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知识城市  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知识城市  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知识城市 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志章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7419559
  • 页数:5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属学术著作,回顾了城市从古至今6000余年的发展历程。着眼于中国城市探讨了知识城市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产生模式。
《知识城市 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目录

绪论 1

城市化:21世纪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 1

全球化与城市化、信息化共存时代的现状及特征 2

全球化给城市化到底带来什么 7

中国城市化走上快车道 10

知识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12

第一章 全球背景下城市文明的发展(上) 18

第一节 远古时代的城市 19

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类型文明 21

尼罗河流域埃及古城文明 25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 27

中国两河(长江、黄河)流域的城市文明 30

第二节 古代的城市文明 32

古希腊城邦与城市文明 32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文明 37

中国古代城市文明 41

第三节 中世纪文明与城市的发展 46

拜占庭帝国文明与城市 49

基督教文明与城市 50

与中世纪相近的中国城市文明 53

中世纪美洲的城市文明 55

中世纪非洲的城市文明 57

中世纪城市的主要功能 58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文明 59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62

美洲大陆的发现及对“新世界”的征服 65

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城市文明 67

第五节 启蒙运动与城市文明 68

古典主义思想具有特殊地位 69

城市公共服务引发深刻革命 71

广场文化成为城市美学公共课堂 72

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74

新大陆城市文明奠定未来发展基础 74

古老中国文明揭开神秘面纱 76

第二章 全球背景下城市文明的发展(下) 86

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文明 86

城市空间放大促使建筑领域百花齐放 89

欧洲城市化在工业革命浪潮中扬帆起航 92

反思中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新探索 95

俄罗斯城市发展在徘徊中缓慢起步 98

多种因素促北美城市化后来居上 100

移民对拉丁美洲城市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105

亚太地区城市发展中存在明显差距 109

非洲城市发展缓慢留有殖民痕迹 113

第二节 20世纪城市文明——伟大而进步、患难与迷惘并存 116

工业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19

日本城市化发展周期短模式独特 124

前苏联及俄罗斯城市化显著改观 126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病态”多 128

城市化进程中学派思潮百家争鸣 135

城市文化价值构建的多学科思考 137

城市化带给人类并非都是美好生活 149

后现代主义与第二次城市化的兴起 152

第三章 知识城市诞生的历史背景 163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164

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水平发展 165

加速了人口聚集和市民素质的提高 166

影响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间形态结构 167

社会思潮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 170

城市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 175

第二节 知识经济催生“知识城市” 176

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运动的兴起 177

知识信息经济成就知识城市理念 182

知识城市的衡量标准与基本原则 185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与知识城市 189

何谓全球化 190

全球化,让城市与世界紧密连接 194

知识城市,竞争中完成的一次城市功能转化 201

第四章 知识城市的框架要素与全球知识城市范例 207

第一节 转型为知识城市的基础、类型及对应措施 208

知识城市必备的基本条件 208

知识城市转型的母体类型 212

不同知识城市的对应措施 219

第二节 构建知识城市需要的核心元素 221

竭尽所能吸引和留住知识工作者 221

创造新知识 223

应用新知识 223

构筑新的联合体 224

开发新的增长群 225

第三节 实施知识城市战略所需的外部环境 227

充分考虑政治社会因素,制定可操作性开发战略 227

以多元金融支持为依托,组建专门实施管理机构 228

拥有国际化多种族视野,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城市个性 229

建立大都市的公共网站,为市民提供价值创造机会 231

挖掘利用城市创新引擎,保障市民知识社会权利 232

廉价进入先进通信网络,确保研究取得优秀成果 233

第四节 全球知识城市范例分析 234

伦敦 234

曼彻斯特 238

巴塞罗那 241

斯德哥尔摩 244

慕尼黑 246

蒙特利尔 248

都柏林 251

代尔夫特 253

波士顿 256

里斯本 259

东京 261

第五章 创新生态学与知识城市构建 272

第一节 生态学与创新生态学 272

什么叫生态学 272

何谓创新生态学 275

创新生态学研究的范围 277

第二节 创新生态学的发展现状 279

创新生态学对制定国家创新战略的影响 280

创新生态学在创新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81

创新生态学对原创与技术创新结合的效能 282

第三节 创新生态学特性及其对知识城市构建的意义 283

复杂性(complexity) 284

高技术,高接触(high-tech,high-touch) 284

网络与网络化的组织 285

知识领袖 285

知识工作者、自由代理人和微型企业 286

顾客知识 286

知识资产的未来 287

未来定位 287

可持续性 288

知识创新区 288

第四节 知识城市的创新生态学思考 289

对空间多学科思考是构建城市创新生态的基础 289

创新引擎是知识城市创新的种子和创新的源泉 291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是知识城市成功的体制保障 295

