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安全血液与输血检验技术
安全血液与输血检验技术

安全血液与输血检验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峰,周林,李信业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4647580
  • 页数:5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别介绍了血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影响血液安全的因素、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与管理、无偿献血与献血招募、血液筛查、科学合理用血、输血新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化管理在血站中的应用。也介绍了实验室安全准则、实验室质量评价、ELISA检验技术、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金免疫技术、凝聚反应、有关输血传播疾病及其检测、常见血型检测及交叉配血试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及标准化。
《安全血液与输血检验技术》目录

上篇 安全血液 3

第一章 血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3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3

一、无偿献血方面 4

二、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方面 4

三、血液质量管理方面 5

四、临床用血方面 6

第二节 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要求 6

一、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7

二、做好采供血网络的整体规划和调整工作 8

三、全面加强管理,推进规范化和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 9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制度 11

五、加强临床用血监管,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12

六、加强输血医学科研工作,扩大交流,促进区域合作 12

第二章 影响血液安全的因素 14

第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 14

一、输血不良反应概述 15

二、常见的输血反应 15

第二节 血源传播疾病 18

一、血源传播疾病的种类和病原体 18

二、常见血源传播疾病 21

第三节 输血的免疫抑制 27

一、输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27

二、输血与术后感染 28

三、输血与肿瘤复发 29

四、输血与器官移植 30

五、输血与器官功能衰竭 30

六、输血的某些有利影响 31

第四节 安全输血对策 31

一、采供血机构统一管理和加强其质量体系建设在输血安全中起重要作用 32

二、无偿献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33

三、加强血液检测工作是提高输血安全的有力措施 34

四、合理用血 35

五、输血新技术的应用 36

第三章 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与管理 38

第一节 概述 38

一、采供血机构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8

二、建立覆盖全国、统一规划的输血服务组织体系的重要性 39

第二节 中国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 40

一、采供血机构分类 40

二、《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41

三、设置标准 41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内容与权限 42

五、采供血机构的调整和《规划的修订》 43

第三节 采供血机构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 43

一、概述 43

二、血液生产与使用管理法律制度 46

三、血液制品生产管理法律制度 54

四、法律责任 57

第四章 无偿献血与献血招募 62

第一节 中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的确立和无偿献血主体 62

一、无偿献血制度的确立 62

二、关于无偿献血主体 66

三、中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规定 67

第二节 献血工作领导职责 68

一、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献血工作的领导职责 68

二、关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献血工作的职责 69

三、关于各级红十字会对献血工作的职责 70

第三节 献血自愿与知情同意 71

一、献血告知原则 71

二、知情同意原则 76

三、献血者个人隐私保密原则 79

第四节 献血招募工作 80

一、有关志愿无偿献血者招募国际大会 80

二、招募献血者的原则 81

三、献血招募培训的重要性 82

四、血站献血招募工作 83

五、特定献血者的招募定位 86

第五章 血液筛查 90

第一节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90

一、总则 90

二、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91

第二节 血液筛查技术的局限性 91

一、病毒窗口期的存在 91

二、检测技术的限制 92

三、检测项目不全 92

四、试剂质量的差异 93

第三节 体外免疫诊断试剂的质量评价 94

一、试剂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4

二、采供血机构的试剂评价系统 95

三、进行试剂评价的基础工作 96

第六章 科学合理用血 98

第一节 成分输血 99

一、成分输血概述 99

二、血液成分的输注原则 108

三、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111

四、血浆与蛋白制品 123

第二节 血液代用品 139

一、红细胞代用品 139

二、血浆代用品 146

第七章 输血新技术 151

第一节 白细胞过滤 151

一、减除白细胞的方法 152

二、少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156

第二节 血液辐照 159

一、血液辐照的作用机制 160

二、血液辐照的适应证 160

三、辐照剂量 161

第三节 量子化血液疗法 161

一、概述 161

二、作用原理 162

三、治疗方法 163

四、适应证 164

五、禁忌证 165

六、疗效评价 165

