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技术现象学初探
技术现象学初探

技术现象学初探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庆峰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42622072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现象学存在论角度探索技术哲学,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述。
《技术现象学初探》目录

第一章 工具主义的技术观念 29

第一节 关于技术的四种观点 29

一、技术知识论或知识主义的观点 29

二、技术行动论或技术活动主义 32

三、技术工具论或者技术工具主义 33

四、技术本体论 37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源流 40

一、“工具主义”的历史根源:宗教 40

二、工具主义的现代背景:实在论 43

第三节 工具主义技术观的概要 47

一、理论与工具 48

二、目的与工具 52

三、价值与工具 53

第二章 社会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60

第一节 对社会学视野的限定 60

一、现代现象 61

二、工具理性或目的理性 62

三、自反性现象 64

第二节 技术与工具理性 65

一、韦伯、齐美尔与现代性 65

二、韦伯、齐美尔与工具理性 67

三、社会领域内的工具主义 70

第三节 技术与意识形态 72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 72

二、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技术作为意识形态 74

第四节 技术与自反性现象 82

一、安东尼·吉登斯与自反性 83

二、乌尔里希·贝克与自反性 87

第五节 技术与社会建构 90

一、建构概念的考察 90

二、社会建构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102

三、社会建构主义与工具主义 108

第三章 生态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114

一、环境伦理学 114

二、内在价值与伦理观念的扩展 118

三、伦理规范的无效 124

四、工具主义的前提 128

第四章 伦理学视野内的工具主义 133

第一节 失控的技术 133

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及其伦理问题 133

二、工具主义的根据 136

三、被侵犯的主体 137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思路 139

一、无可怀疑与可信任的技术 139

二、信任的危机 140

三、主体性的幻象 149

第三节 主体性幻象的粉碎 150

一、主体所面临的问题 150

二、坦塔罗斯和夸父 151

第五章 对工具主义技术观的批判 157

第一节 对目的和工具的考察 157

一、目的之主动性 158

二、工具之被动性 165

第二节 工具主义的哲学根据 168

一、被动性的前提 168

二、作为工具的技术 173

三、自主的技术 175

第三节 技术工具主义的局限 179

一、乐观主义 179

二、价值中立 181

三、技术作为生产 182

第六章 技术与目的 190

第一节 关于目的的四种理解方式 190

一、规定生命的自然产物的原则 190

二、构成人的内在活动的因素 191

三、作为主观性的东西 192

四、作为客观性的东西 193

第二节 技术物中的目的 195

一、目的:为何之故 196

二、作为原因的目的 197

三、自然物与技术物 200

第三节 目的:理解技术的关键 205

一、用具 205

二、有用性 209

第四节 作为有用性的技术 214

一、有用性与合目的性 214

二、对锤子的分析 216

第七章 技术与生产 226

第一节 马克思技术哲学 226

一、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叙事方式 226

二、马克思技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生产 232

第二节 作为实践的物质生产 236

一、生产:工具使用的指向性 236

二、技术:对象性活动 238

第三节 生产与使用工具的活动 241

一、使用工具的活动和工具本身 242

二、经济范畴:二者的区分依据 243

第四节 作为生产的个体与类 249

一、实践着的个人 249

二、实践着的类存在 252

第五节 技术之生产分析的局限 255

第八章 技术与存在 264

第一节 被误解的海德格尔 264

一、批判技术的海德格尔 264

二、批判理解的结果 272

第二节 技术与此在 273

一、与用具有关的矛盾 274

二、技术与用具、工具 279

三、此在的在世与用具的使用 281

四、用具与整体性 282

五、整体性与此在 284

第三节 技术与表象 288

一、命题的基本背景 289

二、命题的解析 290

三、命题的理解 300

四、对起初问题的回答 302

第四节 技术与存在 303

一、技术:解蔽的方式 303

二、座架:本有(Ereignis)的先行形式 306

第五节 小结 308

结束语 313

被遗忘的可能性与技术作为目的 313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