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民核算与分析通论
国民核算与分析通论

国民核算与分析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灿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747536
  • 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大学的辅助教材。论述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国民核算与分析通论》目录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1

1.1 国民经济循环及其核算框架 1

1.1.1 国民经济的有关概念 1

1.1.2 国民经济循环的主要流程 2

1.1.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 3

1.1.4 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 5

1.2 国民经济生产范围的界定 7

1.2.1 两大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 7

1.2.2 生产范围划分的理论依据 10

1.2.3 生产范围与国民核算平衡原则 14

1.3 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18

1.3.1 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结构 18

1.3.2 联合国SNA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框架 20

1.3.3 我国新国民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24

第2章 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 27

2.1 国民经济的一般分类方法 27

2.1.1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分类 27

2.1.2 国民经济的一般理论分类 28

2.1.3 国民经济的产业级次分类 32

2.1.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4

2.1.5 经济类型的划分 36

2.2 国民经济核算的分类方法 37

2.2.1 产业部门与机构部门分类 37

2.2.2 常住属性与国民核算主体原则 45

2.2.3 经济交易和流量的分类 48

2.2.4 资产与负债的分类 49

2.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55

2.3.1 经济指标法 55

2.3.2 平衡表与平衡法 56

2.3.3 账户体系与复式记账法 60

第3章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65

3.1 再生产核算的内容与原则 65

3.1.1 再生产核算的内容结构 65

3.1.2 平衡原则和主体原则的应用问题 67

3.1.3 再生产核算的操作规则 69

3.2 国内总产出核算 72

3.2.1 社会总产出的概念 72

3.2.2 货物总产出的核算 73

3.2.3 服务总产出的核算 75

3.2.4 特殊行业总产出的核算 76

3.3 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净值核算 81

3.3.1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81

3.3.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82

3.3.3 国内生产净值的核算 88

3.3.4 企业增加值的实际核算问题 89

3.4 国民总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核算 91

3.4.1 国民总收入核算 91

3.4.2 国民净收入核算 94

3.4.3 国民可支配收入核算 94

3.5 国民再生产指标和核算表 97

3.5.1 再生产核算的指标体系 97

3.5.2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表的框架内容 98

3.5.3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表的分析应用 100

第4章 投入产出核算 104

4.1 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部门联系 104

4.1.1 投入产出与部门联系 104

4.1.2 投入产出分析的部门分类 106

4.1.3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107

4.1.4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110

4.2 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 112

4.2.1 几种中间消耗概念 112

4.2.2 直接消耗系数和增加值系数 113

4.2.3 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 115

4.2.4 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119

4.3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122

4.3.1 投入产出分析的两个基本假定 122

4.3.2 纯部门投入产出表的两种编制方法 123

4.3.3 U-V型投入产出表 124

4.3.4 U-V表的平衡关系和分析系数 126

4.3.5 工艺假定和推导方法 128

4.4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和拓展 135

4.4.1 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关联程度 135

4.4.2 编制和修订宏观经济计划 139

4.4.3 研究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影响 141

第5章 资金流量核算 148

5.1 社会资金运动中的部门联系 148

5.1.1 部门联系与资金流量核算 148

5.1.2 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和模式 150

5.1.3 资金流量核算的基础分类 151

5.2 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环节和内容 152

5.2.1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152

5.2.2 收入再分配核算 156

5.2.3 收入支配核算 159

5.2.4 实物再分配核算和有关指标的调整 161

5.2.5 资本交易核算 164

5.2.6 金融交易核算 175

5.2.7 各环节资金流量的核算关系 181

5.3 资金流量表及其分析应用 184

5.3.1 标准式资金流量表的结构 184

5.3.2 国民经济资金流量表的解读 185

