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治权论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
治权论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

治权论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大方著
  • 出 版 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6554828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人类社会早期民主思想谈起,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形式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证券机制的逻辑思想等。
上一篇:民商法新观察下一篇:侦查思维
《治权论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目录

上编:民主思想——执政能力的理论基础第一章 人类社会早期民主思想探源 7

一、西方早期民主思想的起源 7

(一)西方古代民主思想 8

(二)西方中世纪民主思想 11

(三)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14

二、东方早期民主思想的考察 16

(一)黄宗羲等的民主启蒙思想 16

(二)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 22

(三)孙中山等的民主革命思想 28

三、本章小结 3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9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 4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概念的阐释 40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4

(三)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价值是消灭私有制并实现社会平等 45

(四)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强调以民主制度防止无产阶级政权变质 47

二、列宁的民主思想 49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9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丰富与创新 51

三、本章小结 5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56

一、毛泽东的民主思想 56

(一)“人民立宪”是毛泽东“民主之路”执政思想的本质内涵 57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毛泽东“民主之路”执政思想的路径选择 61

(三)“以法治国”是毛泽东“民主之路”执政思想的未尽探索 63

二、邓小平的民主思想 66

(一)否定以党治国——邓小平民主思想的萌芽 66

(二)反对个人崇拜——邓小平民主思想的形成 68

(三)改革政治体制——邓小平民主思想的发展 71

(四)建设政治文明——邓小平民主思想的成熟 75

三、江泽民的民主思想 78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具有本质区别 78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实施依法治国 80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是标本兼治、源头治理 81

(四)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化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84

四、胡锦涛的民主思想 85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理念——执政权力为民 85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 87

(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政治基础——保持政党先进 89

(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体制保证——转变执政方式 90

五、本章小结 92

下编:治权机制——执政能力的实现途径第四章 治权机制的逻辑构想 95

一、执政能力的现实挑战 96

(一)封建残余思想的困扰 97

(二)经济基础薄弱的困扰 97

(三)传统政体模式的困扰 98

(四)国民文化素质的困扰 99

(五)境外敌对势力的困扰 100

二、执政能力的制度缺陷 101

(一)思想教育机制缺陷导致价值扭曲、道德失范滋生权力腐败 101

(二)经济体制缺陷导致行政权力违规干预市场滋生权力腐败 102

(三)监督机制缺陷导致公共权力失控滥用滋生权力腐败 103

(四)用人机制缺陷导致干部任用商品化滋生腐败 104

三、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 104

(一)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具有根本性 106

(二)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具有权威性 107

(三)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具有针对性 107

四、构建治权机制的基本原则 107

(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在治权机制的理论思考 107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重在体现创新精神 111

(三)坚持治标与治本的统一,重在实现治本效果 112

(四)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重在形成独立特性 113

五、本章小结 116

第五章 执政权力的赋予机制 117

一、人民赋权的本质内涵 118

(一)“人民赋权”的思想内涵 119

(二)“人民赋权”制度内涵 120

二、人民赋权的现实缺陷 121

(一)人民代表与代表人民 122

(二)伯乐慧眼与群众拥戴 123

(三)少数集中与多数服从 124

三、实现人民赋权的有效途径 126

(一)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赋权职能 126

(二)选出能够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 132

(三)确立以“人民意志”为准绳的用人机制 133

四、本章小结 136

第六章 执政权力的限制机制 137

一、有限权力的价值取向 138

(一)权力限制是现代法治的客观要求 139

(二)权力限制是根除“人治”的必然要求 140

(三)权力限制是治权机制的内在要求 141

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剖析 143

(一)权力过分集中的“人治化”趋向 144

(二)权力过分集中的“臃肿化”趋向 145

(三)权力过分集中的“商品化”趋向 147

三、权力限制的有效途径 149

(一)建立党内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 149

(二)建立国家立法、行政、司法职能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 151

(三)建立政府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离的权力结构 153

四、本章小结 156

第七章 执政权力的运行机制 158

一、执政权力运行的主要问题 160

(一)运行的随意 160

(二)运行的隐蔽 162

(三)运行的庸俗 164

(四)运行的失察 165

二、执政权力运行的趋向考察 166

(一)运行的法制与法治的统一 167

(二)运行的程序与效果的统一 169

(三)运行的权力与责任的统 170

三、以法定的制度体系构建权力运行机制 172

(一)加强制度建设,奠定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 172

(二)严格规范程序,明确权力运行机制的途径 174

(三)实行民主公开,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175

四、本章小结 177

第八章 执政权力的监督机制 178

一、人的利益需求决定监督的价值 180

(一)物质利益是人的欲望的第一需要 180

(二)人的利益需求欲望是发展变化的 183

(三)人的利益需求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185

二、执政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的深层原因 187

(一)监督机构独立性的弱化 187

(二)监督形态功能性的蜕化 189

(三)监督手段有效性的虚化 191

(四)惩治性监督严肃性的软化 191

三、实现执政权力有效监督的对策 193

(一)赋予监督职能,突出独立性 193

(二)拓宽监督渠道,实现广泛性 194

(三)强化监督手段,提高有效性 196

(四)采取特殊方式,增强针对性 201

四、本章小结 204

第九章 执政权力的自律机制 205

一、以创新精神为指导,确立权力自律的原则 206

(一)在思想观念上,坚持商品意识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206

(二)在教育内容上,坚持“反封”与“反资”的统一 208

(三)在工作指导上,坚持利益驱动与教育疏导的统一 211

(四)在方式方法上,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212

二、以思想教育为主旋律,筑牢权力自律的防线 213

(一)筑牢权力自律的信仰防线 214

(二)筑牢权力自律的道德防线 218

(三)筑牢权力自律的心理防线 220

(四)筑牢权力自律的法纪防线 222

三、以机制功能为保障,提高权力自律的效果 223

(一)实现思想教育的效益标准制度化 223

(二)实现思想教育的效益责任化 225

(三)实现思想教育的物资保障预算化 226

四、本章小结 226

第十章 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层思考 228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反思 228

(一)重“防资”而轻“反封” 229

(二)重“固权”而轻“限权” 231

(三)重“人治”而轻“法治” 233

二、苏联历史悲剧的启示 235

(一)特定的历史环境 236

(二)落后的封建思想 237

(三)专权的政治体制 239

(四)领袖素质的缺陷 241

三、构建治权机制的现实保障 244

(一)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是构建治权机制的前提 244

(二)加快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是构建治权机制的动力 247

(三)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是构建治权机制的保证 249

(四)领导干部的表率和责任是构建治权机制的关键 250

四、本章小结 251

结语 253

参考文献 2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