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研究  根源、作用和治理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研究  根源、作用和治理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研究 根源、作用和治理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松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01128053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书以“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研究主题,从一个视角切入对公司治理进行深度研究,探讨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治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本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五个方面: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价值;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内生性;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会计盈余的信息量;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股东之间利益冲突;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治理。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研究 根源、作用和治理》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股东与股份公司 1

第二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全球的视角 6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21

第四节 分析问题的框架 37

本章小结 40

第一篇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价值第二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企业制度成本 45

第一节 企业合约理论 45

第二节 企业所有权理论 48

第三节 股东的异质性——一个模型 50

第四节 代理成本和集体决策成本 52

第五节 对一些经济现象的新解释 57

本章小结 60

第三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国企改革 62

第一节 公司上市 63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 65

第三节 职工持股 70

第四节 管理层收购 75

第五节 “郎顾之争”与企业产权改革 81

本章小结 85

第四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价值 86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 86

第二节 理论模型 90

第三节 实证研究 93

本章小结 108

第二篇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内生性第五章 董事会行为基础和股东利益代表主体 121

第一节 董事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121

第二节 董事会职能及其构成模式的实践基础与效率分析 123

第三节 董事会构成及行为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回顾 133

本章小结 145

第六章 上市公司决策、内部监督机制与股东控制特征 146

第一节 董事会现状及国际比较 146

第二节 监事会现状 158

本章小结 161

第七章 公司决策与内部监督机构内生性研究设计 163

第一节 异质股东的不同控制方式 164

第二节 企业经营特征的影响 169

第三节 董事会构成与公司业绩 172

第四节 实证研究设计 173

本章小结 176

第八章 异质股东、公司决策与内部监督机制 177

第一节 大股东的控制欲望 177

第二节 股权流动性、市场抑制作用与内部监督弱化 178

第三节 股权性质与独立监督抵制作用 180

第四节 实证研究 181

本章小结 187

第九章 股东制衡、公司决策与内部监督机制 195

第一节 监督补偿与搭便车 195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权之争 197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权的选择 197

第四节 实证研究 199

本章小结 205

第三篇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治理第十章 公司业绩和决策与内部监督机构构成的相互影响 219

