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新中国风建筑设计导则
新中国风建筑设计导则

新中国风建筑设计导则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晓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8371290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日益崛起的中国,大多数城市却千篇一律。其中的重要问题是,绝大多数建筑要么追求现代特征而缺乏地域性,要么因循传统建筑而缺乏时代感。本书旨在引导性地探讨如何对二者进行较好的融合,并将相关建筑命名为“新中国风建筑”。本书着重讨论了“新中国风建筑”的主要类型——抽象模仿传统建筑特征为主的“形之‘象’”的现代建筑与脱离象形的、表达中国文化精神的时代建筑。在上篇,根据建筑创作的方法,结合实例,对“形之‘象’”的现代建筑进行了分类。本书的重点在于下篇。在下篇,探讨了“意境”与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建筑运用的原则及其特征;结合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提取其中重要并适合现代建筑表达的范畴——“崇尚自然”、“中和”、“虚静”、“阴阳”、“模糊”、“气韵生动”、“混沌”,分别研究了相应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并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表达相应的精神或美学特征。其中,认为中国古代“放逸”、“混沌”思想分别与解构主义、非线性思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架起了“新中国风建筑”与世界最新建筑潮流结合的坚实桥梁。
《新中国风建筑设计导则》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新中国风”建筑的意义 1

1.1.2理论意义 2

1.2概念界定 4

1.2.1“导则”之导 4

1.2.2古代、古典与传统 4

1.2.3中国传统美学及其精神 5

1.2.4建筑意 6

1.2.5地域主义相关概念 6

1.3相关发展与研究 7

1.3.1国外相关建筑发展与研究 7

1.3.2国内相关建筑发展与研究 13

1.4本书研究范围与基本结构 21

1.4.1研究范围 21

1.4.2本书基本结构 22

第2章 传统建筑“形”的模仿 25

2.1整体简化 28

2.2模仿传统建筑整体构图特征 30

2.3坡屋顶意象 32

2.3.1翼然出挑 32

2.3.2拓扑变形的坡顶 36

2.4模仿木构特征 42

2.4.1整体模仿传统木构建筑意象特征 42

2.4.2模仿传统建筑木构门窗格意象 45

2.5片段运用 48

2.6影像运用 50

2.7表现传统建筑空间特征 50

2.8移植中国文化其他元素 52

第3章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要义 57

3.1中国文化要义 57

3.1.1中国文化定义 57

3.1.2当前中国文化总体特征 58

3.1.3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 60

3.1.4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63

3.2中国传统美学基本精神 67

3.2.1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本质 67

3.2.2中国古代美学主干思想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地位 69

3.2.3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类型范畴 70

3.2.4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整体把握 71

3.3建筑中的传统审美意识之中日比较 71

3.3.1中日传统审美意识异同之文化根源 72

3.3.2中日传统审美意识之基本异同 73

3.3.3日本主要传统审美意识及其在当代日本建筑中的反映 74

3.3.4现代日本建筑之传统美学表现参考原则 82

3.4本章小结 83

第4章 现代建筑意境及传统色彩运用 85

4.1现代建筑意境 85

4.1.1意境考 85

4.1.2意境之“妙悟” 90

4.1.3现代建筑“意境”之中国特色表现 91

4.2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94

4.2.1中国传统色彩涵义 94

4.2.2中国传统色彩之现代建筑运用 97

4.3本章小结 105

第5章 崇尚自然的现代建筑意 107

5.1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体现 107

5.1.1天人合一思想 107

5.1.2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反映 109

5.2崇尚自然的中国古代建筑 110

5.2.1融入自然的中国古代建筑 110

5.2.2师法自然的中国古代建筑 116

5.3“融入自然”的现代建筑 119

5.3.1融入自然环境 119

5.3.2纳入自然要素 120

5.3.3现代建筑融入自然之中国特征凸显 125

5.4师法自然的现代建筑 126

5.4.1模仿自然物象 126

5.4.2效法自然状态 134

5.5本章小结 138

第6章“中和”的现代建筑意 139

6.1“中和”基本精神 139

6.1.1中国古代儒家基本精神 139

6.1.2“中庸”思想与“中和”精神 140

6.1.3“中和”美学精神特征 142

6.2“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表现 143

6.2.1尚中崇正 143

6.2.2平和适度 144

6.2.3有序的群体组合 145

6.3“中和”现代建筑意象 147

6.3.1多元调和 147

6.3.2“群”意象 150

6.3.3浩然大气 152

6.3.4谦和文雅 154

6.3.5敦厚有力 155

6.4本章小结 156

第7章“虚静”现代建筑意 159

7.1“道”“禅”美学基本精神 159

7.1.1道家美学基本精神 159

7.1.2“禅宗”美学基本精神 161

7.1.3“虚静”哲学思想 164

7.1.4“虚静”美学思想 166

7.2“虚静”美学特征 166

7.2.1“虚”与“空灵” 167

7.2.2“淡”与“清” 168

7.2.3“静”与“动” 169

7.2.4“逸” 170

7.2.5静水意蕴 176

7.3“虚静”现代建筑意 177

7.3.1极简 177

7.3.2空灵 178

7.3.3清淡静逸 183

7.3.4动逸 184

7.4本章小结 187

第8章 表现阴阳思想的现代建筑意 189

8.1阴阳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影响 189

8.1.1阴阳基本思想 189

8.1.2中国古代文化刚柔相济的基本特征 191

8.1.3中国古代美学阴阳相成的基本特征 191

8.2阴阳相成的建筑意象 192

8.2.1阴阳相成的中国古代建筑 192

8.2.2阴阳相成的现代建筑意象 194

8.3阴柔的现代建筑意象 197

8.3.1阴柔的文化基因及其美学特征 197

8.3.2表现阴柔之美的现代建筑意象 199

8.4本章小结 202

第9章 表现“模糊”的现代建筑意 203

9.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模糊性特征 203

9.1.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特征 203

9.1.2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模糊性特征 204

9.2“模糊”的现代建筑意象 208

9.2.1当代模糊美学特征参考 208

9.2.2视觉模糊 209

9.2.3对应模糊 210

9.2.4含蓄与内向 212

9.2.5抽象、变异与混杂 213

9.3本章小结 215

第10章“气韵生动”与宇宙意境表达的现代建筑意 217

10.1“气韵生动”及其宇宙意境表达 217

10.1.1“气韵生动”解义 217

10.1.2“气韵生动”的宇宙指向 220

10.2“气韵生动”的宇宙建筑意象 222

10.2.1表达具体宇宙意象 222

10.2.2表达“气韵生动”的美学特征 226

10.3本章小结 228

第11章 混沌现代建筑意 229

11.1中国古代混沌基本思想 229

11.1.1中国古代混沌思想内涵 229

11.1.2中国古代混沌思想的基本特征 230

11.2现代非线性及其混沌思想 230

11.2.1非线性思想基本特征 231

11.2.2一般非线性现象的基本特征 232

11.2.3混沌的特征 235

11.2.4非线性理论对当代建筑的启示 237

11.3“混沌”建筑意象 238

11.3.1非线性 238

11.3.2分形 242

11.3.3对局部变异的重视 244

11.4本章小结 246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