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  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  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 理论与实践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希东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456247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专门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如何对跨界区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理顺区域管理体制和机制,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 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录

总序(卢汉龙) 1

第一章 全球化视野下的跨界区域管理问题 1

第一节 跨界与跨界管理 1

一、“界”与“边界” 1

二、跨界与跨界管理 9

第二节 跨界区域与跨界冲突 11

一、跨界区域的类型与特征 12

二、跨界区域的主要冲突与矛盾 17

第三节 跨界区域管理问题的重新审视 21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跨界区域管理 21

二、本土化视野下的跨界区域管理 26

第四节 跨界区域管理研究进展 31

一、行政边界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多视角、多学科研究 32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体制理论和全球治理 34

三、次区域政治研究:新区域主义和区域间主义理论 38

四、大都市区政治重建研究:多中心治理和大都市区域主义 44

第二章 跨界区域管理的多元理论基础 50

第一节 政治学理论 50

一、政府间关系(府际关系)理论 50

二、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理论 59

三、政策网络理论 61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 64

一、信息经济学:博弈论 64

二、区域经济学:“行政区经济”理论 69

三、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 73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理论 76

一、集体行动逻辑理论 76

二、区域多中心治理理论 81

第三章 跨界区域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85

第一节 跨国区域管理:欧盟的经验 85

一、欧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85

二、区域失衡:欧盟面临的主要区域问题 89

三、欧盟跨国区域治理的基本经验 91

第二节 跨界流域管理:田纳西河、莱茵河、五大湖的经验 99

一、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跨界治理经验 100

二、欧洲莱茵河流域跨国协调管理 104

三、美加五大湖地区管理:五大湖州长委员会 108

第三节 大都市跨界治理:世界大都市区经验 114

一、世界大都市区:全球化竞争单元 114

二、拥有持续性竞争力:大都市区治理的新挑战 116

三、世界大都市区治理模式与行动策略 121

第四章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的基本模式与机制重建 130

第一节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的历史过程 130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城镇区域分割管理 130

二、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央主导——计划型区域组织管理 135

三、改革开放后:市场取向——地方主导型区域组织管理 138

第二节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的基本模式及问题 147

一、调整行政区划的刚性整合模式 147

二、中央层面的跨界区域办公室管理模式 155

三、以地方横向联席会议为主体的联合协商模式 158

第三节 中国跨界区域协调机制重建与政策创新 164

一、跨界区域协调机制重建的基本原则 164

二、跨界区域协调管理的基本内容 165

三、跨界区域协调机制重建策略与政策创新 169

第五章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的案例分析与制度设计 174

第一节 跨界流域生态治理:太湖治理方案设计 174

一、分割治理的沉痛代价:太湖蓝藻大爆发 174

二、太湖流域生态治理的体制设计与建议 178

第二节 跨界区域港口管理:长三角港口群组织管理方案 184

一、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条件 184

二、缺乏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各自为政、无序竞争 185

三、西方经验:纽约新泽西港务局运作机制 196

四、机制创新:长三角港口跨界合作管理机制重建 199

第三节 信息区域化:长三角信息跨界合作体系重建 201

一、长江三角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地域 202

二、体制之痛:信息孤岛效应 204

三、信息化跨界合作:目标和内容 212

四、跨界合作模式:多元化合作 225

五、信息跨界合作策略:政策与建议 228

附录一:新中国60年中央推动跨界区域发展与管理的有关政策 231

《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1949)——六大行政区 231

《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1954) 233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大三线建设 234

《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1965)——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 235

《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的考察报告(1984) 236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0)——西部大开发战略及管理办公室 237

《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3年10月)——东北振兴办公室 239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三大跨区域重点经济区和十大跨区域重点旅游区(2006) 240

《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2006)——中部崛起办公室和中部联席会议制度 24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2007年6月7日) 244

《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2007年7月26日) 24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9月16日)(节选) 252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节选)(2008年12月) 253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09)(节选) 254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节选)(2009年11月25日) 256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12月3日) 26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年12月12日) 263

附录二:新时期地方政府跨省区域组织管理的代表性制度安排 265

淮海经济区的若干发展协议 265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选摘)》(2004年6月3日) 268

《泛珠三角省会市暨副省级市警务协作框架协议(选摘)》(2004年11月14日) 273

《“9+2”交通合作框架协议(摘编)》(2009年6月11日) 276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2009—2010年)》(2008年12月22日) 277

《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备忘录》(2009年10月21日) 280

《沿海部分省市与中部六省口岸大通关合作框架协议》(2007年4月26日) 282

中部六省旅游局签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4月26日) 282

《陕甘宁革命老区建设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研究》(2008年7月26日) 284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10月19日) 2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