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友达主编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1141816
- 页数:414 页
绪论 全球人类社会向和谐世界过渡是必由之路 1
第一节 世界经济全球化 5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理论 5
(一)西方主流派全球化理论 5
(二)当代新“左”派全球化理论 6
(三)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 6
(四)全球化理论形成的过程 7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11
(一)贸易全球化 11
(二)金融全球化 12
(三)生产国际化 12
第二节 世界政治国际化和多极化 14
一、世界政治国际化 14
(一)跨国公司 14
(二)政府间国际组织 15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15
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过程不可逆转 16
(一)第三世界是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16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政治多极化 17
(三)世界政治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17
(四)多极化进程不可逆转 17
(五)多极化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18
第三节 世界文化多元化及其发展 20
一、文化霸权主义 21
(一)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现实利益的矛盾 22
(二)不同文化体系的差异,既有矛盾、冲突和对立的一面,又有互相吸纳、合作、共存和统一的一面 24
二、东西方文化联合论 25
第一章 儒家思想 33
第一节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哲学概括 35
一、仁在《论语》的论述中处于突出的地位 36
二、仁的人道原则 37
(一)关于知天(命)的认识,孔子在《论语》中两处三次谈到天命 38
(二)关于知仁的认识 41
(三)对知礼的认识 45
第二节 孔子哲学的方法论——中庸之道 47
一、中庸的意义 48
二、中庸思想的应用 49
(一)过犹不及 49
(二)和而不同 50
(三)时中与权 52
(四)中庸之道是通往“小康”“大同”的理想社会 53
(五)中庸思想的缺陷及其在历史上的曲折经历 55
第三节 孔子哲学的认识论——对学习的认识、态度与方法 56
一、对学习的认识 59
二、对学习的态度 60
三、学习方法 63
第四节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64
一、办学宗旨,把德育放在首位 65
二、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73
三、面对全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方向 74
四、承前启后的教学内容 75
五、深邃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 80
(一)学习的最佳境界是快乐 80
(二)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 80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80
(四)善于启发,触类旁通 81
(五)身教重于言教 82
第五节 孟子思想——儒家理想主义流派 84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85
(一)仁政的思想根源 85
(二)仁政的内容 87
二、孟子的性善论 95
三、孟子的教育思想 99
(一)教育的目的 99
(二)教育内容和修养方法 100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03
第六节 荀子思想——儒家现实主义流派 106
一、荀子的政治思想 107
二、性恶论 109
三、荀子的教育思想 111
(一)学习的目的 111
(二)学习态度 112
(三)学习方法 113
四、荀子的自然观 114
五、荀子的认识论 116
第七节 西汉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 122
一、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历史背景 122
二、董仲舒的“大一统”政治理论 124
三、“天人感应”的神学论 126
四、按名分行事的认识论 129
五、董仲舒与先秦儒学的分歧 130
(一)人性与教化 130
(二)君臣关系 130
(三)心性之别 131
第八节 宋元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132
一、程朱理学中“理”的观念来源及其含义 134
二、“格物致知”论及其方法论 137
三、人性的心性论 139
四、陆、王学派的心学论 142
(一)“心即理”及“心外无理” 143
(二)王守仁的认识论 145
(三)王守仁的伦理学说 146
五、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思想总结 148
第二章 道家及道教 155
第一节 老子的哲学核心思想是道 157
第二节 老子的方法论——辩证的方法 164
第三节 老子的世界观——无为而治 176
一、政治观点 177
二、为人处世 181
(一)应用辩证的方法保存自己 183
(二)重视养生之道 184
(三)个人修养 185
第四节 庄子的人生哲学 186
一、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的含义,使“道”的概念更加抽象化和虚无化 187
二、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所述德的意义,使德的内容越来越实,以便于应世 190
三、庄子的人生态度 192
(一)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192
(二)超然的政治态度 194
(三)万物平等和相对主义的世界观 194
(四)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的生活态度 197
(五)通过坐忘的入道途径 199
第五节 道家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200
一、对儒家大师的影响 201
(一)对孔子的影响 201
(二)对孟子的影响 204
(三)对荀子的影响 206
二、儒、道两家思想汇合对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影响 210
三、对养生保健的贡献 214
(一)传统养生学 215
