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与可持续发展 民族根本利益与中国西部发展战略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毅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7057989
- 页数:611 页
导论 1
上编 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9
一 区域发展理论 19
1.领袖区域发展思想概述 19
(1)孙中山先生的西部经济建设思想 19
(2)毛泽东主席关于西部发展战略 21
(3)邓小平的西部发展观 23
(4)江泽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4
2.区域发展论 27
(1)区域界定 27
(2)区域关系类型 29
(3)区域经济研究对象 30
(4)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1
(5)均衡论 33
(6)非均衡论 35
(7)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概述 39
3.区域增长论 41
(1)增长极理论内涵 41
(2)国际区域增长研究焦点 43
(3)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 45
(4)区域经济一体化 46
(5)超越“飞地” 47
4.重审“级差” 48
(1)级差概念 49
(2)级差研究价值 52
(3)软环境:相对级差 54
5.区域研究前沿 55
(1)向知识密集型倾斜 55
(2)先天基本要素与后天高等要素 56
(3)生产系统垂直一体化 58
(4)创新网络 59
6.澄清认识误区,提高分工水平 61
(1)劳动分工的合理解释 62
(2)澄清认识误区 63
(3)选择高效、优势的分工模式 64
二 西部区划、资源配置和区域市场 67
1.区域经济关系及其“西部”缘由 67
(1)地理区划:从自然到社会 67
(2)现代区域变迁:从行政区划到经济地带区划 71
(3)从大西北、大西南到大西部 77
2.资源配置失衡 77
(1)国土资源东优西劣 77
(2)水土资源东丰西寡 80
(3)矿产资源东短西长 82
(4)人力资源东密西疏 83
(5)社会资源东强西弱 84
3.区域市场差异 87
(1)重心从东到西转移 87
(2)区内同质性与区际差异性 90
(3)内聚力 95
(4)依存性 98
4.西部市场化进程 100
(1)西部市场化意义 100
(2)西部市场化政策导向 102
(3)西部市场体系发育 105
(4)西部市场化进程对策 109
三 西部区域政策 111
1.区域政策的理论基础 111
(1)地域分工理论 111
(2)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113
(3)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114
2.发达国家区域政策及其成效 116
(1)美国大规模“西进” 116
(2)前苏联远东大开发 119
(3)意大利缩小南北差距 122
(4)德国均衡发展战略 124
(5)日本解决经济布局“过密”与“过疏” 126
3.国外区域政策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 128
(1)区域政策目标 128
(2)调节主体:市场与政府 129
(3)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法律手段 131
(4)设立区域经济开发管理机构 134
(5)中国适度西倾政策 135
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40
(1)西部大开发的背景 141
(2)断层危机 142
(3)转换区域差别的引擎 145
(4)新的里程碑 146
(5)用全新思路开发西部 147
(6)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 149
四 西部发展战略 152
1.区域发展战略选择 152
(1)全局发展战略 152
(2)静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53
(3)动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54
(4)战略模式选择 156
(5)多极战略:新的经济增长点 157
(6)经济圈发展战略 160
(7)流域发展战略 163
(8)加速发展战略 167
2.区域经济规划 170
(1)区域经济规划设计 170
(2)树立开放、整体和综合观念 172
(3)西部区域工业化模式选择 174
3.区域制度分析与创新 178
(1)投资失衡 179
(2)所有制结构的区域差异 179
(3)制度变迁的综合体与区域性时滞 181
(4)制度变迁成本和规则 182
(5)突破制度“瓶颈” 184
(6)分权体制 185
(7)空间组织形式和组织保障 187
4.区域经济增长方式 189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189
(2)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191
(3)粗放与集约的辩证关系 193
(4)增长率 195
5.经济增长机制 196
(1)双赢机制 197
(2)动力机制 198
(3)传递机制 200
(4)协调机制 202
(5)建立“双赢”格局 204
6.知识经济与西部跳跃式发展 208
(1)封闭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 208
(2)知识经济带来的新契机 209
(3)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11
五 东西部合作 214
1.东西部合作意义 214
(1)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论 214
(2)东西部合作的政治经济意义 216
(3)东西部合作的现实基础 217
(4)东西部合作的必然性 219
2.东西部合作历程、效应及模式选择 221
(1)东西部合作的发展阶段 221
(2)东西部合作的对象和内容 224
(3)东西部合作的效应 229
(4)东西部合作的问题及成因 230
(5)东西部合作的多元模式 233
(6)东西部合作的原则 237
(7)农村投资与城镇发展双翼 239
(8)民工潮回流新气象 241
3.东西部产业联动升级对接 243
(1)东西部产业对接的现状 243
(2)东西部产业对接的必然性 246
(3)东西部产业对接模式的选择 247
(4)促进东西部企业的联合 250
4.区域特色经济 253
(1)区域特色经济涵义及特点 254
(2)发挥特色意义,延伸区域优势 255
(3)认清深层矛盾怪圈 256
(4)围绕中心环节,加大调整力度 258
(5)建立强质农业支撑点 259
(6)承认差别,缩小差别 261
(7)公平竞争 263
(8)从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 264
5.融合型经济培育 268
(1)融合型经济的特征 268
(2)西部融合型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269
(3)负面影响 271
(4)加快培育西部融合型经济 273
六 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 276
1.公平说 276
(1)经济公平 276
(2)社会公平 278
(3)空间平等 279
(4)区域公平 279
