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泳著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3375622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触及了网络研究的一个重大话题——网络空间中的私域与公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息时代的开端,公与私的含义和边界都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游移。本书主要探讨经由新的共有媒体的作用,传统的公私两分如何在社会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产生消长和易位。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目录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一、现实背景 1

二、研究问题的界定 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6

一、信息社会理论 6

二、网络政治学 14

三、新媒体理论 17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20

第四节 本书基本框架 26

第一章 公私之辨 28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野 28

第二节 阿伦特:公共空间与人类行动 37

第三节 市民社会:从黑格尔到葛兰西 45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理想情境 52

第五节 重思公与私 59

第二章 共有媒体 72

第一节 电控空间 72

一、场所的变幻不居 72

二、在场和缺场 75

第二节 共有媒体 78

一、互联网的媒体特性 78

二、共有媒体 85

第三节 共有媒体的种类 90

一、电子邮件列表(electronic mailing list) 90

二、讨论组(discussions group) 91

三、聊天(chat) 94

四、博客(web log) 95

五、播客(podcasting) 96

六、维基系统(The Wiki Model) 99

七、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 102

八、协同出版(collaborative publishing) 104

九、XML联合(XML syndication) 105

十、对等传播(P2P,Peer-to-Peer) 107

十一、视频分享(video sharing) 109

十二、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 111

第四节 共有媒体同大众媒体的关系 113

一、新闻组织 113

二、新闻记者 117

三、新闻产品 119

四、新闻受众 120

第三章 共有媒体中的个人表达 123

第一节 网上的自我 124

一、网上的自我发现之旅 127

二、认同的多重性 132

三、人格与网上的行为差异 135

四、真实的自我? 138

第二节 裸露的人群 141

一、比特城里的陌生人 141

二、自恋的文化 145

三、获取看客的注意力 151

四、迷失在人群中 155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隐私 157

一、从敞视、单视到全视 157

二、三种隐私权 162

三、隐私的概念 164

第四节 重建隐私 167

一、没有秘密的社会 167

二、生活在暗影中 171

第四章 共有媒体中的公共领域是否可能 176

第一节 公共领域理论对新媒体的适用性 176

一、会场的衰落 176

二、从原子公共领域到比特公共领域 179

第二节 网络讨论的参与者 183

一、统计学肖像 183

二、发言者和潜水者 194

第三节 网络讨论的代表性 201

一、网络讨论者能否代表公众 201

二、网络讨论的话题是否符合公众兴趣 208

第四节 网络讨论的品质 214

一、匿名 220

二、责任感 223

三、平等性 225

四、男性主导的文化 226

五、话语方式 229

第五章 共有媒体对公私边界的重构 233

第一节 两个平行的过程 235

一、公共空间的私人化 235

二、私人空间的公共化 241

第二节 共有媒体的个人性与公共性 246

一、博客的双重特性 247

二、公私混杂的网络环境 252

三、矛盾的组合 256

第三节 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一 259

一、产消合一者 259

二、内容经济学 261

三、参与式新闻 265

四、观众进场了 270

第四节 实现公共领域的理想 275

一、营造社区归属感 275

二、灵活决定匿名政策 276

三、保持平等 279

四、鼓励慎议 279

五、培育良好的公共话语 280

第六章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领域 284

第一节 公私领域与中国社会 284

一、近现代中国私域与公域的分化 284

二、“伟大让位于魅力” 294

三、建设中国的公共领域 300

第二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304

第三节 网络“舆论场”的兴起 307

第四节 博客在中国 314

第五节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管制 318

第六节 互联网改变中国? 328

结论 332

参考文献 335

后记 3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