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自强,程建平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2238810
- 页数:501 页
第一篇 辐射防护基础 3
第1章 绪论 3
第2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的物理基础 5
2.1 原子和原子核 5
2.1.1 原子的结构 5
2.1.2 原子核的结构 6
2.1.3 原子核的稳定性 7
2.2 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衰变类型 7
2.2.1 α衰变 8
2.2.2 β衰变 8
2.2.3 γ辐射与同质异能跃迁 9
2.3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0
2.3.1 衰变常数及半衰期 10
2.3.2 衰变链 11
2.4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
2.4.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3
2.4.2 光子(γ、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9
2.4.3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1
参考文献 23
第3章 辐射防护常用的量和单位 24
3.1 描述电离辐射场的量(计量学量) 24
3.1.1 粒子注量及粒子注量率 24
3.1.2 能量注量及能量注量率 25
3.2 描述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 25
3.2.1 截面 25
3.2.2 衰减系数 26
3.2.3 传能线密度 27
3.3 基本剂量学量 27
3.3.1 授予能 27
3.3.2 吸收剂量 28
3.3.3 比释动能 28
3.3.4 比释动能与能量注量的关系 29
3.3.5 照射量 29
3.3.6 照射量与能量注量的关系 30
3.3.7 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之间的关系 31
3.4 放射性活度 33
3.5 辐射防护实践中常用的量和单位 34
3.5.1 当量剂量 34
3.5.2 辐射权重因子 34
3.5.3 有效剂量 35
3.5.4 组织权重因子 35
3.5.5 待积剂量 36
3.5.6 集体剂量 37
3.5.7 剂量负担 37
3.5.8 剂量当量及其测量实用值 38
3.5.9 α潜能浓度、平衡等效浓度、工作水平及工作水平月 39
参考文献 41
第4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42
4.1 细胞对电离辐射的反应 42
4.1.1 细胞 42
4.1.2 辐射引起的DNA损伤与修复 44
4.1.3 基因组不稳定性 47
4.1.4 旁效应 48
4.1.5 适应性反应 49
4.2 随机性效应——致癌效应 49
4.2.1 癌症发生的多阶段模型 50
4.2.2 线性无阈的剂量响应关系 52
4.2.3 辐射致癌概率估计 55
4.2.4 氡致肺癌 60
4.3 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 62
4.3.1 引言 62
4.3.2 辐射遗传危险的估算方法 63
4.3.3 辐射遗传效应的人类观察资料 64
4.4 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 66
4.4.1 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的概念 66
4.4.2 细胞的存活曲线 66
4.4.3 组织或器官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的剂量阈值 67
4.4.4 儿童的确定性效应 68
4.4.5 全身照射后的死亡 68
4.5 非癌症疾病 69
4.6 出生前照射的效应 70
4.6.1 出生前发育的主要阶段 70
4.6.2 胚胎的致死效应 71
4.6.3 畸形 72
4.6.4 智力迟钝和智商下降 72
4.6.5 出生前照射致癌危险估计 74
4.7 辐射与其他因子的复合效应 75
4.7.1 相加作用和偏离相加作用 75
4.7.2 辐射和其他因子的复合效应 76
4.8 小结 77
参考文献 78
第5章 辐射和剂量测量 82
5.1 辐射测量的基本方法 82
5.1.1 气体探测器 83
5.1.2 闪烁探测器 95
5.1.3 半导体探测器 101
5.2 辐射测量的其他方法 103
5.2.1 热释光剂量计(TLD) 103
5.2.2 固体核径迹剂量计(SSNTD) 108
5.2.3 辐射光致荧光剂量计 110
5.2.4 光激发光剂量计 112
5.3 中子的测量方法 114
5.3.1 中子探测原理 114
5.3.2 中子探测器 117
5.4 剂量测量的基本方法 123
5.4.1 电离方法测量吸收剂量 123
5.4.2 其他方法测量吸收剂量 128
5.4.3 剂量当量的测量 130
5.5 剂量测量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135
5.5.1 电离室 137
5.5.2 正比计数器 137
5.5.3 G-M计数器 137
5.5.4 闪烁探测器 138
5.5.5 半导体探测器 138
5.5.6 胶片 139
5.5.7 热释光剂量计(TLD) 140
参考文献 141
第6章 天然辐射源 143
6.1 宇宙辐射 143
6.1.1 宇宙射线 143
6.2 陆地γ辐射 144
6.2.1 室外环境γ外照射辐射水平 145