(二)气功养生法 217
第六节 道教 222
一、道家在思想上的变化对形成道教的影响 222
(一)老庄学说 222
(二)黄老学派 223
二、道教的创立及其发展 224
(一)道教的创立 224
(二)道教的发展与成熟 226
三、道教与传统文化 233
(一)道教理论的发展 233
(二)广泛吸收民间的神,是道教不断壮大声威的途径之一 234
(三)道教与我国古代音乐艺术 234
(四)道教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235
(五)道教与我国古代绘画艺术 236
(六)道教与我国古代造像艺术 237
(七)道教官观的壁画艺术 238
(八)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239
第三章 佛教与佛学 241
第一节 佛教在印度 243
一、佛教的创立 243
二、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244
(一)四圣谛、八正道 244
(二)十二因缘 245
(三)五蕴论——原始佛教哲学理论的基础 246
三、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变异及消亡 246
(一)部派佛教 247
(二)大乘佛教的兴起及其主要教派 247
(三)佛教在印度的变异及消亡 248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 251
一、佛教初期(公元前2—公元316年)在中国 251
二、东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大发展的时期(公元316—589年) 252
(一)道安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253
(二)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的贡献 254
(三)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及神不灭论 255
(四)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 256
三、隋唐——中国佛教鼎盛时期 260
(一)南北佛学的统一 260
(二)佛学宗派的创建 261
(三)翻译的佛典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提高 261
(四)中国佛教特色的形成 262
(五)佛教国际中心地位的确立 262
四、儒、道、释三教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其发展 263
(一)经学之再次统一 263
(二)佛教的蓬勃发展,激化了儒、释两家的矛盾,也促进了双方的融合 265
(三)道教组织日益完善与强大 265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佛教 266
六、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佛教 268
第三节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72
一、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272
二、佛教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273
三、佛教对中国小说的影响 273
四、佛教与石窟艺术 274
五、佛教对我国书画艺术的影响 276
六、佛塔艺术 278
七、佛乐 279
第四章 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281
第一节 易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283
一、《易经》 283
(一)变易 283
(二)不易 286
(三)简易 287
二、《易传》 290
(一)《彖传》 290
(二)《象传》 297
(三)《文言传》 300
(四)《系辞传》 302
(五)《说卦传》 305
(六)《序卦传》 306
(七)《杂卦传》 307
三、易学 308
(一)历代易学的主要流派 309
(二)读阴阳五行后的感想 315
(三)易文化是探索自然与人以及认识自然与人关系的表现 321
第二节 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339
一、《易学与儒学》[28](简称《易与儒》) 339
(一)孔子对《周易》的认识和运用 339
(二)《论语》中的易学思想 340
(三)孟子对《易》思想的发挥 342
(四)儒家经典《大学》与《中庸》中的易学思想 347
(五)荀子思想与《易》的异同 355
(六)汉代易学倾向政治 360
(七)理学与易学 362
(八)王夫之以史解《易》 365
(九)熊十力的新易学 370
二、《易传与道家思想》[89] 373
(一)《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 373
(二)论‘系辞’是稷下道家之作》 377
三、《易学与佛教》[90]简称《易与佛》 380
(一)魏晋玄学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 380
(二)王弼的易学与僧肇的般若学 384
(三)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契合 388
四、中国传统文化将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93
附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95
一、刚健有为和刚柔相济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397
二、中和思想 398
三、人本主义精神 399
(一)民贵君轻思想 399
(二)重人伦,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399
(三)重现世,远离鬼神 400
四、天人关系 401
(一)顺应自然说 401
(二)天人协调说 401
(三)天人合一论 402
五、宽容会通精神 402
(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402
(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403
参考文献 405
编后记 410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经典沐心 第2卷 智慧卷》宋伟 2016
- 《花样民游 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的创新与指导》刘娟 2019
- 《中国传统京剧故事绘本 追韩信》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四川众木文化著;小狐仙动漫绘 2019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