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实践之后: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一种理解
实践之后: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一种理解

实践之后: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一种理解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晋骞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10065410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研究马克思的实践思想,论述了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和特点,实践思想产生的历史、理论,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当代解读,分析了把实践本体论化的困境,提出“实践本体论化”之后的问题,指出了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开放性,研究实践不能离开马克思,说明深入理解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现实意义。
《实践之后: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一种理解》目录

第一章 对实践本体论的反思——如何理解马克思实践思想 1

一、“实践”成为“恒常在场(Constant Presence)”偶像 1

(一)实践蜕变成本体;马克思实践思想被严重“黑格尔化”,产生了新的迷信和偶像 1

1.实践本体论化定义的界限 1

2.“恒常在场”的实践违背了马克思的实践观 5

3.实践本体论化否定了实践的确实性 12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意义 14

1.思维方式上的超越意义 15

2.哲学功能上的批判意义 17

二、“游荡的幽灵”: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弥漫 19

(一)“本原”——“本体”——“本体论”:构建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关键环节 19

1.关于“本”与“末”、“本体”、“本原”等概念的界定与澄清 19

2.“本体论(ontology)”与“实践本体论” 22

(二)由“实践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化”的下坠 29

1.“实践本体论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31

2.中外“实践本体论化”的种种表现 33

三、实践本体论化对马克思哲学的危害 44

(一)“实践本体论化”就是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化 44

1.对于马克思哲学根本态度上的差别 44

2.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化的一点分析 45

(二)批判实践本体论化的现实意义 47

1.实践本体论化的理想 47

2.实践本体论化的科学范式 48

3.实践本体论化的社会基础 50

(三)实践本体论化的宿命 52

1.实践本体论化的根本特征 53

2.实践本体论化的表现特点 56

3.实践本体论化形成的历史路径 58

4.所谓实践本体论化的前提承诺与否定立场之间的矛盾问题 62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 65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 65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逻辑起点 65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 67

1.实践是主客体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67

2.实践使主观存在转化为直接现实性的存在 68

3.实践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68

4.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69

二、“消灭哲学”——马克思实践思想对传统本体论的彻底超越 72

(一)“实践的观点”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 72

(二)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特征 74

1.归本论 75

2.超科学 75

3.思辨性 76

4.封闭性 76

5.独断论 76

(三)不能把“实践”概念化 77

(四)实践思维对于本体论思维的克服 79

(五)实践思维的根本特征 81

1.实践思维实现了哲学思维从逻辑演绎向辩证综合的转变 81

2.实践思维是对还原论思维的扬弃 82

3.实践思维是对绝对确定性思维的否定 82

(六)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 84

1.马克思对超越的理解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 84

2.马克思实践思想超越性的侧重点 84

三、“实现哲学”——马克思实践思想对实践本体论化的根本超越 88

(一)国内马克思实践思想研究的主要成就 90

1.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90

2.对实践思想的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多方位探讨 90

3.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90

4.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确立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原则 91

5.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创新效应 91

6.促进马克思实践思想与西方哲学等展开对话 91

7.为现实提供合理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方法论 92

(二)当前马克思实践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 92

1.对实践范式理解的“杂乱”制约着马克思实践思想研究 92

2.对“实践”理解仍然存在着较大分歧和偏差 93

3.对当前实践的新变化及其人的自由解放缺乏哲学反思 93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对于实践本体论化的根本超越 93

1.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现象学特征 95

2.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特征 96

3.马克思哲学实践思想的辩证法特点 98

4.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自为性 99

四、“改变世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根本目的 101

(一)“此岸实践的真理”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101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当代功能 103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人学根据 104

五、“实践的真理”——马克思实践思想的革命性变革 106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划时代意义 106

(二)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划时代意义 108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现实性 111

(四)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人性自由维度 112

(五)马克思实践人学的特征 115

1.生活是人的根本 116

2.生活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表现 117

3.人在现实历史过程中才能发展 118

4.现实生活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具体体现 118

(六)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 119

(七)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 121

附注 125

第三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断裂”性 127

一、“断裂”性之一:与古代伦理实践理论 135

(一)古代实践理论的产生及其特征 135

(二)亚里士多德对于“本体”“实践”的认识 137

(三)亚里士多德实践理论的特征 141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观代表了古希腊实践理论路向 142