6.2.2 室内γ外照射辐射水平 147
6.3 氡、钍射气及其子体的水平 148
6.3.1 室外氡、钍射气及其子体的水平 148
6.3.2 室内氡、钍射气及其子体的水平 149
6.4 环境介质和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 150
6.4.1 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 150
6.4.2 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 150
6.4.3 食品和饮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 151
6.5 天然本底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剂量 152
6.5.1 外照射剂量 152
6.5.2 内照射剂量 153
参考文献 154
第7章 人工辐射源 157
7.1 核燃料循环中的辐射源 157
7.1.1 铀矿的开采与加工 157
7.1.2 铀同位素的富集与燃料加工制造 160
7.1.3 核反应堆 162
7.1.4 乏燃料后处理 173
7.1.5 放射性废物处置场 176
7.2 放射性核素制备的辐射源 178
7.2.1 反应堆生产 178
7.2.2 加速器生产 180
7.2.3 放射性药物和其他标准化合物制备 181
7.2.4 放射源制备 183
7.2.5 放射性核素应用 186
7.3 射线装置的辐射源 188
7.3.1 X射线机和X射线源 189
7.3.2 粒子加速器 189
参考文献 195
第二篇 辐射防护体系 199
第8章 辐射防护体系 199
8.1 辐射防护标准的基础 199
8.1.1 辐射生物效应 199
8.1.2 天然本底辐射 200
8.2 辐射防护审管的范围 201
8.2.1 确定审管范围的原则 201
8.2.2 排除 202
8.2.3 豁免 203
8.3 辐射防护原则 204
8.3.1 实践的正当性 204
8.3.2 剂量限值、剂量约束与参考水平 205
8.3.3 辐射防护最优化 208
8.4 剂量评价 212
8.4.1 评价相关量和参考人 213
8.4.2 职业照射评价 215
8.4.3 剂量评价 216
8.4.4 医疗照射评价 221
8.5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221
8.6 国家基础结构 222
8.6.1 法规体系 222
8.6.2 审管机构 222
参考文献 223
第三篇 辐射照射评价与防护 229
第9章 外照射监测与评价 229
9.1 外照射监测 229
9.1.1 个人剂量监测 229
9.1.2 工作场所监测 232
9.1.3 测量结果的解释 234
9.1.4 校准技术 234
9.1.5 监测质量保证 236
9.1.6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登记与管理 237
9.2 外照射的评价 238
9.2.1 外照射评价的方法 238
9.2.2 外照射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240
参考文献 243
第10章 内照射监测与评价 245
10.1 概述 245
10.2 放射性核素的摄入 246
10.2.1 放射性核素的摄入途径 246
10.2.2 放射性核素的摄入模式 248
10.2.3 摄入量和吸收量 248
10.3 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代谢 248
10.3.1 放射性核素的转移、沉积和排出 248
10.3.2 体内放射性核素的代谢动力学模型 249
10.3.3 放射性核素的滞留和排泄 249
10.4 ICRP使用的各种代谢模型 251
10.4.1 参考人 251
10.4.2 呼吸道模型 252
10.4.3 胃肠道剂量学模型 258
10.5 待积有效剂量及剂量系数 259
10.5.1 SEE(T←S)、Us和待积当量剂量 259
10.5.2 待积有效剂量 260
10.5.3 剂量系数 261
10.5.4 工作人员的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限值ALI 261
10.5.5 氡子体暴露量——有效剂量的转换因子 262
10.6 内照射个人监测与评价 262
10.6.1 监测目的与方法 262
10.6.2 监测计划 266
10.6.3 调查水平 268
10.6.4 放射性核素的监测数据 270
10.6.5 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的解释 271
10.6.6 摄入量估算 273
10.6.7 待积有效剂量估算与评价 274
10.6.8 事故后剂量估算 274
10.7 结语 275
参考文献 276
第11章 职业照射防护 279
11.1 职业照射的定义和要求 279
11.1.1 职业照射的定义 279
11.1.2 职业照射防护的要求 280
11.2 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 281
11.2.1 基本限值 281
11.2.2 次级限值和导出限值 282
11.2.3 管理限值 282
11.2.4 特殊情况下的变更 283
11.2.5 对氡子体的限值 284
11.2.6 遵守剂量限值的确认 286
11.2.7 应用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注意的问题 286
11.3 职业照射的控制 288
11.3.1 辐射防护大纲 288
11.3.2 工作场所的分区 289
11.3.3 内照射的控制 290
11.3.4 外照射的控制 294
