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
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

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小平,魏凤琴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17096993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张珍玉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又是入选“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的全国百名中医专家之一。基础、临床两擅其长。本书系统整理了张珍玉教授的临床经验,以医案与医话为载体,医案选择精准全面,医话密切。
《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目录
标签:医案 主编

医案 1

一、内科病案 1

(一)发热 1

1.风热袭表证 1

2.少阳发热证 3

3.肝郁气弱证 4

(二)咳喘 6

1.风热犯肺证 6

2.痰湿阻肺证 7

(三)悬饮 9

1.肝郁气滞证 9

2.肺气虚弱证 11

(四)胸痛胸闷 12

1.心虚络阻证 12

2.肝郁痰结证 14

(五)心悸 16

心阴亏虚证 16

(六)胃脘痛 18

1.肝气犯胃证 18

2.肝脾不和证 20

3.肝胃不和证 23

4.脾胃虚弱证 25

5.胃弱气滞证 26

(七)呃逆 27

肝郁气滞证 27

(八)嗳气 29

脾虚气滞证 29

(九)胃鸣 30

肝脾不和证 30

(十)泄泻 31

1.脾虚久泄证 31

2.脾虚湿热证 34

(十一)黄疸 37

肝郁湿热证 37

(十二)头晕 39

肝气郁滞证 39

(十三)头痛 41

1.肝逆痰扰证 41

2.肝气上逆证 42

(十四)虚劳 43

脾虚肝郁证 43

(十五)汗证 45

1.盗汗 45

肾虚肝郁证 45

2.自汗 48

表虚不固证 48

3.腋下汗出 50

肝郁气弱证 50

(十六)消渴 52

肾阴虚证 52

二、妇科病案 53

(一)经期延长 53

冲脉不固证 53

(二)痛经 55

肝郁气滞证 55

(三)经期头痛 58

肝气上逆证 58

(四)黄带 59

肝郁脾虚证 59

(五)恶露不尽 61

肝郁脾肾虚证 61

(六)产后不寐 63

心脾两虚证 63

(七)阴肿 65

湿热下注证 65

(八)乳泣 67

肝郁脾虚湿阻证 67

三、小儿科病案 68

(一)小儿发热 68

风热袭表证 68

(二)小儿咳嗽 69

风热犯肺证 69

(三)小儿腹泻 71

脾胃虚弱证 71

(四)小儿纳呆腹痛 72

脾胃虚弱证 72

(五)小儿痢疾 73

大肠湿热证 73

(六)小儿生风 75

痰扰心窍证 75

四、五官科病案 76

(一)右目胬肉 76

肝经郁热证 76

(二)舌体热辣痛 77

心肝火旺证 77

(三)黑苔 78

肝气乘脾犯胃证 78

(四)口臭 81

肝胃郁热脾湿证 81

(五)口苦 82

肝胃郁热证 82

(六)口疮 83

湿热蕴结证 83

(七)梅核气 84

肝郁痰结证 84

(八)耳鸣 86

肝气上逆证 86

五、其他病案 87

(一)夜半子时手足不适 87

脾气虚弱证 87

(二)手足胀麻 88

脾虚停湿证 88

(三)咬牙 90

肝脾不和证 90

(四)面部烘热 91

肝郁胃热证 91

(五)左颊疼痛 93

风热上犯证 93

(六)皮疹 93

血燥湿滞证 93

(七)脱发 98

肺虚卫弱证 98

(八)淋证 100

1.肝郁湿注证 100

2.肾虚肝郁证 100

(九)阴茎痛 103

肾阳虚弱,寒湿内生证 103

(十)会阴胀麻 104

肝气不舒证 104

医论 106

一、对中医学气的认识 106

二、《内经》五郁理论与临床应用 115

三、《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及临床运用 124

四、简论《金匮要略》 149

五、漫谈辨证 163

六、脾胃分治论 191

七、论治泄泻 196

八、从肝论治胃脘痛 212

医话 230

一、《内经》释义 230

(一)“守形”与“守神” 230

(二)论“阴阳反他” 232

(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辨 236

(四)“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解析 238

(五)“魄门亦为五藏使”蕴义 239

(六)“胃不和”与“卧不安” 241

(七)对“六经气血多少”的认识 242

(八)“土得木而达”、“喜则气缓”别识 244

(九)“志意”解析 245

(十)漫话女子胞 247

二、临证发微 249

(一)诸病皆可从肝论治 249

(二)外内邪气俱能伤肺 252

(三)胆石症辨治 255

(四)癫狂与痴呆,心肾当分开 256

(五)吞酸吐酸,证治有别 257

(六)下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258

(七)温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259

(八)理气法在便秘治疗中的作用 261

(九)谈对通法的认识 262

(十)解析东垣学术特点 265

三、方药拾零 267

(一)谈中药性味与配伍 267

(二)方剂命名有深义 270

(三)漫话平胃散 271

(四)谈处方用药经验 272

验方 278

一、参芪紫癜汤 278

二、桑薄清宣汤 279

三、治口疮方 280

返回顶部