(5)地区差距拉大的主因 281
(6)政治与经济平衡 282
(7)共同富裕 286
2.西部民族经济发展的“瓶颈” 288
(1)人口多,人才缺 288
(2)资金短,交通差,开发难 290
(3)观念落后 292
3.西部贫困成因 294
(1)自然原因 294
(2)历史原因 295
(3)外部原因 296
(4)内部原因 297
(5)社会原因 299
4.西部经济环节 301
(1)从封闭走向开放 301
(2)从计划走向市场 302
(3)自主与规范统一 303
(4)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04
5.调整结构,稳中求速 305
(1)速度与效益统一 306
(2)合理调整所有制结构 307
(3)协调城乡经济关系 308
(4)科教兴西 309
(5)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311
(6)建立西部社会稳定机制 312
6.西部地区经济改革 313
(1)西部地区民族特色 313
(2)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314
(3)公平与效率兼顾 317
(4)完善市场,健全调控 319
(5)西部改革试验区 320
下编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 325
七 西部生态脆弱带及其退化机制 325
1.生态脆弱带 325
(1)生态脆弱带界定 326
(2)生态脆弱带的成因 330
(3)生态脆弱带类型 333
(4)生态脆弱带的特征 337
(5)中国生态脆弱带分布 340
(6)生态脆弱带评价 342
2.西部受损生态系统退化机制 351
(1)土地退化积重难返 351
(2)水资源及水生态系统衰竭 352
(3)采矿成为环境污染源 355
(4)污染和非污染生态影响 357
(5)生态脆弱带:沙尘暴的温床 360
(6)植被劣化 363
(7)“生态红灯” 365
3.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带 367
(1)陕北黄土高原区典型生态脆弱带 367
(2)云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带 372
(3)青藏高原东北缘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带 378
4.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相关性分析 382
(1)区域生态环境是西部贫困的首因 383
(2)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类型 391
(3)西部贫困区域生态环境考察 394
(4)经济贫困相关性的分析 400
八 西部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途径 409
1.土地荒漠化 409
(1)自然资源 409
(2)土地资源 416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 421
(4)土地荒漠化概念及指征 426
(5)荒漠化成因及发生区域 432
2.西部土地荒漠化危情 437
(1)荒漠化是西部重大生态安全问题 437
(2)荒漠化生态机理 439
(3)全球荒漠化人为因素 447
(4)中国西部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50
(5)荒漠化蔓延恶果 459
3.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途径 462
(1)抗荒漠化系统工程规划 463
(2)结合生态安全工程,建立防护体系 463
(3)西部草地生态经济功能 468
(4)西部草地生态安全管理 472
九 西部大开发的隐形赤字与生态极限 475
1.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475
(1)西部能源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475
(2)西部矿产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479
(3)西部农业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482
(4)西部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容量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488
(5)西部反贫困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493
2.生态安全极限值:生态承载力 500
(1)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501
(2)亚稳定性 503
(3)生态承载力限值 506
(4)天人之约:生态生产力观 510
(5)人为生态灾害 513
(6)大开发中的生态安全 516
3.新思路·新景观·新水源 522
(1)新思路 522
(2)“两难”和“双赢”曲线 527
(3)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531
(4)营造西部绿色生态 536
(5)拓展西部环保产业发展空间 539
(6)开源节流 542
(7)南水北调 546
十 西部屏障:生态安全预警机制 551
1.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机制 551
(1)中国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552
(2)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机制缘由 558
(3)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建设难点 561
(4)树立西部全局生态安全意识 562
2.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建设 564
(1)示范区界定 564
(2)建设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的意义 567
(3)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的基本模式 572
(4)系统程序 575
(5)知识系统和工程系统 580
(6)天河变地河:黄河安全建设工程 585
(7)长江上游生态安全预警示范区 587
3.生态安全之本: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591
(1)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定位 591
(2)科技兴农为本 592
(3)西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593
(4)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596
主要参考文献 602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野火·黎明哈尔滨 上》荀鹿著 202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王志邦主编;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