第四节 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 165

一、病理性红细胞单采去除术 166

二、细胞置换术 166

三、病理性血小板单采去除术 166

四、病理性白细胞单采去除术 166

五、免疫治疗 167

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167

七、血浆置换和血浆淋巴置换 167

第五节 自身输血 168

一、概述 168

二、贮存式自身输血 169

三、稀释式自身输血 170

四、回收式自身输血 171

五、其他血液成分自身输注或移植 172

第六节 病毒灭活技术 172

一、光化学灭活病毒的概述 173

二、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可能机理 175

第七节 血液低温保存技术 176

一、血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原理和方法 176

二、血细胞低温保存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177

三、血细胞的深低温保存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178

第八节 微柱凝胶技术 179

一、概述 179

二、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 180

第八章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82

第一节 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 182

一、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182

二、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187

三、血站的全面质量控制 193

四、血站环节质量控制要求 197

第二节 临床用血质量管理 206

一、输血科(血库)的管理 206

二、临床医生的输血管理 208

三、临床输血护士的管理 210

第三节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 212

一、质量管理体系原则 212

二、质量体系文件概念 214

三、质量体系文件的作用 215

四、质量体系文件的层次 215

五、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基本要求 219

六、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文字要求 219

七、文件的通用内容 220

八、质量手册的编制 220

九、程序文件的编制 221

十、作业指导文件的编制要求 222

十一、质量记录表格 222

十二、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号(示例) 222

第九章 信息化管理在血站中的应用 223

第一节 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 223

一、发展历史 224

二、发展方向 224

第二节 信息化系统的特点 225

一、以保障血液质量为核心 225

二、系统性、全面性 225

第三节 血站与临床输血信息联网的可行性 227

下篇 输血检验技术 231

第一章 实验室安全准则 231

第一节、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231

一、吸烟 231

二、食物、饮料及其他 231

三、化妆品 232

四、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232

五、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232

六、鞋 232

七、头发和饰物 232

八、胡须 233

九、洗手 233

十、眼睛冲洗 233

十一、急救淋浴 233

十二、呼吸防护 233

十三、移液 234

十四、锐利物品 234

十五、隔离措施 234

十六、工作环境 234

十七、玻璃器具 236

十八、离心机 237

第二节 防火安全准则 237

一、建筑要求 237

二、防火 238

三、灭火 239

四、消防训练 240

第三节 实验室用电安全准则 241

一、仪器用电 241

二、维修与维护 241

第四节 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 242

一、化学危险物品分类 242

二、材料安全数据表及标签 243

三、腐蚀品的储存 243

四、易燃物的储存 244

五、紧急处理 244

六、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 245

第五节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 246

一、感染途径 246

二、血源性病原体 247

三、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的传染性危险 250

第六节 压缩气体的安全准则 252

一、通用标准 252

二、易燃气体 253

三、压力调节器和针阀 253

四、泄漏检测 254

五、空瓶 254

第二章 实验室质量评价 255

第一节 术语 255

一、质量 255

二、精密度 255

三、质量控制 255

四、质量控制策略 255

五、随机误差 255

六、系统误差 256

七、可报告范围 256

八、标准差 256

九、偏倚 256

十、质量保证 256

十一、室间质量评价 256

十二、准确度或测定准确度 256

十三、靶值 256

十四、不合格成绩 257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 257

一、室内质控的一般步骤 258

二、?图室内质控方法 260

三、图的图形分析 262

四、失控后的处理 263

五、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264

第三节 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265

一、室间质量评价申请和标本检测 265

二、各专业和亚专业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一般要求 266

三、各专业和亚专业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具体要求 267

第三章 ELISA检验技术 269

第一节 ELISA基本原理 269

第二节 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 270

一、双抗体夹心法 270

二、双位点一步法 270

三、间接法测抗体 271

四、竞争法 271

五、捕获法测IgM抗体 272

六、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ELISA 273

第三节 ELISA的操作要点 273

一、标本的采取和保存 274

二、试剂的准备 274

三、加样 275

四、保温 275

五、洗涤 276

六、显色和比色 278

七、结果判断 280

第四节 常用试剂盒选择 283

一、试剂盒评价标准 284

二、试剂盒选择 284