11.4 辐射防护最优化与工作管理技术 298
11.4.1 职业辐射防护最优化 298
11.4.2 剂量约束的作用 304
11.4.3 调查水平的作用 304
11.4.4 经验反馈技术 305
11.4.5 工作管理技术 307
11.4.6 教育与培训 308
参考文献 310
第12章 医疗照射防护 312
12.1 医疗照射概述 312
12.1.1 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 312
12.1.2 医疗照射的特点 314
12.1.3 医疗照射的评价方法 315
12.1.4 医疗照射的防护原则 319
12.1.5 防范事故性医疗照射 322
12.2 放射学的医疗照射防护 324
12.2.1 放射学的发展现状 324
12.2.2 放射学的应用频率 326
12.2.3 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剂量 330
12.2.4 X射线诊断的正当性判断 338
12.2.5 X射线诊断的放射防护最优化 340
12.2.6 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343
12.2.7 加强X射线CT检查和介入放射学的防护 346
12.3 临床核医学的医疗照射防护 348
12.3.1 临床核医学的发展现状 348
12.3.2 临床核医学的应用频率 349
12.3.3 核医学内照射剂量 351
12.3.4 核医学中的放射防护 352
12.3.5 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359
12.4 放射肿瘤学的医疗照射防护 361
12.4.1 放射肿瘤学的发展现状 361
12.4.2 放射肿瘤学的应用频率 364
12.4.3 肿瘤放射治疗剂量 365
12.4.4 放射肿瘤学中的放射防护 370
12.5 结语 376
参考文献 377
第13章 公众照射防护 382
13.1 实践所致公众照射 382
13.1.1 核燃料循环系统放射性核素环境释放水平 382
13.1.2 核燃料循环所致公众剂量 388
13.1.3 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与应用 399
13.1.4 大气层核试验释放和所致公众照射 402
13.1.5 核武器制造所致公众照射 407
13.1.6 加速器周围的环境辐射 408
13.1.7 实践所致公众照射的比较 409
13.2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410
13.2.1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410
13.2.2 遵守剂量限值的确认 411
13.3 公众照射防护与评价 412
13.3.1 公众照射防护 412
13.3.2 公众照射评价 414
13.4 公众照射的监测 415
13.4.1 环境辐射监测大纲 415
13.4.2 环境辐射监测计划 417
13.4.3 样品采集 419
13.4.4 样品采集与处理 421
13.4.5 环境样品放射性测量 423
13.4.6 质量保证 427
13.5 公众照射剂量估算 429
13.5.1 外照射剂量估计模式 429
13.5.2 内照射剂量计算 430
13.5.3 集体剂量估算 434
参考文献 435
第14章 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增加的防护 437
14.1 关注天然辐射防护的意义 437
14.1.1 人工辐射已受到严格控制 437
14.1.2 天然辐射源是公众受照的主要来源 438
14.1.3 天然辐射照射应该加以控制 440
14.2 影响天然辐射照射的人为活动 440
14.2.1 工业(技术)活动 440
14.2.2 生活活动 456
14.3 防护 458
14.3.1 防护要求 458
14.3.2 防护标准 463
14.3.3 降氡措施 468
14.3.4 监测要求 471
14.3.5 废物(含退役)管理要求 474
14.3.6 环境整治要求 476
14.4 天然辐射照射的现状与未来 477
14.4.1 天然辐射照射开始受到重视 477
14.4.2 天然辐射照射管理尚需规范化 478
14.4.3 对天然辐射照射防护的展望 479
14.4.4 结语 480
参考文献 480
第15章 关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482
15.1 概述 482
15.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范畴 482
15.2.1 含义及其历史回顾 482
15.2.2 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其沿革 485
15.2.3 健康管理的范畴 486
15.3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 489
15.3.1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的数量及其行业分布 489
15.3.2 职业健康检查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490
15.3.3 应急或事故照射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493
15.3.4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档案 493
15.4 过量照射、辐射致癌病判定及其他 494
15.4.1 过量照射人员的处理与职业性放射病诊断 494
15.4.2 辐射致癌的病因判定 496
