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牙体牙髓病学  第3版
牙体牙髓病学  第3版

牙体牙髓病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樊明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17096098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口腔医学专业第六轮卫生部规划教材之一,已评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版教材在第2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一版不只是更正了上一版的错误之处,还增加了不少新的数据资料,修正了某些概念,扩展了新的知识。
《牙体牙髓病学 第3版》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龋病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3

一、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3

二、龋病的历史 3

三、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4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5

一、评价方法 5

二、龋病的好发部位 6

三、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7

四、龋病流行趋势 9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14

第一节 牙菌斑 14

一、牙菌斑的结构 15

二、牙菌斑的组成 17

三、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18

四、牙菌斑微生物学 20

五、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26

六、牙菌斑的致龋性 27

第二节 饮食因素 29

一、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30

二、蛋白质 32

三、矿物质 32

四、脂肪 33

第三节 宿主 34

一、牙 34

二、唾液 35

三、免疫 41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42

一、年龄 42

二、性别 43

三、种族 43

四、家族与遗传 44

五、地理因素 44

第五节 病因学说 44

一、内源性理论 44

二、外源性学说 45

三、蛋白溶解学说 45

四、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46

五、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46

六、龋病病因四联因素理论 47

第三章 临床特征和诊断 50

第一节 龋病的病理过程 50

一、釉质龋 50

二、牙本质龋 51

三、牙骨质龋 52

四、脱矿和再矿化 53

第二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54

一、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54

二、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形态学分类) 55

三、按病变深度分类 56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56

一、诊断方法 56

二、诊断标准 57

第四章 龋病治疗 59

第一节 非手术治疗 59

一、药物治疗 60

二、再矿化治疗 61

三、窝沟封闭 61

第二节 窝洞充填术 62

一、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62

二、牙体修复与材料选择的原则 64

三、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65

四、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70

五、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71

六、银汞合金充填术 76

第三节 牙体缺损直接粘结修复术 84

一、牙体粘结技术原理 84

二、复合树脂修复术 89

三、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术 93

四、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复合树脂的联合修复 94

第四节 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 95

一、固位钉牙体修复术 95

二、沟槽固位与银汞合金钉技术 100

三、嵌体修复术 101

第五节 深龋的治疗 103

一、深龋的治疗原则 104

二、深龋的治疗方法 105

三、深龋的治疗方案 106

第六节 并发症及处理 106

一、意外穿髓 106

二、充填后疼痛 107

三、充填体折断、脱落 108

四、牙齿折裂 108

五、继发龋 108

第二篇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第五章 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 111

第一节 着色牙 111

一、氟牙症 112

二、四环素牙 115

三、牙的漂白治疗 117

第二节 牙结构异常 118

一、釉质发育不全 118

二、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120

三、先天性梅毒牙 122

第三节 牙形态异常 123

一、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 123

二、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123

三、畸形中央尖 124

四、牙内陷 125

五、釉珠 127

第四节 牙数目异常 128

第五节 牙萌出异常 128

第六章 牙外伤 129

第一节 牙震荡 129

第二节 牙脱位 129

第三节 牙折 131

第七章 牙慢性损伤 136

第一节 磨损 136

第二节 磨牙症 137

第三节 楔状缺损 138

第四节 酸蚀症 139

第五节 牙隐裂 140

第六节 牙根纵裂 141

第八章 牙本质过敏症 144

第三篇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第九章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149

