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  第2版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  第2版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10069972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的最终成果。论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发展及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国有企业、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 第2版》目录

第一篇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一、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历史性变化及其根源 3

二十年的巨大变化 3

变化来源于改革开放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 27

二、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人 32

三十年经验教训的总结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36

全面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6

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贡献 54

马克思、恩格斯对商品货币命运的预见 55

社会主义实践与列宁对商品、货币和市场的认识 58

斯大林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商品货币理论问题上的观点 6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74

第二篇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发展及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趋势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特点 79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79

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81

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85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和弊端 90

计划经济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90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92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96

三、苏联东欧的经济体制改革 103

苏东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103

苏东经济改革的第一次浪潮 105

80年代下半叶苏东国家的改革 110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联计划体制瓦解和苏联解体 114

四、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119

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

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12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9

几点经验 138

第三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145

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145

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 145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 152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15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16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61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 165

公有制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 172

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7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 18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18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85

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 19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99

第四篇 搞好国有企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一、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205

国有经济可与市场经济兼容 205

国有产权制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211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15

实现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的途径 220

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国有企业改革 228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28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230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与方针 236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42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24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245

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248

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制 251

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改组 256

调整与改组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56

调整与改组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264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基本内容 267

调整与改组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措施 271

五、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76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本内容 276

推进与完善经营者年薪制 281

积极探索和逐步推行对经营者的股权激励 285

完善对经营者的制度监督约束体系 291

第五篇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一、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职能 295

“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职能 295

市场失效和政府职能 298

同经济发展有关的政府职能 304

政府职能和政府失效 306

现代市场经济的选择 311

二、宏观调控的职能范围与要素构成 315

宏观调控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方式 315

宏观调控的要素构成 319

宏观调控过程中的时滞与预期 327

三、宏观调控的主体与政策手段 336

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 336

宏观调控的目标决策与资源动员 340

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的选择 344

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的组合与搭配 349

四、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355

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原则 356

通过体制创新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362

转轨过程中宏观调控的若干经验 371

第六篇 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 381

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的艰辛探索 381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384

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387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392

新世纪的第三步发展战略 399

二、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40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40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407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413

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22

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422

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425

以东部率先发展为重点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430

跨世纪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434

面向新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439

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452

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条件 452

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456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构想 461

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469

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国际经济环境 469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474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4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