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流域水权制度研究
流域水权制度研究

流域水权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杰宝,董增川,田凯著
  • 出 版 社: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807343346
  • 页数:1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国内外水权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对我国的流域水权制度、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制度等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供水利行业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流域水权制度研究》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水权研究综述 3

我国水权制度和实践现状 3

理论研究若干进展 6

1.3研究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 22

研究内容和意义 22

技术路线 23

第2章 国内外水权及其制度比较分析 25

2.1几个概念的界定 25

水权和流域水权 25

水权配置与初始水权配置 27

水权交易与水市场 29

水权制度 30

2.2水权制度比较分析 30

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比较分析 30

水权配置制度比较分析 34

水权交易与水市场比较分析 35

法律准则和机构体系比较分析 37

2.3几点启示 39

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启示 39

水权配置制度的启示 40

水权交易制度的启示 41

法律准则和机构体系的启示 44

2.4本章小结 45

第3章 流域水权制度构架 46

3.1流域水权制度 46

一般水权制度 46

流域水权制度 48

3.2建立流域水权制度的目标与原则 50

基本目标与原则 50

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目标与原则 54

流域水权交易的目标与原则 57

流域水权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60

3.3流域水权制度体系与安排 61

流域水权制度体系 61

流域水权制度安排简析 62

习俗在水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69

3.4本章小结 71

第4章 流域初始水权配置 73

4.1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确定 73

几种主要初始水权配置规则及其缺陷 73

非正式规则对初始水权配置的影响 74

我国现行水权配置优先位序与不足 74

对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重新界定 75

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规则的确定 77

4.2初始水权配置模式的选择 78

4.3初始水权配置的两步合成法 79

两步合成法的基本思想 79

确保用水和基本情景用水的配置 81

剩余水权的拍卖 86

两步合成法的优越性及不足 91

4.4流域水权管理模式与配置体系 92

流域水权管理模式 92

流域水权配置体系 93

4.5本章小结 97

第5章 流域水权交易 99

5.1流域水权交易与流域水市场 99

流域水权交易市场的主体与客体 99

场内/场外流域水权交易市场模式 101

临时水权交易规则 105

流域水权交易市场运作 109

5.2临时水权交易下的竞价价格的形成 111

集中竞价市场的效率 111

集中竞价的具体操作 113

5.3政府宏观管理在流域水市场中的调控 113

宏观管理目标 113

宏观调控手段 116

5.4水权交易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 119

不同地区间水权交易产生的外部性 119

同一地区水权交易产生的外部性 120

5.5本章小结 120

第6章 水环境产权制度创新防治水污染的理论分析 122

6.1水污染的经济分析 122

我国水污染直接经济损失估算 122

水污染的成因 123

水污染的经济学解释 123

6.2水污染治理模式选择 125

防治水污染的经济手段及其缺陷 125

水环境产权制度创新防治水污染的模式 126

6.3排污权交易制度防治水污染机理分析 127

排污权交易制度对防治水污染的作用 127

排污权交易制度需要有关法规的支持 128

6.4水环境产权制度创新防治水污染的模型分析 129

模型假设 129

模型分析 131

6.5本章小结 142

第7章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案例分析 143

7.1基本情况 143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供需发展趋势 143

影响水权分配和交易的两个问题 146

黄河流域水资源分配现状 147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现状 154

7.2黄河流域水权制度构架 157

所有权以及行政管理权 157

黄河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制度 158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制度 162

7.3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和管理 164

影响黄河流域水权分配的重要因素 164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确定 165

黄河流域水权管理模式与配置体系 167

7.4黄河流域水权交易模式和体系 171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市场模式 171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体系设计 172

7.5本章小结 174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76

8.1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76

8.2展望 178

参考文献 1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