15.4.3 其他问题 499
参考文献 500
第四篇 实用辐射防护 505
第16章 核设施辐射安全 505
16.1 铀矿开采和选冶加工的辐射安全 505
16.1.1 引言 505
16.1.2 铀矿开采的辐射安全 506
16.1.3 铀选冶加工的辐射安全 514
16.1.4 堆浸、地浸的辐射防护技术 517
16.1.5 铀矿冶职业照射剂量监测和评价 520
16.1.6 铀矿山和选冶厂“三废”的产生及其处理、处置技术 524
16.1.7 铀矿冶设施退役与环境整治 530
16.2 铀转化和铀富集厂的辐射安全 540
16.2.1 概述 540
16.2.2 铀转化和铀富集的主要工艺过程 541
16.2.3 铀转化和铀富集厂生产运行的危害因素 542
16.2.4 辐射安全管理与控制 548
16.2.5 职业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与评价 551
16.2.6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和对环境的影响 556
16.2.7 事件(事故)分析和应急管理 560
16.3 核燃料元件厂的辐射安全 563
16.3.1 基本概况 563
16.3.2 影响辐射安全的因素 565
16.3.3 运行中的辐射安全管理 566
16.3.4 职业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与评价 572
16.3.5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和对环境的影响 579
16.3.6 事件(事故)分析与应急管理 583
16.4 核电厂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585
16.4.1 概述 585
16.4.2 职业照射控制 600
16.4.3 公众照射控制 628
16.4.4 核电厂的辐射监测与评价 641
16.5 后处理厂的辐射安全 646
16.5.1 基本概况 646
16.5.2 后处理厂的辐射源 649
16.5.3 后处理生产过程中的辐射危害因素 651
16.5.4 职业照射的辐射安全措施 656
16.5.5 职业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 668
16.5.6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和对环境的影响 674
16.5.7 事故(事件)分析和应急计划与准备 682
16.6 研究堆辐射防护 686
16.6.1 前言 686
16.6.2 研究堆辐射防护剂量标准 687
16.6.3 辐射分区与控制 687
16.6.4 现场辐射监测 689
16.6.5 现场放射性废物管理 689
16.6.6 辐射防护管理 689
16.6.7 研究堆辐射防护实践 690
16.6.8 研究堆事故 698
16.7 核设施临界安全 701
16.7.1 概述 701
16.7.2 临界安全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702
16.7.3 影响系统临界的因素 707
16.7.4 核临界控制的基本原则与安全措施 711
16.7.5 几种常用的临界控制方式的应用范围、特点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714
16.7.6 核燃料循环设施的临界安全控制 716
16.7.7 反应堆和临界实验装置的临界安全控制 722
16.7.8 临界事故 723
16.8 安全文化素养 734
16.8.1 安全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734
16.8.2 安全文化的定义 735
16.8.3 安全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737
16.8.4 推进安全文化发展的一些良好实践 738
16.8.5 安全文化的自我评估、监管和评价 742
参考文献 743
第17章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辐射安全 748
17.1 放射源应用与事故概况 748
17.2 放射源分类 748
17.2.1 分类原则 748
17.2.2 源的分类 749
17.3 同位素仪表辐射安全要求 753
17.3.1 同位素仪表分类 753
17.3.2 辐射安全一般要求 753
17.3.3 安全性能分级 755
17.3.4 安全性能测试与评价 757
17.3.5 含中子源仪表 758
17.4 γ探伤辐射安全要求 758
17.4.1 对源的要求 758
17.4.2 安全联锁 759
17.4.3 安全操作 760
17.5 γ辐射加工装置辐射安全要求 761
17.5.1 安全设计原则 761
17.5.2 辐照室设计要求 762
17.5.3 安全联锁要求 764
17.5.4 安全运行要求 765
17.5.5 其他安全问题 766
17.6 γ放射治疗装置辐射安全要求 767
17.6.1 通用安全 767
17.6.2 状态显示要求 767
17.6.3 辐射安全要求 768
17.7 非密封放射源安全 772
17.8 放射源保安 773
17.8.1 目的与要求 773
17.8.2 保安级别分类 774
17.8.3 行政措施 775
17.8.4 技术措施 776
17.9 放射源的安全管理 777
17.9.1 安全管理法律依据 777
17.9.2 承担安全责任 777
17.9.3 许可制度 777
17.9.4 监督检查制度 778
17.9.5 废弃源回收处理制度 779
17.9.6 潜在照射管理 779
17.9.7 豁免管理 780
17.10 射线装置辐射安全 782
17.10.1 X射线机分类 782