1.关于“实践”等的划分 142

2.实践本体概念的产生 143

3.对于实践的目的性的分析 146

(五)马克思实践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实践理论的比较 147

二、“断裂”性之二:与德国古典理性实践理论 150

(一)近代“本体”“实体”理论的新发展 151

1.近代“本体”特性之一:与感性相对的无限性存在 152

2.近代“本体”特性之二:建立在主客对立之上的单一实体 153

(二)康德的实践理论及其重大的历史贡献 155

1.“哥白尼式革命”对于实践理论的巨大作用 156

2.康德理性实践理论的巨大意义 158

3.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思想 161

4.对于康德实践理性无限性的分析 167

5.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断裂”意义 172

(三)费希特的实践理论及历史意义 176

1.实践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176

2.费希特实践理论的历史意义 178

(四)黑格尔实践理论的重大贡献 181

1.黑格尔实践理论的基本原则 181

2.黑格尔实践理论对马克思实践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 183

三、“断裂”性之三:与费尔巴哈感性实践理论 186

(一)费尔巴哈的感性实践理论 186

1.在批判理性实践理论的斗争中构建新理论 186

2.费尔巴哈的感性实践观 186

3.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论“回到事情本身” 187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一元论 189

1.实践感性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证明 190

2.实践感性与人的本体论证明 191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诞生是合逻辑的必然 196

附注 202

第四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当代性——对实践本体论化的分析 203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当代进程 203

(一)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本体论化的失误 204

1.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 204

2.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失误 206

3.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化倾向 208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黑格尔化倾向 209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209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界定 211

3.“社会本体论”派和“实践本体论”派 214

4.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 215

5.萨特、阿尔都塞的理论 217

6.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219

二、对实践本体论化实质的分析 222

(一)对卢卡奇“黑格尔化”的分析 223

1.卢卡奇对待马克思思想态度上的“最终”终极性 224

2.卢卡奇对于“总体”和“历史”等的黑格尔哲学的立场 225

3.卢卡奇将实践“黑格尔化”了 226

4.对卢卡奇的“总体论”辩证法的分析 228

(二)实践本体论化的抽象性 232

(三)实践本体论化的概念性 237

(四)实践本体论化的绝对性 239

1.追求先天本质 239

2.追求绝对理性 239

3.在两极对立间追求绝对统一 240

三、对实践生存论和哲学解释学的分析 241

(一)对实践生存论的分析 241

1.什么是实践生存论 241

2.实践生存论的本体论化倾向 242

3.马克思实践思想不能归为实践生存论 246

(二)对哲学解释学的分析 255

1.解释学本体化的历史进程 255

2.本体论化使理解(解释)获得优先地位 257

3.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化倾向 259

第五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开放性——“实践之后” 267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开放性 267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现实合理性 267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定义域 268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可能性维度 269

二、实践本体论化的建构性 271

(一)实践本体论化承袭近代哲学思维方式 271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271

2.现当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生在世 272

(二)实践本体论化来源于马克思哲学极端化 274

三、实践本体论化的自我解构性 276

(一)实践本体论化的症结 276

1.实践本体论化的内在矛盾 276

2.实践本体论化的自我终结 277

3.马克思实践思想发展的紧迫性 278

(二)实践本体论化的自我解构 282

1.人与世界关系同主客二分关系的差别 283

2.哲学是一种对待多重世界的思维方式理论 285

3.实践本体论化完成了对“旧教科书哲学”的清算 286

四、“实践之后”的哲学走向 287

(一)“实践之后”的提出 287

1.“态度决定一切” 287

2.“实践之后”谋求一种哲学态度 288

3.“实践之后”的视域 289

(二)“实践之后”的哲学走向 290

1.我们不能离开马克思 290

2.哲学走向的“阿基米得支点” 294

3.提出“实践之后”的意义 295

4.对马克思实践思想认真理解的现实意义 297

5.“实践之后”哲学思维方式的重大意义 299

后记 3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