5.3.3 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 190

5.3.4 资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191

5.4 金融投入产出表和资金流量模型 194

5.4.1 金融投入产出表 194

5.4.2 金融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和分析系数 195

5.4.3 金融投入产出模型 197

5.4.4 金融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问题 198

第6章 国际收支核算 203

6.1 对外经济往来与国际收支核算 203

6.1.1 对外经济往来与宏观经济分析 203

6.1.2 国际收支与国际经济核算 204

6.1.3 国际收支交易及其账户分类 206

6.2 国际收支账户的核算内容与方法 207

6.2.1 国际收支诸账户的核算内容 207

6.2.2 国际收支核算的记账方法 213

6.2.3 国际收支的计价标准、记录时间和记账单位 214

6.3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分析 217

6.3.1 国际收支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217

6.3.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 217

6.3.3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内容 219

6.3.4 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 221

6.3.5 国际收支与地区对外收支 225

第7章 资产负债核算 227

7.1 国民经济存量与资产负债核算 227

7.1.1 资产负债核算的地位 227

7.1.2 资产负债与国民财富 229

7.1.3 经济存量与经济流量的关系 231

7.1.4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础分类 203

7.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应用 234

7.2.1 资产负债的计价问题 234

7.2.2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 240

7.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41

7.2.4 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用 247

7.3 资产负债变动的核算与分析 251

7.3.1 资产负债变动的成因 251

7.3.2 资产负债外生数量变化的内容 253

7.3.3 资产负债表的动态衔接 255

7.3.4 价格变动与持有损益的测算 257

7.3.5 名义持有损益与实际持有损益的分析 262

第8章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266

8.1 国民经济账户的特点和地位 266

8.1.1 国民经济账户与微观会计账户 266

8.1.2 国民经济账户的设置方式 269

8.1.3 国民账户与五大核算之关系 270

8.2 国民经济账户的编制原理 273

8.2.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构成 273

8.2.2 产品账户和经常账户 275

8.2.3 积累交易和其他积累流量账户 280

8.2.4 存量账户和国外账户 283

8.3 SNA的基本核算框架 286

8.3.1 SNA和我国国民账户的组成 286

8.3.2 SNA的货物和服务交易账户 288

8.3.3 SNA的经济总体账户 289

8.3.4 SNA的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账户 294

8.4 国民账户体系的其他表述形式 300

8.4.1 综合经济账户 300

8.4.2 国民经济核算矩阵 301

8.4.3 基本核算恒等式 318

8.4.4 一种简化的国民账户模式 319

第9章 国民经济价格核算与分析 326

9.1 国民经济核算的计价问题 326

9.1.1 价值核算与计价问题 326

9.1.2 物量比较与价格分析 329

9.1.3 国民经济核算指数 330

9.2 总产出指数的编制方法 331

9.2.1 国民核算指数的基本形式 331

9.2.2 基本指数公式的改造和测验 333

9.2.3 总产出指数的一般编制方法 335

9.2.4 总产出指数的具体编制问题 337

9.3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编制方法 338

9.3.1 GDP指数的理论公式 338

9.3.2 GDP生产指数的计算公式 341

9.3.3 关于GDP指数的若干补充讨论 343

第10章 国民经济附属核算与分析 349

10.1 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源核算 349

10.1.1 人口数量核算 349

10.1.2 劳动力数量核算与就业分析 354

10.1.3 人力资源核算 357

10.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核算 360

10.2.1 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 360

10.2.2 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 362

10.2.3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趋势 366

10.3 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问题 370

10.3.1 国际经济对比与货币购买力 370

10.3.2 双边对比和多边对比问题 372

10.3.3 国际对比指数的编制程序 373

10.3.4 国际对比指数的一般编制方法 375

10.3.5 国际比较项目和购买力平价方法 377

第11章 社会总供需测算与分析 383

11.1 社会总供需的分析内容与基本范畴 383

11.1.1 社会总供需的分析内容 383

11.1.2 社会总供需的考察范围 385

11.1.3 社会总供需的形成过程 387

11.1.4 社会总供需的基本范畴 390

11.2 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与构成分析 391

11.2.1 潜在总供给的测算 391

11.2.2 实际总供给的测算 393

11.2.3 已实现和未实现总供给的测算 394

11.3 社会总需求的测算与构成分析 395

11.3.1 实际总需求的总量法测算 395

11.3.2 实际总需求的构成法测算 399

11.3.3 已实现和未实现总需求的测算 401

11.4 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分析 402

11.4.1 直接分析与间接推断 402

11.4.2 总量平衡分析 405

11.4.3 结构平衡分析 407

11.4.4 动态平衡分析 409

参考文献 412

后记 4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