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联芬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1427964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述了从晚清至90年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小说、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影响。该书是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一次大梳理,也是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一次深入分析与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目录

第一节 中国小说历史地位的变迁 3

一、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 3

二、晚清小说的“升位”运动 5

第二节 “新小说”的特征及意义 7

一、以“新”开始的现代转化 7

二、政治小说与幻想叙事 9

三、科学小说与未来社会想像 10

四、教育小说与新教育 13

第一节 李伯元与吴趼人 16

一、李伯元与《文明小史》 17

二、吴趼人:蜕旧入新的初步尝试 19

第二节 一代奇才:刘鹗 21

一、传奇人生,叛逆个性 21

二、《老残游记》的超越性 21

第三节 《孽海花》与历史小说的转型 23

一、“结构工巧” 24

二、非英雄与风俗史 25

第一节 林纾及晚清的翻译小说 28

一、林纾的文化生涯 28

二、翻译:偶然的选择 29

第二节 林译小说的特征 30

一、口述笔录与忠实于原著 30

二、真实基础上的中国化想像 32

三、西方道德的中国化误读 35

四、文言翻译 37

第三节 林译小说的意义 38

一、融合雅俗 38

二、培养五四新文学家 40

第一节 五四小说的价值定位 43

一、文学史的“五四”概念 43

二、“人的文学”:五四小说的价值定位 44

第二节 五四小说的艺术精神与理论建构 47

一、写实主义与艺术独立 47

二、传统小说模式的颠覆 48

第三节 五四小说的历史地位 51

一、两难处境 51

二、小说史的意义 52

第一节 苏曼殊与浪漫主义 57

一、孤苦命运与浪漫气质 57

二、苏曼殊与英国浪漫派 59

第二节 苏曼殊小说:现代浪漫小说开端 62

一、旧与新 62

二、《断鸿零雁记》 62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与五四新文学 70

一、何谓“鸳鸯蝴蝶派” 70

二、并非全是“礼拜六” 72

第二节 洛阳纸贵的《玉梨魂》 74

一、《玉梨魂》与民初文坛 74

二、悲情故事的道德意义 75

三、语言的旧与叙述的新 78

第一节 惊世骇俗的郁达夫 80

一、“自叙传”体 80

二、主情与感伤 82

第二节 五四其他浪漫小说家 85

一、郭沫若 85

二、倪贻德、冯沅君 87

三、庐隐 88

第三节 五四浪漫小说的现代性批判 90

一、“非表现”的表现 90

二、语言:戏剧道白化 92

三、夸耀颓唐,炫鬻才绪 94

四、病态的浪漫人格 95

第一节 现实主义主潮 99

一、现实主义:伦理选择与开放特征 99

二、问题小说 101

第二节 五四时期成功的写实小说 104

一、乡土小说 104

二、叶绍钧(叶圣陶)的小说 108

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思想价值 111

一、鲁迅小说的先锋性与经典性 111

二、“吃人”的深刻寓意 112

第二节 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 114

一、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特殊分类 114

二、“人”的形象 115

三、“非人”形象 117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美学品格 120

一、悲剧:人的毁灭 120

二、喜剧的超越 122

三、戏谑的悲凉 123

第四节 鲁迅小说的叙事特征 124

一、诗化叙事:开现代抒情小说先河 124

二、随笔抒情 125

三、写意抒情 126

四、音乐与诗 128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左翼先锋派文学 133

一、两种先锋派 133

二、左翼文学 134

第二节 左翼先锋派作家 135

一、启蒙的艺术派:柔石 135

二、天才的讽刺作家:沙汀 138

三、热爱生命的流浪者:艾芜 141

四、红色童话作家:叶紫 143

第一节 辉煌与坎坷交织的人生 147

第二节 个性与女性 149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 149

二、女性系列形象 151

第三节 革命与女权 152

一、现代女性意识 152

二、《三八节有感》:女性对革命的申诉 153

第四节 放弃自我皈依集体 155

第一节 都市先锋与“新感觉” 157

一、先锋与激进 157

二、新感觉派 158

第二节 “都市”的浮光掠影 159

一、洋场题材,都市意象 159

二、穆时英与刘呐鸥 160

第三节 心理分析与现代体验 163

一、施蛰存的意识流 163

二、对古典形象的颠覆 164

第四节 乡村抒情:现代与古典的调和 165

第一节 田园中的忧郁 169

一、从“乡土小说”起步 169

二、恬淡的悲凉 170

第二节 废名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 172