第四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 286

第一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类型 286

一、概述 286

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288

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90

第二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性能评价与合理选用 291

一、自动化程度 291

二、分析效率 292

三、应用范围 292

四、分析准确度 293

第三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的方法 293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 293

二、主要实验参数的选择(设置) 297

三、仪器室条件及仪器操作 299

第五章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301

第一节 概述 301

第二节 PCR技术的原理 302

第三节 PCR操作范例及反应体系的组成 303

一、PCR操作范例 303

二、PCR反应系统的组成 304

三、电泳分析 308

第四节 影响PCR的主要因素 309

一、温度循环参数 309

二、引物设计 311

三、DNA聚合酶 313

四、影响PCR特异性的因素 318

五、扩增平坡 318

第五节 PCR应用模式 320

一、兼并引物PCR(Degenerate Primer PCR) 320

二、套式引物PCR(Nested Primer PCR) 320

三、复合PCR(Multiplex PCR) 321

四、反向PCR(Inverse PCR或Reverse PCR) 321

五、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 322

六、标记PCR(LP-PCR)和彩色PCR 323

七、加端PCR 323

八、锚定PCR或固定PCR 323

九、玻片PCR 324

十、反转录PCR方法检测RNA 324

十一、定量PCR 325

第六节 PCR临床应用领域及特点 326

一、PCR应用特点 326

二、PCR应用领域 328

第六章 金免疫技术 330

第一节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330

一、胶体金的特性和制备 330

二、免疫金的特性和制备 333

第二节 金免疫测定 334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334

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336

三、应用 337

第三节 免疫金银染色 337

一、原理 337

二、方法 337

三、应用 338

第七章 凝集反应 339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339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340

一、玻片凝集试验 340

二、试管凝集试验 341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341

一、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341

二、间接血凝试验 342

三、胶乳凝集试验 344

四、间接凝集反应的作用 344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345

第五节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 346

一、直接Coombs试验 346

二、间接Coombs试验 346

第八章 有关输血传播疾病及其检测 347

第一节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 347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意义 347

二、ALT的检测 352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及其检测 357

一、乙型肝炎病毒 357

二、HBsAg的检测 363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及其检测 365

一、丙型肝炎病毒 365

二、抗-HCV的检测 367

第四节 梅毒及其检测 368

一、梅毒 368

二、梅毒的检测 370

第五节 艾滋病及其检测 372

一、艾滋病 372

二、抗-HIV的检测 379

第九章 常见血型检测及交叉配血试验 381

第一节 ABO血型及亚型检测 381

一、ABO血型检测 381

二、A1和A2亚型检测 385

三、其他A亚型检测 386

四、B亚型检测 386

第二节 Rh血型及其他稀有血型检测 387

一、Rh血型检测 387

二、Rh弱D型检测 389

第三节 交叉配血试验 390

一、原理 390

二、器材 391

三、方法 391

四、交叉配血试验的注意事项 395

第十章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及标准化 397

第一节 血站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397

一、建立和实施血站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97

二、质量手册 398

三、程序性文件 399

四、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 400

第二节 实验室检测质量标准化 402

一、血站实验室检测质量标准化实践主要的外来文件 402

二、血站实验室 402

三、血液检测设备与试剂 403

四、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IQC) 403

五、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估(EQC) 404

六、血站实验室人员的培训 404

附录 406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4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410

3.血站管理办法 419

4.血站基本标准 433

5.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447

6.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453

7.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74

8.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481

9.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497

参考文献 5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