知识创新区是知识城市起步的范式和导航仪 296

第六章 知识城市视野下的城市知识资本运营 306

第一节 知识、知识资本及知识资本的形态 307

关于知识的认识 307

何谓知识资本 309

知识资本的形态或构成要素 312

第二节 城市知识资本比较框架模型 316

城市知识资本网络模型(IC Navigator Model for Municipalities) 320

城市知识资本标杆系统(Cities Intellectual Capital Benchmarking System,CICBS) 321

知识城市资本系统(KC Capital System) 322

第三节 知识资本的运营 326

全球知识资本运营的现状 326

我国知识资本运营的现状 328

知识资本运营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329

第四节 城市知识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方法 331

增强对知识管理和知识资本运营的认识 331

充分了解知识资本运营的基本特点 332

以整合资源为重点构建起城市知识网络 333

采取实际措施提高城市知识资本的效率 334

建立知识共享文化系统和知识社区组织 335

从长计议加大对城市无形资产的投入 336

加速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产)业集群 336

大胆探索知识资本运营的有效模式 338

发挥大学在城市知识资本运营中的先导作用 339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知识资本评价体系 340

打造高素质的城市首席知识执行官管理团队 342

第七章 城市治理与知识城市政府的新职能 346

第一节 城市治理,城市管理的一次重要革命 346

何谓城市治理 346

“治理”与“统治的区别何在 348

城市治理,从国际组织到各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349

第二节 城市治理中的公民社会 356

公民社会组织的特征 357

知识城市公民社会组织形态 358

知识城市公民社会组织的角色 362

第三节 知识城市政府的新职能 368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法律法规保障系统 370

整合知识基础设施资源,实施有效目标管理 371

促使创造力的最大化,确保知识城市资产增值 374

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 377

做好人才战略储备,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加后劲 378

建立好公共政策网络,密切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 380

持好牌精心打好牌,做好知识城市的战略营销 381

第八章 知识城市与地球学习村战略——以澳大利亚休谟市为例 389

第一节 地球学习村诞生的背景及定义 390

第二节 地球学习村模式 395

匹兹堡——个以整个城市为主体的地球学习村 395

库芳达——个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地球学习村(Kufunda Global Lea-rning Village) 397

香港教育城——个以政府全资拥有的网上地球学习村(Hked City) 400

北京学习村——个以企业模式运作的地球学习村 403

第三节 休谟地球学习村——一个成功地球学习村的典范 408

休谟地球学习村的基本构架 410

休谟地球学习村战略开发与实施 411

地球学习村战略评估框架 413

评估框架理论实践的基本要素 415

第四节 地球学习村的基本特点 417

战略目标的针对性 417

政府倡导终身学习的主导性 418

地球学习村形式的多样性 419

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419

合作伙伴参与的广泛性 420

效果评估的可操作性 420

第九章 知识城市与城市吸引力及魅力构造——以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为例 423

第一节 吸引力与城市魅力的尺度与城市类型 424

何谓城市魅力 425

城市魅力的衡量标准 427

吸引力和魅力城市的类型 431

第二节 城市魅力打造与城市营销 437

制定提升城市吸引力和魅力的战略 438

强化对城市营销意义的认识 443

确保城市吸引力和魅力的可持续性 444

选择增强城市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447

第三节 文化旅游,城市吸引力的催化剂 448

确立视觉项目目标 451

设计制定战略政策 451

坚持可持续文化政策的原则 452

注意规避相关问题 454

第四节 鹿特丹——一个转型城市吸引力的成功典范 455

鹿特丹的昨天和今天 456

新政对城市吸引力的影响 458

新空间的拓展对复兴周边邻里社会经济的作用 459

注重投资对城市吸引力的效果效益 462

第十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知识城市战略——以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为例 468

第一节 中国城市与城市化的特点 468

作为知识密集的城市 469

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469

知识城市战略与中国城市化 474

第二节 重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知识城市 476

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赐予重庆成为知识城市的土壤 478

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市民分享知识创造了条件 481

“城市创新引擎”凸显知识城市的个性 482

第三节 重庆,离知识城市到底有多远 484

市民分享知识的资源需要整合 485

知识资本的贡献率偏低 486

大学融入城市创新环节不紧 490

创新文化环境急需改善 490

第四节 重庆,成为知识城市的路径在何处 491

知识城市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491

用知识城市的谋略建设好“新特区” 493

计划好重庆知识城市战略的“牌局” 494

营造实施知识城市战略良好的外部环境 498

调整研发经费结构,提升城市知识资本的贡献率 499

集中实力,优先把重庆建成一个“知识创新区” 499

构架起知识共享和有中国特色的知识资本评价系统 500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知识工作者队伍 501

第十一章 未来城市——个可持续的知识城市 508

第一节 人类正在经历着全球城市化时代 509

全球城市化与城市人口 509

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几种模型 51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都市圈” 517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继续遭遇新挑战 523

人口过快流入城市加重承载力 523

快速城市化造成土地严重流失 524

环境遭遇破坏,污染日趋严重 524

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压力增大 525

第三节 未来城市化的出路在何方 527

“六种”资本决定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528

城市空间结构与信息化赋予城市不同的职能 535

城市交通,社会公平性的具体体现 538

规划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539

后记 5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