17.10.2 辐射事故 782
17.11 射线装置辐射安全的通用要求 783
17.11.1 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原理 783
17.11.2 X射线机 783
17.11.3 加速器 784
17.12 医用加速器职业辐射安全要求 789
17.12.1 辐射安全要点 789
17.12.2 状态显示要求 790
17.12.3 辐射安全要求 791
17.13 中高能加速器辐射安全要求 791
17.13.1 中子和γ辐射场的产生与防护 791
17.13.2 严密的安全联锁 793
17.13.3 医用加速器的职业安全要求 797
参考文献 798
第18章 放射性物质运输辐射安全 799
18.1 主要危害因素和对策 799
18.1.1 主要危害因素 799
18.1.2 原则性对策 799
18.2 放射性物质分类和货包分类与分级 800
18.2.1 放射性物质分类与定义 800
18.2.2 货包分类 803
18.2.3 货包分级 805
18.3 货包和包装设计要求 805
18.3.1 对放射性物质的要求 805
18.3.2 货包和包装的一般要求 806
18.3.3 对空运货包及各类货包和包装的附加要求 806
18.4 运输安全要求 809
18.4.1 首次装运前的要求 809
18.4.2 每次装运前的要求 809
18.4.3 与其他货物一起运输的要求 810
18.4.4 运输和中途贮存的安全 810
18.4.5 与用船舶运输有关的附加要求 812
18.4.6 与空运有关的附加要求 812
18.4.7 与邮运有关的附加要求 812
18.5 审批和管理 812
18.5.1 概述 812
18.5.2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和低弥散放射性物质的审批 813
18.5.3 货包设计的审批 813
18.5.4 装运的审批 814
18.6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安全评价 815
18.6.1 运输安全评价的内容 815
18.6.2 正常运输情况下的辐射影响 816
18.6.3 运输事故分析及其辐射影响 816
18.7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818
18.7.1 应急计划 818
18.7.2 应急响应 819
参考文献 820
第五篇 放射性废物管理 823
第19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 823
19.1 引言 823
19.2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824
19.2.1 放射性废物分类方法 824
19.2.2 我国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 825
19.2.3 国际放射性废物分类 825
19.2.4 极低放废物 826
19.3 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和废物最小化 827
19.3.1 核燃料循环前段废物 827
19.3.2 反应堆运行废物 829
19.3.3 核燃料循环后段废物 829
19.3.4 废物最小化 830
19.3.5 核电厂废物最小化经验 832
19.4 低中放废物的处理 833
19.4.1 气载低中放废物的处理 833
19.4.2 低中放废液净化处理 835
19.4.3 低中放废物固化处理 839
19.4.4 低中放废物的减容处理 843
19.5 低、中放废物的处置 846
19.5.1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选址 847
19.5.2 处置场的设计和建造 847
19.5.3 处置场的运行 848
19.5.4 处置场的关闭和关闭后的监控 848
19.6 高放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850
19.6.1 高放废液的特性 850
19.6.2 高放废液的贮存 850
19.6.3 高放废液的固化处理 851
19.6.4 高放废液的分离—嬗变 854
19.6.5 高放废液的分离—整备 855
19.6.6 高放废物处置 856
19.7 核技术利用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管理 859
19.7.1 核技术利用废物的特性和管理 860
19.7.2 废旧放射源的管理 861
19.7.3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 863
19.8 核设施的退役 864
19.8.1 退役的策略和计划 864
19.8.2 源项调查 866
19.8.3 去污 867
19.8.4 切割和拆卸 870
19.8.5 退役废物管理 872
19.8.6 退役过程安全问题 872
参考文献 874
第六篇 应急照射的防护 879
第20章 应急照射的防护 879
20.1 干预与应急防护措施 879
20.1.1 干预和事件、事故与应急 879
20.1.2 照射途径与防护措施 880
20.1.3 干预原则与干预水平 882
20.1.4 操作干预水平 884
20.2 应急计划、准备和响应 886
20.2.1 应急响应的目标 886
20.2.2 应急计划与准备的主要内容 887
20.2.3 威胁分类与评估 888
20.2.4 应急计划区 889
20.2.5 应急状态分级和应急行动水平 891
20.2.6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892
20.3 应急辐射监测与事故后果评价 894