一、唐人绝句的意境 172

二、散文化 174

第一节 “乡下”与“湘西” 177

一、边城经验与乡土情结 177

二、都市的边缘体验 180

三、“乡下”的含义 180

第二节 自然:沈从文的宗教情感 182

一、原始生命力崇拜 182

二、反现代的启蒙 183

三、五四痕迹及新与旧 184

第三节 牧歌:沈从文的美学至境 186

一、永恒之美与薄薄的凄凉 186

二、朴讷的幽默 189

第一节 逃避男权与寻找“父亲” 191

一、成长期的感情缺失 191

二、爱情苦旅 193

第二节 生命与悲剧 194

一、生即是苦 194

二、无奈与永恒的悲哀 196

第三节 悲凉:抒情的主调 197

一、“心”的体验与意象 197

二、直觉与修辞 198

三、语言的诗化 201

第一节 返归内在的自然 203

一、废名与沈从文:返归于形式 203

二、汪曾祺对废、沈的整合 204

第二节 追求平淡 206

一、不编故事 206

二、追求情味 206

三、在世俗平凡中咀嚼哲理 209

第三节 冲淡之美 210

一、简约 210

二、节制 212

第一节 北京文化与老舍创作 217

一、平民经验 217

二、北京文化与老舍创作 219

第二节 市民形象与国民性批判 220

一、老中国的儿女 220

二、祥子与虎妞 223

第三节 国民性话题的内在紧张 225

一、“殖民话语”反抗:英国的国民性 225

二、矛盾心理与复调叙述 226

第四节 老舍的幽默 228

一、俗与雅 228

二、宽厚的讽刺 229

第一节 茅盾早期的文学贡献 230

一、《小说月报》转型与新文学倡导 230

二、现实主义理论推介 231

第二节 “革命”与“女性”:茅盾小说的主题 233

一、新女性与大革命 233

二、《虹》 235

三、《创造》的男权讽刺 237

第三节 《子夜》的意义 238

一、《子夜》的宏大叙事 238

二、“社会剖析”式现实主义 240

第一节 巴金的早期创作 243

一、人道教育 243

二、燃烧的心 244

第二节 《家》 245

一、《家》的经典地位 245

二、《家》的艺术不足 247

第三节 《寒夜》:巴金创作高峰 248

一、小人物与悲剧 249

二、高峰或起点 250

第一节 历史小说的现代模式 252

一、法国经验与大河小说 252

二、三部曲与近代史 255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史诗 257

一、19世纪现实主义模式 257

二、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260

第三节 语言的动感与风俗性 261

一、明快语言与鲜明性格 261

二、动感语言与风俗美 264

第一节 传奇经历与卓越才情 269

一、传奇的人生 269

二、没落的世界,最后的贵族 271

三、知情者圈外的窥视 274

第二节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 275

一、畸形心理与人性弱点的深刻洞悉 275

二、大俗与大雅 278

第一节 反精英:钱钟书的叙事立场 282

一、边缘的人生姿态 282

二、“反精英”与知识分子批判 283

第二节 《围城》及其寓意 287

一、围城:人的永久困境 287

二、方鸿渐:人性的多余 289

三、语言:智慧的魔方 291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与赵树理 297

一、延安整风对文学的定位 297

二、偶然性与历史巧合 298

第二节 文摊文学家:由选择到失去选择 299

一、“文摊”之志 299

二、失去选择的自由 300

第三节 重评赵树理 301

一、民间化与超越民间 301

二、恢复扭曲的形象 304

三、赵树理品质:诚实与独立 305

第一节 文学史的偶然性 308

第二节 唯美情调 309

一、女性的诗意想像 309

二、捕捉生活的美 311

三、写意与写实 312

第三节 孙犁的独立与退隐 315

一、人道主义与知识分子立场 315

二、人性尺度导致与主流文化疏离 316

第一节 “革命历史”与“农村题材”构成主流 323

一、文代会:当代文学队伍整编 323

二、革命历史小说 324

三、农村题材小说 326

第二节 表现主旋律而获罪的“毒草” 329

一、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329

二、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331

第三节 偏离主旋律而受批判的小说 332

一、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333

二、宗璞:《红豆》 335

第一节 人道主义思潮与新时期小说的发生 337

一、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 337

二、伤痕一反思文学 338

第二节 人的文学 343

一、人的表现:由群体到个体 343

二、表现的深化:由“个人”到“女人” 344

三、回归人性的单纯:抒情小说 346

第一节 “寻根”的二重性 351

一、“寻根”:寻找突破口 351

二、贾平凹、莫言的乡土崇拜 353

三、韩少功与钟阿城:有为与无为 356

第二节 “新写实”的反崇高 359

一、池莉、方方:回到市井 359

二、刘震云、刘恒:为卑微生命作传 362

第三节 现代派的解构姿态 365

一、艰难的开端 365

二、刘索拉、徐星:玩世与调侃 366

三、残雪:荒凉的世界 366

四、余华:用暴力拆卸人性 368

五、马原:先锋与局限 370

一、王朔:解构神圣 371

二、刘震云、余华:还原历史的平凡 373

三、女作家与新新人类 3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