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心理学
中国社会心理学

中国社会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小章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308059278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浙江大学通识课教材,共分七章,主要讲述中国人的社会化、中国人的社会动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群体心理、中国人的角色扮演等。
《中国社会心理学》目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与诞生 2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繁荣 8

社会心理学美国传统的形成 8

西方社会心理学诸理论 12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挫折 20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20

社会心理学在苏联和中国的挫折 24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26

欧美社会心理学的重新定向及发展 27

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内地的恢复及本土化 32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42

社会化的含义 42

社会化的历程 44

社会化的内容 46

第二节 中国人社会化模式解读 47

中国人社会化的目标 47

中国人社会化的特点 49

第三节 政治道德化:臣民人格的社会化模塑 52

政治道德化的内容 54

政治道德化的结果 57

政治道德化的途径 59

第四节 反向社会化在中国 62

反向社会化的表现 62

反向社会化的驱动力 63

反向社会化的价值与意义 65

第五节社会化的新因素:网络 67

网络社会化的优势 67

网络社会化的局限与弊端 69

第一节 角色概述 72

什么是角色 72

角色过程 75

第二节“份”:中国人的角色观念 78

第三节 中国人的角色分化与角色区隔 83

中国人的角色分化 83

中国人的角色区隔 87

第四节“做”人:中国人的角色扮演 88

循礼而不质实 88

循人情而轻原则 92

世故圆滑 94

顺民、暴民、刁民:“草民”的角色扮演 96

第五节 中国人的角色冲突 97

第一节 自我与人格概述 102

“自我”的含义 102

“人格”之内涵 104

第二节 中国人自我意识之建构 107

“天人”关系与“自我”的建构 107

“柔弱”的中国人 108

“公我”与“私我” 109

中西“自我”的对比 109

第三节 中国人之自我的不发展 111

“个性自我”的不发展 112

“深度自我”的不发展 116

第四节 中国人的传统人格 118

研究进路:社会性 118

传统主流人格的特征 119

第五节 中国人的公私观 123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131

社会认知的内涵与外延 131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34

社会认知与文化 134

第二节 中国人社会认知的基本特征 136

中国人社会认知的特点 136

中国人社会认知特点的产生原因 140

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的努力方向 141

第三节 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和归因偏向 143

刻板印象与归因理论概述 143

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民族与性别 145

中国人的归因偏向 149

第四节 中国人的印象整饰:脸与面子 152

什么是印象整饰 152

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153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159

什么是社会动机 159

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160

第二节 中国人的权力动机 163

关于权力动机的概念 163

传统中国人的“恋权情结” 164

中国人的权威取向 165

第三节 中国人的成就动机 167

关于成就动机的概念 167

中国人的成就动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 167

影响中国人成就动机的环境因素 170

第四节 中国人的亲和动机:和为贵 173

什么是亲和动机 173

中国人亲和动机的心态表现 174

乡土中国与中国人的亲和心 177

第五节 中国人的助人动机 178

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178

中国人的助人动机:特殊主义和恩报观 179

第六节 中国人的攻击动机 183

什么是攻击 183

中国人的攻击动机 185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190

人际关系的含义 190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总体特征 191

第二节 人情、人伦与人缘 194

人情 194

人伦 196

人缘 197

第三节 亲情、友情与爱情 199

亲情 199

友情 200

爱情 202

第四节 债务抑或资本: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和人际网络 204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模式 204

人际交往的两面性:债务性与资本性 208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信任 210

关于中国人信任观的研究 210

传统文化中的人际信任 213

转型时期的人际信任 213

“杀熟” 214

第一节 群体心理研究概述 217

群体心理的含义 217

群体心理研究的历史 218

第二节 集体取向、自我取向与中国人 220

中国人是集体取向的吗 221

中国人是自我取向的吗 226

集体取向、自我取向和“关系” 228

第三节 中国人的族人团体和非族人团体 230

族人团体 230

非族人团体 233

第四节 内聚与内耗 235

内聚及其基础 235

内耗及其根源 237

第五节“自己人”:中国人的群体认同和群际关系 240

后记 2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