第一节 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149

一、形态学特点 149

二、结构特点 150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152

一、形成功能 152

二、营养功能 152

三、感觉功能 153

四、防御功能 156

第三节 牙髓增龄性变化 156

一、体积变化 156

二、结构变化 157

三、功能变化 157

第四节 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157

一、牙骨质 157

二、牙周膜 158

三、牙槽骨 158

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 160

第一节 细菌因素 160

一、致病菌 160

二、感染途径 161

三、致病机制 162

四、宿主对细菌感染的反应 163

第二节 物理因素 165

一、创伤 165

二、温度 165

三、电流 166

四、激光 166

第三节 化学因素 166

一、充填材料 166

二、酸蚀剂和粘结剂 167

三、消毒药物 167

第四节 免疫因素 168

第十一章 检查和诊断方法 169

第一节 收集病史 169

一、主诉 169

二、现病史 169

三、系统病史 170

第二节 临床检查 170

一、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171

二、牙髓活力电测验 172

三、咬诊 173

四、染色法 173

五、透照法 173

六、选择性麻醉 174

七、试验性备洞 174

八、X线检查 174

第十二章 牙髓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180

第一节 分类 180

一、组织病理学分类 180

二、临床分类 181

三、转归 181

第二节 牙髓病的临床诊断程序 182

第三节 各型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184

一、可复性牙髓炎 184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85

三、牙髓坏死 190

四、牙髓钙化 190

五、牙内吸收 191

第十三章 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93

第一节 急性根尖周炎 194

一、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194

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195

第二节 慢性根尖周炎 200

第十四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 203

第一节 治疗原则和治疗计划 203

一、治疗原则 203

二、治疗计划 203

第二节 病例选择 204

一、患者状态 204

二、患牙的状态 206

第三节 感染控制 207

一、术区的隔离 207

二、手机、牙髓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 210

三、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 210

四、灭菌程序的监测 210

五、基本防护措施 211

第四节 疼痛的控制 211

一、局部麻醉法 211

二、失活法 215

第十五章 活髓保存治疗 216

第一节 盖髓术 216

一、直接盖髓术 216

二、间接盖髓术 219

第二节 牙髓切断术 220

一、原理 220

二、适应证 220

三、操作步骤 220

四、预后和转归 224

五、并发症和处理 224

第十六章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226

第一节 应急处理 226

一、开髓引流 226

二、切开排脓 226

三、安抚治疗 227

四、调?磨改 227

五、消炎止痛 227

第二节 根管治疗 227

一、发展概况 227

二、根管治疗的原理 229

三、适应证 230

四、根管治疗的操作原则 231

第三节 牙髓塑化治疗 234

一、适应证 234

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35

三、塑化治疗后的组织学表现 237

四、并发症及其处理 237

第四节 根管外科手术 239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240

二、切口和瓣膜设计 240

三、根尖切除术 241

四、根尖倒充填术 242

第五节 根尖诱导成形术 244

一、操作方法 244

二、修复机制和愈合类型 245

第十七章 根管治疗术 247

第一节 髓腔应用解剖 247

一、恒牙根管形态特点 247

二、牙根发生的特点 250

三、根尖解剖特点 250

第二节 根管治疗器械 251

一、概述 251

二、开髓器械 252

三、根管预备器械 253

四、根管消毒器械 262

五、根管充填器械 263

六、照明及内视器械 265

第三节 髓腔的开通 267

第四节 根管预备 268

一、根管清理 268

二、根管成形 270

三、根管预备的方法 271

四、根管预备后的效果 277

第五节 根管消毒 278

一、药物消毒 278

二、超声消毒 281

三、微波消毒 281

四、激光消毒 282

五、暂时封固 283

第六节 根管充填 283

一、根管充填的目的和作用 283

二、根管充填的时机 284

三、根管充填材料的性能要求 284

四、根管充填材料 284

五、根管充填方法 286

第七节 显微根管治疗 289

一、手术显微镜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特点 290

二、显微根管治疗技术 290

第八节 疗效及评定标准 295

第九节 并发症及处理 298

第十八章 根管治疗后疾病 302

第一节 发病因素 302

一、微生物感染 302

二、根尖周囊肿 303

三、异物反应 304

四、治疗因素 304

第二节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诊断 306

一、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检查 306

二、根管治疗后疾病的诊断 307

第三节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治疗 307

一、冠部入口的建立 307

二、根管入口的建立 308

三、原有根充物的去除 309

附录 口腔检查 311

第一节 口腔检查前的准备 311

第二节 口腔检查的内容 312

一、一般检查 312

二、特殊检查 315

第三节 X线检查 316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317

第五节 病历记录 3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