20.3.1 应急辐射监测与事故后果评价的目的与任务 894
20.3.2 应急辐射监测 895
20.3.3 事故后果评价 897
20.3.4 事故后果评价与环境应急辐射监测 899
20.3.5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899
20.4 应急工作人员照射的防护 900
20.4.1 应急工作人员与应急响应工作分类 900
20.4.2 控制应急照射、保护应急工作人员安全的原则与要求 901
20.4.3 应急工作人员照射的剂量控制水平 902
20.4.4 应急工作人员照射防护的措施 904
20.5 医学应急救护 905
20.5.1 医学应急救护的目的和任务 905
20.5.2 医学应急救护准备 905
20.5.3 实施分级医疗救治,做好医学应急救护 906
20.6 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管理 907
20.6.1 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特征和可能后果 907
20.6.2 危机管理和后果管理 910
20.6.3 初始响应人员的防护 911
20.6.4 公众防护 912
参考文献 913
第21章 在持续照射情况下公众的防护 914
21.1 持续照射的含义与来源 914
21.2 辐射防护体系用于持续照射的实践 916
21.2.1 实践的特征 917
21.2.2 用于实践的辐射防护体系的原则 918
21.3 辐射防护体系用于导致持续照射的干预 922
21.3.1 干预特征的描述 923
21.3.2 用于干预的辐射防护体系的原则 923
21.4 用现存年剂量为参照点的持续照射情况下干预的通用参考水平 927
21.5 持续照射情况下辐射防护体系的应用 929
21.5.1 对天然本底辐射所致高水平持续照射的考虑 929
21.5.2 在人类栖息地的长寿命放射性残存物 931
21.5.3 事故后干预的中止 933
21.5.4 在消费品中的放射性物质 935
21.6 结束语 937
21.6.1 定量建议的汇总 937
21.6.2 遵循性的论证 938
参考文献 939
第七篇 非人类物种的电离辐射防护第22章 非人类物种的电离辐射防护 943
22.1 引言 943
22.2 问题的提出及发展 943
22.2.1 问题的提出 943
22.2.2 非人类物种放射防护研究的发展 945
22.3 研究和建立非人类物种放射防护体系的基点 945
22.3.1 现代环境保护的公认原则 945
22.3.2 与现行人类放射防护体系协调一致 946
22.4 非人类物种的辐射生物效应 947
22.4.1 不同生物辐射损伤的相似性 947
22.4.2 非人类物种所受剂量的估算 948
22.4.3 非人类物种的辐射生物效应 948
22.4.4 小结 951
22.5 评价非人类物种放射影响方法的研究 953
22.5.1 ICRP 953
22.5.2 评价电离辐射对欧洲生态系统环境影响的框架(FASSET) 956
22.5.3 美国能源部评价水生和陆生生物辐射剂量的分级方法 959
22.6 非人类物种放射影响的管理框架 960
22.6.1 美国 960
22.6.2 加拿大 960
22.6.3 英国 961
22.7 非人类物种放射评价实例 961
22.7.1 法国COGEMA La Hague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水排入海中产生的海洋生物体所受剂量的评价 961
22.7.2 美国Hanford场址的评价 963
22.7.3 澳大利亚Ranger铀矿的评价 964
参考文献 965
- 《国内外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对比研究》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 2019
-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间的关联 国际地学计划IGCP 653项目2017年国家会议论文摘要和短篇论文集》张元动主编 2018
-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知识问答》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编 2019
- 《雾霾防护知识读本》张振文,邓彦主编 2019
- 《城市道路防护设施技术标准》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市市正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 2019
- 《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手册 英文版》王忠东,孙海燕主编;吴攸译 2020
- 《新型蜂窝舷侧防护结构耐撞性能分析与优化》何强著 2018
- 《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制作安装标准示范图集》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编 2014
-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研究》温翠玲,王金嵩主编 2019
- 《水下大型结构振动声辐射预报技术引论》刘金实著 2018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 下》(美)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著;潘小松译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