第一节 代理理论的分析 219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 220

第三节 实证研究 222

本章小结 226

第十一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 230

第一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会计理论 230

第二节 会计盈余和股票收益 234

第三节 实证研究 237

本章小结 240

第十二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外部治理 246

第一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外部审计 246

第二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控制权市场 250

第三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253

本章小结 259

第十三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治理的整合 260

第一节 模型框架 260

第二节 公司治理及其整合 262

第三节 内部和外部控制系统的整合 269

本章小结 272

第四篇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第十四章 股权分置下的A股市场 277

第一节 股权分置的起源 277

第二节 解决股权分置的必要性 279

第三节 从国有股减持到A股含权 284

本章小结 287

第十五章 股权分置改革 288

第一节 股改方案和对价 288

第二节 激烈的利益博弈 301

第三节 股权分置改革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308

本章小结 311

结束语 313

参考文献 321

表1-1 美国机构投资者占企业资产的比例 13

表1-2 中外上市公司控股情况比较 23

表1-3 美、日、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情况 26

表1-4 沪市2001年和2002年担保情况比较 34

表3-1 2002年深、沪股市由职工组织控股的公司 71

表3-2 经营业绩与内部员工股股份的相关程度 75

表3-3 实施MBO上市公司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元) 80

表3-4 MBO上市公司的收益、派现等情况 81

表4-1 数学模型符号一览表 90

表4-2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定义 99

表4-3 数据删除和缺失情况(三年总计) 100

表4-4 因变量表 105

表4-5 市价资产比率的描述性统计量 105

表4-6 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的Herfindal指数的定义 106

表4-7 H2_10 INDEX指数的描述性统计量 106

表4-8 净资产收益率的定义 106

表4-9 净资产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量 107

附表4-1 研究变量表 110

附表4-2 描述性的统计量 112

附表4-3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113

附表4-4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价值的回归结果 114

附表4-5 因变量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 115

附表4-6 解释变量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1) 116

附表4-7 解释变量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2) 117

附表4-8 去掉TOP1_2项,对TOP1进行分段OLS回归的结果 118

表6-1 2000年、2001年我国董事会规模比较 148

表6-2 日本、美国的资产规模与董事会规模 148

表6-3 第一大股东性质对董事会规模的影响 148

表6-4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董事会规模的影响 148

表6-5 董事长任职年限统计 150

表6-6 董事长任职年限特征 150

表6-7 董事长来源 150

表6-8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董事长来源的影响 150

表6-9 董事长领薪情况 151

表6-10 两职情况 152

表6-1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两职状态 153

表6-12 董事会与高管重合度 153

表6-13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董事会与高管重合度的影响 154

表6-14 独立董事设立时间分布 155

表6-15 独立董事规模及任职年限分布 155

表6-16 政策对独立董事规模的影响 156

表6-17 股东性质与独立董事规模 156

表6-18 独立董事报酬来源 157

表6-19 监事会规模 158

表6-20 监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规模 158

表6-21 股东性质对监事会规模的影响 159

表6-22 监事长与董事长薪酬来源对比 159

表6-23 监事会构成 160

表6-24 监事专业背景 160

表6-25 董事与监事学历水平对比 161

表6-26 董事与监事平均年龄对比 161

表6-27 董事与监事平均持股水平对比 161

表7-1 我国的股权结构 168

表7-2 控制变量表 174

附表8-1 研究变量表 188

附表8-2 内部董事规模 189

附表8-3 不同股权性质的内部董事规模比较 189

附表8-4 股权集中度 189

附表8-5 股权控制状态 189

附表8-6 不同股权性质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189

附表8-7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190

附表8-8 假说1的OLS回归结果 191

附表8-9 假说2的OLS回归结果 192

附表8-10 假说3的OLS回归结果 192

附表8-11 敏感性分析结果 193

附表8-12 大股东作用的进一步分析 194

附表9-1 研究变量表 207

附表9-2 第一大股东与其他股东董事比例比较 207

附表9-3 股东性质对关系董事比例的影响 208

附表9-4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委派董事比例的关系 208

附表9-5 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委任董事比例的关系 208

附表9-6 国家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委任董事比例的关系 208

附表9-7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209

附表9-8 假说1的OLS回归结果 211

附表9-9 假说2的OLS回归结果 211

附表9-10 假说3的OLS回归结果 212

附表9-11 假说4的OLS回归结果 213

附表9-12 假说3、假说4的敏感性分析 213

附表9-13 假说1、假说2的敏感性分析 214

附表9-14 独立董事受监事会影响的OLS回归结果 215

附表9-15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相互影响的OLS及2SLS回归结果 216

附表10-1 研究变量表 227

附表10-2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228

附表10-3 假说1与假说2的OLS回归结果 228

附表10-4 董事会构成与业绩的2SLS回归结果 229

附表11-1 研究变量表 241

附表11-2 2000—2002年沪、深市场的描述性统计量 241

附表11-3 2000—2002年沪、深市场盈余—收益OLS回归结果 242

附表11-4 研究变量表 243

附表11-5 2002年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 243

附表11-6 OLS回归的结果 244

附表11-7 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1) 244

附表11-8 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2) 245

附表11-9 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3) 245

表12-1 “五大”2001年度收入构成 247

表12-2 各国(地区)股东权利的比较 254

表14-1 股本结构情况统计表 280

表15-1 复合型对价方案详细列表 299

表15-2 股改企业对价方案的种类统计 300

表15-3 股改企业的送股对价方案统计 301

图1-1 财产与权利的分离 5

图1-2 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 12

图1-3 家族企业的发展阶段与组织形态 14

图1-4 La Porta等(1999)关于F(α)与α的关系研究 18

图1-5 Johnson等(2000a)的模型中S*与R呈线性关系 19

图1-6 Friedman等(2003)关于负债具有抑制或加剧掏空行为的研究 19

图1-7 2002年中报反映的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的情况 29

图1-8 转型经济国家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38

图3-1 199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加权平均ROE、加权平均EPS走势 63

图3-2 截至2006年5月31日港龙、国航、国泰的股权结构 67

图3-3 截至2006年9月底星辰项目完成后,港龙、国航、国泰的股权结构 69

图3-4 1994年内部职工控股后美联航的董事会 74

图4-1 中国式金字塔形控股体系 88

图4-2 掏空量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关系 91

图4-3 掏空量和公司业绩的关系 92

图4-4 考虑多期因素后掏空量和公司业绩的关系 93

图4-5 2003年太太药业(600380)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方式 96

图4-6 2000—2002年沪市月K线图 103

图5-1 董事会与高管层关系 127

图5-2 单层框架的监督控制系 128

图5-3 双层框架的监督控制系 130

图5-4 中国上市公司监督控制系统 130

图6-1 2001年中国董事会规模分布 147

图6-2 监事会规模 158

图7-1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线索 164

图11-1 财务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三种作用 232

图12-1 N&P审计独立性评价模型 248

图13-1 博弈的时序 261

图13-2 存在外部控制系统时博弈的时序 263

图13-3 存在内部控制系统时博弈的时序 267

图14-1 上市公司历年股本变动情况(1990—2003) 284

图15-1 对价方案的具体决定过程及利益相关者 3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