六 1160

辨可发汗病形证治第二十七 1170

辨不可吐病形证治第二十八 1175

辨可吐病形证治第二十九 1176

辨不可下病形证治第三十 1178

辨可下病形证治第三十一 1190

辨发汗吐下后病形脉证第三十二 1197

辨可温病病形证治第三十三 1209

辨不可火病形证治第三十四 1210

辨可火病形证治第三十五 1212

辨不可灸病形证治第三十六 1213

辨可灸病形证治第三十七 1213

辨不可刺病形证治第三十八 1214

辨可刺病形证治第三十九 1215

辨不可水病形证治第四十 1216

辨可水病形证治第四十一 1217

论热病阴阳交并生死证第四十二 1218

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四十三 1220

热病十逆死日证第四十四 1221

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四十五 1223

热病至脉死日证第四十六 1224

热病损脉死日证第四十七 1224

平卒尸厥脉证第四十八 1225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四十九 1225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五十 1235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五十一 1257

疟病脉证并治第五十二 1272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十三 1277

血痹虚劳病脉治并治第五十四 1290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五十五 1306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五十六 1322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五十七 1327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五十八 1338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五十九 135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六十 1370

消渴小便利脉证并治第六十一 1399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六十二 1409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六十三 1431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六十四 1446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六十五 1456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六十六 1481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六十七 1487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六十八 1494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六十九 1495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七十 1506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七十一 1512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清病证第七十二 1516

平咽中如有炙脔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七十三 1521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十四 1527

平妇人病生死证第七十五 1530

平小儿杂病证第七十六 1531

方药炮制第七十七 1531

杂疗方第七十八 1538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七十九 1541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八十 1547

条文补遗第八十一 1552

第五部 张仲景方药研究 156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物剂量研究 1563

一、重量的研究 1563

二、容量的研究 1564

三、以容量及个数为单位药物的研究 1565

四、历代医家对《伤寒病论》药量的折算 1565

五、分、方寸匕、钱匕、刀圭的核算 1567

参考文献 1567

附录1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1569

附录2 古今度量衡比较简表 1570

《伤寒杂病论》方药煎服法研究 1574

一、煎法 1574

二、服法 1577

三、药后护理 1582

四、结语 1584

附 《伤寒杂病论服药方法简表》 1584

历代医家对《伤寒杂病论》方药用量研究 1588

第六部 历代伤寒学家简介 1719

晋代 1721

隋代 1721

唐代 1721

宋代 1722

金代 1725

元代 1727

明代 1729

清代 1737

近代 17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